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官员服饰是指在清朝有正式职位官员的官方着装,分为朝服、吉服、常服、行服、雨服。 清廷对官员的办公着装有着明确的限制,不同品级有不同的着装,不能自行更改装束。 後金天命六年(公元1621年)初定补服制度,顺治年间有改动,至乾隆朝定制无改。 清代官服中有對襟褂子,有大褂與短褂之分。其中大褂綴有補子...
29 KB (4,595 words) - 13:36, 6 November 2024
清朝服飾,泛指清朝统治期间上至皇帝,下至普通民众所穿戴的各类服饰。 冬朝冠,材质有熏貂或黑狐,顶三层,贯东珠各一,皆承以金龙四,饰东珠如其数,上衔大珍珠一,梁二。 夏朝冠,前缀金佛,饰东珠十五,后缀舍林,饰东珠七,冠顶如冬朝冠。 端罩,材质有黑狐或紫貂,皆明黄缎里。...
14 KB (2,259 words) - 05:26, 17 September 2024
卷九十九》:雍正八年冬十月庚子,谕礼部:“...,总督未加尚书衔者,着为正二品,侍郎,及外省巡抚,俱着为从二品。” “雍正八年俱定從二品。各部同。俱滿、漢一人。”《清史稿》卷114,职官一。 中国主题 历史主题 政治主题 清朝政府 清朝中央國家機關列表 清朝官员服饰 中国古代职官 明朝官職表 唐朝官職表...
52 KB (162 words) - 05:23, 12 December 2024
现代,身着四身袄的女子。 阮朝建立以来,越南人的日常服饰产生了一些变化,其中包括来自清朝服饰、以及后期的来自法国服饰的影响。平民阶层的日常服饰趋向于紧身化,类似于清朝服饰的奥黛在这一时期开始成型;在上流社会和贵族阶层,人们的日常服饰则更多的混合了清朝服饰的元素,而在出席正式场合或节日庆典时,传统的较为宽大的朝服、礼服等仍会被使用。...
8 KB (964 words) - 15:16, 30 December 2024
学兰(日语:学生服) 詰襟(日语:詰襟) 中山装 近现代军服 泰国王室样式服饰(英语:Raj pattern) 尼赫鲁夹克(英语:Nehru jacket) 奥黛西式立领样式 旗袍 唐装 马褂 长衫 满族长袍 清朝官员服饰 奥黛清立领样式 德勒 (蒙古服饰) 漢服(未细分)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立领 What...
2 KB (176 words) - 16:51, 11 July 2022
中國服飾在中华文化佔有重要地位,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華夏衣冠在几千年的时间中通过历代中原王朝对周礼服制坚持代代相传、世世相袭,在儒教礼典中也不断适应时代的需要而产生朝代特色的常服。不同朝代的常服则不尽相同,各朝代往往对各个等级允许的颜色、式样有细致规定,朝代特征较明显。...
31 KB (5,205 words) - 16:01, 20 November 2024
除都掌文化。後黎朝時期,越南朝廷曾頒文禁止清朝風俗流入越南。阮朝建立後,一方面對大清稱臣,一方面對朝服、官服、禮服等正式服飾做出了明確規定,官服主要參酌大明制度,此時代的服飾與中原宗藩裝束十分相似。阮朝又影響了眞臘等其藩屬國的衣冠制度。 19世紀末的越南官員 穿著襖黛的西貢大學學生...
21 KB (2,957 words) - 15:58, 21 December 2024
滿族服飾,又称旗裝或满装,近代另有滿洲服、滿服之称,是滿族的傳統民族服裝,當中又以滿族長袍和馬褂為代表。滿族建立清朝後,推行剃髮易服政策,不但使漢族人於近代的服飾產生較之前歷代明顯的變化,對清朝境內以及周邊國家的众多民族的服飾發展也有頗大影響。長袍和马褂在近代演变为長衫、旗袍和唐装,被视作中国元素的代表之一。...
26 KB (2,807 words) - 05:26, 17 September 2024
晚清時,戲曲中的“胡人”角色會穿滿族服飾,如《四郎探母》中的契丹人。 清朝強令漢人男子按滿族習俗改變髮式,剃去前額髮,把頭髮編成辮子。當時統治者就有「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頒令。滿族的髮型與漢人迥異,滿人男性把前顱、兩鬢的頭髮全部剃光,僅後顱留下頭髮,編成一條長辮垂下。 清代漢族被迫放棄明代服飾,改穿與滿族服飾相似的服飾...
11 KB (1,471 words) - 16:29, 27 June 2024
明朝服飾是指明朝時的衣飾。明朝服饰继承了宋元两代的式样,但亦有一定程度的胡化和演变,例如明代流行的曳撒就是继承于元代蒙古人的腰线袄。中后期更出现了前代未见的形制款式如立领,以及于一件衣服的显眼处大量使用金属钮扣。至清朝期间逐渐被禁止,但仍有少数款式和特征流传至今。近代至现代朝鲜民族、琉球族、京族的...
12 KB (1,824 words) - 16:42, 27 December 2024
後來,因為穿戴花翎頂戴的人越來越多,所以它成為西藏地方服飾中成為重要的部份,像是在隆重場合時,他們可以彰顯自己的身分地位。 清朝政府嚴格規定西藏僧侶、貴族和官員的服飾制度,且在每年農曆三月初八換夏裝,十月二十五換冬裝,還要舉辦隆重的換季儀式。官員們平時喜愛盤髮髻,拉薩街頭上甚至有專門的梳頭師,官夫人...
15 KB (2,194 words) - 01:18, 2 February 2024
漢服,泛指漢人的服飾,也是一種中國朝代服飾以及相對於中國少數民族服飾的漢人服飾的概念。 《中國衣冠服飾大辭典》將“漢服”定義為: 遼代服制中的漢族服飾; 漢代服飾; 泛指一般的漢族服裝。 中國古籍中的“漢服”,主要是指區別於漢人以外的民族的漢人服飾的一種概念。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遣策”竹简上提到,...
100 KB (15,984 words) - 23:10, 7 December 2024
據袁枚《子不語》及紀昀《閱微草堂筆記》所記載,殭屍還有三個別名:移屍、走影、走屍。與中國殭屍相似存在的外國鬼怪,有吸血鬼跟喪屍等不死生物。 在近代香港電影中,殭屍都被設定成身穿清朝官员服饰或壽衣的造型,因生前帶有極大怨氣,導致亡者死不瞑目,或是人為破壞墓地風水等原因而造成屍變;復甦之後會率先攻擊還在世上的親人或附近包含活人在內的生...
12 KB (1,725 words) - 13:45, 28 October 2024
补子 (category 明朝服飾)
王國光麒麟補子 劉大夏一品文官補子 徐如珂三品文官補子 李開先四品文官補子 倪元璐五品文官補子 清朝三品文官的补子(19世纪末20世纪初) 清朝五品武将缂丝补子,约1860年 清朝御史补子 清代服饰 清代官员 《夜航船》:文官补服:一二仙鹤与锦鸡,三四孔雀云雁飞,五品白鹇惟一样,六七鹭鸶鸂鶒宜,八九品...
5 KB (515 words) - 13:48, 9 September 2024
定的考核章程亦成為其他中國鐵路的模仿對象。 生前合法在位的清朝皇帝 追尊皇帝後被剝奪 中国主题 历史主题 中國近代史 女真、建州三衛 后金、八旗制度、滿族、满洲 滿漢文化交流、中华文化 清朝政府、清朝经济、清朝官职表、清朝官員服飾 明清战争、清初六大弊政、南明、反清复明 明末清初屠杀事件、湘军南京屠城...
352 KB (49,397 words) - 12:48, 5 December 2024
剃髮易服 (category 清朝事件)
剃髮易服或薙髮易服,乃指明末清初時期清朝統治者强令其统治下包括漢族及其它南方少數民族的男子改剃滿族髡(kun)髮髮型的“剃髮令”(或稱“薙髮令”),以及改著满族服饰的政策。這些政策涉及民族文化認同,主要是針對漢族,政策實施的原因之一是為了區別服從者和反抗者,方便統治。剃髮令在明末清初引起強烈反對與抵...
66 KB (10,203 words) - 14:23, 18 September 2024
马褂 (category 滿族服飾)
清朝,明黄色的黃馬褂是特赐給有軍事功勞者、對皇家有功勞者、或者武藝高強的軍人與精於打猎的武士,代表皇帝的恩典。所以其他人不得随便穿用明黄色的黃馬褂。 雖然常被認為是滿族的衣裝,但馬褂的雛形在明朝已經出現,《明宣宗射獵圖》中就有明宣宗穿上對襟方领無袖罩甲射獵的畫像。 马褂是清朝官员...
7 KB (1,143 words) - 12:46, 24 October 2023
清朝那些事兒.騰迅讀書網.朱景暉 清朝歷史.鮮莓草堂網 清朝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塵土網 正說清朝十二帝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新浪讀書頻道.閻崇年 清朝錢幣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藏點網 滿族 滿漢文化 滿洲國 清朝官員服飾 中華民國 中國近代史 中国人口史...
16 KB (1,657 words) - 03:10, 17 September 2024
韓服 (category 民族服飾)
韩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朝鲜三国时代位于半岛北部和中国东北地区的高句丽服饰。从最早的6世纪高句丽墓葬壁画中,人们就可以看到包括襦、把持、裳(朝鲜语:치마 (한복))等韩服构件。这些基本的韩服设计与构成一直延续到现在。 新羅法興王時期,曾模仿中國制定官員公服制度,百官服色為紫、緋、青、黃四色,幾乎和隋到初唐時的官員...
43 KB (6,352 words) - 04:32, 27 December 2024
清朝宣战,即「英法联军之役」。1860年英法联军直逼北京,咸丰帝逃往热河。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并焚毁圆明园。后清朝與各国签定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1861年同治帝即位,慈禧太后在恭亲王奕䜣的帮助下「垂帘听政」。洋务派官员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认识到清朝...
99 KB (16,063 words) - 05:36, 12 December 2024
夏朝冠是清朝宗室、貴族、官員等,在重要典禮、大型祭祀等穿著朝服時所搭配的夏季冠帽,又稱之為涼冠。男性佩戴的夏朝冠是清朝官員服飾的一種。根據清朝乾隆年間成書的《皇朝禮器圖式》一書中所言,其使用時間約莫是在3月15日、25日到9月15日、25日,合計約6個月左右。。相对的是冬朝冠。...
13 KB (1,092 words) - 09:03, 6 October 2024
圆领袍 (category 中国传统服饰)
政策,其中包含了服装上的融合。到了中國隋唐时期,圓領袍已經在社會上廣為穿著。圓領衫由原來的“胡服”加上漢族服飾的元素結合成一款漢族服飾。當時上至帝王貴族,下到平民,皆以穿“胡服”為尚。到了清朝,隨著易服令的實施,流傳近千年的傳統意義上的圓領袍逐漸被旗裝徹底取代。...
3 KB (520 words) - 18:38, 27 July 2022
马建忠 (category 清朝外交官)
称许西方议会制度。同时建議開设翻譯書院,提倡國人多學洋文,汲取外國科學文化知識。 適可齋記言記行 文通 勘旅順記 洋务运动 馬氏文通 韩国国旗 清朝官员服饰 陈三井. 略论马建忠的外交思想.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1971年12月, (第三期(下)): 543-555. 天主教徐匯高級中學校史...
7 KB (1,033 words) - 12:57, 8 January 2025
1683年七月十九日,清朝水師提督施琅派遣吳啟爵等人到東寧,公告張貼薙髮令。七月二十日,鄭克塽率東寧臣民全部剃髮,開啟了台灣人民剃髮留辮歷史。台灣的剃髮令於進入日治時期後被才被取消終止。在剃髮易服的强制命令下,台灣的鄭氏東寧國遺民的衣冠由原本所沿襲的明朝服飾...
87 KB (11,852 words) - 14:15, 30 December 2024
、四品至六品用孔雀、七品用白鶴、八品九品用鷦鷯,而御使等官員補子俱用獬豸。 在明清鼎革後,黎朝曾颁文禁止清朝风俗流入越南,中興黎朝正和十七年(1696年),黎熙宗明令移居越南的中国人必须遵从越南风俗,不许沿用清朝习俗,亦禁止越南人仿效清朝服饰。《钦定越史通鉴纲目》记载:“自清帝入中国、剃发短衣、一...
11 KB (1,912 words) - 01:24, 3 July 2024
现代,身着四身袄的女子。 阮朝建立以来,越南人的日常服饰产生了一些变化,其中包括来自清朝服饰、以及后期的来自法国服饰的影响。平民阶层的日常服饰趋向于紧身化,类似于清朝服饰的奥黛在这一时期开始成型;在上流社会和贵族阶层,人们的日常服饰则更多的混合了清朝服饰的元素,而在出席正式场合或节日庆典时,传统的较为宽大的朝服、礼服等仍会被使用。...
31 KB (4,423 words) - 07:56, 10 December 2024
藏袍 (category 民族服飾)
服飾系列。根據《西藏通史》紀載,在帕竹政權第五代首領札巴堅贊時,規定在藏曆新年和重大節慶時,各級官員和釋迦貴族們必須穿上吐蕃時期的服裝。 在清治時期的藏區,僧侶、貴族和官員的服飾都受清朝政府嚴格規定。且在每年農曆三月初八換夏裝,十月二十五換冬裝,還要舉辦隆重的換裝儀式。而官夫人們的服飾...
12 KB (1,785 words) - 13:00, 16 November 2024
补服 (category 明朝服飾)
、四品至六品用孔雀、七品用白鶴、八品九品用鷦鷯,而御使等官員補子俱用獬豸。 后黎朝时期,越南朝廷曾颁文禁止清朝风俗流入越南。后黎朝正和十七年(1696年),黎熙宗明令移居越南的中国人必须遵从越南风俗,不许沿用清朝习俗,亦禁止越南人仿效清朝服饰。《钦定越史通鉴纲目》记载:“自清帝入中国、剃发短衣、一...
12 KB (1,780 words) - 10:40, 18 July 2024
滿化 (category 清朝族群)
非滿族群接受滿族文化,產生文化同化及文化認同的現象。 在清朝建立後,其統治下中国东北地区(包括漢地遼東)的漢族及其他非滿民族等皆受到滿族同化,成為滿族一份子。清軍入關後更將漢地全境纳入統治,漢族無論是權貴或平民,皆被迫改為滿族髮型,改穿滿人服飾,也是滿化的特徵之一。直到民國時,仍有漢族人認同滿族文化...
4 KB (739 words) - 03:55, 30 March 2024
黃馬褂 (category 清朝政府奖励)
黃馬褂是清朝的一種官方服飾。馬褂也是清朝官員制服的一種,設計上方便騎馬時穿著。馬褂的顏色和用料皆與穿著者的階級有關,當中黃色是皇帝的專用產色,只有皇帝近身的侍衛武士,或者獲皇帝特別賞賜者才可以穿著。能獲得賜穿黃馬褂代表著得到皇帝的寵信,是一種個人的榮耀。 清朝官員...
3 KB (480 words) - 02:16, 10 August 2023
鹽運使 (category 清朝盐运使)
盐运使全称为都转盐运使司盐运使,元朝始置,專设于两淮、两浙、福建等产盐各省。 明清朝沿用,明代在两淮、两浙、长芦、河东、山东、福建等处设都转盐运使司,正式官名為都轉運鹽使,鹽運使、鹽司為俗稱。清朝時,品秩為從三品。該官職名為統轄地方鹽務的官員,設於都轉鹽運使司。該官職屬於專任的技術官僚,下設分司:鹽課司、運鹽...
2 KB (416 words) - 13:47, 8 July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