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利比亞內戰,又称利比亚战争,在利比亞國內常稱為「2月17日革命」(阿拉伯语:ثورة 17 فبراير),是利比亚在2011年發生的武裝政變,交戰雙方為穆阿邁爾·卡達菲領導的政府和反抗卡達菲的勢力。受鄰國的「阿拉伯之春」浪潮影響,2011年2月15日开始,利比亚...
182 KB (20,967 words) - 10:46, 18 December 2024
利比亞內戰可指: 1793-1795年的黎波里塔尼亞內戰,奧斯曼的黎波里塔尼亞時期的衝突。 利比亞危機 (2011年至今)(英语:Libyan Crisis (2011–present)),自2011年起利比亞國內的長期武裝衝突。 第一次利比亞內戰,阿拉伯之春引發的戰爭,以推翻卡扎菲政權告終。...
819 bytes (101 words) - 11:07, 5 January 2025
自由利比亚之声(阿拉伯语:صوت ليبيا الحرة)是2011年2月开始在班加西、贝达和米苏拉塔等城市进行广播的三个与反卡扎菲部队(英语:Anti-Gaddafi forces)结盟的电台的名称。他们使用的是在戰爭中缴获的曾經由利比亚民众国广播公司运营的发射机。它们在第一次利比亞內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在卡扎菲倒台后继续广播。...
2 KB (163 words) - 10:15, 10 July 2024
第二次利比亞内戰起源於利比亞境內兩個對立政權之間的武裝衝突:一方為當時受國際承認的世俗政府(托布魯克政府),由民選的國民代表大会與哈福特將軍發動的「尊嚴」行動所支持;另一方為“伊斯蘭政府”(的黎波里政府),由大国民议会與參與「利比亚黎明」行動的宗教武裝聯軍所支持。雙方陣營都是包含許多立場不定的民兵組...
147 KB (12,381 words) - 04:37, 30 October 2024
利比亞阿拉伯人民社會主義民眾國成立後,改以強調「利比亞民族特色」的利比亞民族主義與非洲民族主義,統稱為卡扎菲主義,在查德-利比亞戰爭中最為明顯。1978年,卡扎菲在奧祖地帶與查德共和國發動了民族收復主義戰爭,最終查德勝利。 2011年,受突尼西亞共和國茉莉花革命與阿拉伯之春影響,第一次利比亞內戰...
3 KB (351 words) - 13:17, 18 August 2024
尼泊尔内战 象牙海岸革命戰爭 第一次利比亞內戰 叙利亚内战 美國獨立戰爭 美国南北战争 墨西哥独立战争 阿根廷独立战争 荷兰独立战争 爱尔兰独立战争 土耳其独立战争 印度东北部冲突 孟加拉国解放战争 南非边境战争 厄立特里亚独立战争 格魯吉亞內戰 南斯拉夫内战 第一次車臣戰爭和第二次車臣戰爭(有爭議) 马里内战...
24 KB (3,262 words) - 13:37, 22 December 2024
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 卡扎菲發動政變推翻君主制後,利比亞由親西方國家逐漸轉為對抗西方,常與歐美國家發生摩擦。1988年洛克比空難後,卡扎菲政權被指責包庇行兇者,美英等國遂對利比亞進行禁飛等一系列製裁。2003年以後,利比亞與西方關係逐漸緩和。2003年9月12日,聯合國解除對利比亞的制裁。...
16 KB (2,058 words) - 09:35, 9 December 2024
利比亞反抗運動是利比亞人因反對義大利殖民者在利比亞的統治,因而爆發長達多年的反抗。 第一場抗爭發生在昔蘭尼加。1914年,薩努西亞(義大利語:Senussi)襲擊了在費贊的意大利人,隔年他們在那裡繳獲了來自義大利人的大量裝備,並給義大利人造成了重大損失。薩努西亞試圖征服的黎波里塔尼亞省,但由於貝都因...
6 KB (618 words) - 01:06, 2 February 2024
全国过渡委员会 (redirect from 利比亞國家過渡委員會)
Council,簡稱NTC),是第一次利比亚内战中,反對派於2月27日在利比亞第二大城市班加西(後迁往的黎波里)所成立的臨時政權,由前司法部長穆斯塔法·阿卜杜勒·贾利勒擔任主席,委员会由33名来自利比亚主要城市和乡镇的代表组成。 2012年8月8日,全国过渡委员会正式将权力移交给大国民议会,大国民议会成为利比亚的最高权力机构。全国过渡委员会当天也正式解散。...
28 KB (2,357 words) - 10:46, 18 December 2024
卡扎菲的支持者 (category 第二次利比亚内战)
卡扎菲被推翻後的利比亞政府不支持卡扎菲,而且也不支持卡扎菲的支持者。2012年5月,利比亞政府通过立法規定任何为卡扎菲以及其家人、卡扎菲的政权或其思想进行宣传的人會被处罚。 第一次利比亞內戰結束後,至少有大约 7,000 名支持卡扎菲的士兵以及被指控支持卡扎菲的平民被关押在监狱中。 自第一次利比亞內戰...
6 KB (453 words) - 07:55, 9 July 2024
第一次蘇丹內戰發生於1955年至1972年。這場戰爭主要地點是蘇丹南部(南苏丹地区),是北蘇丹和南蘇丹之間的軍事衝突,大約有50萬名南蘇丹人民死亡,其中以平民居多,以及數萬人被迫離開家園。 第一次苏丹内战(也称为Anyanya叛乱或Ananya I,以叛乱者的名字命名,马迪语中的一个术语,意思是“蛇...
9 KB (990 words) - 00:35, 8 September 2024
班加西 (category 利比亞行政區劃)
利比亞軍隊試圖通過攻擊班加西取得決定性勝利,但遭到當地抵抗和聯合國空軍第1973號決議授權保護的法國空軍的干預,迫使反抗得以繼續,這是第一次利比亞內戰的轉折點。 班加西仍然是利比亞商業,工業,運輸和文化的中心。它繼續保持與首都有聯繫的機構和組織,包括幾座國家政府大樓及利比亞國家圖書館。...
23 KB (2,498 words) - 04:04, 20 December 2023
2011年多国武装干涉利比亚,是以美國、英國、加拿大和法國爲首的北約和阿拉伯聯盟国家軍事部队爲執行由2011年3月17日安理会以10票支持5票弃权通过的聯合國安理會1973號決議所設立的利比亞禁飛區而實施的軍事行動。目的是阻止利比亞政府軍在2011年利比亚起义中對反對派的軍事打擊。这是安理会对格達...
23 KB (1,362 words) - 13:19, 12 November 2024
第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戰,或稱歐戰)是一場於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主要發生在歐洲的大戰。然而當時的歐洲列強互相牽扯下,戰火最終延燒至全球,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被捲入這場戰爭中。大量新式战术、科技与武器被初次广泛运用在这场战争中,包括新近发明的飞机、堑壕战...
173 KB (19,083 words) - 02:54, 11 December 2024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协约国对敌並最終戰敗。 值得注意的是,英文中一战的同盟国为Central Powers,這個詞中完全没有“同盟”的意思,只有“中央”的意思。 在英文中兩次世界大戰中的“战胜国”陣營均是Allies,即“同盟”;而两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則寫法不同,為Central...
12 KB (803 words) - 02:02, 8 October 2024
聯合國安全區(英语:United Nations Safe Areas) 拉欽走廊 格羅茲尼戰役 气旋纳尔吉斯 俄罗斯-格鲁吉亚战争 基伍衝突 2008年加沙戰爭 第一次利比亞內戰 敘利亞安全區 Security Council hears conflicting Russian, Georgian views of worsening...
2 KB (183 words) - 05:21, 14 May 2022
哈米斯旅 (redirect from 利比亞陸軍第三十二旅)
哈米斯旅,全名為利比亞陸軍第三十二旅。是原利比亞陸軍的一支特種部隊,以指揮官利比亞革命精神領袖格達費兒子哈米斯·格達費之名命名成立,是利比亞裝備最好、訓練最有素的菁英部隊,在媒體使用上可能是指為由哈米斯·格達費所指揮的多個不同來源部隊,或泛指忠於格達費的軍隊。 利比亞...
11 KB (1,521 words) - 15:28, 18 September 2023
天是伊斯兰教斋月的第20日,在前一年的斋月20日,即2011年8月20日,利比亚国民解放军开始攻陷首都的黎波里。贾利勒向集会的民众发表讲话称“烈士们的鲜血是不会白流的!” BBC报道称,这次权力移交是“利比亚现代史上的第一次权力和平过渡。” 2013年5月,国民议会以164人投票支持、只有4人反对...
14 KB (1,061 words) - 12:36, 18 December 2024
法希·德比爾 (category 利比亞內戰人物)
第一次利比亞內戰的導火索。不久法希·德比爾被释放。 2月20日,法希·德比爾向半岛电视台透露,利比亞安全部队在班加西杀死了数十名至数百名抗议者。 2011年5月30日,法希·德比爾被授予路德維希-特拉里奧國際人權獎。 全国过渡委员会成立後,法希·德比爾在全国过渡委员会內任職。 Libya...
3 KB (257 words) - 00:08, 14 February 2024
九三炮戰,又稱第一次臺灣海峽危機(英語:First Taiwan Strait Crisis),是中華民國國軍與中國人民解放軍之間的軍事衝突,爆發於1954年9月3日,砲戰地點為中華民國福建省金門縣。該砲戰引發第一次台灣海峽危機,為1949年古寧頭戰役之後至1954年間,最大的砲戰。...
12 KB (1,118 words) - 05:57, 10 August 2024
津坦 (category 利比亚城市)
柏尔语:Zintan、Tigharmin或Tiɣaṛmin,意思是 "小城堡")是利比亚西北部最大的城市之一,位于的黎波里西南约136公里。津坦及其周边地区大约有5万人口。羅馬帝國曾在津坦附近有駐軍。 第一次利比亞內戰期間,津坦爆發了反政府抗議。随着抗議人群的壯大,亲穆阿迈尔·卡扎菲的部队開始向人群...
3 KB (205 words) - 11:32, 28 October 2023
第二次蘇丹內戰開始於1983年,是1955年至1972年之第一次蘇丹內戰的延續。這場戰爭主要地點是蘇丹南部,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平民死亡人數為最多的一場戰爭,大約有190萬名南蘇丹平民死亡,以及超過400萬人被迫離開家園。 2005年1月,作戰雙方簽訂《全面和平協定》,內戰...
22 KB (2,013 words) - 11:17, 30 June 2023
第二次國共內戰是1940年代後期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为争夺中國统治权而爆发的内战,主要階段發生於1945年至1950年間;此一内战直接導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及兩岸分治的現狀,大幅改變中國的政治版圖和社會結構;中華民國政府實際控制地區限縮至臺澎金馬地區和部分南海诸岛,由此展開當代海峽兩岸關係,形成「兩岸問題」。...
178 KB (23,476 words) - 11:44, 4 January 2025
各地的廣播先是聽到一陣軍樂,接著是不斷重複的格達費錄音: 偉大的利比亞的人民!為實現你們的自由的願望與高貴的希望,誠實並正確地響應你們對改革與淨化的要求、對革命和反抗的渴望,你們的軍隊已經推翻了反動、落後、腐敗的政權,黑暗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從現在開始,在安拉的協助下,利比亞是一個以利比亞共和國為名,自由自主的共和國。...
6 KB (768 words) - 12:41, 13 January 2024
次巴巴里战争。 不管怎样,据称此战为美军的第一场海外战争,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海外“政权更替”军事行动,也对现在美国和利比亚之间的关系有着深远的影响。 “的黎波里纪念碑”, 作为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军事纪念碑,予以那些在第一次巴巴里战...
32 KB (4,522 words) - 00:33, 8 September 2024
國共內戰(另稱中國內戰,英語:Chinese Civil War)是20世紀上半叶中國爆发的内战,也是20世紀中國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內戰,可分为第一次國共內戰和第二次國共內戰两個階段,是中國現代史的重大轉折點。内战一方为1947年行宪之前由中國國民黨领导的國民政府與行憲后的中華民國政府,另一方...
71 KB (7,922 words) - 21:50, 22 December 2024
始於2011年3月19日,一直持续至同年多國武裝干涉利比亞结束,全世界的许多城市出现了反对武装干涉北非國家利比亚的反战抗议活动。 法维奥拉·奥尔蒂斯3月25日发表在《颠倒世界》(Upside Down World)上的一篇文章称,巴西曾出现过两轮小规模的反对武装干涉利比亚...
61 KB (5,659 words) - 03:54, 28 April 2024
2013年1月8日,利比亞國民議會宣佈改国号为利比亞國。 2014年8月4日,利比亚国民代表大会取代国民议会成为新的立法机构。但利比亞國民議會并沒有解散,原議會繼續存在。 2014年下半年,利比亚国民代表大会和宗教保守势力支持的利比亚国民议会爆发第二次内战,伊斯兰国趁虚而入扩大影响力,多方混战。至今尚未停止。...
44 KB (5,977 words) - 08:44, 11 January 2024
意属利比亚铁路网是战间期和二战期间意大利在其殖民地利比亚建造的小型铁路网。 意大利曾在意属利比亚殖民地修建了约400公里轨距950mm的铁路。 贝尼托·墨索里尼进军罗马而掌权后,意大利殖民当局便决定优先在利比亚修建铁路。然而1926年后,利比亚没有再新建铁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于北非战场战争需要,最终决定新建铁路。...
4 KB (314 words) - 01:35, 10 August 2023
锡德拉湾事件 (1981年) (category 利比亞—美國關係)
次中東戰爭當中美國軍事援助以色列,此事進一步激怒卡扎菲,他宣佈利比亞以北的锡德拉灣是利比亞領海,外國船隻和飛機不得進入,但此事並未得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認可,而祇認可距離利比亞北部沿岸12海里的範圍內才是利比亞領海。1979年,格達費容許利比亞示威者破壞美國代辦處,以及1981年美國指責利比亞支持恐怖主義,至此兩國正式斷交。...
5 KB (549 words) - 17:13, 6 October 2024
利比亞阿拉伯航空114號班機是一班由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前往埃及首都開羅的定期航班。在1973年2月21日早上10時,一架波音727客機執行此航班,但因天氣惡劣及導航儀器失靈而迷路,誤闖入當時仍被以色列佔領的西奈半島上空,最後被以色列空軍的兩架F-4幽靈戰鬥機擊落,機上113人中只得5人生還,當中包括肇事客機的副機師。...
7 KB (830 words) - 20:52, 4 October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