• 中國(學名:Sinornithoides,意為「中國的鳥類外形」),又名中国,是一種小型肉食性恐龍,屬於獸亞目傷齒科,身長為1公尺。中國生存於早白堊紀巴列姆階的中國內蒙古,約1億1300萬年前,可能以小型哺乳類與昆蟲為食。 模式種為楊氏中國(Sinornithoides...
    3 KB (303 words) - 08:02, 11 June 2024
  • 如同其他的馳科恐龍,蜥的第二腳趾擁有長、彎曲、鐮刀狀的趾爪。與其他馳科如伶盜與馳相比,蜥的後肢較長,體格較輕。蜥的頜部前部擁有大型、類似犬齒的牙齒,類似伶盜。蜥外表極類似伶盜,但牠們在馳科的分類位置仍然不確定。 蜥似乎是恐龍省立公園最常見的小型獸...
    3 KB (369 words) - 14:47, 16 June 2021
  • 名:Archaeornithoides)是獸亞目手盜形類恐龍的一,生存於白堊紀晚期的蒙古國。 1965年,一個波蘭與蒙古國的古生物挖掘團隊,在蒙古國的巴彥扎格(Bayn Dzak)發現一個小型恐龍化石。 1983年,波蘭古動物學家Andrzej Elzanowski的研究首次提到這個小型恐龍化石...
    6 KB (769 words) - 19:28, 18 August 2021
  • 中國名:Sinovenator)是種獸亞目恐龍,屬於傷齒科,生存於早白堊紀。中國的兩個化石發現於中國遼寧省陸家屯的義縣組下層,約1億2500萬年前的阿普第階。 模式種是張氏中國(S. changii),是由徐星、馬克·諾雷爾、汪筱林、彼得·馬克維奇、以及吳肖春等人在2002年...
    3 KB (363 words) - 02:20, 28 May 2022
  • 名:Shuvuuia),又名蘇娃蒙古古,是一很像鳥類的獸亞目恐龍,生存於上白堊紀的蒙古。屬於阿瓦拉慈科,這是一群小型的虛骨類,特徵是其強壯而專門用來挖掘的前臂。模式種是沙漠(S. deserti,亦稱沙漠或沙漠),名在蒙古語意為「」(шувуу)。 ...
    4 KB (572 words) - 06:51, 3 December 2021
  • 現最為古老的化石證據。依據親緣關係學來看徐氏曙光鳥被視為比近鳥龍屬、脅空和曉廷等還要早的翼類物種,甚至比大約生活在1億年前的始祖鳥來得更早,但是研究人員根據骨骼系統則認為黎明可能與近鳥類、擅攀科與始中國較無直接的發展關係。對此一些科學家認為其是絕大部分鳥類最古老的直系物種,...
    9 KB (804 words) - 17:05, 3 January 2025
  • 热河名:Jeholornis,意為「熱河的」)又稱為神州,是一翼類,其化石於中國河北省下白堊紀的義縣組發現。名稱的分歧來自兩個發表時間相當接近的發現報告:神州的報告較熱河的報告早兩日發表,但有認為神州的報告並非正式的發表。牠的化石包括了幾組算是完整的骨骼遺骸。周忠和與張福成更...
    5 KB (482 words) - 17:12, 3 January 2025
  • 中華名:Sinosauropteryx,意為「中國的蜥蜴翅膀」,早期也譯為中國蜥翼)是目前所發現擁有化石化羽毛痕跡的恐龍中,年代最早而且最原始的,也是遼寧省熱河群第一個發現的恐龍化石。中華生存於早白堊紀的中國,牠們可能是美頜的近親。目前已知最大的標本身長約1公尺,其中大部分為牠們...
    24 KB (2,889 words) - 09:56, 8 December 2023
  • 名:Unenlagia,在拉丁化馬普切語意為「一半的」,或譯若)是一類的獸類恐龍,生存於晚白堊世的南美洲。底下包含兩個物種:模式種科馬約半(U. comahuensis)由諾瓦斯和普約塔於1997年描述;培氏半(U. paynemili)由卡沃等人於2004年描述。...
    14 KB (1,497 words) - 14:34, 4 June 2024
  • 中國名:Sinornithosaurus,意為「中國蜥蜴」),是種馳科的有羽毛恐龍,化石發現於中國的義縣組,年代為下白堊紀的中巴列姆階。中國是第五個發現的有羽毛恐龍,並且在1999年被發現時,是最類似鳥類的有羽毛恐龍。其他馳科恐龍,例如伶盜...
    16 KB (2,128 words) - 00:29, 18 October 2021
  • 北票名:Beipiaosaurus)是鐮刀超科下的一個。牠們的化石是在中國遼寧省近北票市發現,故以此市來命名,並在1999年3月份的《自然》(Nature)中發表。北票的化石發現於義縣組的尖山溝,地質年代為下白堊紀,約1億2500萬年前。牠只有一種,名為意外北票(B....
    6 KB (822 words) - 08:27, 14 June 2024
  • 科的速度較緩慢、較為強壯,可能獵捕較大型的獵物。 少數傷齒科的化石,包含寐中國的標本,證實這些動物以類似鳥類方式棲息,將頭部埋藏在前肢下方。這些化石與眾多類似鳥類與有羽毛恐龍的骨骸,支持了傷齒科恐龍身上覆蓋者類似鳥類羽毛的理論。完全覆蓋羽毛的原始傷齒科恐龍(如金鳳、近的發現,更進一步支持這個理論。...
    20 KB (2,245 words) - 12:27, 26 March 2024
  • 中國名:Sinornis,意為「中國」)是屬於反鳥類的原始鳥類,體長約17公分,翼展估計長約35公分,相當於現今小型雀的體型。中國生存於下白堊紀晚期的阿普第階(約1億2000萬年前左右),正模標本(編號 BNHM BPV 538)在1987年發現於中國...
    5 KB (638 words) - 16:46, 3 January 2025
  • (學名:Kol)是獸亞目阿瓦拉慈科恐龍的一,生存於白堊紀晚期的蒙古。模式種是美足(K. ghuva),名在蒙古語意為「」,而種名意為「美麗的」。 模式標本(編號IGM 100/2011)發現於蒙古的烏哈托喀(Ukhaa Tolgod),當地屬於德加多克塔組(Djadochta...
    2 KB (267 words) - 06:17, 30 April 2021
  • 氣肩盜名:Pneumatoraptor)是獸亞目近鳥類恐龍的一,生存於白堊紀晚期的匈牙利。 正模標本(編號V.2008.38.1.)是一個完整的左肩胛喙骨,發現於匈牙利西部的包科尼山脈,屬於Csehbánya組地層,地質年代約8500萬年前,相當於白堊紀晚期的桑托階。這個標本目前由布...
    2 KB (298 words) - 06:07, 3 May 2021
  • (學名:Anchiornis)又名近,是種小型有羽毛恐龍,屬於手盜類的近科。化石發現於中國遼寧省,生存年代屬於侏羅紀晚期,是有羽毛獸亞目恐龍。 近原本被認為是種原始的翼類(Avialae),填補了恐龍演化至鳥類的形態學空白階段。在新的標本被發現後,近被改歸類於傷齒...
    13 KB (1,795 words) - 17:05, 3 January 2025
  • 的尾巴相當堅挺,這是種馳科的常見尾部特徵。 纖細盜的化石被發現於義縣組的最下層-陸家屯段,中國與小盜的化石發現於較上層。在化石狀態較好的馳科化石中,纖細盜是年代最早的一個。馳科的化石最早可追溯到侏儸紀中期,但大部分只有牙齒。 纖細盜是種早期馳科,牠們與早期傷齒科、...
    4 KB (432 words) - 14:48, 16 June 2021
  • 名:Avisaurus,意為「蜥蜴」)是白堊紀晚期北美洲的一亞綱鳥類。其下僅有一個物種,即模式種阿氏(A. archibaldi)。兩者都只有一條跗蹠骨化石。 是來自西部內陸海道西岸的沼澤、湖泊及河谷,與及來自介乎最終形成洛磯山脈的科迪勒拉逆衝帶(Cordilleran...
    4 KB (419 words) - 20:08, 31 July 2022
  • (學名:Agilisaurus)是臀目恐龍的一個,生活於侏羅紀中期的東亞。牠的名字是來自拉丁文的「靈敏」的意思,是因牠輕盈的骨骼及長而命名。牠的脛骨比股骨較長,顯示牠是極快的雙足奔跑者,並以其長尾巴作平衡。牠覓食時可能會四足行走。牠是小型的植食性恐龍,約1.2米長,與其他...
    6 KB (939 words) - 17:17, 3 January 2025
  • 阿拉善名:Alxasaurus),是鐮刀超科下的一個,生活於下白堊紀的中國內蒙古。牠是鐮刀超科內最早發現的恐龍之一,化石仍然保有其形狀:包括長頸、短尾及長指爪。與其他的後期鐮刀類恐龍一樣,牠是雙足的草食性恐龍,有著大型的內臟來處理植物食物。目前已經發現幾個標本,當中最大型的是一頭幼,身長超過3...
    4 KB (538 words) - 14:24, 12 January 2025
  • 嘉年華名:Jianianhualong)是傷齒科的一個物種。 本物種的化石於今日中國東北遼寧省白菜溝約1.25億年前的早白堊紀熱河生物群義縣組化石地層發現,屬於恐龍總目蜥臀目獸亞目手盜類支序的傷齒科。 本物種身長一米、重約2.5公斤,外形像一隻巨型的長尾雞。其羽毛有不對稱的羽毛結構...
    3 KB (272 words) - 16:29, 3 January 2025
  • 尾羽名:Caudipteryx,意為「尾巴羽毛」)又名尾羽,是一小型的獸亞目恐龍,約有孔雀大小,生活於下白堊紀的巴列姆階(約1億2460萬年前)。牠們的身上覆蓋著羽毛,整體外觀很像鳥類。 尾羽有兩個物種已被命名,分別是模式種的鄒氏尾羽(C. zoui)及董氏尾羽(C....
    14 KB (1,606 words) - 16:17, 3 January 2025
  • 身女妖(學名:Harpymimus)是獸亞目似鳥下目的恐龍的一,生存於下白堊紀的蒙古。不像較後期、更衍化的似鳥下目,似身女妖仍然具有牙齒,但似乎只限於在下頜的齒骨。 在1981年,一個蘇聯與蒙古國的聯合挖掘團隊在戈壁沙漠發現一個獸類化石。在1984年,瑞欽·巴思缽(Rinchen...
    5 KB (674 words) - 08:47, 18 June 2022
  • 屬於稜齒科的分類法。但最近對於基礎類恐龍的研究,發現南方稜齒的化石過於破碎,而不能分類於真類之外;真類是個位於下目內的演化支,包含稜齒類與禽類。但是,稜齒科目前被認為是原始類的並系群,包含多群原始類的小型支系。 南方稜齒是種基礎...
    5 KB (636 words) - 12:30, 26 March 2024
  • 中國名:Eosinopteryx)是近科下的一,是目前發現體型最小的恐龍,體長僅30公分,發現於中國遼寧的髫髻山組,正模標本化石編號 YFGP-T5197。 始中國的口鼻部較短,由於羽毛不發達,因此翅膀展幅不大,加上骨頭結構上有先天的缺陷,導致無法進行真正的飛行。但相反的,其足...
    4 KB (327 words) - 17:05, 3 January 2025
  • 甘肅名:Gansus)是原始的真鳥類,生存於白堊紀前期的阿普第階(距今約1億2000萬年前),已知的有效物種包含玉門甘肅(Gansus yumenensis)與甄氏甘肅(Gansus zheni),其化石分別於中國的甘肅省玉門市與遼寧省凌源市出土。其中玉門甘肅發表於1984年,是中國發現的第一種中生代鳥類化石...
    10 KB (1,107 words) - 05:31, 6 April 2024
  • 中國名:Sinosaurus),舊稱中國雙脊,是一種獸亞目的肉食性恐龍,生存於侏儸紀早期,發現於中國雲南省的祿豐組,為二足行走的堅尾類,身長約5.6公尺。 此種恐龍曾長時間的被誤認為是雙冠,現在已被正名。 編號KMV 8701的化石最初在1987年發現,被認為是一個新的物種,並於19...
    15 KB (1,649 words) - 10:03, 10 July 2024
  • 金鳳(學名:Jinfengopteryx)是手盜類恐龍的一,身長約55厘米。名是以中國神話中的金鳳凰來命名。 化石是發現於中國河北省的花吉营組(Huajiying Formation)的橋頭段,地層年代不詳。在地質上,花吉营組是在下白堊紀的義縣組之下,所以被認為是屬於下白堊紀或侏羅紀晚期。...
    5 KB (568 words) - 19:12, 18 September 2021
  • 曉廷(學名:Xiaotingia)是種小型有羽毛恐龍,可能屬於近科。化石發現於中国遼寧省西部,生存年代屬於侏羅紀中期或晚期,目前只有一個種,鄭氏曉廷(X. zhengi)。鄭氏曉廷是最小的兽类恐龙之一,身長只有60公分左右。 曉廷的模式標本(編號STM27-2)是一個包括頭骨、幾乎...
    8 KB (844 words) - 17:06, 3 January 2025
  • (學名:Datousaurus),又名巴蜀,是蜥下目恐龍的一,化石發現於中國四川省自貢市大山鋪鎮的下沙溪廟組,地質年代為中侏羅世。生存於同時期、同地區的蜥下目有蜀、峨嵋及原頜下目的有曉、早期劍科的華陽,以及肉食性的氣。牠是由董枝明等人於1984年正式描述,其學名是來自馬來語的「酋長」或是中文的「大頭」。...
    3 KB (340 words) - 17:18, 3 January 2025
  • 5公尺。越是第一個發現於中國的原始類恐龍,也是生存位置最南的亞洲原始類恐龍。與其他臀目恐龍相比,越有許多不同特徵。在2012年,越被發現可能屬於熱河科,或是熱河科的近親。 在2012年,中國浙江自然博物馆与日本福井县立恐龙博物馆的中日科学家共同進行敘述、命名,模式种为天台越(Yueosaurus...
    3 KB (341 words) - 16:50, 3 January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