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J P-T Late D O-S 單位:百萬年 奧陶纪-志留纪灭绝事件(英語:Ordovician–Silurian extinction event),也称奧陶纪大灭绝(英語:Ordovician extinction),也称晚奧陶纪大滅絕(英語:Late Ordovician mass...
12 KB (1,487 words) - 12:48, 15 July 2025
44亿年前,上承奥陶纪;结束于4.19亿年前,下启泥盆纪。志留纪时期的笔石化石甚多,因此又常被称为“笔石时代”。 志留紀开始于奧陶紀-志留紀滅絕事件的结束——此事件是地球历史上第二大灭绝事件,造成了85%的物种灭绝,使得当时占据上层生态位的角石遭受重创,板足鲎(海蝎)成为主要的浅海顶级掠食者。志留纪...
20 KB (2,948 words) - 16:53, 21 February 2025
白堊紀—古近紀滅絕事件(英語:Cretaceous–Paleogene extinction event),又称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Cretaceous–Tertiary extinction)或白垩纪末灭绝事件,简称K—Pg灭绝或K—T灭绝,是發生於6600萬年前的一次大規模生物集群灭绝事件...
91 KB (10,798 words) - 06:32, 14 July 2025
下列是五大生物集群滅絕事件,最早由大卫·劳普和傑克·塞科斯基1982年發佈的論文所认定。 奧陶紀-志留紀滅絕事件:发生在奥陶纪晚期或奥陶纪与志留纪过渡时期,4.45亿年前至4.43亿年前,约27%的科与57%的属灭种。从灭种的生物分类的属的数量,被评为五次大灭绝事件的第二位。直接原因是當時一颗极超新星释出的伽瑪射線暴摧毁了地球...
27 KB (2,973 words) - 20:22, 31 March 2025
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英語:Permian–Triassic extinction event,簡稱:P-Tr)是一個大規模物种滅絕事件,發生於古生代二疊紀與中生代三疊紀之間,距今大約2億5140萬年。若以消失的物種來計算,當時地球上70%的陸生脊椎動物,以及高達96%的海中生物消失;這次滅絕事件...
96 KB (11,058 words) - 00:27, 3 July 2025
寒武紀-奧陶紀滅絕事件發生在大約4.88億年前,這次事件是發生在顯生宙的第一次生物集群滅絕事件。该事件結束了古生代的寒武紀,並進入了奧陶紀。 该滅絕事件消滅了很多腕足動物門、牙形石以及嚴重減少了三葉蟲的物種數目,地球上約49%的屬都在這次事件中消失。叶足动物门的异虫纲和恐虾纲在寒武纪曾经盛极一时,...
2 KB (300 words) - 11:01, 14 February 2025
三叶虫纲(學名:Trilobita)的动物通称三叶虫,是节肢动物门中已经灭绝的一纲。牠们最早出现于寒武紀,在奧陶紀早期达到顶峰,此后因為奧陶紀-志留紀滅絕事件逐渐减少至灭绝。最晚的三叶虫(砑头虫目)于二亿五千万年前二叠纪结束时的生物集群灭绝中消失。三叶虫是非常知名的化石动物,其知名度可能仅次于恐龙。在所有...
15 KB (2,247 words) - 15:54, 19 April 2024
三疊紀-侏羅紀滅絕事件(Triassic–Jurassic extinction event)是顯生宙五大生物集群滅絕事件之一,發生於三疊紀與侏羅紀之間,大約是1億9960萬年前(另一說法是2億140萬年前)。這次滅絕事件使當時至少50%的物種消失,影響程度遍及陸地與海洋,在海洋生物中有20%的科...
8 KB (935 words) - 08:26, 13 May 2025
埃迪卡拉紀末期滅絕事件(英語:End-Ediacaran extinction)又稱震旦紀末期滅絕事件,是一次可能發生在約5.42億年前埃迪卡拉纪末期的大滅絕。該次事件包括疑源類生物的大型集體滅絕、埃迪卡拉生物群突然消失以及寒武紀大爆發之前的一段地球生命空白期。 在埃迪卡拉纪(又被稱作震旦紀...
8 KB (1,029 words) - 12:25, 15 July 2025
單位:百萬年 泥盆紀後期滅絕事件(英語:Late Devonian extinction),又稱泥盆紀晚期滅絕事件,是地球生物史上五次主要的大規模物種滅絕事件之中的第四大物種滅絕事件,發生於古生代泥盆紀晚期。本次滅絕事件又可被細分為許多個別的小事件,而其中發生在3.74億年前的凱爾瓦塞事件(英語:Kellwasser...
19 KB (2,333 words) - 09:31, 17 March 2025
部分學者將此次滅絕視為晚第四紀滅絕事件的一部分,涵蓋後續人類活動明確導致生物集群滅絕的全新世滅絕事件(如馬達加斯加的象鳥、紐西蘭的摩亞鳥)。當前學界傾向認為,第四紀滅絕事件可能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但人類影響與氣候變化的相對權重仍存在爭議。 第四紀滅絕事件...
39 KB (5,091 words) - 21:39, 14 July 2025
房角石 (category 奧陶紀動物)
牠巨大的身軀來推測,房角石是一種生活在深海的伏擊型掠食者,可能以生活在同時期海域的三葉蟲、海蠍、頭足綱與無頜魚為食。房角石於奧陶紀-志留紀滅絕事件後絕種,僅有少數存活至志留紀文洛克階(英语:Wenlock (Silurian))。 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房角石其实是滤食性动物。...
5 KB (522 words) - 00:14, 23 February 2025
奥陶纪主要分界 查 论 编 -485 — – -480 — – -475 — – -470 — – -465 — – -460 — – -455 — – -450 — – -445 — – 古生代 寒武纪 奥陶纪 志留纪 早奥陶世 中奥陶世 晚奥陶世 特马豆克期 弗洛期 大坪期 达瑞威尔期 桑比期 凯迪期...
15 KB (2,269 words) - 14:03, 3 July 2025
28至3.59亿年前的志留纪和泥盆纪期间,其中最关键的阶段发生在两纪之交。这个时期的植物相主要是通过孢子繁殖的蕨类植物,与现今主流的被子植物无论在外形、结构和繁殖策略上都有很大不同,而且大多在后来的泥盆纪后期灭绝事件、石炭纪雨林崩溃事件和二叠纪末大灭绝等灭绝事件中消亡,其生态位大多被后出现的种子植物(种子蕨和裸子植物)所取代。...
47 KB (4,831 words) - 09:03, 30 June 2025
橫板珊瑚亞綱是由寒武紀大爆發的其中一個珊瑚分支,甚至比皺紋珊瑚還要早2400萬年。在之後成功地躲過奧陶紀-志留紀滅絕事件、泥盆紀後期滅絕事件、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不過在三疊紀的卡尼期洪積事件(Carnian Pluvial Event)滅絕了。 †喇叭孔珊瑚目 Auloporida Sokolov, 1947 †蜂巢珊瑚目...
2 KB (255 words) - 20:53, 23 August 2023
奥陶纪大辐射(英語:Ordovician Radiation)是指在显生宙古生代早期的奥陶纪时期(4.85~4.43亿年前)主要发生在海洋生态系统的一次大型生物演化辐射事件。这也是地质历史上仅次于寒武纪大爆发的最重要的动物辐射事件,对海洋生物的演化造成了重要影响,属级分类单元的动物增长了超过3倍,古生代演化动物群(Palaeozoic...
6 KB (839 words) - 05:56, 22 May 2024
全新世滅絕事件,又稱人類世滅絕、第六次大滅絕,是於現今的全新世所發生廣泛及持續的滅絕或生物集群滅絕事件。涉及的滅絕集群包括了植物及動物的科,如哺乳動物、鳥類、兩棲類、爬行動物及節肢動物,大部份滅絕都是在雨林內發生。於1500年至2006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就列出了784個已滅絕物種。不過,有很多實際滅絕...
18 KB (1,931 words) - 11:02, 14 February 2025
艾爾維肯滅絕事件(英語:Ireviken event)是志留紀時期三個相對較小的大規模滅絕(艾爾維肯滅絕事件、穆德滅絕事件和勞階滅絕事件)中的第一個。 艾爾維肯滅絕事件發生在四億三千三百四十萬年前(志留紀中期)。艾爾維肯滅絕事件在哥特蘭島的艾爾維肯留下最完整的紀錄。那裡有超過50%的三葉蟲物種滅絕;全球80%的牙形石物種也在這一時期滅絕。...
2 KB (211 words) - 06:02, 9 November 2023
泥盆纪 兰多维列世 文洛克世 罗德洛世 普里道利世 鲁丹期 埃隆期 特列奇期 申伍德期 侯默期 戈斯特期 卢德福德期 ← 劳阶灭绝事件 ← 穆德滅絕事件 ← 艾尔维肯灭绝事件 志留纪时间表 直轴:百万年前 勞階滅絕事件是在志留紀時期之中三個相對較小的大規模滅絕(艾尔维肯灭绝事件,穆德滅絕事件(英语:Mulde...
3 KB (531 words) - 08:15, 27 September 2024
古生代(Paleozoic,符号PZ)又稱第一紀,是地球地质历史中显生宙的第一个代,开始于同位素年龄5.42亿年前(542±0.3 Ma),结束于2.51亿年前(251±0.4 Ma),上承元古宙的新元古代,下启中生代。古生代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六个纪,其中寒武纪、奥陶纪又合称早古生代,志留纪、泥盆纪合称中古生代,石炭纪、二叠纪合称晚古生代。...
18 KB (715 words) - 05:01, 24 June 2025
奥尔森灭绝事件(英語:Olson's Extinction)是发生在约2.73亿年前二叠纪中期的乌拉尔世晚期与瓜达洛普世早期之间的一场生物集群灭绝事件,發生時間比著名的二叠纪末大灭绝早2,200万年。这次灭绝事件的命名来自于最先发现此时期的脊椎动物化石记录空缺和其后动物相出现剧变的美国古生物学家埃弗里特·奥尔森(Everett...
20 KB (2,295 words) - 05:30, 23 April 2025
無洞貝屬 (category 奧陶紀動物)
滅絕的一個屬,於早古生代奧陶紀晚奧陶世(4.44億年前)至晚古生代石炭紀早石炭世(3.18億年前)開始出現,繁盛於志留紀和泥盆紀,存活至泥盆紀晚泥盆世(泥盆紀後期滅絕事件),廣泛存在於海洋岩石內的化石中。其分佈之廣泛,存在於除南極洲之外的所有大陸。牠們生活在淺海的鬆軟基質上。 在泥盆紀...
9 KB (591 words) - 04:50, 12 July 2025
兰多维列世 (category 志留纪)
兰多维列世(英语:Llandovery)是志留纪的第一个世,开始于4.44亿年前,结束于4.33亿年前。兰多维列世在奧陶紀-志留紀滅絕事件之后。该灭绝事件灭绝了85%的物种,使生物多樣性大大降低。兰多维列世时期,珊瑚大量繁殖形成大片的珊瑚礁,并持续到泥盆纪时期。泥盆纪时海水温度上升,珊瑚大片死亡。兰多维列世末期发生艾尔维肯灭绝事件,灭绝了50%的三葉蟲和80%的牙形石。...
12 KB (1,104 words) - 00:07, 24 February 2025
最早化石形成 ← 後期重轟炸期 ← 氧氣起源 ← 朋哥拉冰河時期* ← 大氧化事件 ← 休伦冰河时期* ← 有性生殖起源 ← 多細胞生物起源 ← 真菌起源 ← 植物起源 ← 動物起源(英语:Caveasphaera) ← 成冰纪* ← 埃迪卡拉生物群 ← 寒武纪大爆发 ← 安地斯冰河時期(英语:Andean-Saharan...
56 KB (2,135 words) - 08:47, 31 May 2024
拉丁期 卡尼期 诺利期 瑞替期 ← 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 ← 植被完全恢复 ← 兰格利亚火山爆发事件 ← 卡尼期洪積事件 ← 石珊瑚目出现 ← 三叠纪—侏罗纪灭绝事件 三叠纪时间表 直轴:百万年前 卡尼期洪積事件(英語:Carnian Pluvial...
9 KB (1,278 words) - 09:37, 23 November 2024
人們認為,如果一顆極超新星在地球附近的位置爆發,其高能輻射定會摧毀地球的生命。根據2005年由美國太空總署及堪薩斯大學的科學家作出之共同研究結果,指出地球於4億5000萬年前的奧陶紀-志留紀滅絕事件,有可能是一顆極超新星釋出的伽馬射線暴引起的,其過程持續了十秒,並摧毀了地球一半的臭氧層,使得太陽釋出的紫外線襲擊地球,導致地面及近海面的大量生物死亡,從而破壞食物鏈。...
9 KB (1,367 words) - 00:35, 10 July 2025
紀中文譯名不同(因日本學界較晚接受奧陶紀的分類),奧陶紀的稱呼最早見於由章鴻釗和翁文灝於1916年編寫的《地質研究所師弟修業紀》。 志留紀(Silurian):名稱來自大不列顛的古老部落(西留尔人(英语:Silures));中文名则是参考了近代日本学界使用汉字音读的音译名“志留利亜紀...
16 KB (1,516 words) - 07:30, 3 July 2025
申伍德期 (category 志留纪地质年代)
志留纪主要分界 查 论 编 -444 — – -442 — – -440 — – -438 — – -436 — – -434 — – -432 — – -430 — – -428 — – -426 — – -424 — – -422 — – -420 — – -418 — 古生代 奥陶纪 志留紀...
5 KB (185 words) - 04:09, 25 May 2020
无洞贝目(學名:Atrypida)是腕足动物门小嘴貝綱的一個已滅絕目,於早古生代奥陶纪中奥陶世開始出現,繁盛于志留纪和泥盆纪,生存至泥盆纪晚泥盆世(泥盆紀後期滅絕事件)。 有發達的肉莖。外殼有闊有窄,大多數皆有兩面凸出的外殼。它是腕足动物當中最早出現的螺旋-觸手冠動物(the spiral-lophophorate...
5 KB (431 words) - 05:12, 25 February 2024
奥陶纪开始于4.85亿年前,寒武紀-奧陶紀滅絕事件之后,结束于4.44亿年前。在奥陶纪,靠南的大陆合并形成冈瓦纳大陆。冈瓦纳大陆在赤道附近形成,形成后逐渐向南极漂移。自潘诺西亚大陆分裂后,勞倫大陸、波羅的大陸和西伯利亚大陆处于独立状态。但是在奥陶纪...
40 KB (5,595 words) - 07:33, 25 June 2025
子流,因而影響到地球的安全。银河系的超新星爆发并不多,而近距离发生的概率更小。但是,据认为一颗近接地球的超新星引起的伽玛射线暴有可能是造成奥陶纪-志留纪灭绝事件的原因。此外,超新星爆发的位置也与其毁灭范围密切相关,只有发生在天球赤道面附近的超新星才会产生全球性照射,否则会在南极或北极附近出现一个射...
29 KB (3,153 words) - 02:42, 3 July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