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維管形成是植物中纵向贯穿根和茎的一层组织,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細胞形態扁平,細胞質濃。維管形成层一般由多层细胞所组成,严格说起来,其中只有一层原始细胞,可以不断地向内外分裂而增生细胞,不断增生的子细胞分化为木质部和韧皮部以及射线的细胞,使得植物的根和茎能不断地生长加粗。属于侧生分生组织。...
    1 KB (141 words) - 14:04, 26 May 2022
  • 木栓形成層(cork cambium)是周皮的部分組織,也稱為樹皮形成,存在於許多維管束植物中。木栓形成層屬於側生分生組織,它在根和莖次級生長後取代了表皮的保護功能。他可以在木本和一些草本雙子葉植物、裸子植物和一些單子葉植物中(儘管單子葉植物通常缺乏次級生長)被見到。 木栓形成...
    2 KB (299 words) - 01:14, 24 August 2023
  • 形成是一個植物組織,提供未分化細胞給植物生長。 有幾種不同種類的形成層被發現在植物的莖和根中: 木栓形成層 單面形成層(英语:Unifacial cambium) 維管形成層 形成層別稱維管形成,是植物中縱向貫穿根和莖的一層組織,位于木質部和韌皮部之間,它向內形成木質部,向外形成...
    1 KB (173 words) - 06:12, 18 August 2023
  • 维管束是指维管植物(包括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维管组织,由木质部和韧皮部成束状排列形成的结构。维管束多存在于茎(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幼体)、叶(叶中的维管束又称为叶脉)、根等器官中。维管束相互连接构成维管系统,主要功能是为植物体输导水分、无机盐和有机养料等,也有支持植物体的作用。 维管束...
    3 KB (418 words) - 02:40, 8 March 2024
  • growth)。 原形成层形成维管组织后,保留在维管束中间,在初生木质部外,初生韧皮部内,被称为维管束形成层。当植物进行次级生长(secondary growth)的时候,维管束形成层连同维管束间恢复分生能力的薄壁组织细胞共同构成维管形成层。维管形成层向内分化成次生木质部,向外形成次生韧皮部。 维管形成...
    5 KB (787 words) - 03:33, 6 March 2024
  • 植物中的维管组织會佈置在數個長而離散的線上,稱為維管束維管束包括木质部及韧皮部,也包括支持細胞以及保護細胞。在茎和根上,木質部會靠近根茎的內層,韧皮部會靠近根茎的外層。但在一些Asterales dicot的茎上,韧皮部反而在較內層。 在木质部及韧皮部之間的是分生组织,稱為维管生成(vascular...
    3 KB (442 words) - 20:34, 16 September 2020
  • 樹幹是木質化的莖,通常經過次級生長。狹義的樹是由多年的次級生長累積而成,只出現在雙子葉植物和裸子植物。由外而內為木栓層、木栓形成、綠皮層、韌皮部、維管束形成、木質部、髓。木質部通常佔最大比例,可再細分為邊材和心材。邊材在外側,較年輕,具水份運輸的功能,結構相對疏鬆,顏色較淡;心材較老,不...
    3 KB (457 words) - 12:37, 21 May 2024
  • 雙子葉木本莖的剖析構造中,由外而內為周皮(木栓層、木栓形成、綠皮層)、韌皮部、維管束形成、木質部、髓。其中周皮、韌皮部合稱樹皮。 莖的橫切面也是雙子葉、單子葉的分辨指標。雙子葉橫切面中維管束排列為環形;單子葉則為散生,排列不一。 有些植物的莖,其功用已經特化不只是支持和...
    3 KB (391 words) - 10:22, 6 March 2023
  • 花:花萼、花瓣/花冠、雄花器、雌花器 葉 莖 果實/種子:胚珠 (種子之發育)、果皮、假果等各種果實。 木材解剖:樹皮、木栓層、韌皮部、維管束形成、心材與邊材、枝瘤 根 植物體各部各具特色及功能,而又互為一體,加上可能各部位之間能互為轉變,使得在解剖學裡去區分細胞與組織等分類方法變得有些不...
    16 KB (2,348 words) - 06:36, 12 September 2023
  • 嫁接時要將接穗和砧木二者的形成層相互接觸貼合,這樣才會成功。嫁接後,必須維持接穗和砧木是處於活著的狀態,通常需要幾週的時間接穗和砧木才會接合在一起。當接穗和砧木接合在一起,維管束組織已經相互連接,表示已經嫁接成功。嫁接後形成的節其強度不如天然形成的那麼強,嫁接處是一個物理弱點,因為只有新形成...
    17 KB (2,116 words) - 05:24, 30 December 2023
  • 并非只有叶子才有叶绿素,叶柄的薄壁细胞都有叶绿素的存在。就是在一片叶子之中,也并非只有叶肉细胞有叶绿素,维管束鞘和保衛細胞都有叶绿素。当秋天渐渐来临,日照时间和空气适度都逐渐变少时, 一层在叶柄和树的木质部的细胞就慢慢形成了(形成層:在韌皮部與木質部間)。这层细胞妨碍了水和养料的输送,因此光合作用减产了,没有了叶绿素的叶子在短时间内就变成其他颜色了。...
    6 KB (577 words) - 06:46, 3 August 2024
  • 根:單子葉植物的根是偶發成長的,有鬚根;而雙子葉植物的則是長自胚根中,有軸根。 葉子:單子葉植物的葉脈是平行的,而雙子葉植物的則是網狀的。 維管束:雙子葉植物具形成維管束呈環狀排列;單子葉植物則不具有形成維管束呈散生排列。 被子植物的实际演化关系与并系群双子叶植物的涵盖范围: 下面列表為之前放置在雙子葉植物下的各目,以...
    10 KB (479 words) - 09:23, 13 April 2024
  • 解消失,即成為死細胞,少數區域不進行木質化而僅具有初生細胞壁與中膠層(英语:Middle lamella),即為水分可通透的壁孔。導管細胞一般自維管束形成層分化後數天即完成發育並凋亡,管胞與纖維細胞的發育過程則較長,約一個月才完成凋亡過程,顯示管胞的凋亡機理可能與纖維細胞較為接近,導管細胞則另外演化出新的凋亡機理。...
    28 KB (3,337 words) - 15:04, 5 May 2024
  • 300個物種。當中最大的科是蘭科,有超過28,000個物種。 单子叶植物种子内的胚只有一片顶生子叶,主根不发达,因此多鬚根;茎内维管束散生,没有排列成形成层,因此不能依靠形成层发育逐渐加粗;叶脉都是平行脉或弧形脉,因此叶子较长;花的蕊和瓣數一般是3的倍數(如3瓣、6瓣等),也有极少数為4的倍数,但絕不會是5的倍數。花粉具有单个的萌发孔。...
    6 KB (571 words) - 11:47, 14 May 2024
  • 细胞,中柱原,皮质原和表皮原将会分生出中柱(包括中柱鞘,维管束和填充的薄壁组织。中柱鞘是顶端分生组织分裂出来的,具有分生能力的组织。维管组织和薄壁组织则是被分化出来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组织),皮质和根表皮。这就是根的初生生长。 后来,根的维管形成层开始活动,向内不断产生次生木质部,向外分化出次生韧皮部,...
    12 KB (2,031 words) - 08:51, 9 August 2024
  • 凯氏带(Casparian strip),橫切面稱為凯氏點(Casparian dot),是維管束植物(蕨類 與種子植物)根部内皮层細胞壁(径向壁和横向壁)中央的带状增厚區域,其成分主要為木質素,宽度随物種不同而異。因卡氏帶不透水,可控制皮層和维管束之间的水分與無機鹽运输,阻止水分與無機鹽經質外體運送至中柱,使其必須進...
    18 KB (1,971 words) - 07:51, 10 March 2024
  • 維管束,又有像蘇鐵一樣的形成、次生木質部和次生韌皮部等。在種子蕨的生殖葉上長有花粉囊和種子,以種子進行繁殖。種子有的長在葉的羽片頂端,有的則生在葉的裂片上。 在種子蕨類植物中,至今僅發現兩例種子中有胚,大多數種子實際上是胚珠。胚珠有離生珠被。研究發現它們還沒有花,但已形成...
    7 KB (359 words) - 06:24, 27 May 2024
  • 響外,也因为另有外來物種入侵,導致植群分布被切割漸呈破碎化狀態。其中以臺地東麓所受到的影響最多。 八卦臺地維管束植物物種據統計有593種,其中43種屬台灣特有種,再細分則14種屬稀有物種。維管束植物屬台灣特有種、稀有物種多數分布於田中、二水山區,就地形而言,是屬名間河階群西麓,此地帶是呈現坑谷、峭壁...
    17 KB (2,156 words) - 13:27, 31 July 2023
  • 蒸散流(英語:Transpiration stream)是維管束植物體中從根至葉的連續水流,植物從根部吸收水與無機鹽後,經由木質部的導管(英语:Vessel element)運送到全株,並於葉以蒸散作用或泌液作用(英语:Guttation)排出。蒸散流的主要動力為蒸散作用在導管中造成的負壓,其流速...
    8 KB (814 words) - 19:05, 10 December 2023
  • 開花植物組織形成的數量和複雜遠勝過裸子植物的,其莖部維管束的排列使得木質部和韌皮部形成同心圓的形狀。 葉脈分為平行脈和網狀脈 在雙子葉植物裡,極年輕的莖部維管束會排列成一開放的環,將中間的木髓和外部的皮質分開。在每一束中,都有一層被稱做形成的分生組織分開木質部和韌皮部;因著束間形成的生成,形成...
    42 KB (4,806 words) - 23:44, 25 August 2024
  • 覆蓋,因此生物不像在北半球其他地方受到毀滅性的傷害,這些古老物種得以生存於台灣。尤其在第四季冰河期時,全北半球因東亞無東西山脈之阻隔,而受冰河影響較小,所以東亞物種歧異性較高。冰河退卻後,氣候回暖,海平面再度上升,台灣海峽形成...
    24 KB (3,239 words) - 12:31, 21 August 2024
  • 其中有些內珠被在發育成種子後大多因為提供養分而消失,故只有外珠被形成種皮。有些植物則為一層珠被,有時也有沒有珠被的胚胎出現。。珠被在前端留有一孔,稱為珠孔(micropyle),即花粉管穿透進入胚珠之處。而珠被的基部與珠柄相連,連接處即是合點。珠柄將雌配子體附著於子房內的胎產(placenta),維管束...
    7 KB (778 words) - 17:02, 5 May 2024
  • 維管束樹木及灌木的興起後原杉菌便滅絕了。原杉菌高聳的結構可能可用來散播孢子,或用以競爭光線,芝加哥大學研究團隊則將原杉菌復原為無分枝的柱狀組織。化石中發現與藻類相關的生物分子代表它們的表面可能被共生或寄生性的藻類所覆蓋,也可能其本身就是藻類。 曾經有發現過入侵維管束...
    17 KB (2,055 words) - 06:52, 18 October 2023
  • 氣根由主幹或較低的分枝長出,懸垂向下生長,進入土壤後形成支持根,可進行呼吸並具有支撐植株作用,主要有指状呼吸根与膝状呼吸根。白骨壤、紅海欖屬於指状呼吸根。它是自植株基部伸展出的水平根的侧根向上分化的结果,水筆仔的氣根還可向側方延伸,最後形成板狀的支持根,有更佳的支撐作用。而膝状呼吸根主要见于木榄等植物,它是维管束形成层...
    32 KB (4,200 words) - 04:23, 8 September 2024
  • 界的一個門,目前約已發現400種物種。本門真菌可與陸生植物形成叢枝菌根(英语:arbuscular mycorrhizas),這種共生構造可協助植物吸收土壤中的無機鹽,尤其是磷的吸收,並據信是早期植物能適應陸地環境的重要關鍵。超過八成的維管束植物都能與球囊菌產生共生關係,且在苔蘚植物等沒有真實根部構...
    12 KB (1,484 words) - 16:32, 17 March 2023
  • 、南側則為中寮山,海拔219公尺。其地層主要屬於位於臺灣本島西南部、中新世晚期至更新世間形成、以厚泥岩為主的「古亭坑」,然而泥岩中也夾雜了狀似凸透鏡的透鏡體砂岩,透水性佳、能涵養水份,使當地水源穩定,形成豐富生態系。 馬頭山位於二仁溪上游,為3條二仁溪支流包圍,分別為東北側下崁溪、西北側打廓...
    5 KB (605 words) - 20:19, 5 May 2024
  • 密集只有幾公㢆高的小莖。從像苔蘚的地毯狀配子體中,萊尼蕨長出的孢子體用水平生長的莖和其上的假根支撐並固定植物體。這些特徵顯示萊尼蕨是無維管束的蘚苔類植物和早期維管束植物如蕨類或石松之間的過渡。 種子植物的前身Runcaria在比利時找到,化石源自3億8500百萬年前(泥盆紀中期),在種子植物之前2...
    47 KB (5,180 words) - 16:27, 11 May 2024
  • 267 (1): 191–203. ISSN 1615-6110. doi:10.1007/s00606-007-0550-1 (英语).  臺灣維管束植物. subject.forest.gov.tw. [2019-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3).  LlAO, JIH CHING...
    9 KB (1,221 words) - 13:26, 17 August 2023
  • 演化 (section 物种形成)
    多數現代動物在分類上的門已經出現。之後海中藻類大量爆发,而且植物與節肢動物開始登上陸地。最早的維管束植物在4億3千9百萬到4億9百萬年前出現。接著是有颌类與昆蟲的出現。3億5千9百萬年前到3億年前,維管束植物開始發展成大型森林,同時最早的種子植物與羊膜动物出現,並由兩棲類支配地球。最後羊膜动物開始...
    94 KB (11,416 words) - 00:40, 17 August 2024
  • 馬傑瑞冰河位於冰河灣國家公園和自然保護區內,該國家公園由潮汐冰河、海岸線、峽灣、河流和湖泊組成,擁有變化多端的景觀和海景。園內分布333種維管束植物、274種鳥類、160種魚類、41種哺乳動物和3種兩棲動物。北極燕鷗和海鷗會在冰河的岩石上築巢,由於冰山崩解會驚動小魚和磷蝦,該處是鳥類理想的...
    16 KB (1,649 words) - 04:19, 5 May 2024
  • 5公分,至隔年2月成長不明顯,直到4月左右逐漸發育成熟且假種皮漸轉暗紅色,於5至6月間成熟落果,與紅豆杉屬最大不同就是其雄毬果兩兩對生,形成穗狀花序,而非單生雄毬果。 由於台灣穗花杉樹高有限,很少超過中冠(15公尺)以上,所以屬於中下層耐陰樹種,喜生於溪谷或較為潮濕山坡及谷地,常與闊葉林混生。...
    18 KB (1,983 words) - 06:24, 20 October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