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学名:Branchiostegus japonicus),又名日本馬頭、馬頭、磚頭、甘鯛、吧唄、紅尾,为属的类。分布于朝鲜、日本、南朝鲜、南越、台湾岛以及中国东海、黄海及渤海等海域,棲息深度30-200公尺,本自眼眶骨後方至鰓蓋中央有一大三角形白色記號,背部體色...
    3 KB (216 words) - 07:18, 8 September 2024
  • 属(Branchiostegus),又稱馬頭屬,是軟棘科下的一個屬,分佈于東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太平洋的海域内。其頭部較爲方正,因而得名,其下許多种魚類如日本都可以食用。 該屬下共16种: Branchiostegus albus Dooley, 1978 Branchiostegus...
    3 KB (140 words) - 16:33, 24 April 2023
  • (学名:Branchiostegus albus),又名白馬,為輻鰭綱鱸形目鱸亞目軟棘科的其中一種。其种加词“albus”意为“白色的”。分布於西北太平洋的日本南部及東海海域,棲息深度30-100公尺,體色白色或銀白色,腹面呈粉紅色;背鰭與臀旗透明,邊緣顏色稍深;吻或頰無任何記號,...
    2 KB (176 words) - 06:46, 29 June 2022
  • 弱棘科,又稱軟棘科,為輻鰭綱鱸形目鱸亞目的其中一個科,分兩亞科,馬頭亞科及軟棘亞科。 本科魚類分布於全球三大洋熱帶至亞熱帶海域。 水深約5至200公尺。 軟棘科其下分6個屬,如下: 白 Branchiostegus albus :又稱白馬、白马。 銀 Branchiostegus...
    4 KB (534 words) - 12:59, 19 September 2023
  • (学名:Branchiostegus argentatus)又名銀馬頭,为輻鰭綱鱸形目鱸亞目軟棘属的类,俗名银马。分布于朝鲜、日本、越南、台湾岛以及中国南海、东海等海域,棲息深度51-65公尺,體長可達27.3公分。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日本。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银鱼...
    2 KB (109 words) - 13:37, 1 July 2024
  • 斑鳍(学名:Branchiostegus auratus),又名斑鰭馬頭,为輻鰭綱鱸形目鱸亞目軟棘属的类,俗名斑鳍马。分布于日本、南朝鲜、台湾岛以及中国东海、南海等海域,棲息深度30-300公尺,體長可達30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海域,屬肉食性,可做為食用。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日本。...
    1 KB (125 words) - 17:59, 1 October 2020
  • 鳞首鲳(学名:Cubiceps whiteleggii),又稱鱗首鯧,为輻鰭綱鱸形目鯧亞目圓鲳科的其中一種。 本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區,包括南非、莫三比克、肯亞、索馬利亞、留尼旺、模里西斯、印度、日本、韓國、台灣、香港、印尼、菲律賓、澳洲等海域。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阿拉伯海。 表層至水深80公尺。...
    2 KB (250 words) - 19:52, 31 July 2022
  • 日本金線(学名:Nemipterus japonicus),俗名金線鰱,為輻鰭綱鱸形目金線科的其中一個種。 本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包括東非、紅海、波斯灣、塞席爾群島、馬爾地夫、斯里蘭卡、印度、日本、韓國、台灣、中國東海、南海、菲律賓、印尼、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緬甸、安達曼群島等海域。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日本。...
    3 KB (262 words) - 09:05, 4 June 2024
  • 圃海海猪(學名:Halichoeres hortulanus),又稱雲斑海豬斑海豬,俗名黃花龍,为輻鰭綱鱸形目隆科的其中一種。 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區,包括紅海、東非、馬達加斯加、印度、模里西斯、斯里蘭卡、馬爾地夫、泰國、馬來西亞、越南、中國大陆沿海和台灣岛、日本...
    3 KB (262 words) - 13:54, 7 September 2024
  • 刺尾(学名:Acanthurus maculiceps)又名斑刺尾鯛、黑帶倒吊,为輻鰭綱鱸形目刺尾亞目刺尾科刺尾属的类,俗名斑刺尾鲷,於1923年由德國動物學家Ernst Ahl首次正式描述,其模式產地為巴布亞新幾內亞新不列顛的 Talasea。 本...
    3 KB (375 words) - 10:05, 31 August 2024
  • 突額鸚嘴(学名:Scarus ovifrons),又名卵鸚哥,俗名鸚哥,為輻鰭綱鱸形目隆亞目鸚哥科的其中一種。 本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區,包括日本及台灣等海域。 水深2至20公尺。 本開始型雌,體淡棕紅色,各鱗片具淡黃色緣,上半部到胸鰭上...
    2 KB (240 words) - 07:31, 20 March 2024
  • 姬拟唇(学名:Pseudocheilinus evanidus)为輻鰭綱鱸形目隆亞目隆科的其中一種。 本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區,包括東非、紅海、阿曼灣、模里西斯、葛摩、印度、馬爾地夫、日本、台湾、菲律賓、越南、印尼、澳洲、馬紹爾群島、薩摩亞群島、斐濟、密克羅尼西亞、馬里亞納群島、帛琉、新喀...
    2 KB (222 words) - 13:54, 7 September 2024
  • ryukyuensis (M. Nishida, 1988) 香分布於中國大陆、臺灣、韓國、日本,为温水性中小型淡水类。 2016年台灣原生種香宣告滅絕。,現在重新在台灣建立的香族群是從日本人為引入的陸封型的香族群。 香體延長而側扁,小,吻端下彎,形成鉤吻。下颌前端各有一突起,兩突起之間成明...
    6 KB (843 words) - 11:39, 23 June 2024
  • 斑点海猪(学名:Halichoeres margaritaceus),又稱彩虹海豬、柳冷仔、虹彩儒艮鯛,为輻鰭綱鱸形目隆亞目隆科海豬屬下的一个种,分布於西印度洋區,包括東非、南非、馬達加斯加、塞席爾群島等海域,棲息深度6-43公尺,本橙黃色並伴隨一條綠色條紋,眼後具一黑點,身體褐色,雌魚背部具紅色條紋,體長可達11...
    3 KB (362 words) - 13:54, 7 September 2024
  • 金线(學名:Nemipterus virgatus),俗名金線鰱、黃線、紅姑、尾蝶仔、紅三、红衫,為辐鳍纲鲈形目金线科的其中一个种。 本軀體橢圓稍延長,體被小型櫛鱗。側線僅一條,完整,中位略呈弧形。胸鰭有鰭條6-7枚。眼後,胸鰭基底上有一塊朱紅色小斑點。尾鰭上葉延長為絲狀,但幼...
    3 KB (316 words) - 08:46, 2 July 2024
  • 洛神連鰭唇,又稱紅彩虹鯛,为輻鰭綱鱸形目隆科的其中一種。 本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區,包括印度、中國南海、臺灣、日本、韓國、菲律賓、印尼、澳洲北部等海域。 水深3至40公尺。 本體極側扁,體色與體型變化大。幼黃褐色或深棕色,背鰭第一、二棘延長,而在頭部形成一條長鞭;成魚頭部陡直略呈形,...
    2 KB (192 words) - 02:04, 27 May 2020
  • 肩鳃鳚(学名:Omobranchus fasciolaticeps),又名狗鰷,为輻鰭綱鱸形目鳚科肩鳃鳚属的类。 本分布于西北太平洋區,包括日本南部、臺灣、中國沿海等海域。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中国澳门。 本體延長,無鱗,背鰭長,腹鰭喉位。體黃綠色,體側具數道不明顯的深色橫帶,頭部上方具一...
    2 KB (244 words) - 13:44, 15 September 2024
  • 黄尾紫(学名:Pristipomoides auricilla),又名日本、黃尾姬鯛,为笛鲷科紫属的类,俗名黄尾姬鲷。分布于台湾恒春等。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夏威夷。 本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包括留尼旺、模里西斯、新喀里多尼亞、塞席爾群島、馬爾地夫、斯里蘭卡、印度、安達曼海、泰國、緬甸、馬來西...
    3 KB (443 words) - 04:53, 18 September 2024
  • 在波浪较小的海湾内的沙泥底栖息。主要活动在夜间。食性为杂食,主要捕食对象为藻类、贝类、多毛类、小等。天敌除了人之外还有黑棘鯛、章鱼等。 日本对虾的外壳较硬且厚,在运输过程中容易保存。 日本对虾分布极广,日本北海道以南、中国沿海、东南亚、澳大利亚北部、非洲东部及红海等均有分布。中国沿海1~3月份及9~...
    6 KB (850 words) - 17:28, 30 October 2024
  • 兩色鱗鮋,又稱黃斑鱗鮋、兩色石狗公、石狗公仔,為輻鰭綱鮋形目鮋科的其中一種。 本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包括台灣、琉球群島、日本、東非、菲律賓、印尼、澳洲等海域。 水深1~30公尺。 本體呈暗褐色,頭部及體側有一些不規則的黃色斑塊及一些細微青斑散佈。其特徵乃在眼睛下...
    2 KB (215 words) - 22:33, 29 June 2020
  • 尾沿着侧线有一条宽长的粉红色晕纹,尾部呈角且只有稍许分叉;而硬鳟外形更加酷似海,拥有更细长的侧面轮廓,肤色为更单调的灰白色且反光度较高,背部有小黑点和一定的反影伪装,红纹几乎完全消失(只在繁殖期洄游时才重新出现),尾部有均匀斑点,喉咙里和舌头后均没有牙齿;此外,成年硬...
    68 KB (8,365 words) - 13:23, 25 August 2024
  • 河魨 (redirect from 河豚)
    河魨(英語:Pufferfish 或 Blowfish,所指中一类,西方世界亦會借用日文稱之為Fugu),常寫作河豚,俗称气鼓、气泡、吹肚、雞泡、青郎君、刺䲅等,古稱䰽,一般泛指魨形目中二齒魨科、三齒魨科、四齒魨科以及箱魨科所屬的魚類。河魨普遍分佈在世界各地北緯45度至南緯45度之間的海...
    19 KB (2,687 words) - 05:38, 12 October 2024
  • 藍豬齒(學名:Choerodon azurio),又稱寒鯛,俗名四齒仔、西齒、簾仔,為輻鰭綱鱸形目隆亞目隆科的其中一種。 本分布於西太平洋區,包括朝鮮半島、日本、台灣、中國、越南等海域。属于近海暖水性底层类。 水深20至60公尺。 本體延長而呈長卵圓形,頭部背面輪廓圓凸,...
    3 KB (265 words) - 16:32, 4 June 2024
  • 孔雀颈鳍(学名:Iniistius pavo),又名孔雀連鰭唇、巴父虹彩鯛,为隆科離鰭屬下的一个种。 本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區,包括東非、南非、紅海、留尼旺、塞席爾群島、模里西斯、馬爾地夫、印度、斯里蘭卡、可可群島、聖誕島、中國、臺灣、日本、韓國、菲律賓、印尼、澳洲、關島、新喀里多尼亞、帛琉...
    2 KB (230 words) - 14:11, 7 September 2024
  • 鮟鱇目 (redirect from 安康)
    ,兩條的組織血管會逐漸相通,體型嬌小的公就靠著母的營養過活,而且公的身體器官,除了精巢之外會逐漸消失,變成雌身上的一個肉突。基本上公可以視為雌身上的生殖器,這也是公唯一的作用,科學家認為這是深海個體間過於難以接觸所導致。另外,一隻雌鮟鱇是可以讓數隻雄鮟鱇寄生其上。 在日本...
    8 KB (1,005 words) - 11:28, 23 September 2024
  • 長臂囊鮋,又稱囊鮋,俗名為赤鮋,是輻鰭綱鮋形目鮋亞目囊鮋科的其中一種。 本分布於日本至印度洋一帶海域。 本於身體呈紅色,背部較暗,口腔及鰓腔呈灰褐色,背鰭條上有毒腺,應注意。上頜骨無骨質棱脊,胸鰭末端達臀鰭起點上。體長可達20公分。 本生存在水深200-700公尺深的深海,為肉食性魚類,以其他魚類、甲殼類及多毛類為食。...
    1 KB (124 words) - 14:10, 27 July 2022
  • 水深0至60公尺。 本體呈橢圓形而側扁。小,背部輪廓隨著成長而略凸出。口小,端位,上下頜各具一列扁平齒,齒固定不可動,齒緣具缺刻。幼體色為一致的金黃色,背鰭後有枚白斑,有時白斑不明顯,尾鰭末端圓形。成魚體色澤為暗褐色,背鰭、臀鰭及腹鰭顏色較深,鰓蓋後、胸鰭基部附近略帶橙色。尾鰭末端呈...
    4 KB (547 words) - 01:59, 31 March 2024
  • 主刺蓋(学名:Pomacanthus imperator,又名條紋蓋刺、條紋棘蝶,俗名皇后神仙、大花面)為輻鰭綱鱸形目鱸亞目蓋刺科刺盖属的的其中一種类。 本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包括紅海、南非、東非、留尼旺、馬達加斯加、模里西斯、塞席爾群島、波斯灣、阿曼灣、馬爾地夫、印度、斯里蘭卡、...
    6 KB (639 words) - 13:45, 7 September 2024
  • 台灣名古屋吻鰕虎(学名:Rhinogobius nagoyae formosanus),又名橫帶吻鰕虎、台灣吻鰕虎、臺灣名古屋吻鰕虎,为輻鰭綱虾虎亚目鰕虎科的其中一種。其种加词“nagoyae”意为“日本名古屋的”。其亚种加词“formosanus”意为“台湾的”。 本僅分布於臺灣地區。 本...
    1 KB (219 words) - 11:08, 13 March 2022
  • 東亞人時常將整條一起蒸、烤、煎來吃,常被視為整條中最好吃的部位。若是比較大的,有時會單吃,例如中國菜的沙鍋豆腐湯、剁椒火鍋、日本菜的烤和蒸、馬來西亞料理新加坡料理中,則有米粉及融合中國菜和印度菜的咖哩等等。 南亞也有許多料理。在印度和孟加拉,南亞野鯪的...
    11 KB (1,421 words) - 08:36, 3 June 2024
  • 五指項鰭(学名:Iniistius pentadactylus),又名五指虹彩鯛、扁礫仔、紅姑娘仔、紅新娘、豎停仔、胭脂冷、角龍、平倍良、五指楔鯛,為輻鰭綱鱸形目隆亞目隆科的其中一種。 本印度太平洋區,包括東非、紅海、模里西斯、留尼旺、斯里蘭卡、印度、泰國、日本、中国大陆和臺灣、菲律賓、關島、印尼、澳洲、萬那杜等海域。...
    2 KB (209 words) - 14:49, 19 February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