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擊球,又稱打者、打擊者,是指棒球、壘球比賽中,進攻方上場上場擔任打擊任務的球員擊球員必須手握球棒站在本壘兩側的打擊區內,設法將防守方投手所投的球出,以便上壘。如能經過一壘、二壘和三壘,最终回到本壘,即可得分。擊球員若無法得分,則有可能形成出局或殘壘。 比赛中球队教练会按球员...
    4 KB (637 words) - 12:35, 18 May 2024
  • (英語:Bunt),或短打,在棒球比賽中是指擊球員不揮棒並將球棒橫握,有意輕輕用球棒觸球而使球緩行於內野的擊球。觸又可分為犧牲觸和突襲短打。 前者主要是在壘包上有跑者時所作的戰術,讓壘包上的跑者可以安全地推進一個壘包,此時打者出局不記打數,稱為犧牲短打。後者是意圖利用擊球員...
    881 bytes (132 words) - 11:35, 21 May 2023
  • 擊球員成為跑壘員之故,使跑壘員給予本壘得分的記錄時,擊球員均給予打點的記錄: 無跑壘員時,擊球員出全壘打者,記錄為打點一。壘上有跑壘員,擊球員打出全壘打時,應記錄以該全壘打所獲得之得分數相等的打點數。(因此,全壘打之打點數=當時在壘之跑壘員人數+1) 無出局或一出局,若處理擊球...
    7 KB (803 words) - 09:18, 14 August 2024
  • 擊球員將球成衝天砲,有很高的機率會被宣判為內野高飛必死球(英语:Infield_fly_rule),無論守備是否接殺,擊球員皆會出局。 平飛球(Line drive)是指貼近地面且近乎直線飛行的飛球。這是最容易形成安打的擊球類型,佔70%。當兩人出局前一壘有跑壘員時,內野手有接觸擊球員...
    21 KB (2,092 words) - 02:51, 16 July 2024
  • 到的球保送打擊能力較強的擊球員上壘,製造讓下一棒的擊球員打出雙殺打的可能性,進而形成雙殺。 投手準備投故意四壞球時,捕手不能先站在捕手區外等球,必須站立於捕手區內,等投手把球投出手之後,捕手才能夠移動到捕手區之外接球,否則就算是「投手犯規」。 雖然基於戰術運用考量,策略性故意保送擊球...
    8 KB (1,333 words) - 13:36, 13 February 2024
  • 棒球 (section 球員)
    保送:若投手對擊球員投出四次壞球,擊球員自動上壘,稱為「四壞球保送」。若投手投球擊中擊球擊球員自動上壘,稱為「觸身球保送」。 當擊球員成為跑壘員後,可選擇繼續進壘或停止進壘。當擊球員出局或跑壘員留在壘包上時,下一位擊球員要上場打擊。跑壘員可以在任何時刻推進;若前面...
    73 KB (8,321 words) - 14:44, 6 September 2024
  • 球員。其職責在於接捕二、三壘間的擊球,以及接捕守備球員的傳球來促使擊球員或跑壘員出局。 游擊手通常守備位置在二、三壘之間,是個需要靈活身手的守備位置。平時除了接捕擊球,也時常必须跑動到二壘以接捕其他守備球員的傳球。由於右手擊球員多,因此...
    2 KB (306 words) - 10:27, 5 October 2023
  • 長打率(英語:Slugging Percentage),為棒球統計中,衡量擊球員長打能力的數字。字面上的解釋應該是「出現長打的機率」,但事實上,更深層的意義是「打擊者每一次擊球可以貢獻幾個壘包」。 長打率=壘打數÷打數 S L G = ( 1 B ) + ( 2 × 2 B ) + ( 3 × 3...
    1 KB (211 words) - 06:36, 21 June 2022
  • ball ratio),是一種棒球統計術語,投手和擊球員(打者)都適用。 對投手而言,是指此投手製造之出局數中,使擊球員出滾地球及飛球的比例(GO/AO,Ground outs-fly outs ratio),通常滾飛比越高的投手,比較容易讓擊球員出滾地球,有機會形成雙殺打而化解危機,滾地球也不...
    2 KB (232 words) - 08:56, 11 January 2022
  • 刺殺(英語:putout),是棒球比賽中,野手使跑壘員或擊球員直接出局的行為。 多數的出局都必須在野手持球的情況下才能形成(包括接殺、封殺、觸殺和三振),因此當攻方球員被宣判出局時,原則上刺殺的紀錄會給予當下持球的野手。當發生攻方球員在沒有野手持球的情況下出局的例外情況,此時會有另外的規則判定刺殺...
    885 bytes (127 words) - 12:03, 3 August 2024
  • 打擊率(英語:Batting average),是棒球運動中,評量打者(擊球員)成績的重要指標,其計算方式為選手出的安打(H)數除以打數(AB),公式如下: A V G = H A B {\displaystyle AVG={\frac {H}{AB}}} 一般而言,職棒選手的打擊率在.280以上,被認為是稱職的打者,...
    2 KB (244 words) - 06:18, 4 October 2023
  • 上壘率是棒球統計最重要的數據之一,代表一個擊球員能夠上壘的能力,與打擊率、長打率常並稱為「打擊三圍」。其計算公式為: (安打+四壞保送+觸身球)/(打數+四壞保送+觸身球+高飛犧牲打) 要注意的是,公式中的四壞球和觸身球統稱為「保送」。上壘率和打擊率的最大差別就在於保送,而保送多寡和球員的選球能力及攻擊策略有很大的關係。...
    4 KB (164 words) - 03:06, 26 June 2024
  • 在一般情况下,擊球員多是右打者,理论上向左外野的球会比较多,因此左外野手必需是有扎实的防守功底的球员来擔任。在必要的时候也负责三垒的补位或防止三垒手的漏接球。即使如此,左外野相較於其他守備位置仍然是對守備能力要求比較低的位置,所以打擊能力出色但是守備能力不佳的球員,通常會被安排守左外野。...
    1 KB (139 words) - 07:54, 17 November 2022
  • Baseman,通常簡寫為2B),是在棒球或壘球比賽中,負責防守二壘的球員。 二壘手通常守備位置在一、二壘之間。是個需要靈活身手的守備位置。平時除了接捕擊球,也時常必需跑動到二壘以接捕其他守備球員的傳球,與游擊手相似,由於現代棒球左手擊球員的增加,二壘手的重要性與游擊手不相上下,兩者常被合稱為「二游防線...
    2 KB (229 words) - 04:21, 4 April 2023
  • 1、守方1至9號上場守備,換人時需由預備球員中更換。 2、投手需在9公尺以外防守,不限制站在投手板上。 3、擊球員前,守備皆不可超過投手板趨前防守。 4、不可用觸殺,守備一律以踩壘封殺出局,如果持球碰觸到跑壘員不判出局,為比賽進行中。 5、內野手不再抓跑壘員,將球傳回本壘或捕手時,壘上人員須回到已佔上之壘位,等下一棒揮後再前進。...
    6 KB (926 words) - 09:59, 25 January 2024
  • 棒球守備球員必須擅長接取進攻方的擊球,因為在棒球被出並在落地反彈之前接住球是他們可以將擊球員接殺的一種方式,並且還可以創造機會迫使其他跑壘員停止前進或觸殺、封殺他們。此外,守備球員還要擅長傳球。在很多比賽中,都須有守備球員拿到被出的棒球後迅速傳給另外一名守備球員,而這名守備球員...
    4 KB (453 words) - 10:05, 26 May 2024
  • 板球運動使用大量統計,以作為球員之個人記錄。通常對抗賽、單日國際賽、頂級賽的成績會作分開的記錄,而目前也有二十-20等新形式賽事的統計記錄。 出賽(Matches,M):出賽場數。 接殺(Catches,Ct):守場接殺次數。 殺(Stumpings,St):守門員殺次數。 局數(Innings,I):擊球員有實際出場擊球之局數。...
    3 KB (487 words) - 03:53, 6 November 2017
  • 擊球員的上壘與長打能力被加在一起衡量,代表他的攻擊能力。一位OPS在0.900以上的球員,通常代表他擁有極佳的攻擊能力。在這個數據排行榜的前幾名球員,通常擁有超過1.000的OPS。 由於每個聯盟或聯賽的狀況不同,可能有投手較具優勢或打者較具優勢的情況。因此如果要讓球員...
    2 KB (332 words) - 13:50, 24 October 2022
  • 率過高影響比賽時間,限制投手除因故無法投球的狀況外,必須至少面對3個打席才得進行投手更換。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投手 投手為了使打者不易擊球,通常會具備數種球種來迷惑打者及影響打者節奏,主要分快速球(fastball)、變速球、變化球(breaking ball)。 四縫線快速球(Four-seam...
    8 KB (1,242 words) - 04:03, 19 July 2022
  • 投球手(Bowler):擅長投球但不擅擊球的球員類型;也可以指在場上進行投球的投球員。 失誤點(Bye):球沒有被擊球員擊中而直接落到防守球員無法立即處理的地方,例如守門手讓球漏到身後,擊球方可依球滾動的距離被送分。 鴨蛋(Duck):擊球手在一場比賽上場打擊一分未得就出局,即得分數為零鴨蛋。...
    5 KB (774 words) - 05:58, 5 June 2022
  • 中繼成功(英語:Hold,通常紀錄為HLD或H),為棒球術語,是一項用來衡量中繼投手優劣的統計數據。當中繼投手在符合救援情境時登場,至少讓一名擊球員或跑壘員出局,下場時球隊仍然領先,而且所遺留的跑壘員(責任失分)不會讓球隊被追平或落後,即可獲得一次中繼成功的紀錄。符合條件的中繼投手指的是除了第一任...
    2 KB (265 words) - 02:30, 17 November 2023
  • 。此外,不同聯賽的好球帶標準亦可能不同,好球帶越大會更容易投出好球,因此對投手越有利。 在等待投球的擊球,有時為了縮小好球帶雖然採取身體蹲下來異於平時不自然的擊球姿勢,主審應依其經常採取的正常擊球姿勢來決定他的好球帶。另外,捕手把手套以較高的位置接球,會增加主審判好球的機會,這種接球技巧稱為「偷好球」。...
    2 KB (299 words) - 12:12, 8 October 2022
  • 球員(擊球員、跑壘員)為一分。一般情況下,擊球隊員出安打上壘後,然後依後續其他打擊手擊中投球後,靠著安打、保送、推進等方式,逐壘佔領,在一局三個出局數全部被抓到前,跑壘員回到本壘這樣才能得分。 投球手的目的就是要將打擊手(即跑壘員)淘汰出局。要達此目的,有如下三種途徑: 迫使打擊手向內場手...
    13 KB (2,061 words) - 00:47, 20 April 2024
  • 在棒球比賽中,正式紀錄指由聯盟指定,是指在指定的位置內(通常為本壘板,後擋網內的記錄席)負責記錄場上賽事的人員;並負責將比賽的官方得分記錄送回聯盟辦公室。除了記錄場上的事件,例如每個擊球員者上壘的原因和任何跑壘員的情況,正式紀錄還負責做出某些不影響比賽進展的判斷,例如關於守備失誤、野手選擇與安...
    2 KB (340 words) - 02:35, 5 July 2022
  • 擊球員及跑壘員出局的人次來計算。三個人出局為一局,二個人出局為三分之二局,一個人出局為三分之一局。有時,統計數字會計為34.1, 72.2, 或 91.0,是表示34 1⁄3局、72 2⁄3局及91局。 投手投球過程中上壘的跑壘員不計入投球局數,因此若投手在上場前,壘上已經有人,後來打者...
    4 KB (505 words) - 09:13, 7 June 2024
  • 為圓周上的點所測出的長度,而下胸圍是指乳房基部的圍長。因此只看三圍中的數字是完全無法判斷罩杯大小。 在棒球統計中,擊球員的打擊率、上壘率與長打率三項打擊數據合稱為「打擊三圍」,是衡量球員打擊表現的重要指標之一。 身體比例 身高 人体测量学 體態吸引力(英语:Physical attractiveness)...
    2 KB (213 words) - 06:26, 21 June 2022
  • 2017年8月30日,於洲際棒球場面對中信兄弟先發投手洪宸宇,生涯首打席就出全壘打,為中華職棒史上第二位達成此成就之本土球員,當日五打數三安打的表現,也獲得單場最有價值球員。 2018年4月21日,於桃園國際棒球場,10局下面對統一7-ELEVEn獅投手邱浩鈞,出生涯首支再見安打。...
    9 KB (593 words) - 07:29, 17 August 2024
  • 有機會處理而未確實處理該打者所出的球。球員失誤次數是棒球的統計數據之一,由记录员依據棒球規則而認定,但有時候在記錄上會被記成安打而未被記為失誤,這樣的失誤被稱為無形的失誤、隱形的失誤。 因守场员的过失行为(接球不稳或失接或暴传等),致使应出局的球员继续球,或应出局的跑垒员未出局(包括球员...
    2 KB (431 words) - 06:19, 29 June 2023
  • 球员站在球区上等待球。球手使用的木质板球球拍由长柄和一面平坦的木板组成。如果球手用他的球拍击中板球,则称为“重”(shot)或“挥”(stroke)。如果板球擦球拍边沿而过,则称为一“侧”(edge)或一“削”(snick)。球手挥拍和打板球的方式用来为各种...
    35 KB (5,293 words) - 07:14, 12 August 2024
  • 擊球員出之全壘打,只有一分打點。此名稱是從陽春麵引申而來的,形容和陽春麵一樣沒有多餘的配料(只得到一分)。 「首局首打席全壘打」也是屬於陽春砲的一種,因為打出此種全壘打的打者必定為第一局(無論上、下半局)的第一位打者,若為第一球就達成,則為「首局首球首打席全壘打」。 打者於滿壘時...
    11 KB (1,827 words) - 22:06, 8 August 2024
  • 各頒發一輛汽車給美聯與國聯裡打擊率最高的球員。這在美聯導致一件爭議的產生:進入球季的最後一天,泰·柯布和納普·拉傑威兩人並列第一。拉傑威與克里夫蘭印地安人即將與聖路易布朗進行二連戰。而對手聖路易布朗故意將內野防守圈加大,讓拉傑威在兩場比賽裡用觸的方式總共...
    23 KB (560 words) - 15:04, 12 February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