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议政体是从幕末到明治初期,通过引入议会制度来形成共识(公议舆论)。从而形成日本国家意识及统一的政治思想。对于佐幕派来说,作为江户幕府重生的构想;对倒幕派来说,是明治维新后的政治理想之一。 黑船来航时针对是否开国,老中阿部正弘向诸侯和民众都广泛寻求对策,虽然也有寻求公议舆论、公议政体...
    5 KB (923 words) - 12:59, 17 December 2022
  • 的王政复古大号令及其后的小御所会议(日语:小御所会議)均要求德川庆喜辞官纳地(辞去官职,归还领地)。德川庆喜只得暂时退回大阪城。然而由于公议政体派(日语:公議政体)的山内容堂(前土佐藩主)、松平春嶽(前越前藩主)、德川庆胜(前尾张藩主)等人的努力,小御所会议决议的主要内容被删除。同时,德川庆喜也向...
    5 KB (918 words) - 20:06, 3 November 2023
  • 专制主义 (redirect from 专制政体)
    自由》譯為《自由之理》,將 despotism 意譯為霸政。1876年,何禮之將孟德斯鳩《法的精神》的英譯本譯為日文《萬法精理》,首次將 despotism 譯為專制政治、專制。 1899年4月20日,梁啟超在《清報》上發表譯作《各國憲法異同》,引用何禮之的譯法,提出專制政體一詞。同時將...
    9 KB (1,339 words) - 13:05, 5 October 2023
  • 参预会议是在江户时代末期(幕末)的文久3年(1863年)末到次年3月在京都存在的合议制会议及其制度,其成员由朝廷任命,为数名有势力的原大名。这是当时流行的武合体公议政体的一个整合,但是由于参预诸侯之间意见不一致,仅仅数月便流产垮台。 本条目中的日期均依据日本的旧历(天保历)而记录。...
    15 KB (2,745 words) - 10:29, 11 November 2022
  • 失勢,板桓等人下野。他們聽取了當時從英國留學歸來的古澤滋、小室信夫的意見,打算成立政黨。1874年1月12日,板桓等人成立了愛國黨,反政府運動由此展開。愛國黨提倡天賦人權,批判專制政府,並主張應當建立君民一體的政體。因此,他們也主張給予士族、富農、富商及平民等人參政權,並開設議會。 愛國...
    2 KB (342 words) - 13:41, 16 October 2021
  • 江户时代末期,黑船來航之后,围绕与外国缔结通商条约等事,朝廷开始恢复其传统权威。既出现了倡导幕府和朝廷协作的武合体派,又出现了反对幕府、甚至主张武力推翻幕府的尊王攘夷派。 基于土佐藩的建议,江户幕府第15代将军德川庆喜根据公议政体,于庆应3年10月14日(1867年11月9日)上奏明治天皇,提出大政奉还,翌日获得敕...
    7 KB (1,163 words) - 05:55, 17 August 2023
  • 1899年4月20日,梁啟超在《清報》上發表譯作《各國憲法異同》,引用何禮之的譯法,提出專制政體一詞。同時將monarchies譯為「立憲君主」,而despot譯為「專制君主」。同年12月13日,梁啟超在《清報》發表〈孟德斯鳩之學說〉,將何禮之日譯本中的三大類別,譯為專制政體(despotisms)、立君政體...
    9 KB (1,407 words) - 14:09, 6 February 2023
  • 实行由政府主导的藩统制体系。次年的明治2年(1869年)1月,对建立新政府作出重要贡献的萨摩藩、长州藩、土佐藩和肥前藩共同提出了建议书,于同年5月在公议所举行咨政,并在同年9月实行了藩制布告。明治4年(1871年),在以萨长土为主体的御亲兵支持下,正式实行废藩置县确立了府县制。...
    2 KB (355 words) - 14:34, 27 November 2023
  • 民主 (redirect from 平民政体)
    雅典失去昔日之輝煌與繁榮;在他心目中,理想之政體是融「君主對臣民的父愛、貴族政的智慧和人民對自由的渴望」於一體的混合政體,「對人民自由的讓步必須以保持貴族意志能夠實現為限」。 現代政治哲學奠基人馬基雅弗利認為,最理想之政體形式是羅馬式之共和政體;在《李維》一書中,馬基雅弗利既不信任權力不受限制...
    91 KB (13,152 words) - 18:01, 21 May 2024
  • 戊辰戰爭大势抵定后,1868年6月11日维新政府颁布作为基本法的政体书,根据政体书恢复太政官制,将三職中的总裁废除,改为2位輔相,作为最高行政首长,辅相之下设置负责立法权的政官(日语:政官);负责行政权的行政・神祇・会計・軍務(日语:軍務官)・外国五官,并以辅相兼任行政官...
    10 KB (1,460 words) - 22:26, 2 June 2024
  • 製定三職分課、設定了由各藩派遣來的貢士組成的下議事所。 同年6月11日(舊曆閏4月21日) - 根據政體書,作為設定在太政官之下的立法機關被規定為政官。 1869年(明治2年)3月7日 - 作為由各藩選出的代表等組成的議事機關,公議所開院。 同年7月8日 - 將公議所改組為眾議院。 1870年(明治3年)5月28日 - 集議院開会。...
    17 KB (2,014 words) - 02:33, 6 June 2024
  • 復興”更能為這一時期賦予貼切的描述。這一時期的特點是遜尼派內部的發展,以及遜尼派與伊斯蘭教什葉派之間的關係。遜尼派學者和領導人為伊制瑪爾(或譯為公議、僉)而奮鬥,使當時的遜尼派理論發生均值(英语:homogenization)。一些學者聲稱,由於遜尼派復興。而導致之後伊斯蘭世界的科學發生退化。...
    7 KB (990 words) - 13:49, 8 March 2024
  • 1868年4月6日,天皇颁布了阐述重树日本国家制度理念的“五条御誓文”。其中第1条就提出了“广兴会议,万事决于”,由此可以看出,明治政府在起初就以建立议会政治为目标。 为了将五条御誓文的原则精神付诸实现,日本政府在同年闰4月21日公布了《政体书》。政体书中引进了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思想,决定设置由各藩代表(1至3人)组成...
    34 KB (4,843 words) - 09:02, 8 June 2024
  • 梁启超 (redirect from 梁任)
    成立,其机关报《民报》於十月三十创刊,由第一期起,連續發表文章,批駁梁啟超的君主立憲,梁启超亦在《新民丛报》上發表辯駁。這是中國由君主專制政體跨入近代民主政體的起步速度與道路之爭,關係著中國命運與前途。此后雙方的战日益激烈。在論戰中,梁啟超比較充分地說明了美式共和在中國行不通以及為何要以開明專制...
    133 KB (21,446 words) - 06:26, 28 May 2024
  • 。千载一时,而所成就止此,可不深嗟而重惜哉!故予尝三代而后,独汉光武、明、章之治,庶几于教者,可一变而王也。」 陳櫟:「天下已定,用偃武修文,投戈講藝,息馬道,自隴、蜀平後,非警急不復言兵。審黃石以存苞桑之誡;閉玉關以息西域之質。數引卿郎將講五經,修起太學,務用安靜。廣求民謨,除王莽之繁文,...
    38 KB (6,753 words) - 07:11, 8 June 2024
  • 政体不适支那之野蛮国,此不谅情势之言耳。共和者,我国治世之神髓,先哲之遗业也。我国民之古者,莫不倾慕三代之治,不知三代之治实能得共和之神髓而行之者也。”孙中山反复强调:“我国数千年历史中,最善政体莫如尧舜。盖尧舜之世,亦为今日之共和政体...
    70 KB (10,887 words) - 03:13, 19 April 2024
  • 款,於賠償兵費之外,復索台灣一島。台民忠義,不肯俯首事仇,履次懇求代奏免割,總統亦奏多次,而中國欲昭大信,未允改約。全台士民,不勝悲憤。當此無天可籲,無主可依,台民公議自立為民主之國。以為事關軍國,必須有人主持,於 四月二十二日 士民集本衙門遞呈,請余暫統政事。經余再三推讓,復於...
    48 KB (6,041 words) - 02:11, 29 April 2024
  • 劾。繼畬初入覲,宣宗詢各國風土形勢,奏對甚悉,退遂編次為書曰《瀛寰志略》,未進呈而宣宗崩,言者抨擊及之。 《清史稿·卷四百二十二》:咸豐元年,文宗召繼畬還京,召對,稱其樸實,尋授太僕寺少卿。詔求言,繼畬上疏,略謂:「國家崇尚儉樸……」上優詔報之。 《清史稿·卷四百二十二》:咸豐二年,吏部追...
    13 KB (2,014 words) - 06:00, 13 April 2024
  • 12月5日——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議決議和條件:「一、推倒滿洲政府;二、主張共和政體;三、禮遇舊皇室;四、以人道主義待滿人」,並密電伍廷芳來鄂,與清方代表和,舉胡瑛、王正廷副之;留滬各省代表開會歡迎黃興大元帥,黃興致答詞,主以黎元洪為大元帥,復經勸說,始允暫時勉任。...
    91 KB (16,397 words) - 02:52, 19 April 2024
  • 避讳 (redirect from )
    字依舊避諱……不意內(務)部得此,竟回咨駁斥……爲親者諱,謂之私諱;爲尊者諱,謂之諱……現在政體改建,諱法已不適用,則諱之典,自不必更相沿襲……就習慣上言,固已無直呼孔子之名者,所請轉呈明令依舊敬避之處,應毋庸  《毛氏家譜(與世山家)·五世維基》[永久失效連結]:「次男宣哲(哲字因國禁改明)」...
    48 KB (6,382 words) - 17:08, 31 May 2024
  • (立法),設置元老院與地方官會議,作為上下兩院之型。關於司法,則設置與日本現在的最高裁判所相當的大審院。 明治元年(1868年)的集所、明治2年(1869年)的公議所等,都是木戶基於開明的方針而嘗試努力的產物,希望落實相當於國會下議院功能之組織。然而,讓存有江戶時代封建意識的各地不滿武士們充任臨...
    41 KB (6,829 words) - 11:13, 30 April 2022
  • 孔子 (redirect from 宣尼)
    孔子開創了易學,並由他率先提出了“性善”(“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作為其“仁學”的哲學基礎,他辯論仁義,“分陰分陽,迭用柔剛”,“曰仁曰義”,又論及六畫,“六位而成章(彰)”。 正名是孔子最重要的政治主张。可以從下面這個故事來徹底了解孔子「正名」的涵義: 當孔子三度至衛時,衛國發生了一件大事。原來先前衛靈...
    63 KB (8,905 words) - 10:15, 19 May 2024
  •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共和與君主 中国缺乏它要表现的自由民主所应具备的法制、个人权利,甚至纪律都没有,因此,专制应该继续下去,直到它发展出对于政治权威有更大的服从、对于社会合作有更大的力量、对于私人权利有更大的关注之后再说。 ——美国政治协会会长古德诺 1915年夏,北京政局动荡不定,共和政体...
    146 KB (19,762 words) - 13:21, 6 June 2024
  • 進京共議政事;1863年12月,島津久光與越前藩前藩主松平慶永、宇和島藩前藩主伊達宗城、土佐藩前藩主山内容堂、一橋德川家当主德川慶喜等人在京都召開公議政體性質的參預會議,但在長州藩處置及橫濱開港等問題上未能達成一致,會議於1864年2月解散。 1864年2月,因人才不足,在大久保利通、小松帶刀的建議...
    64 KB (11,220 words) - 04:06, 4 June 2024
  • 皇帝少作胡可据也阶曰高皇帝定天下而后议礼制度宁少耶且圣人之文无老少不尔明公议四郊何据高皇帝少作也孚敬即曰即君谓塑像古礼否阶曰像诚非古礼业肖而师之何忍毁也孚敬曰程子有云一毫发不似吾亲不得名亲阶曰然则有一毫发而似吾亲而毁之乎且明能必尊奉列圣之御容尽似毫发哉不谢直揖出上谪阶推官延平府锲而识之曰阶小人也永不叙其后上忘之矣”...
    326 KB (74,849 words) - 13:26, 28 May 2024
  • 科罗尔岛。數學家高木貞治在一戰期間完成了類域中的高木存在性定理的證明,並於1920年提交到国际数学家大会,導致1920年代類域古典理论的發展。戰後日本政局出現不穩,權貴與政黨不斷抗爭,發生第二次護憲運動。 1925年實行全民普選,由唯一的元老西園寺望推薦總理大臣,日本進入大正民主時期。日本為...
    159 KB (20,617 words) - 16:29, 10 June 2024
  • 將政權歸還給朝廷,政令由朝廷統一發出(大政奉還); 設立上下政局,配置議員以參詳重大政事,政事應由公議決定(第一屆帝國議會); 延攬有能力的卿諸侯各地人才以為顧問並賜予官爵,並將向來有名無實的官位剔除(內閣制度); 與外國之交往應廣泛採納,並致力成立適當合宜的條約(廢除治外法權);...
    98 KB (13,884 words) - 16:00, 13 April 2024
  • 武昌布告,临时大总统为孙文。孙文,我之老友也。其人所言,主张共和政体,甚有规模,安可以义和团目之?”各国驻汉口领事团遂严守中立,并颁布中立文告。 10月17日上午,英、俄、法、德、日五国驻汉口领事推举英国领事葛福向鄂军都督府递交会衔文,承认民军为国际法上的交战团体,各国将严守中立。10月18日,...
    215 KB (31,599 words) - 06:17, 8 June 2024
  • 清朝中後期,閩商在東南亞經商致富,控制了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的經濟,而且富可敵國,以巨大財力供楊衢雲等進行革命以建立共和政体之中國,與控制全中國經濟的滿族再戰爭,推翻滿清政府。20世纪上半叶,華僑富豪以陳嘉庚為首,在這一帶以及福建人早期的聚居地中上環,作为国民革命军北伐、...
    173 KB (9,965 words) - 14:51, 7 May 2024
  • ,與其他貴族產生矛盾,同時也威脅到贊普王權的鞏固,器弩悉弄長大後,在此时间對蒆氏家族進行討伐,欽陵在青海宗喀地方兵潰自殺,其弟贊婆及兒子弓仁率部眾投降唐朝,贊婆受封為輔國大將軍歸德郡王,弓仁先封安國,後以戰功晉封撥川郡王,其後裔世代在唐朝擔任官職。器弩悉弄剪除蒆氏家族後,吐蕃王国赞普的权利得到加強和鞏固。...
    75 KB (13,380 words) - 08:49, 16 September 2023
  • 全民政治 (category 政體)
    標的能力。基於治理而討論認可概念的成員通常會問自己,「夠好到可以進行?夠安全到可以嘗試?」。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就會出現反對意見,原本的提案就需要研出可接受的修改版本,以達成認可。 全員參與中心的共同創建人 Reijmer 簡述了下列差異: 關於共識,我必須說服你相信我是對的;關於認可,你應該問自己能不能接受這樣的決策。」...
    22 KB (2,809 words) - 05:38, 8 April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