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六行政区划十六只有前秦统一了北方,前后赵统一了黄河中下游,前后燕统一了黄河下游,其余大都偏居一隅。他们都实行州、郡、县三级区划,和东晋一样,十六政权将自己没有统治的州郡也常常在境内设置。如前赵将幽州设在北地郡,后秦将冀州设在蒲坂,南燕将徐州设在莒县。 [1]孙泓.幽州刺史墓墓主身份再考证[J]...
    6 KB (108 words) - 11:17, 6 March 2024
  • 五代时代各自为政,但各国都仿照唐朝制度,在自己的境内建立了各府州等。行政區劃基本上為四級制,為道—節度使—府(州)—縣制,由於道已為虛設,實際上仍是三級制。...
    25 KB (45 words) - 12:37, 22 April 2024
  • 匈奴、羯、鮮卑、羌及氐為主,統稱五胡。他們在這個範圍內相继建立許多國家,而北魏史學家崔鴻以其中十六個國家撰写《十六春秋》(五凉、四燕、三秦、二赵,成漢、胡夏为十六),於是後世史學家稱這時期为「五胡」。 在西晉時期,五胡居於西晉北方、西方的邊陲地區,對晉王朝呈現半包圍局面。由於晉廷的腐敗,五...
    79 KB (11,723 words) - 16:37, 22 October 2024
  • 牟發松、毌有江、魏俊杰合著,《中國行政區劃通史·十六北朝卷》,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7 [1]孙泓.幽州刺史墓墓主身份再考证[J].社会科学战线,2015(01):117-126.刊載《表三·幽州刺史任职时间表》(325年至416年) 段部鮮卑 十六行政區劃...
    7 KB (192 words) - 09:01, 13 September 2024
  • 西汉行政区划,是汉朝西汉时期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西汉初年,在行政区划上实行郡并行体制,又分封了很多诸侯。汉武帝元封五年,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除京师附近七郡外,把全国分为三个监察区域。不同于秦帝国的郡县二级的建制,汉武帝刘彻首创的以州刺史部为监察区的做法,发展到东汉灵帝中平五年(188年)...
    56 KB (1,375 words) - 13:04, 7 October 2024
  • 是五胡中最晚建立的政权,其都城统万城遗址是至今唯一保存基本完好的早期北方王国都城遗址,也是匈奴人历史上留下的唯一都城遗址。 夏最初占有大城(今内蒙古杭锦旗东南),之后于413年又修建统万城作为首都。至417年后秦灭亡前,夏占据河套至陇东与陕西北部。 夏的地方行政...
    6 KB (503 words) - 06:53, 17 October 2024
  • 分割。到漢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共有郡國103個,轄縣、侯、邑、道等縣級政區1587個。 「州」作為行政區劃,在西漢時期萌芽,到東漢宣告形成。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始在郡之上又設三行部,每部派一刺史,每個行部管轄若干郡()。但此時的行部是監察區,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行政區。東漢末年,...
    3 KB (444 words) - 14:05, 22 June 2022
  • 行政,縣尉掌管軍事;少數民族地區設「道」。 地方長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命,隨時可以調換,一切軍政經濟之權都直接統一於中央。郡縣兩級的地方行政制度,在原則上,一直為後代所秉承。 有關記載秦朝的正史《史记》没有地理志,僅在《史記·秦始皇本紀》秦始皇二年(前221年)中提及立「三十六...
    68 KB (5,310 words) - 07:12, 8 September 2024
  • 渤海仿照唐朝行政区划制度,在自己的境内建立了五京、五府、二州。...
    4 KB (21 words) - 15:08, 2 July 2024
  • 臺灣的行政區劃範圍包含臺灣本島及其附屬島嶼和澎湖群島,起始於荷蘭與西班牙統治時期。現今主要根據中華民國相關法律規定,劃分為一省直轄市,即臺灣省、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臺中市、臺南市、高雄市;臺灣省則下分為11個縣、3個市。 臺灣省劃分為11個縣及3個市,依《地方制度法》,不是地方自治團體,臺灣...
    52 KB (3,137 words) - 03:56, 19 January 2025
  • 《國務院關於同意北京市調整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覆》(函[2010]55號),《國務院關於北京市東城區、西城區人民政府駐地的批覆》(函[2010]130號)。 北京市社区公共服务信息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题 北京主题 政治主题 地理学主题 北京市乡级以上行政区列表 北京行政区划史 北京皇城 故宫 元大都 北京城墙...
    23 KB (1,198 words) - 16:15, 11 October 2024
  • 行政領土實體 行政區劃(英語:Administrative division/area/region)又稱行政區域,是一個國家的国家政府為了行政上的需要而在其领土境內分劃制定的次级區域或政權單位,也稱行政實體(英語:Administrative entity)、地方實體(英語:Subnational...
    118 KB (1,601 words) - 08:28, 24 November 2024
  • 行政区划,大体上保留了东汉末年形成的州、郡、县三级行政区划。 三行政区划制度与东汉末年极为相似,唯各州刺史、州牧的权力进一步增大,三机要人物诸如刘备、曹操、诸葛亮等都曾担任州牧。 州的划分,以东汉三州为基础,但是又有少数拆分州郡的情况。194年,东汉将凉州东部与司隶西部合成雍州,213年,...
    121 KB (2,104 words) - 10:40, 4 February 2025
  • 中国行政区划,自东周春秋时代因统治者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需求而产生。战国时代,早期行政区划制度——郡县制成熟。至秦灭,郡县制推广至全国,完成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的塑造。其后历经多代演变,绵延至今。 历代政府依靠制度化的行政区设置,管理土地、人民,执行日常行政...
    28 KB (3,384 words) - 05:10, 23 November 2024
  • 行政区单位。“苏木实分治土地人民”,各旗佐领(苏木)数额迥异,多者四十六,少者三”。蒙古语中,称副章京为“梅楞”,称参领为“札兰”,佐领既是“苏木”。现代蒙古的苏木列于省(艾马克)之下,中文一般译为“县”。俄罗斯联邦的苏木列为村委员会,属于第三级行政区划。中国的苏木为乡级行政区。 苏木是蒙古...
    13 KB (901 words) - 16:27, 10 January 2025
  • 中華民國目前依據《憲法增修條文》及《地方制度法》來規範行政區劃制度。如按照現行法律定義區劃層級,一級行政區為省、直轄市,二級行政區為縣、市,三級行政區為鄉、鎮、縣轄市、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區,四級行政區為村、里,五級行政區則為鄰。 依照1999年制定的《地方制度法》之規定,一、二、三級行政區具有公法...
    62 KB (4,420 words) - 11:18, 25 November 2024
  • 东汉行政区划,在汉光武帝时确定,基本沿用西汉行政区划的郡县制为实体、州刺史部为监察的体制,分全国为三个州刺史部。与西汉的主要区别是正式将司隶校尉部与其余二州并列,将北方的朔方刺史部并入并州,将南方的交趾刺史部改名为交州。 州在东汉并不是一级行政区划。直到汉灵帝中平五年(188年),州刺史仍然只是...
    50 KB (814 words) - 17:07, 30 January 2025
  • 西晋的行政区划继续承袭了东汉末年奠定的州、郡、县三级制。晋武帝结束了三国时期近百年的战乱,于是对天下州郡重新进行合并划分,但是基本保留了三的州制,对于原蜀汉和辽东等较难管控的地区实行进一步的划分,建立了九个州。但是西晋的统一十分短暂,仅三多年后就面临灭亡的局面,在此期间又分出了两个州,最终灭亡时共有二十一州。...
    12 KB (1,035 words) - 16:31, 20 September 2022
  • 的狀況,但其重要戰略據點不多,州的實際設置數量有限。 自慕容寶從中山奔龍城以前,後燕州一級行政區劃,如下: 冀州,燕元元年(384年)置。初期曾屯廣阿,建興元年(386年)六月前秦苻定投降後,始治信都。建興一年(396年)治鄴城。 司州,建興元年(386年)置,治中山(即盧奴) 幽州,燕元二年(385年)置。先治薊城,後鎮龍城。...
    2 KB (430 words) - 16:12, 22 September 2023
  • 臺北市行政區劃係描述與今臺灣臺北市相關之行政區劃沿革,及現今臺北市之行政區劃範圍。 目前臺北市劃分為12區,其中面積最大和最小的行政區分別是士林區和大同區,兩區面積分別為62.3682平方公里和5.6815平方公里;人口最多和最少的行政區分別是大安區和南港區,2024年底兩區人口分別為289,908人和112...
    42 KB (4,548 words) - 14:34, 7 January 2025
  • 十六之中有三个是少数民族建立的,他们既秉承了胡族的制度,官制又很大程度受中原影响,基本沿用魏晋官制。 刘渊的汉赵、石勒的后赵、慕容盛时期的后燕、冯跋的北燕都设立单于台制度,前秦、前燕、后秦、西秦、南凉、夏在建立政权前后,统治者均有大单于之名。单于台属官有单于左右辅(汉赵、后燕)、左右贤王(前...
    3 KB (479 words) - 06:45, 14 February 2024
  • 建武四年(338年),后赵夺得段部辽西郡(治所在令支,今河北省唐山市迁安市西)、北平郡(治所在今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东),次年设置營州,治所在令支。后赵灭亡后,前燕废除營州。 后燕光始六年(406年),改平州为營州,治所在宿军(今辽宁省北镇市),北燕沿置。北燕灭亡,北魏在龙城(今辽宁省朝阳市)设立營州。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十六北朝卷》...
    952 bytes (115 words) - 05:35, 21 July 2018
  • 自元朝地方行政開始实行行中书省制,簡稱「行省制」。「行中书省」,全称为「某某等处行中书省」,简称「某某行中书省」或「某某行省」。該制度被認為是中國歷史上「行省」這一行政區劃的起源。 元代的行省制是沿袭自金朝的行台尚书省。行中书省起初和行尚书省一样,只是一种中央政府派遣在外的临时机构。后来由于战争等...
    90 KB (535 words) - 16:18, 28 October 2023
  • 政區的改革,即打散大多數轄區統一的監司,使其交錯管理諸路州軍。南宋因戰事頻繁,諸路監司為提高行政效率又逐步恢復了統一轄區。 宋朝的行政區劃設置與地方政治制度可謂強幹弱支,中央政府高度集權。雖然避免了藩鎮割據的局面,但導致地方资源狭小,加上失去燕雲十六州的燕山天然屏障,也致使終宋一代,外敌入侵不断。...
    143 KB (510 words) - 02:47, 17 April 2024
  • 《晉書·卷四·志第四·地理上》 《魏書·卷一百上·地形志二上第五》 《舊唐書·卷三九·志第九》 《續漢書·志第二三·郡五》 《三國志·卷三·魏書三·烏丸鮮卑東夷傳第三》 《晉書·卷三·帝紀第三》 《晉書·卷三八·列傳第八》 《中國行政區劃通史·十六北朝卷》 《周書·卷三·列傳第二二》...
    30 KB (3,411 words) - 16:17, 11 December 2024
  • 道員秩品為正四品,分巡道、分守道的職權也漸趨一致。有的道下直接領縣。有人認為清末的道實際上已成為省、府之間的行政區劃。 清代漢地政區的層級關係為: 在行省設置方面,基本沿襲明代所置的兩京與三布政使司,即南北二京及山東、山西、河南、陝西、浙江、福建、江西、廣東、廣西、湖廣、四川、雲南、貴州。順治元...
    45 KB (3,300 words) - 03:03, 1 December 2024
  • 明太祖实录·卷一百二九·洪武三年春正月癸卯.  《清史稿.卷一一.職官志三》:「初治明制,府廳、州、縣及各衛武學並置學官。」 《明實錄·太宗實錄》卷八,永樂五年六月癸未條,茲參考李祥主編《明實錄類纂·涉外史料卷》,武漢出版社,599-602頁。 书籍 郭紅、靳潤成:《中國行政區劃...
    49 KB (1,883 words) - 05:49, 5 February 2025
  • 夏到431年為吐谷渾所滅為止,地方行政建置方面,在史料中並不是很清楚。因政權的性格比較突出,往往始佔旋丟,用心只在擄掠人口,對其地方行政職官名號不能過於深究。牟發松推測夏的州,實際上並不存在,州在夏境內並沒有構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其以州名地,以州牧刺史官人,都不過名號而已。(見牟發松《十六時期地方行政...
    3 KB (533 words) - 16:12, 22 September 2023
  • 漢趙州郡列表 (category 五胡行政区划)
    史霖《十六國時期漢趙疆域政區的變遷》,第46頁。 《中國行政區劃通史·十六北朝卷》,第50頁。 《中國行政區劃通史·十六北朝卷》,第51頁。 西晉略陽郡無隴城縣,《魏書·地形志》記載「隴城,前漢屬天水,後漢屬漢陽,晉罷,後復屬」,當晉王司馬保據隴右時設立。 《中國行政區劃通史·十六北朝卷》第58頁引《晉書·劉曜載記》。...
    57 KB (1,983 words) - 10:30, 30 April 2024
  • 道,是源於中國的行政區劃单位,後成為儒家文化圈國家普遍采用的行政區單位。 「道」這種行政區劃始創於中國。「道」在漢朝開始出现,起初跟县同级别,专门使用于西南少数民族聚居的偏远地区的益州刺史部,《汉书》地理志解释为“有蛮夷曰道”或者“县主蛮夷曰道”。 到了隋唐时代,出兵征战经常以方位路向加以命名,为“...
    25 KB (1,833 words) - 13:41, 31 January 2025
  • 中山郡 (redirect from 中山 (十六))
    《三國志·卷二十·魏書二·武文世王公傳第二》 《晉書·卷四·志第四·地理上》 《中國行政區劃通史·十六北朝卷》 《魏書·卷一百上·地形志二上第五》 《續漢書·志第二·郡二》 《漢書·卷九八·元后傳第八》 《後漢書·卷三一·郭杜孔張廉王蘇羊賈陸列傳第二一》 《後漢書·卷五·李王鄧來列傳第五》...
    17 KB (2,592 words) - 11:18, 6 March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