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臺灣基隆市的一個地名,位於安樂區、中山區交界地帶。 台灣清治末期,地區為一街庄,稱為「庄」,隸屬於基隆堡。該庄東北與牛稠庄為鄰,東南與基隆街、獅球嶺庄為鄰,南邊為港口庄,西南邊為鶯歌石庄、大武崙庄,西北邊為大竿林庄、內木山庄。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該庄隸屬...
    3 KB (394 words) - 21:18, 2 November 2021
  • ,可以指: (基隆市),臺灣基隆市安樂區、中山區交界地帶的一個地名。 (桃園),臺灣桃園新屋區的一個地名。 西定河,臺灣基隆市的一條河川,舊名「」。...
    310 bytes (43 words) - 23:15, 13 February 2023
  • 寶町為台灣日治時期臺北州基隆市的一個町,於基隆市自昭和6年(1931年)10月1日實施町名改正後設置,位於一帶;當地原屬於基隆市大字。 寶町約為現今地籍西定段和保定段的範圍,約為安樂區干城里、慈仁里、定邦里、定國里、西川里和新西里。 寶町火葬場 鐵道部基隆集會所 臺北州報告示第194號....
    1 KB (147 words) - 09:27, 7 October 2020
  • 港口,是基隆市的一個地名,主要位於安樂區南部,並跨及七堵區、仁愛區的部分地區,範圍大致包括安樂區的鶯安里南半部、鶯歌里南大半部,七堵區的八德里東北端凸出部分,以及仁愛區的獅球里最西端、書院里西南部。 台灣清治末期至日治前期,港口地區為一街庄,稱為「港口庄」,隸屬於石碇堡。該庄西北與鶯歌石庄為鄰,東北與...
    2 KB (291 words) - 17:55, 24 March 2021
  • 基隆市在1924年12月25日由基隆街升格成立,此時下轄20個大字,包含基隆、大沙灣、社寮、八斗子、深澳坑、田寮、大水窟、石硬、獅球嶺、、大武崙、大竿林、內木山、外木山、仙洞、牛稠基隆嶼、花瓶嶼、棉花嶼、彭佳嶼。1931年10月1日,基隆市實施町名改正,劃分為28町與11大字,轄域如下:...
    11 KB (770 words) - 07:07, 25 May 2024
  • 明治町為台灣日治時期臺北州基隆市的一個町,於基隆市自昭和6年(1931年)10月1日實施町名改正後設置,位於曾子寮街透牛稠基隆車站及舊埠頭一帶;當地原屬於基隆市大字牛稠基隆的罾子寮。 明治町約為現今地籍太平段、中山段和新中山段南側的範圍,約為中山區新建里、安民里、安平里、中山里和民治里。 一丁目 基隆1至6號碼頭...
    2 KB (230 words) - 16:11, 16 September 2024
  • 牛稠,是臺灣基隆市中山區的一個地名,位於該區東部偏南。 台灣清治末期,牛稠地區為一街庄,稱為「牛稠庄」,隸屬於基隆堡。該庄北與外木山庄為鄰,東邊北側與仙洞庄為界,東邊南側臨基隆海域,南邊為基隆街,西南邊為庄,西北邊為外木山庄。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該庄隸屬於基隆...
    2 KB (239 words) - 03:25, 24 July 2024
  • 西町 (category 基隆市町名)
    西町為台灣日治時期臺北州基隆市的一個町,於基隆市自昭和6年(1931年)10月1日實施町名改正後設置,位於曾子寮山頂一帶;當地原屬於基隆市大字。 西町約為現今地籍榮華段的範圍,約為中山區西榮里、西華里、西定里、西康里。 橋(今安一路上) 西町警察官吏派出所(今基隆市警察局第四分局中山派出所)...
    2 KB (146 words) - 21:53, 18 September 2020
  • 基隆堡,是台灣北部自清治時期至日治初期的一個行政區劃,其範圍包括今基隆市的北部,以及新北的瑞芳區北部。 基隆堡北邊瀕臨東海,東邊為三貂堡,南邊為石碇堡,西邊為金包里堡。 基隆堡共轄27個街庄: 今基隆市境內:基隆街、仙洞庄、牛稠庄、石硬庄、田藔庄、大水窟庄、大沙灣庄、社藔庄、深澳坑庄、八斗仔...
    2 KB (167 words) - 03:53, 21 February 2022
  • 新建里是中華民國基隆市中山區的一個里。 新建里當地原為西定河(河)畔泥灘。乙未戰爭時,攻台日軍曾在當地駐扎。日治台灣時期當局整建河道,並在當地建立日本士官宿舍。中華民國43年(1954年),政府從新民里劃出增設新建里,中華民國75年(1986年)新生、新民二里併入新建里。...
    2 KB (195 words) - 04:19, 28 July 2022
  • 1920年10月1日,台灣的行政區劃改為州廳制,基隆街改隸臺北州基隆郡,將原本的基隆街改為大字「基隆」,並合併周邊的庄及島嶼,總共管轄20個大字:基隆、大沙灣、社寮、八斗子、深澳坑、田寮、大水窟、石硬、獅球嶺、、大武崙、大竿林、內木山、外木山、仙洞、牛稠基隆嶼、花瓶嶼、棉花嶼、彭佳嶼。 基隆...
    6 KB (485 words) - 16:04, 1 October 2022
  • 為起點,並打造五座隧道通往金包里,並於1927年3月17日開始進行施工前的實地調查。然同年7月因發現隧道位置屬軍事要地,不得建置而將終點更為牛稠貯炭場附近,與內木山的路線則改為支線建造。1927年12月30日,在共長36哩的軌條購入後,基隆至瑪鋉間的第一期工程開工。...
    26 KB (2,924 words) - 04:16, 29 November 2023
  • 庄為鄰,東南與港口庄、八堵庄為鄰,南邊為七堵庄,西邊為瑪陵坑庄。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該庄隸屬於基隆廳,編入第十七區。1905年(明治三十八年)7月,第十七區改名「瑪陵坑區」。1920年(大正九年),該庄改制為「鶯歌石」大字,隸屬於臺北州基隆...
    2 KB (284 words) - 16:40, 18 March 2024
  • 南榮河 (category 基隆水系)
    南榮河(又名石硬、瀧川),是臺灣基隆市的一條河川,為旭川河主要支流之一。該河發源於紅淡山,河長約2,800公尺,流域面積約286公頃。 南榮河原名石硬,日治時代稱為瀧川,昔日與(今名西定河)同為注入基隆海灣的獨立河川。日治時期整治基隆區河川,將改道使其注入石硬...
    2 KB (249 words) - 12:36, 8 January 2025
  • 基隆,是臺灣基隆市中正區、仁愛區、中山區交界地帶的一個地名,為基隆市主聚落所在地。 台灣清治末期,基隆地區為一街庄,稱為「基隆街」,隸屬於基隆堡。該街北臨基隆海域,東北與大沙灣庄為鄰,東南與田藔庄為鄰,南邊為石硬庄、獅球嶺庄,西邊為庄、牛稠庄。...
    3 KB (389 words) - 13:28, 6 July 2021
  • 基隆市是中華民國臺灣省的,位於臺灣東北部,古名雞籠,以谷灣之天然港灣著名,乃臺灣最北端的都市,位於中心的基隆則是北臺灣首要航運樞紐,因而有臺灣頭、臺灣北玄關之稱,亦因氣候多雨別稱雨、雨都,與高雄並列為臺灣兩大。全市劃分為7個區,人口逾36萬人;轄內95%土地為丘陵地,東、西、南三面環山與...
    80 KB (7,507 words) - 13:27, 9 January 2025
  • 基隆市鄉道列表列出基隆市境內鄉道公路。基隆市內鄉道於2010年3月由中華民國交通部公告解編,此表乃依解編前數據整理。基隆市計有10條鄉道。其中兩條跨行政區鄉道僅解編基隆市境路段,其餘路段保留鄉道地位並改編。 1. 1線:內寮-七堵 起點:七堵區內寮 途經:大華三路-大華二路-大華一路 終點:七堵區大華一路與市5線八德路路口。...
    10 KB (684 words) - 08:30, 21 April 2021
  • 西定河 (category 基隆水系)
    西定河,是台灣基隆市的一條河川,為旭川河主要支流之一。該河發源於內木山,河長約4,000公尺,流域面積約603公頃。 西定河原名,昔日與石硬(今名南榮河)同為注入基隆海灣的獨立河川。日治時期整治基隆區河川,將改道使其注入石硬,匯流處以下河道改稱旭川河,自此兩條河川成為旭川河的支流。...
    3 KB (334 words) - 12:36, 8 January 2025
  • 觀音町 (category 基隆市町名)
    觀音町為台灣日治時期臺北州基隆市的一個町,於基隆市自昭和6年(1931年)10月1日實施町名改正後設置,位於佛祖嶺一帶,町名取自基隆慈雲寺;當地原屬於基隆市大字。 觀音町約為現今地籍觀音段的範圍,約為安樂區安和里、樂一里、永康里、嘉仁里。 海南製粉株式會社(基隆粉料廠) 寶町市場 寶公學校(安樂國小)...
    2 KB (150 words) - 00:39, 17 May 2021
  • 田寮河 (category 基隆水系)
    田寮河,是位於臺灣基隆市的小型河川。古名「田寮」,為臺灣第一條人工運河,從源頭槓子寮(田寮頭)至基隆河口全長約3.5公里,途中為信義區與仁愛區之界河,流經基隆廟口夜基隆東岸廣場與基隆文化中心後注入基隆基隆地區早期的漢人移民慣稱「河」為「」,如牛稠、石硬...
    7 KB (759 words) - 12:36, 8 January 2025
  • 大竿林 (category 基隆市地名)
    大竿林,是臺灣基隆市中山區的一個地名,位於該區北部。 台灣清治末期,大竿林地區為一街庄,稱為「大竿林庄」,隸屬於基隆堡。該庄北邊臨海,東與外木山庄為鄰,東南與內木山庄為鄰,南邊為庄,西邊為大武崙庄。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該庄隸屬於基隆廳,編入第二區。1905年(明治三十八年)...
    2 KB (262 words) - 23:14, 18 May 2019
  • 內木山 (category 基隆市地名)
    內木山,是臺灣基隆市中山區的一個地名,位於該區北部。 台灣清治末期,內木山地區為一街庄,稱為「內木山庄」,隸屬於基隆堡。該庄東與外木山庄為鄰,東南與牛稠庄為鄰,南邊為庄,西邊及北邊為大竿林庄。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該庄隸屬於基隆廳,編入第二區。1905年(明治三十八年)7月...
    2 KB (265 words) - 16:26, 20 October 2016
  • 佛祖嶺 (category 基隆市地名)
    佛祖嶺,臺灣基隆市地名,主要在安樂區干城里一帶,1988年之前為安樂區、七堵區的交界山嶺。當地乃因位處於香火鼎盛的佛祖廟(慈雲寺)上方,因而得名。 清代台灣巡撫劉銘傳治理時首建縱貫鐵路,即經由佛祖嶺,轉入獅球嶺隧道。佛祖嶺、獅球嶺兩山系與石硬(今南榮河)、(今西定河)、田寮(田寮河)、牛稠(牛稠...
    894 bytes (135 words) - 03:32, 4 October 2019
  • 獅球嶺 (category 基隆市地名)
    基隆,欲長驅直入,卻因獅球嶺的屏障使法軍無法攻入台北而敗退。 清朝末期,獅球嶺地區為一街庄,稱為「獅球嶺庄」,隸屬於基隆堡。該庄東北與基隆街為鄰,東南與石硬庄為鄰,西南邊為港口庄,西北邊為庄。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該庄隸屬於基隆...
    3 KB (430 words) - 05:54, 17 July 2023
  • ;碼頭邊堆滿串,唯當地民的膠筏能擅用潮汐變化得以進出港口;由於該築造於砂洲內淺灘上,漁船均沿潮溝水路進出;且當海水滿潮時,農無法出海作業,退潮時則呈現大片濕地之淤積現象,農僅能在漲潮與退潮時段之間,將膠筏開往田作業,外則為一望無際的田。該以淺海養殖為主,當日往返,漁獲物皆在場邊進行交易。...
    7 KB (737 words) - 18:36, 25 July 2024
  • 安樂區 (category 基隆市行政區劃)
    安樂區(臺灣話:An-lo̍k-khu)位於臺灣基隆市西北部,區內人口約8萬人,為基隆市人口最多的行政區。境內有情人湖、老大公廟、大武崙砲臺等觀光景點,其中大武崙砲臺屬於國定古蹟之一。 安樂區涵蓋清治時期的大武崙庄、庄、港口庄等地區。日治昭和16年(1941年),該區內改制為觀音町、寶町、西...
    11 KB (784 words) - 18:00, 7 January 2025
  • 國民政府接管臺灣後,基隆流域瘟疫,地方仕紳遂請來關渡媽祖及埔頭媽祖遶境鎮煞,後瘟疫消除,從此地方每年擇定農曆四月二十,展開十四里媽祖遶境。瑞芳的鼻頭漁港,則也是戰後開始迎媽祖,之後固定在農曆三月二十三,當日會請關渡媽祖、埔頭媽祖、北媽祖、礁溪帝君、大里天公。...
    12 KB (1,359 words) - 04:18, 24 November 2024
  • 大武崙 (category 基隆市地名)
    台灣清治末期,大武崙地區為一街庄,稱為「大武崙庄」,隸於基隆堡。該庄東北邊北段臨海,中南段與大竿林庄、庄為鄰,牛稠庄為鄰,東南與鶯歌石庄為鄰,西南邊為瑪陵坑庄,西北邊為中萬里加投庄。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該庄隸屬於基隆廳,編入第二區。1905年(明治三十八年)7月,第一區、第二區合併為「基隆...
    5 KB (823 words) - 01:15, 30 August 2023
  • 草店尾、石牌街、灰窯仔 福德街、崁仔頂 新店街、、仙洞 主會、主壇、主醮等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時已停辦,如今僅剩主普。然而全部祭典,最初由基隆碼頭「元發號」苦勞間(碼頭工會)承接,後改由慶安宮辦理。 目前除輪值主普字姓宗親會、慶安宮之外,整個鷄籠中元祭係受中央與基隆市政府輔導、補助。其架構如下: 指導單位:交通部、文化部(前...
    41 KB (1,839 words) - 19:30, 4 October 2024
  • 獅球嶺戰役 (category 基隆市事件)
    獅球嶺戰役發生於1884年11月2日至4日,是基隆戰役初期的一場清軍攻勢,該攻勢是清軍為了奪回獅球嶺即法軍陣地(Fort Leverager (或稱 淡水砲台(Fort Tamsui))以及佛祖嶺(即法軍Fort Thirion,今基隆山一帶)所做出的行動。 由曹志忠將軍率領的大約2...
    5 KB (521 words) - 07:56, 7 March 2024
  • 老大公廟 (category 基隆市廟宇)
    基隆市區的孝一路一帶),移居較晚的泉州人就沿基隆河七堵、暖暖一帶發展,兩方商定以魴頂(今南榮公墓)為界,但在咸豐元年(1851年)八月,因土地界線及水道灌溉等問題,在魴頂發生大規模械鬥。當時械鬥死亡民眾有一百零七名,後有一名基隆慶安宮的沙門也因此過世。 周東和表示兩方遺體合葬於...
    10 KB (1,550 words) - 13:10, 27 November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