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拉名:Alamosaurus,意為「白楊山的蜥蜴」)又譯阿拉,是蜥腳下目泰坦巨類薩爾塔科的一個,生活於晚白垩世的北美洲。牠們是一種大型的四足的植食性恐龍,阿拉與其他蜥腳下目的恐龍相似,有著長的頸部及尾巴,尾巴末端有著類似鞭索的結構。 與主流看法相反,阿拉...
    14 KB (1,669 words) - 02:59, 18 March 2023
  • 名:Moabosaurus,意為「押蜥蜴」)是來自美國猶他州早白堊世雪松山層的一圖里亞類蜥腳類恐龍。 1975年至2005年間,在美國猶他州押西北部約20公里處的道吞維斯採石場(荷兰语:Dalton Wells Dinosaur Quarry)發現大量蜥腳類骨骼,其中沒有任何完整...
    13 KB (1,311 words) - 07:00, 19 August 2023
  • 阿拉(学名:Alamodactylus,或译阿拉莫翼)夜翼科无齿翼超科(英语:Pteranodontoidea)翼的一个,生存于晚白垩世的美国南部德克萨斯州。属下仅含单一物种伯氏阿拉(Alamodactylus byrdi)。 该仅所知于正模标本SMU...
    10 KB (876 words) - 02:18, 23 July 2024
  • 耐梅盖特名:Nemegtosaurus)是種蜥腳下目恐龍,生存於白堊紀晚期的蒙古。名取自化石發現地,戈壁沙漠的耐梅蓋特盆地(英语:Nemegt Basin)。標本包含單一個頭骨,形狀長而低矮並有鉛筆狀牙齒,類似梁科,但近代研究表明牠是一種泰坦巨類,與薩爾塔阿拉、掠食有接近親緣關係。...
    6 KB (767 words) - 08:38, 29 July 2023
  • 名:Malawisaurus)意為「馬威蜥蜴」,是蜥腳下目恐龍的一,屬於泰坦巨類。牠們生存於早白堊紀(普第階)的非洲,是最早的泰坦巨類之一,並與牠們的近親腕與岡瓦納巨生存於相同時期、相同區域。馬是少數曾發現頭顱骨的泰坦巨類。 在1928年,席尼·賀頓(Sidney...
    4 KB (415 words) - 10:07, 5 May 2024
  • 爾哈(學名:Arkharavia)是蜥脚形亚目的一,生存於白堊紀晚期的西伯利亞。 化石發現於俄羅斯穆爾州的昆杜爾鎮(Kundur),該地是個富產恐龍化石的地點,屬於Udurchukan組地層,地質年代為白堊紀末期的馬斯垂克階。除了爾哈,該地區還發現賴氏亞科的穆爾...
    2 KB (334 words) - 04:03, 4 January 2022
  • 名:Arackar,在坤扎語(英语:Kunza language)意為「骨頭」)是一泰坦巨類的蜥腳下目恐龍,可能屬於岩盔類的薩爾塔科。化石發現於智利塔卡馬省(英语:Atacama Province, Chile)的霍尼托斯組(英语:Hornitos Formation)。模式種兼唯一種阿塔卡馬骨龍(Arackar...
    4 KB (614 words) - 10:49, 2 May 2023
  • 阿拉利坡翼(學名:Araripedactylus)是翼目翼手亞目的一,化石是一個翼骨,發現於巴西桑塔納組,年代為白堊紀早期。阿拉利坡翼的外表、生理特徵、分類關係仍不清楚,僅知牠們是種大型翼類。...
    610 bytes (57 words) - 03:37, 26 January 2022
  • 蓋吐科(學名:Nemegtosauridae)是一群蜥腳下目恐龍,屬於泰坦巨類,起初包含兩個生存於白堊紀晚期蒙古的,分別為納蓋吐、非凡。科學家們爭論者這兩個與其他蜥腳類恐龍的關係,以及牠們是否構成一個有效的科。最近有其他被分類於這個演化支,而親緣分支分類法有助於了解納蓋吐科的演化關係。...
    7 KB (950 words) - 13:09, 15 July 2022
  • 米耶名:Mierasaurus)是一蜥腳下目恐龍,來自白堊紀早期的美國猶他州。於2017年由斐爾·羅約托雷斯(英语:Rafael Royo-Torres)(Rafael Royo-Torres)和同僚們所敘述、命名,以一具幾乎完整的骨骼為根據,包含關節不連接的頭骨、下頜、牙齒、多個沿身長...
    35 KB (4,050 words) - 05:39, 19 September 2023
  • plate),是相当衍化的蜥脚类恐龙。 岩盔類的化石在南極洲以外的各大洲都有紀錄,其學名源自希臘文的 λιθόστρωτος / lithóstrotos,為鋪上鵝卵石之意,因為許多(但不是所有)岩盔類身上具有皮內成骨,其形態與鋪路的鵝卵石相似。 岩盔类 Lithostrotia 骨 Arackar 南方海神龍 Austroposeidon...
    7 KB (709 words) - 09:31, 15 April 2023
  • 爾科瓦名:Alcovasaurus)是一科裝甲類恐龍,生存於侏儸紀晚期的北美洲。化石發現於美國懷俄明州納特羅納縣的莫里遜組。模式種長刺爾科瓦(Alcovasaurus longispinus)曾經被歸為劍的一個種長刺劍(Stegosaurus longispinus)。...
    12 KB (1,571 words) - 17:35, 10 December 2023
  • 瓦卡特名:Lavocatisaurus,意為「雷內·瓦卡特(英语:René Lavocat)的蜥蜴」)是一雷巴齊斯科的蜥腳下目恐龍,來自白堊紀早期(普第階至爾比階)阿根廷巴塔哥尼亞內烏肯盆地(英语:Neuquén Basin)的雷尤守組(英语:Rayoso Formation)。...
    2 KB (260 words) - 04:57, 2 May 2023
  • 布達林尾名:Abdarainurus,意為「布德蘭特·努魯(Abdrant Nuru)的尾巴」,以發現地點為名)是一泰坦巨類的蜥腳下目恐龍,化石發現於蒙古的阿拉提格組(英语:Alagteeg Formation)。牠的化石非常少,只有八個前段尾椎、一個中段尾椎和一些人字骨。模式種兼唯...
    6 KB (877 words) - 07:39, 30 April 2023
  • 西斯名:Zalmoxes)是一凹齒科的鳥腳類恐龍,生存於晚白堊世的東歐群島,分布範圍相當於現代的羅馬尼亞。本的標本首先於1899年由諾普查命名為強壯柵齒(Mochlodon robustum),而後他於1915年將之重新歸類為強壯凹齒(Rhabdodon robustum)。1990年奧舍夫斯基(George...
    12 KB (1,393 words) - 14:58, 26 November 2024
  • 薩爾塔名:Saltasaurus,意為「薩爾塔的蜥蜴」)又名索他,是種蜥腳下目恐龍,生存於白堊紀晚期。薩爾塔在蜥腳類恐龍當中相當小,但對人類而言還是很巨大。牠們擁有類似梁科的頭部,牙齒僅位在嘴部的後方,而且牙齒是鈍的。薩爾塔是第一個被發現有鱗甲的蜥腳類恐龍,皮膚上嵌有小型骨版,這些...
    7 KB (997 words) - 13:16, 4 June 2024
  • 名:Analong)是一馬門溪科的蜥腳下目恐龍,生存於侏羅紀中期,化石來自中國雲南的川街組(英语:Chuanjie Formation)。正模標本LFGT LCD 9701–1發現於1995年,並於2011年被編入川街。然而在2020年任鑫鑫等人指出該標本與川街...
    2 KB (206 words) - 09:47, 29 December 2022
  • 蒙古(學名:Mongolosaurus)是一蜥腳下目恐龍,生存於下白堊紀的中國內蒙古。 在1928年,美國自然史博物館的羅伊·查普曼·安德魯斯率領的挖掘團隊,在中國內蒙古發現一顆蜥腳類恐龍牙齒。在1933年,查爾斯·惠特尼·吉爾(Charles W. Gilmore)將這顆牙齒敘述、命名。模式種是坦齒蒙古龍(M...
    2 KB (251 words) - 12:52, 18 July 2021
  • 埃弗名:Efraasia)是種蜥腳形亞目恐龍。埃弗是種二足或四足恐龍,身長6公尺,生存於三疊紀晚期的德國,約2億1000萬年前。名是以其發現者埃伯哈德·弗士(Eberhard Fraas)為名。 在過去,埃弗的化石曾經被錯誤歸類達四次。牠們的化石最初與勞氏鱷目的化石混合在...
    3 KB (327 words) - 11:44, 27 June 2020
  • 克拉美麗(學名:Klamelisaurus)是一草食性蜥腳下目恐龍,生活於侏儸紀中期,發現於中國新疆的石樹溝組。模式種戈壁克拉美麗(K. gobiensis)是由趙喜進於1993年命名。 1981年至1985年期間,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IVPP)的考察團至新疆準噶爾盆地進行...
    10 KB (1,561 words) - 08:53, 8 January 2024
  • 桑塔納翼(學名:Santanadactylus)意為「桑塔納岩層之翼」,是翼目的其中一個,生存於白堊紀早期的普第階,化石在巴西塞臘的桑塔納岩層中發現,目前已知有四個種。桑塔納翼是一種大型長頸的翼,嘴喙相對較短,而且擁有牙齒。 桑塔納翼的模式種是巴西桑塔納翼(S....
    6 KB (807 words) - 07:26, 8 May 2022
  • 名:Nebulasaurus)又譯雲霧或內布,是種基礎真蜥腳類恐龍,來自年代為侏羅紀中期之初(連階至巴柔階)的中國雲南張和組。正模標本(編號LDRC-v.d.1.)也是唯一的標本,是一個保存良好的腦殼(英语:braincase)。一個系統發生學分析發現雲是非洲棘刺...
    5 KB (624 words) - 03:47, 2 May 2023
  • 亞特名:Atlasaurus)是一中型蜥腳下目恐龍,生存於侏羅紀中期(巴通階至卡洛維階)的北非。 化石於1981年在摩洛哥的艾濟勒省發現,是一副接近完整的骨骼以及頭骨。該地屬於古提奧組(英语:Guettioua Formation),地質年代為侏羅紀中期的巴通階至卡洛維階。 戴爾·羅素(英语:Dale...
    4 KB (551 words) - 04:11, 3 May 2023
  • 雷巴齊斯名:Rebbachisaurus,意為「柏柏族 Aït Rebbach 群的蜥蜴」),是梁超科蜥腳下目的恐龍,生存於白堊紀晚期之初(森諾曼階,9900萬至9700萬年前)的北非。歸入本的遺骸已在摩洛哥、尼日、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等地發現,但只有來自摩洛哥的遺骸確定是屬於牠的。在南...
    12 KB (1,570 words) - 16:30, 21 October 2023
  • 獨孤名:Secernosaurus,意為「被分離開來的蜥蜴」)是種生存於晚白堊世南美洲的鴨嘴科鳥腳類恐龍。 不同於多數鴨嘴科分布於北半球的勞亞大陸(北美洲、亞洲、歐洲),獨孤與近緣物種棲息於南美洲。有理論認為白堊紀晚期某個時間點南北美曾連接成陸橋,使兩大陸物種得以交流,而獨孤的祖先可能在此時進入南美。...
    11 KB (993 words) - 11:23, 22 May 2024
  • 曼蘇位於泰坦巨類的進階位置,與羅韋科巨互成姊妹群。一個支序分類學分析顯示牠屬於一個主要由歐亞大陸蜥腳類構成的演化支,包含葡萄園、細長、納蓋吐、後凹尾、沼澤巨,牠們彼此年代差不多相近。關於白堊紀晚期非洲與歐洲蜥腳類之間的關聯性難以驗證,因為非洲的發現非常少。曼蘇...
    6 KB (796 words) - 13:34, 30 July 2023
  • 萊姆帕名:Lamplughsaura),又名蘭布羅,是基礎蜥腳形亞目恐龍的一,也有可能屬於基礎型蜥腳下目,生存於侏羅紀早期的印度。 目前已發現一個接近完整的深體骨骼、以及四個部分身體骨骼,發現於印度中部安德巴德縣(今泰倫加納邦)的達蘭組(Dharmaram...
    3 KB (323 words) - 21:38, 30 October 2020
  • 佩托(學名:Rapetosaurus,意為「佩托蜥蜴」,過去曾誤譯為掠食)是種泰坦巨類的蜥腳類恐龍,生存於晚白堊世的馬達加斯加,約7000萬年前到6600萬年前。克氏佩托(R. krausei)是模式種兼唯一種。如同其他蜥腳類,佩托是四足植食性,身長估計15公尺。 克氏佩托...
    16 KB (2,067 words) - 14:38, 3 December 2024
  • 淫妖名:Kurupi,取自瓜尼神話的生殖妖怪庫汝皮(英语:Kurupi),或譯庫汝皮)是一貝力科的獸腳類恐龍,化石發現於巴西晚白堊世的瑪麗里亞層(英语:Marília Formation)。模式種堅石淫妖(Kurupi itaata)於2021年發表命名,名稱由來是因為遺骸是在一家愛情賓館附近發現的。...
    3 KB (407 words) - 05:25, 2 May 2023
  • 薩帕名:Zapalasaurus)是蜥腳下目恐龍的一個,化石發現於阿根廷內烏肯省。薩帕屬於梁超科的雷巴齊斯科,是種長頸部的植食性動物,生存於白堊紀早期。研究人員檢驗過薩帕的骨骸,認為至少在內烏肯省地區,基礎梁超科比過去所認為的還要衍化。 模式種是波氏薩帕(Zapalasaurus...
    3 KB (242 words) - 08:54, 30 April 2023
  • 巴西翼名:Brasileodactylus)是翼目鳥掌翼科的一,化石發現於巴西塞臘州Chapada do Araripe的下桑塔納組,年代為白堊紀的普第階。 在1984年,翼類學家亞歷山大·克爾納(Alexander Kellner)將這些化石進行敘述、命名,模式種為阿拉利坡巴西翼(B...
    4 KB (550 words) - 11:08, 10 August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