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量子力學裏,實驗,或稱實驗(英語:Double-slit experiment)是一種展示光子或電子等微觀物體的波動性與粒子性的實驗實驗是一種「路徑實驗」。在路徑實驗裏,微觀物體可以同時通過兩條路徑或通過其中任意一條路徑,從初始點抵達最終點。這兩條路徑的程差促使描述微觀物體物...
    37 KB (4,986 words) - 09:29, 3 May 2024
  • 楊氏干涉實驗(英語:Young's interference experiment),也稱為楊氏干涉儀(英語:Young's double-slit interferometer),是現代實驗的原始版本,由托马斯·杨在19世紀初進行。這個實驗對波動光學的普遍接受起到了重要作用。根據楊格自己的認知,這是他眾多成就中最重要的一個。...
    14 KB (2,008 words) - 08:25, 17 March 2024
  • 量子擦除实验(英語:Quantum eraser experiment)在量子力學裏是一種干涉儀實驗,它可以用來演示量子糾纏、量子互補等基本理論。本條目所論述的量子擦除實驗使用干涉儀來製成干涉圖樣,這實驗有三個步驟: 照射光子束於干涉儀,然後確認在探測屏出現了干涉圖樣。 觀察光子通過的是哪條狹...
    22 KB (3,254 words) - 03:30, 9 December 2023
  • H. Shih及馬蘭·斯考立(英语:Marlan Scully)完成,並於1999年初發表。此實驗設計用意為探討量子力學中的實驗及量子纏結的特殊結果。 惠勒延遲選擇實驗 量子擦除實驗 實驗 量子纏結 Kim, Yoon-Ho; R. Yu; S.P. Kulik; Y.H. Shih;...
    1 KB (123 words) - 09:57, 10 October 2022
  • 在物理學裏,假想實驗是有用的理論工具: 永動機 牛顿大炮 實驗 EPR弔詭 拉普拉斯妖 马克士威妖 移動中的磁鐵與導體問題 薛丁格貓 維格納的友人 孿生子弔詭 惠勒延遲選擇實驗 貝爾太空船悖論 伽利略用来推翻亚里士多德“物体越重下落越快”的实验。 亚里士多德称物体越重下落越快,我们可以思考一下:...
    4 KB (433 words) - 03:56, 7 April 2023
  • 實驗裏,到底光所進行的是粒子行為,還是波動行為?這種不可分割性是量子力學跟古典力學的重要不同之處──在古典力學裏,測量儀器與被測量的物體可以被分割開來,好似測量儀器不存在一樣。 最經典的關於波動-粒子互補原理的實驗就是實驗。如右圖所示,路徑實驗實驗的變版,是一種「路徑實驗」(which-way...
    27 KB (3,714 words) - 03:39, 4 July 2024
  • 實驗裏,到底發生了甚麼狀況,無從得知。 一個光子,從被太陽發射出來的時間,到抵達觀察者的視網膜,引起視網膜的反應的時間,在這兩個時間之間,觀察者完全不知道,發生了什麼關於光子的事。或許這論點並不會很令人驚訝。可是,實驗...
    23 KB (3,474 words) - 04:30, 8 September 2023
  • 惠勒延迟选择实验(英語:Wheeler's delayed choice experiment)是美國理論物理学家约翰·惠勒提出的一个思想实验,属于实验的一种变形,该实验很好地体现了量子力学与传统实在观间的巨大分歧。 1979年,惠勒在美國普林斯顿大学纪念爱因斯坦诞辰100周年讨论会上正式提出延迟选择实验...
    3 KB (484 words) - 08:48, 28 May 2024
  • _{2}\rangle \,\!} 的機率相等。可是,兩個互相作用的量子態的相位差別,會有很重要的物理效應。 如右圖,在實驗裏,假設只開啟狹 1 ,而狹 2 是關閉的。設定通過狹 1 後,抵達偵測屏帳的量子態為 | ψ 1 ⟩ = χ 1 {\displaystyle |\psi _{1}\rangle...
    3 KB (570 words) - 00:50, 14 October 2022
  • 為了展示出顯著的干涉圖樣,楊氏實驗所使用的光源必須具有空間相干性。光學影像系統與天文望遠鏡的製作必需考慮到光源的空間相干性。 空間相干性與波源的有限尺寸有關。這可以用楊式實驗來解釋。在典型的楊式實驗裏,只存在有一個點光源S,其所發射出的單色光,在通過不透明擋板的位於點S1、點S2的兩條狹...
    30 KB (4,429 words) - 03:19, 4 July 2024
  • 優化態能夠耐久不變地存在,因此,又被稱為「準經典態」。 如右圖所示,路徑實驗實驗的變版。在實驗裏,從粒子源 S {\displaystyle \mathrm {S} } 發射出來的相干粒子束,照射在一塊刻有兩條狹 S 1 {\displaystyle \mathrm {S1} } 和...
    12 KB (2,308 words) - 20:46, 16 January 2022
  • 实验中光子的动力学描述了在实验中,经典电磁波和其量子化的对应物——光子之间的关系。表面上,只要将经典场解释为光子的几率幅,光子的动力学似乎就能用经典的麦克斯韦方程组完全描述。然而,这种解释充满疏漏,并最终会导致矛盾的结论。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将电磁场看作是光子的波函数。主要原因在於,电磁场是...
    14 KB (2,380 words) - 13:06, 26 December 2023
  • 施特恩-格拉赫实验是德国物理学家奧托·施特恩和瓦尔特·格拉赫为证实原子角动量量子化于1921年到1922年期间完成的一个著名实验。如图所示,施特恩-格拉赫实验设法令高温的银原子从高温炉中射出,经狭准直后形成一个原子射线束,而后银原子射线束通过一个不均匀的磁场区域,射线束在磁场作用下发生偏折,最后落...
    2 KB (372 words) - 14:20, 5 April 2023
  • 2 } {\displaystyle \{|\psi _{i}\rangle ,\ i=1,2\}} ,例如,在路徑實驗裏,如右圖所示,它們分別代表粒子移動於兩條通過不同狹 S 1 {\displaystyle \mathrm {S1} } 、 S 2 {\displaystyle \mathrm...
    30 KB (4,896 words) - 22:38, 25 December 2022
  • =|c_{1}|^{2}a_{1}+|c_{2}|^{2}a_{2}} 。 舉一個可直接觀察到量子疊加的實例,在實驗裏,可以觀察到通過兩條狹的光子相互干涉,造成了顯示於偵測屏障的明亮條紋和黑暗條紋,這就是實驗著名的干涉圖樣。 再舉一個案例,在量子運算裏,量子位元是的兩個基底態 | 0 ⟩ {\displaystyle...
    10 KB (1,777 words) - 01:35, 23 April 2024
  • 戴維森-革末實驗是柯林頓·戴維森與雷斯特·革末設計與研究成功的一個量子力學實驗。他們用低速電子入射於鎳晶體,取得電子的繞射圖案。發表於 1927 年,這實驗為德布羅意假說(所有物質都具有波的性質,即波粒二象性),提供了不可否定的證據。因此,戴維森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在量子力學的發展史上,這實驗...
    5 KB (725 words) - 03:37, 4 July 2024
  • 在系綜詮釋裏,量子態可以用測量結果的概率分佈來設定,而不可以用單獨測量的結果來設定。例如,在實驗裏,從粒子源 S {\displaystyle \mathrm {S} } 發射出來的相干粒子束,照射在一塊刻有兩條狹 S 1 {\displaystyle \mathrm {S1} } 和 S 2 {\displaystyle...
    11 KB (1,686 words) - 03:47, 8 December 2023
  • 阿弗沙爾實驗(Afshar experiment)是一項光學實驗,可能可以挑戰量子力學中的互補原理(principle of complementarity),雖然當前仍未有物理學方面的共識。此實驗是首先由伊朗科學家沙赫里亞爾·阿弗沙爾(Shahriar Afshar)於2001年設計與執行,其結...
    691 bytes (77 words) - 08:01, 10 October 2022
  • 微小的粒子——原子构成,例如,約瑟夫·汤姆孙的阴极射线实验证實,電流是由被称为电子的粒子所组成。在那時,物理學者認为大多数的物质是由粒子所组成。与此同时,波动论已经被相当深入地研究,包括干涉和衍射等现象。由於光波在楊氏實驗、夫琅禾费衍射實驗中所展现出的特性,明显地说明它是一种波动。...
    33 KB (4,439 words) - 03:14, 4 July 2024
  • 較寬的有介於380至800nm。在電磁波中,電場與磁場互相垂直。 而有些非可見光也可以被稱為光,如紫外光、紅外光、X光。 光是一种电磁波,光在楊氏實驗中體現波繞射的特性。在光電效應中,光是由光子的基本粒子組成的粒子流。因為光同时具有粒子性与波动性,所以说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光的本性问题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23 KB (3,555 words) - 03:12, 4 July 2024
  • 法蘭克-赫茲實驗是一個由德國物理學家詹姆斯·法蘭克和古斯塔夫·赫茲完成的著名物理實驗。這實驗首先直接地證實了波耳模型離散能級概念的正確性。1914年,他們發表了這令人信服的實驗結果,對於現代量子力學被科学界接受做出重大的貢獻。由于他们「發現那些支配原子和電子碰撞的定律」,法蘭克和赫茲共同得到192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6 KB (931 words) - 03:05, 22 May 2023
  • 雖然波函數的相位在量子理論裡不是可測量物理量,但是相位差可以透過干涉實驗來測量。因此磁矢勢引起的相位差可以透過在電子實驗後加入磁場觀察。如圖示。雖然電子的路徑經過的地方磁場強度為零,但是有大於零的矢勢強度。因此電子在萤幕上的干涉圖樣得到比沒有磁場的時候平移。 实际的实验由日立公司的科学家率先完成。 几何相位 瓦尼尔函数...
    5 KB (629 words) - 06:56, 25 March 2023
  • 波普尔实验是由哲学家卡尔·波普尔提出的实验。 在1934年,波普尔对哥本哈根解释,一种流行的量子力学主观解释,产生了怀疑,并提出了一个实验来检验它。 波普尔的实验是对一种争议说法的具体化,类似于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鮑里斯·波多爾斯基和納森·羅森提出的EPR佯謬思想实验。 莫特問題 伊利澤-威德曼炸彈測試問題...
    1 KB (133 words) - 00:35, 11 October 2022
  • 實驗,獲得的結果與預測相符合,證實菲涅耳原理正確無誤。真正最先觀察到這現象的是法國-義大利天文學者吉雅科莫·馬勞地(Giacomo Maraldi),但他於1723年獲得的研究結果在那時代並沒有得到重視。這實驗是支持光波動說的強有力的證據。這實驗與托馬斯·楊的實驗共同反駁了艾薩克·牛頓主導的光微粒說。...
    15 KB (2,820 words) - 08:58, 25 March 2023
  • 湯瑪士·楊格在物理学上作出的最大贡献是关于光学,特别是光的波动性质的研究。1801年他进行了著名的杨氏实验,证明光以波动形式存在,而不是牛顿所想象的光粒子(Corpuscles)。二十世纪初物理学家将杨格的实验结果和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说结合起来,提出了光的波粒二象性,后来又被德布罗意利用量子力学引申到所有粒子上。...
    5 KB (516 words) - 17:57, 11 March 2024
  • 例如,在實驗裏,光子的量子態是兩個不同量子態的疊加。其中一個量子態是通過狹 b {\displaystyle b} 。另外一個量子態是通過狹 c {\displaystyle c} 。光子抵達偵測屏障的位置 d {\displaystyle d} ,這位置離開兩條狹的距離之差值 b...
    22 KB (3,848 words) - 03:29, 9 December 2023
  • 衍射 (section 衍射)
    \sin \theta _{min,1}=\lambda } ,那么都会在上述位置形成干涉相消,形成第一级暗纹。 回想先前的假設為狹寬度大於光波波長。注意到狹寬度越小,同時保持波長不變,則 sin ⁡ θ m i n , 1 = λ / d {\displaystyle \sin \theta...
    53 KB (8,549 words) - 13:13, 23 November 2023
  • 貝爾定理的實驗驗證是一個物理實驗,旨在測試量子力學理論與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所主張的定域性原理概念是否正確。貝爾定理實驗測試真實世界是否滿足定域性原理,定域性原理存在一些額外的局部變量(稱為隱變數)來解釋像光子和電子這樣的粒子的行為。根據貝爾定理,如果大自然遵守任何局部隱變數理論,貝爾定理實驗的結果將是特定且可量化。...
    5 KB (681 words) - 05:52, 10 November 2023
  • 實驗結果對於不確定原理的適用範圍持嚴格懷疑態度。 愛因斯坦提出了一個思想實驗來挑戰不確定性原理,稱為「愛因斯坦狹問題」。愛因斯坦認為這個思想實驗能夠同時量度出粒子明確的位置與動量: 愛因斯坦狹問題的實驗裝置與單狹實驗...
    69 KB (11,054 words) - 06:10, 6 July 2024
  • 的证据,但直到半个多世纪后才通过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发展的狭义相对论得到完满的解释。爱因斯坦本人认为该实验对于狭义相对论非常重要。 从光源S′放出的光线在被分光镜G反射后经透镜L准直为两束平行光。两束光线在通过狭O1和 O2后进入管道A1和A2。两个管道分别按照箭头所指的方向通入水流。在透镜L′焦点处放置...
    24 KB (3,274 words) - 06:19, 20 December 2021
  • 英國物理學者托马斯·杨於1801年做实验演示光的干涉演示,稱為楊氏实验。这实验对於光波动说給出有力支持,由于实验观测到的干涉条纹是艾薩克·牛頓所代表的光微粒说无法解释的现象,实验使大多数的物理学家从此逐渐接受了光波动说。杨氏实验设置如右图所示,从一个点光源出射的单色波传播到一面有两条狭的擋板,两条狭...
    62 KB (11,067 words) - 00:50, 8 February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