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名:Indosaurus),是獸腳亞目恐龍的一,生存於白堊紀馬斯垂克階的印度,約6900萬年前。印度體重約700公斤。 印度的化石發現於印度中央邦賈巴爾普爾,包括厚重的部份頭顱骨,及其他骨骸部份。正模標本(編號GSI K27/565)是一個厚重的部分頭顱骨,是由查爾斯·馬特里(Charles...
    3 KB (355 words) - 18:33, 30 December 2020
  • 印度(學名:Indosuchus)是阿貝力科下的一恐龍,生存於白堊紀麥斯特裡希特階(約7,000萬到6,600萬年前)。牠是原始的獸腳亞目,是阿貝力的近親。印度是雙足的肉食性恐龍。牠約有6米長,頭顱骨上有平冠。 模式種是盜印度(I raptorius),是由弗雷德里克·馮·休尼(Friedrich...
    4 KB (472 words) - 10:38, 16 September 2023
  • 印度(學名:Dravidosaurus)是已滅絕爬行動物的一,過去曾被認為是生存年代最晚期的劍類恐龍。南印度的體長只有3公尺,過去被認為是最小型的劍類。後期研究分析牠們的骨頭,其實是屬於蛇頸目,而不是恐龍。 2017年彼得·高爾頓與Krishnan Ayyasami將其重新鑑定為劍類。...
    3 KB (317 words) - 04:20, 12 December 2023
  • 拉休里名:Rahiolisaurus,意為「來自Rahioli村的蜥蜴」)是一阿貝力科的獸腳亞目恐龍,生存於白堊紀晚期的印度。化石來自至少7個不同個體,分別代表不同生長階段,但都屬於單一物種,是在古吉拉特邦的拉米塔組(英语:Lameta Formation)所發現,地質年代為馬斯垂克階,約...
    12 KB (1,430 words) - 14:34, 4 June 2024
  • 巧鱷(學名:Compsosuchus)是阿貝力科恐龍的一個,生活於白堊紀的印度。巧鱷是由休尼(Friedrich von Huene)及Matley於1933年所描述、命名的。模式種是C. solus。此一般都被認為是可疑名稱。 恐龍博物館——巧鱷 Compsosuchus in The...
    1 KB (78 words) - 22:24, 24 September 2021
  • Alfred Matley)在1933年描述、命名。輕鱷的模式種是印度輕鱷(L. indicus),名是由拉丁文的「輕的」(laevis)與希臘文的鱷魚(Soukhos)所構成;種名則是以印度為名。 化石包括有3節頸椎、1節背椎,類似小獵。但休尼等人命名時,並沒有選定正模標本,後來也沒有選定選模標本。目前除了一節頸椎(編號GSI...
    3 KB (386 words) - 19:45, 28 March 2022
  • 傷形(學名:Dryptosauroides)是獸腳亞目下的一恐龍,生活於白堊紀末期。牠有可能屬於阿貝力科。 牠的化石包括了六節尾椎,發現於印度的拉米塔組(Lameta Formation)地層,地質年代約馬斯垂克階。這些化石長13到14公分,最出被鑑定為背椎。但是,這些化石卻不能與其他相似...
    2 KB (191 words) - 12:25, 12 April 2022
  • 泰坦巨名:Titanosaurus)又名巨、泰坦或偉名意為「泰坦的蜥蜴」,是以希臘神話中的早期神祇泰坦巨神為名。泰坦巨是種蜥腳下目恐龍,化石是在1877年發現於印度的拉米塔組,地質年代為白堊紀的馬斯垂克階,並於同年命名。 泰坦巨被推測身長為9到12公尺不等,重量約13公噸。傳統...
    5 KB (547 words) - 19:20, 18 November 2022
  • 丹達寇名:Dandakosaurus)是獸腳類恐龍的一個,生存於早侏羅世普林斯巴期至托阿爾期。已知唯一一批化石為發現於印度中部(特倫甘納邦阿迪拉巴德縣雅瑪納帕里(英语:Yemanapalli)科塔層(英语:Kota Formation))的正模標本,僅有部分缺失的牙齒、背椎、尾椎與不完整...
    5 KB (465 words) - 07:23, 2 May 2023
  • 拉米塔名:Lametasaurus)意為「拉米塔的蜥蜴」,化石包含:一個腸骨、至少五節薦椎、一個脛骨、以及一些牙齒與鱗甲,發現於印度查謨-克什米爾邦的賈巴爾普爾附近,屬於拉米塔組(Lameta Formation),地質年代為馬斯垂克階。拉米塔一度被認為是個嵌合體,目前被認為是種四足肉食性動物。...
    6 KB (792 words) - 16:53, 5 October 2021
  • 似鳥形(學名:Ornithomimoides)是獸腳亞目恐龍的一,是種小型恐龍,生存於白堊紀(马斯特裡赫特期,距今約7千萬至6千6百萬年前)的印度。當中已有兩個物種,但都只有個別的脊椎骨。模式種O. barasimlensis是5節背椎,而運動似鳥形(O....
    2 KB (139 words) - 12:52, 3 September 2020
  • 埃希名:Isisaurus,或譯伊希斯、伊希,意為「印度統計研究所(英语:Indian Statistical Institute)蜥蜴」)是泰坦巨類的一蜥腳類恐龍,生存於約7000萬至6600萬年前晚白堊世的印度斯坦(Hindustan)古陸。模式種兼唯一種柯氏埃希(Isisaurus...
    13 KB (1,470 words) - 19:19, 3 June 2024
  • 耆那(學名:Jainosaurus)是大型的泰坦巨類恐龍,生存於白堊紀馬斯特里赫特階的印度,距今約6800萬年前。牠是四足的植食性恐龍,成年個體的身長可達18米長,高度約6米高,體重則沒有準確的估計過。牠的化石包括有頭蓋骨基部及部份顱後骨頭。 名是以印度古動物學家Sohan Lal Jain為名,他曾在腦部神經學上有重大貢獻。...
    2 KB (226 words) - 13:05, 15 July 2022
  • 名:Vahiny,馬達加斯加語意為「旅行者」,也可意譯為旅者或直接音譯為瓦西尼龍)是一泰坦巨類恐龍,化石來自馬達加斯加西北部的前瓦拉諾組(英语:Maevarano Formation),年代為白堊紀末期馬斯垂克階。 模式種兼唯一種德氏旅(Vahiny...
    2 KB (261 words) - 08:20, 30 April 2023
  • 嶼峽名:Labocania)是種獸腳亞目恐龍,可能屬於暴超科。化石是在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亞州發現,生存於7千萬年前上白堊紀的坎帕階。 在1970年夏季,國家地理協會與洛杉磯自然歷史博物館組成聯合挖掘團隊,由地質學家威廉·莫里斯(William J. Morris)率領,前往墨西哥下加利福尼...
    4 KB (577 words) - 02:56, 31 March 2024
  • 巨腳(學名:Barapasaurus),又名巴拉帕或巨腿,是沉重类下的一個名是由孟加拉語的 বড়(baṛa,大的)、পা(pa,腳),以及古希臘語的 σαῦρος(sauros,蜥蜴)組合而成,因牠的大型腿骨。種名則是以印度詩人、哲學家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為名。 巨腳...
    3 KB (431 words) - 07:10, 13 June 2022
  • 中華盜名:Sinraptor)又譯中國盜,是獸腳亞目恐龍的一,生存於晚侏儸紀的中國。儘管名稱中有盜兩字,中華盜跟馳科恐龍(例如伶盜)並沒有接近親緣關係。中華盜的身長經測量大約有7.6公尺,高度接近3公尺。 中華盜的正模標本是在1987年由菲力·柯爾(Philip J....
    4 KB (520 words) - 07:45, 30 September 2023
  • 勝王名:Rajasaurus)是阿貝力科食肉牛亞科的一。勝王生存於白堊紀晚期的印度,是種體型中型的肉食性恐龍,身長約7.6到9公尺,頭部擁有獨特的額角。 在1982年到1984年之間,印度地質調查局的蘇雷什·斯里瓦斯塔瓦(Suresh Srivastava)在印度...
    16 KB (2,075 words) - 05:11, 15 March 2022
  • 南巴爾(學名:Nambalia)是基礎型蜥腳形亞目恐龍的一,生存於三疊紀晚期的印度。 化石發現於印度安得拉邦的Nambal村,屬於馬拉利組(Maleri Formation)上層,地質年代相當於諾利階晚期到雷蒂亞階早期。正模標本(編號ISI R273, parts...
    2 KB (286 words) - 14:33, 4 June 2024
  • 名:Llukalkan,在馬普切語意為「造成恐懼的」)又译慑,是阿貝力科的一獸腳類恐龍,化石發現於阿根廷的下營組(英语:Bajo de la Carpa Formation),生存年代約相當於8600萬至83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桑托階。駭的發現地與同為阿貝力科的道獵...
    6 KB (626 words) - 01:29, 6 May 2024
  • 奥卡名:Aucasaurus,意為「來自奧卡·馬韋渥(英语:Auca Mahuevo)地區的蜥蜴」)是一阿貝力科的獸腳亞目恐龍,生存於白堊紀晚期桑托階至坎潘階的南美洲,相當於現在阿根廷的安納克雷托組(英语:Anacleto Formation)地層。體型小於近緣的食肉牛...
    12 KB (1,520 words) - 08:38, 22 May 2024
  • 食肉牛亞科 Carnotaurinae 短吻類 Brachyrostra 啮王 Elemgasem(阿根廷) 爆誕 Ekrixinatosaurus(阿根廷) 肌肉 Ilokelesia(阿根廷) 格梅斯 Guemesia(阿根廷) 道獵 Viavenator(阿根廷) 蠍獵...
    6 KB (402 words) - 00:20, 7 November 2022
  • 名:Aniksosaurus,或譯安尼柯)是種獸腳亞目虛骨類恐龍,化石是在1995年發現於阿根廷丘布特省的下蓬組,年代為白堊紀中期的森諾曼階到土侖階,約9500萬年前。 模式種達氏春(A. darwini)是由馬蒂尼茲與費爾南多·諾瓦斯在2006年命名。...
    2 KB (215 words) - 14:29, 4 June 2024
  • 名:Alectrosaurus),又名獨身、鷹、阿萊或阿萊克特,是暴超科恐龍的一個,生存於上白堊紀的中國內蒙古。獨是雙足的肉食性恐龍,與其他大型近親(如暴)的外形相似。獨的體型比較小型,只有約5米長。 獨的化石是在1923年發現。在1933年,美國古生物學家查爾斯·懷特尼·吉爾摩爾(Charles...
    6 KB (958 words) - 12:46, 20 August 2021
  • (學名:Zuolong)是原始虚骨類恐龍的一,化石是在2001年发现于中国新疆五彩湾的石树沟组上部,生活年代为晚侏羅紀早期(牛津階),約1億6000萬年前。正模標本(編號IVPP V15912)是一個部分身體骨骼與頭顱骨,是一個亞成年個體,身長接近3.1公尺,體重估計約35公斤。 模式種是薩氏左龍(Zuolong...
    3 KB (258 words) - 07:31, 22 June 2023
  • 名:Dracovenator)是獸腳亞目恐龍的一,生存於侏羅紀早期的南非,化石是一個部分頭顱骨,發現於艾略特組(Elliot Formation)。的身長估計值介於5.5到6.5公尺。 模式種是瑞氏(D. regenti),是由亞當·耶茨(Adam...
    2 KB (220 words) - 23:19, 1 August 2022
  • 四川名:Szechuanosaurus)是獸腳亞目恐龍的一。牠們生存於侏羅紀晚期(牛津階至啟莫里階)的亞洲。牠的外表有點像小型的異特,身長約8公尺。化石是四顆難以鑑定的牙齒,發現於沙溪廟組,目前狀態是疑名。一些古生物學家認為四川是疑名,原因是雖然那些牙齒很獨特,但其他身體骨骸有可能是屬於其他的屬。...
    5 KB (628 words) - 14:14, 30 September 2021
  • 異平齒名:Hyperodapedon)又譯超咬吞蜥,是喙頭目的一,生存於三疊紀,約2億2700萬年前。舟爪(Scaphonyx)一度被認為是種恐龍,現在被認為是異平齒的次同物異名,或本身是個疑名。發現於印度的Paradapedon,目前被認為是異平齒的一個種。 異平齒...
    4 KB (255 words) - 00:53, 9 August 2023
  • 乙鱷(學名:Betasuchus,意為「β鱷魚」)是獸腳亞目恐龍的一,生存於白堊紀末期的歐洲。 乙鱷的正模標本(編號NHM R 42997)是一塊不完整的右股骨,只有股骨的上半段,長31.2公分,由於化石的裂口完整,可能挖掘過程時的斷裂,而化石發現於荷蘭的馬斯垂克附近。在1883年,被哈里·西利(Harry...
    7 KB (974 words) - 12:47, 11 October 2022
  • 名:Dryptosaurus,發音:/ˌdrɪptoʊˈsɔːrəs/ DRIP-toh-SOR-əs))又名兇,是一超科恐龍,生存於白堊紀晚期(約6700萬年前)的北美洲東部,相當於現在的紐澤西州。傷是大型、二足(英语:Bipedalism)、陸生的肉食性動物,身長可達7...
    24 KB (2,919 words) - 12:24, 1 December 2023
  • 賈巴爾普爾(學名:Jubbulpuria)是小型恐龍的一,生存於上白堊紀的印度。目前的狀態是疑名。 化石是由查爾斯·馬特里發現於印度的拉米塔組(Lameta Formation),地質年代相當於白堊紀晚期的馬斯垂克階。化石只有兩個部分末端尾椎,分別被列為GSI K27/614、GSI...
    3 KB (318 words) - 12:41, 18 May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