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şad-darśana),亦作正統派(Astika),是印度哲学個主要別,興起於笈多王朝時期,即5世紀前後。共同尊奉《吠陀經》。 這分別為: 弥曼差(Mimāṃsā) 吠檀多(Védānta 或 Uttara Mimamsa) 数论(Sāṃkhya):於公元前4世紀由迦毗羅所創立。...
    4 KB (462 words) - 11:40, 12 July 2024
  • 拉瑪克里斯納 刹罗琴·提毗 斯瓦米·維韋卡南達 斯瑞·奧羅賓多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圣雄甘地 萨瓦帕利·拉达克里希南 帕拉宏撒·尤迦南達 吉杜·克里希那穆提 拉瑪那·馬哈希 阿南達瑪依·瑪 印度主题 哲学主题 印度哲学 印度宗教与哲学词汇列表 印度教哲學(英语:Hindu Philosophy)...
    2 KB (195 words) - 11:50, 8 March 2023
  • 正理论 (redirect from 正理)
    正理论(梵語:Nyāya,直译:法、規則),印度哲學之一,由婆羅門阿克沙巴德·喬達摩(即目足·瞿曇,Akṣapāda Gautama,公元1世紀)所創立,其理論的某些方面跟勝論(Vaiśeṣika)相似。其理論為喬達摩所著的《正理經》(Nyāya-sūtra),它使之前的印度...
    2 KB (322 words) - 04:00, 22 June 2021
  • 胜论 (redirect from 勝論)
    印度哲學之一,其創始人為羯那陀(Kanada),理論載於《勝論經》(Vaiśeṣika-sūtra)中,該經寫定於公元前2世紀。唐玄奘翻譯有《勝宗十句義論》。 該學派認為有一個最高實體,是它控制著物質微粒--極微及其形成萬物的組合。他們將一切與概念對應之存在視為實有,並分為...
    2 KB (301 words) - 03:25, 25 September 2021
  • 印度哲学的一个派别,被认为是最古老和最重要的流派之一。佛教称其为“迦毗罗论”或“雨众外道”、“雨际外道”。但数论并不属于早期佛典常提及的师外道。师外道为沙门思潮兴起的产物,其共同特点是反对吠陀及其垄断者婆罗门。而数论恰恰相反,它承认吠陀的权威,被视为正统的哲学之一(哲学...
    5 KB (866 words) - 17:41, 22 November 2023
  • 諦(梵語:सत्य,羅馬化:Satya),印度哲學術語,字面意義是現實、真理、真實。在印度各宗教中,都使用這個術語,用來稱呼某個人的思想、言論及行為,是信實可靠、沒有虛假的。也被翻譯為“絕對真理”、“真實語”、“不妄語”。在瑜珈傳統中,諦是印度教戒律(英语:Yamas)(Yamas)五戒大誓(日...
    1 KB (127 words) - 04:32, 27 March 2019
  • 正統派可以指: 印度哲學印度哲学的其中大派别,自称正统派 犹太教正统派,犹太教中的一个派别。 正统派 (法国)...
    238 bytes (27 words) - 13:41, 9 March 2023
  • 三特质 (category 印度教哲學概念)
    三特質,又稱三德(梵語:गुण;Guṇa),印度哲學之一的數論之重要哲學概念,即純質(sattva/ सत्त्व )、激質(Rajas/ रजस्)、闇質(tamas/ तमस्),也稱為悦性、激性、惰性。前者為前進和發展的原動力;後者相反,是保持原狀態或回歸的原動力;中間者則介於二者之間...
    919 bytes (108 words) - 04:31, 27 November 2021
  • 世紀晚期,才由英國的東方學學者重新發現,並在斯瓦米·維韋卡南達等人的努力下重新傳承。本書受到了許多練習瑜伽者的重視,為印度哲學瑜伽的重要經典。 全書共四品,記載了印度教瑜伽的修持方法,即八支行法:夜摩(英语:Yamas)(Yama)、尼夜摩(英语:Niyamas)(Niyama)、體位(Ā...
    5 KB (666 words) - 04:10, 20 May 2024
  • ti)不同,此詞指純粹的意識,為了獲得解脫,人須要獲得自我知識。這個術語起源自古印度宗教,在各宗派中普遍被接受(除佛教),被視為是輪迴的根基,後被印度教承襲。在印度哲學中,特別是在印度教中的吠檀多,梵與我合一,是印度所指的終極實在,是超越和不可規範的唯一實在,被視為是精神與物質的第一原理、第一因...
    8 KB (1,361 words) - 02:01, 17 January 2024
  • 波颠阇利 (category 印度哲学家)
    波顛闍利,又譯帕坦伽利(天城体:पतञ्जलि,?—?,活动时间公元前2世纪),印度哲学家。传统上认为,他是印度历史上两部极重要的著作《瑜伽经》和《大疏(英语:Mahābhāṣya)》的作者。 《瑜伽经》是印度哲学中的瑜伽一的各种思想及修炼方式的最早的整理文集。《大疏》则是语法学家波你尼的名著《八篇书》的早期注释。...
    815 bytes (104 words) - 15:05, 1 October 2023
  • सूत्र)印度哲学数论的重要经典,分为6卷。 传统上认为此书是数论创始人迦毗罗仙人(约前3世纪)所作,但此说早已被学术界证伪。现在一般认为此书晚至14世纪,是晚期数论学者的托名作品。该书一方面整理了古代数论的观点、学说,一方面又受到其他派别的强烈影响,尤其是吠檀多。 《印度哲学经典》,商务印书馆,姚卫群编,ISBN...
    665 bytes (103 words) - 17:34, 1 February 2019
  • 夏克提(梵語:शाक्तं,Śāktaṃ;字面意义为「力量之教条」或「女神之教条」,也有能量之意),又譯為颯刻曇、沙克提、沙克達教、提毗,中文意譯為性力,是印度教的一个支,专于崇拜夏克提或提毗——印度教的圣母——作为绝对的,终极的神格。该教派崇拜阴性的力量,與湿婆、毗湿奴并立为印度教三大派。...
    17 KB (2,452 words) - 13:41, 28 July 2024
  • 中國哲學和印度哲學相比,總的來說,中國哲學更關注人,而印度哲學更關注物。以唯物主義哲學而言,傳統上,印度唯物主義哲學首先建立在對崇拜神的宗教的徹底批判的基礎上,認為宗教的存在是尋求物質真理的障礙;相對而言,中國唯物主義哲學家大多認為宗教未必妨礙人的修身,因此只有少數的學者如王充、范縝等對崇拜神的宗教作激烈的批判。 哲学家们对哲学...
    39 KB (5,119 words) - 07:55, 15 July 2024
  • 中东哲学包括中东地区的各种哲学,包括新月沃土、伊朗和安那托利亚。传统包括埃及哲学、巴比伦哲学、猶太教哲學、波斯哲学和伊斯兰哲学。 美索不達米亞哲學起源於巴比伦哲學,關於这个词的流行,可以追溯到早期美索不达米亚的智慧。他們把某些哲學体现於生活當中,特别是职业道德、辩证法、对话、史诗、民间传说、诗歌、...
    11 KB (1,671 words) - 16:08, 24 January 2024
  • 智(梵語:ज्ञान,jñāna,或gñāna,巴利語:ñāna),又譯為知,音譯若那、闍那,梵文名詞,意思是智、知識,它的意義很多,要看上下文才能決定,在印度哲學印度宗教中有重要地位。在佛教中,智常与慧合称“智慧”。 它與般若(梵語:Prajñā,巴利語:paññā)有相同的字源,源自ज्ञा(jñā,意為...
    3 KB (444 words) - 01:12, 24 December 2023
  • 弥曼差 (redirect from 弥曼差)
    弥曼差(梵語:Mimansa为古代印度正统哲学思想之一。弥曼差又称前弥曼差(Puarra Mimansa / Pūrva Mīmāṁsā),原义为审查、仔细考虑等,漢譯佛典中还音译为「弥息伽」,和为印度正统哲学思想之一的後彌曼差(Uttara Mimansa)相区分。...
    7 KB (1,173 words) - 21:20, 7 January 2024
  • 神我 (category 印度教哲學概念)
    間最初的開端。關於原人的傳說後來轉化,將神我當成生命的核心與輪迴的主體,為古印度數論哲學的核心概念。數論提出“神我”與“本性”之二元論哲學,與吠檀多主義“梵我幻”一元論相抗衡,成為印度的主流哲學概念之一。在數論思想中,神我是不朽的精神。 佛教批駁神我論,但有限度採納了本性論的內容,包括如來藏等概念,都被認為與神我的概念有相近之處。...
    14 KB (2,554 words) - 14:55, 7 February 2024
  • 印度地区歷史悠久,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文明的地区之一。而印度河是其印度文明的發源地,在印度文明滅亡後,雅利安人進入印度地區,在文化上并与当地人结合,创造了经典的吠陀文化。公元前3世纪中叶,孔雀王朝国王阿育王统一印度半島,但他之后,印度就进入了一个长期的列国的时代,南北的歷史也有所不同。公元8世纪,...
    51 KB (8,749 words) - 12:48, 2 June 2024
  • 印度教 (redirect from 印度教徒)
    )或阿耶法(天城體梵文:आर्यधर्मः āryadharmaḥ),是對於印度哲學流傳到今天所產生的各種信仰體系的稱呼。印度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是南亞次大陸佔主導地位的宗教,並且包含許多不同的傳統。印度教基於一種獨有的知識或哲學觀點。它包括了濕婆、毗湿奴、性力及其他許多的印度教教內的教派(英语:Hindu...
    54 KB (6,927 words) - 08:17, 10 July 2024
  • 亦隨之衰落。 噶当兼學他宗的僧人宗喀巴,1388年他戴上黃帽,以表示對於佛教戒律的尊重,廢除了一切為人詬病的非梵行修法,如歡喜法等。1402年以《菩提道燈論》為藍本著作格魯哲學指南《菩提道次第廣論》,1409年正式開宗立,即格魯。格魯使衰敗的噶当寺廟得以起死回生,並將噶當...
    5 KB (836 words) - 12:53, 28 February 2024
  • 臺灣哲學統攝與臺灣相關的哲學活動。一方面是將臺灣視為地理的劃分,舉凡以臺灣為地理範圍的哲學思想活動(Philosophy in Taiwan),另一方面則是將臺灣視為哲學意義的重要性(Philosophical significance),舉凡以臺灣為主體研究的哲學思想活動(Taiwanese Philosophy)。...
    58 KB (7,320 words) - 14:41, 4 July 2024
  • 瑜伽 (redirect from 瑜伽)
    瑜伽(梵語:योग,羅馬化:yoga,直译:原意为“轭”或“枷”,引申为“连结”“合一”等),源于印度文化,义爲探寻「梵我一如」的道理与方法,印度哲学派别中有瑜伽(英语:Yoga (philosophy))。而现代人所称的瑜伽则是主要是一系列的修身养心方法,包括调身的体位法(参考瑜伽体位...
    19 KB (2,514 words) - 10:08, 25 July 2024
  • 印度教历史 (category 印度宗教史)
    吠陀經典中的概念有新的解釋,并反對婆羅門的特權地位。佛教和耆那教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佛教也把其他幾個沙門宗教或哲學學派稱爲師外道。沙門宗教的興起打擊了婆羅門教的勢力,但這也爲其向印度教過度創造了條件。 印度笈多王朝時期,孕育了印度教早期思想,經典上以“黃金時代”稱呼這一時期,期間誕生了印度...
    8 KB (1,181 words) - 05:19, 9 June 2022
  • 这是一份印度神话、宗教与哲学的词汇列表。其中给出了一些来自印度传统文化的重要概念。注意并非所有词汇都使用了IAST标准拼写。 Abhimanyu 激昂,阿周那和妙贤所生的儿子 abhiṣeka 灌顶 Acala 不摇,沙恭尼的兄弟 ācārya 阿阇梨,师,轨范师 Adhiratha 升车,迦尔纳的养父...
    30 KB (4,792 words) - 03:43, 3 February 2022
  • 佛教哲学(英文:Buddhist philosophy)是指在佛陀死亡(parinirvana)之后,印度各佛教流派之间发展起来的哲学研究和探究体系,后来传播到整个亚洲。 佛教之路结合了哲学推理和冥想。 佛教的传统为佛教的解放提供了多种途径,印度和随后的东亚的佛教思想家在分析这些途径时涵盖了诸如现...
    6 KB (725 words) - 09:45, 10 December 2022
  • 问奥义书(梵語:प्रश्नोपनिषद्,羅馬化:praṣnopaniṣad,或寫爲Praśna Upaniṣad),又譯為疑問奧義書,奥义书之一,印度婆罗门教的重要著作。该书是印度教的实际创始人商羯罗亲自注释过的“主要奥义书(英语:Mukhya Upanishads)”(Mukhya Upanishad)之一。...
    1 KB (152 words) - 12:27, 28 March 2019
  • 原子論 (redirect from 原子论 (哲学))
    道的正命論(英语:Ājīvika)和順世派先驅的元素思想也稱為原子論。對於印度文化影響希臘還是反之,亦或二者獨立演化迄今仍存在爭議。 在印度哲學中,正理和勝論後來發展出了原子如何組合成更複雜物體的理論。佛教中,在對應於元素論的四界學說基礎上,发展出了對應原子論的極微學說,後來進一步演繹出成規模體系的色聚理論。...
    9 KB (1,106 words) - 08:24, 19 February 2024
  • 不害 (category 佛教哲學)
    不傷害(梵語:अहिंसा,ahiṃsā,巴利語:avihiṃsā),又譯不殺、不殺生、不害,原意是指对一切有情不加以伤害,為非暴力之意。源自印度宗教,由印度教、耆那教及佛教承襲下來。佛教的五戒中,以不加害跟其人有因緣者為首。 「不害」的原詞 ahiṃsā 源於梵文的字根 hiṃs,意思就是擊打;而...
    3 KB (389 words) - 17:51, 21 May 2022
  • 毗濕奴(Vaisnava dharma,英語:Vaishnavism),又寫為毘濕奴印度教的主要分支之一,與濕婆、性力等傳統並列。以崇拜毗濕奴及其十大化身為主要信仰,特別是黑天。他們的信仰中,特別重視巴克蒂(Bhakti)與巴克蒂瑜伽(英语:Bhakti yoga)(Bhakti...
    712 bytes (88 words) - 11:45, 1 March 2021
  •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第二項 部分裂的譜系. [2022-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2).  印順《印度之佛教》,第章「學派之分裂」。 印順《印度佛教思想史》,第二章「聖典結集與部分化」,第二節「部分化與論書」。 印順《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第章「部分化與大乘」,第一節「部...
    38 KB (5,993 words) - 10:23, 15 May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