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犯罪客观要件犯罪客观因素(objective elements of crime),在犯罪要件理論之中,是指刑法规定的构成犯罪客观活动方面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它由刑法规定,说明某种犯罪是透过什么行为、在什么情况下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造成了什么后果。 犯罪客观因素分为两类:...
    3 KB (436 words) - 06:58, 3 August 2024
  • 就會往違法性與罪責階層檢驗;假使全部階層要素皆滿足,犯罪始告成立。 三階層論將構成要件區分成「主觀」與「客觀」兩種,前者指行為人內心的意思活動,後者則是指外在的事實狀態。 在一般故意犯罪當中,行為人的主觀構成要件是指犯罪故意,即對於構成犯罪客觀事實有所認知、並且有意使其發生,或至少發生不違背本意...
    2 KB (269 words) - 18:57, 2 April 2024
  • 未遂犯 (redirect from 犯罪未遂)
    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得逞。 着手:指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刑法分则规定的某种犯罪客观要件的行为。 主观说认为,当犯罪行为人的危险性格或者犯罪故意被确认无疑时,便是着手该说是以行为人的主观心意为着眼点的。 形式客观说认为,当犯罪行为人开始实施刑法分则规定的构成要件...
    4 KB (471 words) - 06:45, 1 December 2023
  • 该学说因其存在弊端而受到许多批评,来自歐陆法系国家的阶层式犯罪构成要件学说以其更严谨的分析逻辑和对客观主义刑法的坚持和贯彻正在逐渐为更多人所接受。 構成要件該當性即判斷構成要件(德語:tatbestand)符合刑法所定的客觀與主觀要求。 客觀上行為人須有行為、行為造成後果、後果具有危害性。 主觀上行為人須有故意或過失。...
    13 KB (1,832 words) - 10:58, 9 August 2024
  • 犯罪构成要件的结果和不属于犯罪构成要件的结果。狭义的仅仅是前者,也就是对直接客体所造成的损害事实。在刑法意义上的危害结果,只是实际的损害。 未触犯刑法,但根据民法或行政法的规定,构成危害结果的也应当承担民事法律责任或行政法律责任。 在一些特殊类型的犯罪中,罪行的确定并非要求危害结果成为犯罪客观要件。...
    3 KB (329 words) - 18:46, 25 August 2022
  • 其中犯罪的故意及过失合称为罪过。罪过是一切犯罪构成的必备要件,而犯罪的目的只是某些犯罪构成的必备要件犯罪动机不是犯罪构成的必备要件,但它是量刑时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 犯罪主观要件主要包括犯罪故意、犯罪过失、意外事件。犯罪故意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特定内容,具体表现为行为人对自己实施的危害行...
    5 KB (363 words) - 17:48, 2 April 2024
  • 客觀不法與主觀不法的,而不管是正面不法構成要件負面不法構成要件,都必須同時經過主觀和客觀不法的檢驗後,才能被認為有不法性的構成。論述模式上和三階論最大的不同,在於行為人有阻卻不法事由的情形。 構成客觀不法,首先行為人必須客觀上的犯罪行為,這裡和三階論的客觀犯罪構成要件...
    5 KB (816 words) - 16:57, 28 September 2021
  • 要件該當性和具備違法性的行為稱為不法行為,一行為必須不法且有罪責才能構成犯罪。 不法(構成要件該當性、違法性)乃是針對行為本身所為的價值判斷,而罪責則是針對行為人的價值判斷。 「構成要件該當性」,或稱「構成要件合致性」,是指在罪刑法定原則之下,行為人之行為在客觀上符合刑法所規定的犯罪行為構成要件...
    6 KB (961 words) - 00:31, 14 April 2024
  • 階理論」的主張,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亦有採取「四要件理論」定罪的方法。 普通法中,犯罪要件則為犯罪意識、犯罪行為、因果性、共時性。 執法機構搜索到嫌疑犯時,通常會將其扣留於看守所或者羈留室,除非沒有保釋制度,否則有時候會准許保釋。然後,由法院判決被告是否犯罪,這個過程稱為刑事訴訟。...
    10 KB (1,301 words) - 20:32, 14 April 2024
  • 故意 (redirect from 故意犯罪)
    犯罪动机是推动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以达到犯罪目的的内在动力或冲动。 犯罪目的是行为人通过实施犯罪行为,实现某种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和愿望。 又稱為惡意。与刑法一样,民法上的故意也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产生一定的结果而实行这种行为。他与过失一起构成了侵权行为的主观要件...
    4 KB (573 words) - 11:16, 2 June 2024
  • 犯罪既遂,是大陆法系刑法的一个概念,指犯罪行为具备了刑法规定的特定犯罪的全部犯罪构成要件的情形。 犯罪既遂的标准根据各国所采纳的标准而不同。主流国家采取犯罪构成要件说,取决于所规定的特定犯罪全部犯罪构成要件,而不取决于是否发生了实际的犯罪结果或者犯罪目的。 冯亚东 胡东飞. 犯罪既遂标准新论——以刑法目的为视角的剖析...
    4 KB (297 words) - 02:52, 14 January 2022
  • 犯罪客体,是一个大陆法系刑法概念,是指本国刑法所保护的、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亦即受侵害的法益。犯罪客体作为犯罪要件理論中的要件之一,说明犯罪行为危害或侵犯了什么利益或权利,是犯罪行为的严重社会危害性这一本质特征的集中体现。任何一种犯罪,都必然侵犯一定的客体。 在一些犯罪行为中,犯罪...
    1 KB (173 words) - 19:02, 2 April 2024
  • 犯罪犯罪分子。犯罪分子将自己的犯罪意图灌输给本来没有犯意、或者有犯意但不坚定的人,使其决意实施自己所劝说、授意的犯罪,稱為教唆。 成立教唆犯的必须要件有,教唆的对象必须是对被教唆的犯罪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客观上有教唆他人的行为;主观上有教唆他人犯罪...
    3 KB (295 words) - 02:00, 15 July 2023
  • Koinzidenzprinzip)是針對故意犯罪的一項定罪原則,是指,犯罪構成要件客觀部分實現之時,其故意也必須存在;且相應行為具有違法性與罪責。 例如,德國刑法規定,凡於行為時不知現有前提事實已符合犯罪構成要件而做出行為者,不以故意做出行為而論。此即是排除主觀故意、免於認定為故意犯罪...
    990 bytes (130 words) - 16:21, 25 September 2022
  • 共犯 (redirect from 共同犯罪)
    犯罪的构成要件犯罪主体要件:二人以上,包括自然人或者单位 犯罪客观条件:共同的犯罪行为(作为或不作为), 犯罪主观要件:共同的犯罪故意 主犯:主犯是指在犯罪集团或者聚众犯罪中其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人。 从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
    6 KB (891 words) - 05:42, 26 May 2024
  • 事實具備「知」與「欲」,亦即行為人認知到全部的客觀構成要件並有意實現之,是構成犯罪的必要條件(除非是過失犯);至於「意圖」(Absicht)則是在某些特定犯罪中,立法者針對之行為人之動機目的額外增設的特殊要件,旨在限縮犯罪成立。兩者雖然皆為主觀構成要件要素,但前者側重於行為事實的認知層面,後者則體...
    4 KB (529 words) - 19:11, 16 May 2024
  • 犯罪構成要件,僅分為犯罪客觀要件犯罪主觀要件,沒有構成要件(Tatbestand),亦無條件與階層審查的概念。蔡墩銘則引介二十世紀初德國貝林(Beling)氏的構成要件理論,行為是否構成犯罪,應經構成要件該當性、違法性、有責性的三階段審查,構成要件(Tatbestand)乃指犯罪...
    3 KB (459 words) - 11:56, 15 December 2022
  • 犯罪主体(英語:subject of crime)或稱行為主體,是指實施犯罪行為的自然人或法人,依法應負擔相應的刑事責任。 自然人犯罪主体一般要件必须是自然人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某些犯罪还要求行为人具有特殊的身份。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具有辨识和控制能力,两者必须同时具...
    9 KB (1,014 words) - 19:15, 2 April 2024
  • 刑法 (section 犯罪)
    具有期待可能性(:期待可能性)。 但中华人民共和国亦有四要件論之說,即犯罪主体適格、犯罪客体實質受侵害、犯罪的主觀方面與犯罪客觀方面分別在形式上符合法定要件並在實質上相一致。 而英美法系地區則以犯罪意識、犯罪行為、因果性、共時性作為犯罪成立條件。 一般来说,刑法规定的處罰制度包括刑罚与保安处分。...
    23 KB (2,877 words) - 02:25, 7 February 2024
  • 現今歐陸法主要以犯罪三階論作為犯罪論的通說,該理論將犯罪區分為「構成要件」、「違法性」和「罪責」三個部分,其中構成要件又可分為「主觀構成要件」和「客觀構成要件」,分別指犯罪行為人的內心意思活動與外在客觀事實。而「行為」(Handlung)則是客觀構成要件的要素之一,精確地稱為構成要件...
    4 KB (522 words) - 17:28, 6 April 2024
  • 幫助犯 (category 犯罪)
    客觀兩個標準,符合其一即屬於正犯,必須兩者皆不符合,才能列為共犯,因為幫助犯是共犯的類型,因此也必須不符合主客觀擇一範圍。主觀的標準為「是否是為了自己而行為」,客觀的標準是「是否作了構成要件行為」。以竊盜來說,幫忙打開大門的鎖如果是為了幫助他人,則不符合主觀標準;而開鎖並非是竊盜構成要件...
    4 KB (635 words) - 18:19, 18 May 2023
  • 间接正犯虽未亲自实现构成要件,但仍依正犯处罚,其根据是意思支配。即利用者通过意思支配控制了被利用者的行为,间接地实现了犯罪事实,相当于亲自直接实施,被利用者沦为工具,无法对自己行为负责,刑法上也不予处罚,故由利用者负担。 利用不具有客观构成要件符合性的行为 如甲逼迫、诱骗乙自杀实现杀人目的。 利用不具有主观构成要件符合性的行为...
    3 KB (452 words) - 15:00, 21 January 2024
  • 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即中国境内外机构、组织或者个人(不包括单位犯罪);犯罪客体为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犯罪主观方面,本罪为直接故意犯;犯罪客观方面,本罪属行为犯,凡上述犯罪主体资助实施背叛国家罪(刑法第102条)、分裂国家罪、煽动分裂国家罪(刑法第103条)、...
    2 KB (237 words) - 13:45, 22 March 2022
  • 犯罪行为对应的罪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现行的死刑罪名之一。 本罪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所规定的危害公共安全罪中的一种,所保护的法益(也即犯罪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本罪的客观要件...
    6 KB (866 words) - 18:09, 29 July 2022
  • 聚眾鬥毆罪 第284條 過失傷害罪 第285條 傳染花柳病罪 第286條 妨害發育罪 第287條 告訴乃論及公務員犯罪加重規定 傷害罪的基本定義為行為人主觀上具有傷害他人之故意,客觀上則有對他人身體機能或精神狀態受損的行為;近年來法院實務見解則逐漸肯認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等心理創傷,如果已...
    4 KB (560 words) - 03:14, 29 August 2023
  • 過失犯 (redirect from 犯罪性疏忽)
    犯罪意識(拉丁語意為"犯意")、以構成所需之傳統罪行的表現(如:過失致死)相對立於无过错责任的罪行。 即是、犯罪行為人欠缺構成"要件故意"(element intention),其過失行為所成立之罪行。嚴格來說,這不是一種犯罪意識,因為它是指被告的客觀行為標準,而不是指他的精神狀態。 構成犯罪...
    1 KB (155 words) - 06:44, 15 March 2024
  • 要件者。 关于共同正犯“共同”之本质,结果无价值论者採「犯罪共同说」。依此,数行为人实现不同构成要件则无从成立共同正犯;行为无价值论者采「行为共同说」,只要行为事实共同即使构成要件不同亦可成立共同正犯。通说採折衷之「部分犯罪共同说」。本說认為,虽所实现不法构成要件...
    3 KB (476 words) - 20:27, 31 May 2024
  • 正当防卫 (section 要件)
    正当防卫的成立需要满足5个要件:侵害现实存在、侵害正在进行、具有防卫意识、针对侵害人防卫、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正当防卫的起因必须是具有客观存在的不法侵害。不法侵害既包括侵犯生命、健康权利的行为,也包括侵犯人身自由、公私财产等权利的行为;既包括犯罪行为,也包括违法行为。不应将不法侵害不当限缩为暴力侵害或者犯罪...
    17 KB (2,533 words) - 23:07, 29 April 2024
  • 客觀上必須「能預見」(具備預見可能性),但並無促成加重結果之故意,因此對於加重之結果至多僅能論以過失。所以加重結果犯是一種行為故意犯和結果過失犯的結合型態。(四)加重結果的出現,必須與基礎犯罪之不法構成要件之間具有因果關係,無因果關係時不能成立犯罪。 就此會區分基礎犯罪...
    4 KB (599 words) - 03:35, 1 June 2023
  • 刑法總則編學說上一般分為犯罪論與競合論以及刑罰論:犯罪論處理的是確定犯罪行為人所為是否符合犯罪的法律要件,刑罰論則探究依法應施以何等制裁的法律效果,而競合論是銜接兩者的橋樑,釐清「罪與罪」及「刑與刑」的關係。 犯罪論的內容大致上包含了構成要件該當性、違法性、罪責(有責性)、犯罪之階段(預備、未遂、既遂)、正犯與共犯、作為與不作為等。...
    11 KB (1,244 words) - 16:57, 12 August 2024
  • 犯罪中止,是一个犯罪学和刑法学定义,是指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法律状态。 犯罪中止可以发生在犯罪未遂和犯罪预备状态中,是犯罪过程中发生的中止、且是自动放弃,而非行为人意志以外的主客观原因而被迫停止犯罪。这一中止行为必须是彻底放弃犯罪...
    2 KB (221 words) - 02:42, 14 January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