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巡撫衙門為清朝福建台灣省地位最高的衙署,當時與鄰近的欽差行臺遙遙相望。原址位於今中山堂左側、孫中山銅像後方、臺北市政府警察局附近設有「清台灣巡撫衙門舊址」石碑。 依據舊址石碑內文的記載,劉銘傳任台灣巡撫時期選定在北移後的臺灣府(今臺中市)橋仔頭建造臺灣省城,完工前劉銘傳續留台北延平南路、武昌街口...
3 KB (297 words) - 11:30, 3 February 2024
臺灣巡撫兼學政事。劉銘傳原為福建巡撫,因福建臺灣省成為行省,改任臺灣巡撫。直至二十一年(1895年),福建臺灣省割讓而終結。 1885年,廢福建巡撫改設閩浙總督,並由總督統領閩浙臺三省,時命設「臺灣巡撫」。 1887年,原福建省的臺灣府和臺北府宣告正式建為行省,正名改稱為福建臺灣省,巡撫亦更名為福建臺灣巡撫。...
6 KB (339 words) - 01:57, 26 June 2024
巡撫衙門隨遷。同治元年(1862年),巡撫衙門遷回安慶,直到清末。 無固定的機構設置,也不設官員。 衙門內一切保管及辦理文牘等事務,皆聘用書吏、承差辦理,有時也調用侯補佐雜官員及武辯臨時充任。據《清會典》記載,巡撫衙門內有書吏人員30名。這種情形直到清末。 光緒33年(1907年)七月,巡撫...
18 KB (1,413 words) - 14:43, 10 October 2024
台灣布政使司衙門是清代台灣布政使司的官署,在臺北城西门内之西门街北侧(现为臺北市中山堂,地址为中正區延平南路98号)。西侧的欽差行臺曾长期误称「臺灣布政使司衙門」。 台灣布政使司是台灣建省之後,才新成立的行政機構,職掌全台錢糧餉項等事務。首任布政使邵友濂於光緒十三年(1887年)8月到任。当时,刚刚...
5 KB (584 words) - 08:37, 5 July 2023
清代巡抚印信称为“关防”,为长方形,银制,長三寸二分,闊二寸,与总督的关防尺寸材质完全相同。 宣德五年 設北直隸巡撫 宣德十年 設宣大巡撫 正統元年 設遼東巡撫 景泰二年 分宣大巡撫為宣府巡撫、大同巡撫。 天順四年 宣府巡撫、大同巡撫合併為宣大巡撫。 天順六年 分宣大巡撫再次分為宣府巡撫、大同巡撫。...
12 KB (1,473 words) - 07:00, 25 December 2024
欽差行臺 (category 臺灣清治時期政府)
508704 欽差行臺,是臺灣清治時期原建於臺北府城的迎賓館,曾作為臺灣總督府使用,後部分拆遷至台北植物園作林業館之用,先後被誤會為臺灣巡撫衙門、臺灣布政使司衙門,今為市定古蹟。 清治時期,臺北府城北門外的大稻埕河溝頭設有接官亭,凡朝廷諭旨或新官上任都在此處接待,而布政使司衙門...
24 KB (2,960 words) - 00:46, 30 September 2024
臺北府 (category 1876年台灣建立)
臺北府城,1884年(光緒10年)建成後遷臺北城內(今臺北市中正區市中心)。其與臺灣巡撫衙門、臺灣布政使司衙門、淡水縣知縣衙門比鄰(今臺北中山堂附近)。 臺北府設置臺北府知府等官員,與分別受臺灣道、福建臺灣巡撫及福建臺灣布政使等官職制約。1895年(光緒21年、明治28年),依照清日兩國簽定之《馬關...
6 KB (544 words) - 01:10, 25 May 2023
李秉瑞 (category 台灣清治時期軍事人物)
巡撫後,先後調刑部主事俞明震、副將陳季同至臺,李秉瑞也主動請求效力。次年,清朝讓福建臺灣省予日本,士民反對無效,遂議自立。巡撫唐景崧改臺灣巡撫衙門為總統府。改台灣布政使司衙門為「臺灣承宣布政總理內務衙門」,以俞明震為督辦,李秉瑞及陳季同為會辦,掌管內政事務。改臺灣營務處為「臺灣軍務衙門...
6 KB (922 words) - 23:49, 27 April 2024
衙門差役(簡稱衙差、衙役),古代中國吏役名。衙門內實際主管侦缉逮捕、處理管轄地區行政及司法事務的職位或人員。衙門差役於位階上,與衙門胥吏相同的,都屬於沒有官品的行政人員,甚至亦可能被視為賤民。以清朝官方組織為例,地方縣治約配置有百名,縣丞、巡檢則有十數名至廿餘名供差遣。...
10 KB (1,625 words) - 00:12, 18 August 2024
福建臺灣布政使為清朝官職,簡稱臺灣布政使,1887年(光緒十三年)於臺灣建省後設立。臺灣布政使為福建臺灣省內政最高官員。就管轄內容而言,大約承襲建省前的臺灣府知府統轄事務。臺灣布政使司所屬官署衙門為隸屬於福建臺灣省的臺灣布政使司,官秩從二品,而布政使也上受臺灣省內的按察使銜分巡臺灣兵備道及福建臺灣巡撫...
2 KB (127 words) - 01:55, 10 November 2024
臺灣郵政是臺灣清治時期由福建臺灣省巡撫劉銘傳於1888年創立的新式郵政服務,於臺北府城設置了「臺灣郵政總局」辦理全臺郵政,比「大清郵政官局」的正式奉准設立(1896年)早了8年。此一新式郵政與傳統郵驛制度與海關郵務的最大不同之處是在於除了官方文書外,也收寄民間信件,並且引進了郵票制度。臺灣...
17 KB (1,878 words) - 08:12, 23 June 2023
聯」,中間騎縫處印有「字號」兩字,票面上並無面值。臺灣郵票有二種不同的版式,十餘種版模,第一版的存根聯只有「根」一個字,第二版則有「郵票根」三個字。郵政商票則只有一種版式,三種版模。 臺灣郵票的是專給臺灣巡撫立案、郵政總局報准的衙門使用,包括鎮臺衙門、軍、營,撫、籓、道、府、縣、廳,通商局、礦務局等...
4 KB (549 words) - 14:58, 27 November 2024
布政使司衙門駐南昌府。 下轄十三府、一州、七十七縣。 布政使司衙门驻武昌府。 下轄十五府、二直隸州、十七州、一百零八縣、二宣慰司、四宣撫司、五安撫司、二十一長官司、五蠻夷長官司。 布政使司衙門駐杭州府。 下轄十一府、一州、七十五縣。 布政使司衙門驻福州府。 下轄八府、一直隸州、五十七縣。 布政使司衙门驻广州府。...
20 KB (3,099 words) - 13:16, 16 May 2024
福建臺灣等處承宣布政使司簡稱臺灣布政使司或臺灣布政司,成立於光緒十三年(1887年)福建臺灣省正式建省後。臺灣布政使司實為福建臺灣省此階段之的最高財政、民政統治衙門,隸屬於建省後的福建臺灣省。並兼管轄臺灣府事務。 台灣布政使司主官為福建台灣布政使,上受按察使銜分巡台灣兵備道及福建台灣巡撫...
2 KB (119 words) - 07:54, 5 June 2024
邵友濂 (category 清朝福建臺灣巡撫)
1883年(清光緒九年)中法戰爭期間出面處理台灣防務。 1886年(清光緒十二年),補授河南按察使。 1887年(清光緒十三年),遷臺灣布政使。 1889年(清光緒十五年)六月,補授湖南巡撫 十二月兼署湖南提督。 1891年5月9日(清光緒十七年),補授第二任台灣巡撫。...
7 KB (927 words) - 01:52, 10 November 2024
巡撫,所属庐州、凤阳2府,滁、和2个州归并安徽巡抚管理;淮安府、扬州府2府及徐州隶属江南右布政使司。此时左、右两布政使辖境已经和现在安徽、江苏两省十分接近。康熙六年,左、右布政使分别改为安徽布政使、江苏布政使(这是“安徽”、“江苏”这两个省名出现之始)。康熙二十五年,改称江苏巡抚,官名全称为“巡撫...
7 KB (1,087 words) - 10:23, 13 June 2023
臺灣民主國是1895年(清光緒21年 / 明治28年 / 永清元年)短暫存在於臺灣的共和制政權。大清帝國在甲午戰爭戰敗後,被迫於同年4月簽訂《馬關條約》將臺灣、澎湖與周邊島嶼割讓予日本,遭到臺灣住民強烈反對,臺灣部分仕紳因而鼓動前清臺灣巡撫唐景崧在同年5月25日宣布建國,並由唐景崧擔任首任大總統。但...
48 KB (6,040 words) - 20:07, 29 August 2024
臺北城 (category 臺灣城池)
臺北城(臺灣話:臺北城,白話字:Tâi-pak Siâⁿ,臺羅:Tâi-pak Siânn)是臺灣在清治時代後期於臺北大稻埕與艋舺兩地之間所構築的城廓,座落於今臺北市中正區西北側。「臺北」都市名稱即來自臺北城的建立。臺灣建省後,臺灣巡撫衙門、臺灣布政使司衙門...
62 KB (9,515 words) - 18:23, 4 October 2024
江淮巡抚,為清朝末期設立的一個巡撫職位。 清德宗光绪三十年十二月廿二日(1905年1月27日),清朝裁撤漕运总督,将江宁布政使辖区的江宁府、淮安府、扬州府、徐州府和通州直隶州、海州直隶州设为江淮省。江苏布政使辖区的镇江府、常州府、苏州府、松江府和太仓州为江苏省。设江淮巡抚,原漕运总督恩寿担任江淮巡抚...
990 bytes (153 words) - 10:10, 25 November 2020
臺灣知府任內因縱容兒子橫徵暴斂,引爆了朱一貴事件,後卒於任內。 康熙二十年(1681年)辛酉科副貢。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由刑部貴州司郎中陞任臺灣府知府,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以知府身分護理福建分巡臺灣廈門道。康熙六十年(1721年)春以臺灣知府兼攝鳳山縣知縣。1720年福建巡撫...
3 KB (341 words) - 09:30, 6 October 2024
吉林省巡撫衙署為清朝吉林省的最高行政機構,於1908年4月1日正式開廳視事。光緒三十三年三月初八(1907年4月20日),清廷發佈政令,裁撤吉林將軍,設立吉林省,任命朱家寶為吉林省首任巡撫。朱家寶赴任後,呈報《吉林省公署章程》,在清廷於明年1月21日朱批「照所請辦理」後,於4月1日起實施。下設五司...
4 KB (529 words) - 01:48, 9 June 2023
臺灣設省時,將臺灣南部及東部獨立劃出臺南府及臺東直隸州。至清治末期臺灣府僅統治今日臺灣中部地區。 臺灣府的府治所在地初設於臺灣縣內之臺灣府城,涵蓋今臺南市中西區東半部、東區小部分及北區小部分。1887年臺灣設省時,首任巡撫劉銘傳提議在彰化縣橋孜圖(橋仔圖)建立臺灣省城,同時將臺灣...
20 KB (2,067 words) - 05:09, 17 May 2024
瞿公真人廟 (category 大同區廟宇 (臺灣))
瞿公真人廟,是位於臺灣臺北市大同區朝陽里的廟宇,主祀瞿公真人,為臺灣清治時期光緒年間湘軍所帶來的信仰。 清光緒年間,劉銘傳擔任台灣巡撫時,湖南勇到台灣駐守防禦法國(中法戰爭),同時帶來瞿公真人神像,作為醫神,保庇傷兵。劉銘傳重視士兵的信仰,就把瞿公真人神像供奉在臺灣巡撫衙門,並規定士兵若欲參拜可直接進入衙門...
8 KB (967 words) - 15:31, 26 November 2024
臺灣督辦軍務的劉銘傳也決心要辭去「福建巡撫」一職,專注於臺灣建設:101。光緒十一年(1885年)六月,清廷雖然未開設臺灣巡撫一職,但是讓閩浙總督楊昌濬兼署福建巡撫,命劉銘傳專辦臺灣善後事宜:101。 光绪十一年九月初五(1885年10月12日),慈禧太后据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12 KB (1,532 words) - 19:57, 11 November 2024
河南巡撫,全称巡撫河南等處地方兼管河道提督軍務,为明朝、清朝设置的负责河南地区的巡撫職位。 宣德五年,建制,轄區包括河南布政司。 宣德六年,罷。 宣德十年正月,恢復,同年七月再次罷免。 正統十四年四月,恢復,轄區包括河南布政司全部,及北直隸的真定府、保定府、河間府、大名府等;以及襄陽府、黃州府與河南交界地。...
92 KB (348 words) - 06:57, 25 November 2024
中山堂 (臺北市) (category 臺灣日治時期建築物)
1845年,大清帝國設置臺灣布政使官職。同年於臺北府城西門內的西門街北側,建布政使司衙門,該衙門是福建台灣省最高行政機關。1895年5月乙未戰爭初期,該布政使司亦為台灣民主國的總統府,不過只維持十數天。同年6月日本佔領台北並接收該布政使司衙門,17日舉行治台始政式典禮,也代表開始展開長達50年的日治時期。...
16 KB (1,332 words) - 12:19, 29 September 2024
湖南巡抚,全称巡抚湖南等处地方提督军务、节制各镇兼理粮饷,官衔从二品。巡抚例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并兼兵部侍郎衔,加衔后升为正二品。巡抚别称“抚院”、“抚台”、“抚军”,是总揽全省军务、政务的最高地方长官,其办事衙门称巡抚部院。 明朝万历年间为播州之役而始设偏沅巡抚...
8 KB (1,412 words) - 15:47, 25 November 2024
臺灣總督府(日语:台湾総督府〔臺灣總督府〕/たいわんそうとくふ Taiwan Sōtokufu */?)是臺灣日治時期的最高統治機關,設於1895年,首長為臺灣總督。 1895年5月10日,為大清帝國與大日本帝國於4月17日簽署《馬關條約》將福建臺灣省割讓日本兩週後,臺灣...
25 KB (2,168 words) - 07:11, 19 November 2024
按察使銜分巡臺灣兵備道設置於清乾隆56年(公元1791年),前身為福建分巡臺灣兵備道,是台灣道正式的道員官職,即台灣清朝統治時期的實際行政主官。此官職名稱又稱為台道或亦可稱為台灣道、分巡台灣道。 按察使銜分巡台灣兵備道之官銜與前身「分巡台灣兵備道」最大不同在予新官職明確加授按察使銜,也就是將本來的正...
4 KB (660 words) - 01:34, 19 August 2021
巡抚,布、按二司受其节制。布政使只管经理钱粮等事,地位逐漸低下。 承宣布政使司是衙署名,其长官为布政使,全称为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而“承宣布政使”是错误用法。明代布政使司又俗称藩司,布政使俗称藩台。 清朝時,承宣布政使司常簡稱布政使司,為一省最高行政長官——巡撫...
3 KB (425 words) - 14:46, 22 August 2023
李鴻章,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事務大臣。 張之洞,湖廣總督(1889—1894)。 左宗棠,陝甘總督(1866—1875)。 丁日昌,江南製造局總辦、江蘇巡撫、福建巡撫。 沈葆楨,江西巡撫。 劉銘傳,台灣巡撫。 劉坤一,兩江總督。 蔡双全:从洋务派官僚自身素质透视洋务运动的破产,共识网,2012-02-23,《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2 KB (310 words) - 03:11, 19 January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