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船首海王(T. proriger)為海王的模式種,海王自身可長到約14公尺或更長,與傾齒、滄並列為最大的滄類。作為較早大型化的滄類,海王的鯊魚狀尾鰭和魚形身體較為不明顯,身軀和滄相比保留著更多的蜥蜴特徵。海王...
    12 KB (1,579 words) - 07:45, 22 November 2023
  • 名:Taniwhasaurus)是種肉食性生爬行動物,屬於滄科,生存於紐西蘭、日本、南極洲。海王的近親。 名是指毛利人傳說中的怪(Taniwha),以及古希臘文的蜥蜴(σαυρος/sauros)。 最早的化石發現於紐西蘭南島的康威組(Conway...
    4 KB (344 words) - 09:17, 17 June 2023
  • 名:Hainosaurus)是滄科的一個,也是滄類中體型相當巨大的種類,是晚白堊紀海洋的頂級掠食動物之一。最初身長估計可達到17公尺,之後被修改到約15公尺,近年估計值則是12.2公尺。可能會獵食海龜、蛇頸類、頭足類、鯊魚、魚類、甚至是其他的滄類。 屬於海王...
    3 KB (312 words) - 16:01, 9 January 2022
  • 超科在中生代最後的3000萬年裡在全球水域中急速擴張,以很短的时间完全取代了海洋中上亞目的生态位,在浅海和淡水地區,滄甚至還成功擠壓掉一部份鱷形超目的生態位。滄海王以及傾齒是目前滄類中三個最知名、最大型的。 滄超科的成員經常被誤認為是「中的恐龍」或者「巨型鱷魚」,但滄...
    18 KB (2,859 words) - 10:31, 16 December 2023
  • ictericus則是最常發現的種。板踝已發現許多種,但部份種較為衍化,可能沒有親緣關係。板踝是種中型滄類,身長約4.3公尺。與海王亞科相比,扁掌亞科的牙齒較窄,顯示牠們以小型、或較軟的獵物為食,例如小型魚類、魷魚。扁掌亞科可能在白堊紀末期演化成相當特化的物種。 B...
    2 KB (173 words) - 10:48, 14 September 2020
  • 海王亞科(Tylosaurinae)是滄科的其中一個亞科,是群多樣化的生有鱗目動物,生活於白堊紀晚期。 海王亞科是最大的滄類,海王的身長為9-15公尺,甚至可以達到17公尺以上,為當時最大的海洋生物之一。牠們的骨骼有許多空洞,裡面充滿脂肪組織以增加浮力,顯示牠們是敏捷的掠食者。...
    6 KB (951 words) - 10:51, 14 September 2020
  • 傾齒名:Prognathodon,意為「前傾的頜部牙齒」)又名前口齒,是種生爬行動物,為滄科的一個。在眼睛四周擁有保護骨骼的環,顯示牠們生活在深。化石在北美、歐洲與中東多個地區皆有發現,另外在安哥拉與紐西蘭也有可能的化石記錄。體型巨大,頭顱骨可超過1.4公尺長。傾齒...
    6 KB (780 words) - 18:11, 15 January 2023
  • 滄龍是滄超科中最大型化、最知名、發現最早、化石證據也是最多的一,其中的模式种——霍夫曼沧体长為13~15米,除霍夫曼外的其餘物種,例如錐齒滄、布氏滄等均在12米以下,在中生代的爬中並不算大型。滄海王以及傾齒齊名為白堊紀最大的海洋肉食動物,滄...
    15 KB (2,285 words) - 14:51, 2 June 2023
  • (Y. columbianus)。 亞瓜拉的頭顱骨長度為47公分,身長被估計約5公尺。亞瓜拉是羅塞爾、特提斯的近親,這是一群羅塞爾類科(Russellosaurina)的原始物種,介於海王亞科與扁掌亞科之間。 亞瓜拉屬於滄科,滄科是一群白堊紀中晚期的...
    3 KB (435 words) - 12:09, 22 November 2023
  • 是近親,亞瓜拉是種原始滄類,生存於土侖階的南美洲哥倫比亞。特提斯也是種原始滄類,生存於土侖階的摩洛哥。科學家認為這三個屬於一個原始演化支,與扁掌亞科、海王亞科共同組成羅塞爾類科。 根據頭蓋骨基部(Basicranium)之間沒有癒合、骨頭表面的明顯血管痕跡,顯示這個羅塞爾...
    4 KB (626 words) - 16:28, 14 May 2022
  • 大洋名:Halisaurus)是生爬行動物滄科其中的一個,大洋的體型比起其他滄類是相對較小,身長約3-4公尺。在1869年,奧塞內爾·查利斯·馬什命名這個。之後在1870年由馬什改名為Baptosaurus,因為他發現輻鰭魚的名為Halosaurus。但根據目前的國際動物命名法規,這種一個字母的差異是不需要改名的。...
    1 KB (144 words) - 10:45, 14 September 2020
  • 名:Thalassomedon)又名,是蛇頸目的一,是由Welles在1943年所命名。名在希臘文中意為「海洋中的統治者」。 生存於9500萬年前的北美洲。化石發現於白堊紀晚期的森諾曼階。牠們的近親為薄板,都屬於薄板科。的6個標本有不同程度的保存狀態,並在不同的美國地區博物館展示中。...
    3 KB (245 words) - 06:02, 6 November 2022
  • 可能是指: 滄(Mosasaurus),一般所指的“滄”,滄超科中最知名的物種,生活在白堊紀末期,和非鳥恐龍、蛇頸、翼一同在白堊紀末滅絕事件中完全滅絕;也是所有滄超科當中發現最早、最知名、化石證據最多、體型也是最大的海王(Tylosaurus),因为其名字翻译的关系而知...
    841 bytes (136 words) - 10:38, 8 August 2022
  • 名:Rajasaurus)是阿貝力科食肉牛亞科的一。勝生存於白堊紀晚期的印度,是種體型中型的肉食性恐龍,身長約7.6到9公尺,頭部擁有獨特的額角。 在1982年到1984年之間,印度地質調查局的蘇雷什·斯里瓦斯塔瓦(Suresh Srivastava)在印度古吉拉特邦科達縣的...
    16 KB (2,075 words) - 05:11, 15 March 2022
  • 達拉斯(學名:Dallasaurus)又名達拉斯蜥蜴,是種原始滄科,生存於白堊紀晚期的北美洲。達拉斯與羅塞爾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北美洲滄類。達拉斯是種小型、半水生似蜥蜴的滄類,身長短於1公尺;而海王、滄等衍化滄類,身長都超過15公尺。就外表上,達拉斯似現代科莫多...
    6 KB (759 words) - 16:57, 25 July 2022
  • 龍骨齒名:Carinodens)是滄科的ㄧ,身長約3.5公尺,是最小型的滄類之一。 大部分頭骨化石發現於荷蘭。在1924年,這些化石被命名為Compressidens,但某個軟體動物已先使用這名稱。在1969年,被重新命名為龍骨齒(Carinodens),名意為「龍骨牙齒」。龍骨齒...
    2 KB (251 words) - 04:06, 12 February 2021
  • 名:Rhomaleosaurus,意思為「強壯的蜥蜴」)又名菱或拉瑪勞,生活於侏儸紀早期的托阿爾階,是蛇頸目彪類底下的一。是來自發現的。彪的化石是1848年在英國的約克郡和北安普敦郡的採石场发现,彪的身長約7公尺,是種巨大的肉食性生爬行動物。 克氏彪(Rhomaleosaurus...
    7 KB (793 words) - 00:20, 29 February 2024
  • 長喙名:Dolichorhynchops)是種生爬行動物,屬於蛇頸目雙臼椎科,生存於白堊紀晚期的北美洲。名意為「具有長鼻的眼睛」,意指其眼睛的位置接近長口鼻部。 奧氏長喙的模式標本(編號KUVP 130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是在1900年發現,由喬治·史登柏格(George...
    9 KB (1,244 words) - 09:16, 16 September 2023
  • 莫那名:Moanasaurus)是滄科的一,生存於白堊紀晚期。化石包含頭骨、脊椎、肋骨、以及鰭,發現於紐西蘭北島的霍克斯灣。莫那是種非常大型的滄類,身長12公尺,頭骨長度為78公分,是最長的滄亞科之一。 莫那名意為「大海蜥蜴」,由毛利語的...
    2 KB (149 words) - 03:00, 31 March 2024
  • 長鼻蜥(學名:Ectenosaurus)又譯伸展,是滄科扁掌亞科的一,生存於白堊紀晚期的紐西蘭。 Oceans of Kansa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765 bytes (43 words) - 12:30, 7 March 2022
  • 硬椎名:Clidastes)又名克利、鎖椎或耀炬名意為「鎖住的脊椎」,是滄科的一個,生存於白堊紀晚期。 硬椎是相當小型的滄類,平均身長只有2到4公尺,最長約為6.2公尺。硬椎生活在淺海,動作相當敏捷、快速,以獵捕海面附近的魚類或飛行翼類為食。硬椎的體型修長,尾巴的神經棘與人字形骨長,可使游泳速度加快。...
    2 KB (210 words) - 10:40, 14 September 2020
  • Pseudocorax)、角鱗鯊等鯊魚;里伯、神河、Terminonatator(英语:Terminonatator)、雙臼椎、短頸、長喙、三尖股等蛇頸物種;滄、大洋、傾齒海王、長鼻蜥、圓齒、硬椎、板踝、扁掌等滄科物種;古巨龜、原蓋龜、Porthochel...
    7 KB (980 words) - 16:48, 18 September 2023
  • 目前的唯一種是諾普喬特提斯(T. nopscai)。名意為「特提斯蜥蜴」,是以希臘神話的泰坦神族海神為名,這個時代的南歐、北非之間隔者特提斯洋;種名則是以匈牙利古生物學家法蘭茲·諾普喬(Franz Nopcsa)為名,他曾研究亞得里亞的水生有鱗目爬行動物。 特提斯是種中型滄類,身長約3公尺。特提斯...
    3 KB (465 words) - 22:39, 13 January 2022
  • 扁掌(學名:Plioplatecarpus)是滄科的一,生存於白堊紀晚期,約7300至6800萬年前。 與其他滄科相比,扁掌的眼睛相當大,而頭部較短。扁掌的牙齒彎曲,數量約12顆,比大部分滄類還少。扁掌可能以小型動物為食。 扁掌的模式標本是在1882年發現,由古生物學家路易斯·道羅(Louis...
    2 KB (148 words) - 02:00, 26 April 2024
  • 西南泳名:Libonectes)是鰭超目的一,屬於蛇頸目。目前的唯一化石發現於美國德州的Britton組地層,地質年代相當於白堊紀晚期的土侖階。 這個化石在1949年被建立為薄板的一種,在1997年由肯尼思·卡彭特(Kenneth Carpenter)建立為西南泳名意為「西南的游泳者」。...
    2 KB (259 words) - 14:59, 1 November 2023
  • 汝陽名:Ruyangosaurus,意為「汝陽蜥蜴」)是蜥腳類恐龍的一個,屬於巨型的巨形類,生存於白堊紀前期(約1億2500萬至1億年前)的東亞。化石發現於中國河南省汝陽縣的郝嶺組地層,和黃河巨、峴山與雲夢(英语:Yunmenglong)同屬於白堊紀洛陽盆地的蜥腳類動物群,因而得名。...
    5 KB (511 words) - 16:59, 8 February 2024
  • 亞科是群中型滄類,身長介於2.5到7.5公尺之間。 戴爾·羅素提出扁掌亞科包含兩個族:扁掌族、傾齒族。傾齒族已被歸類於滄亞科。 在2005年,Polcyn與Bell在建立了一個更大的演化支,稱為羅賽爾類科(Rullessosaurina),包含:海王亞科與扁掌...
    7 KB (656 words) - 07:57, 3 May 2024
  • 豆齒名:Cyamodus)又名豆蜥,是種楯齒類,化石是在19世紀早期到中期發現於德國,由克莉斯汀·艾瑞克·赫爾曼·汪邁爾在1863年命名。化石年代在三疊紀的安尼西階到拉丁尼階時期。豆齒身長約1.3公尺(4呎)。 豆齒是種有厚重護甲的水中動物,主要以貝類為食,並以牠強壯的頜部將食物從...
    3 KB (282 words) - 07:18, 25 May 2021
  • 多齒(學名:Pluridens)是種類似魚龍類的滄科動物,生存於白堊紀晚期的尼日與奈及利亞。 本包括以下物种: 卡拉巴尔多齿 Pluridens calabaria Longrich, 2016 Pluridens serpentis Longrich et al., 2021 Pluridens...
    1 KB (109 words) - 21:41, 19 July 2023
  • (學名:Plotosaurus)又称游,意為「游泳的蜥蜴」,是滄科的一,生存於白堊紀晚期(馬斯垂克階),化石發現於加州費雷斯諾縣。浮最初在1942年由柏克萊大學的古生物學家Charles Lewis Camp命名為Kolposaurus,意为海湾蜥蜴;在1951年,Camp發現已有一種幻龍類使用這個名稱,因此改為現名。...
    4 KB (442 words) - 15:49, 8 May 2023
  • 盾龜名:Placochelys)又名鎧甲楯齒、龜名意為「平板烏龜」,是種已滅絕的楯齒類,生存於三疊紀。盾龜身長約90公分(3呎)。 盾龜外表非常類似現代龜,牠們擁有平坦但有瘤狀物的甲殼、以及結實的頭顱。鎧甲楯齒的口鼻部呈喙狀,幾乎沒有牙齒,但有特化過的寬廣牙齒,可用來壓碎甲...
    1 KB (151 words) - 21:26, 7 June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