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修行制度或修學制度(英語:Buddhist monasticism),是指佛教關於修行、學習的各項主张、體系和制度,主要圍繞佛教寺院及出家文化展开叙述,包括僧伽、戒律、儀軌、傳承、寺院道場、機構、政府的宗教管理制度等。 佛教的修行制度,必须以佛、法、僧三宝爲依止,缺一不可。其中,佛陀的应化身已...
37 KB (5,451 words) - 02:55, 23 July 2023
修道、修行、修行制度,主要是宗教關於修行的教導、制度等。可以指: 修行,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原意爲修正品行,後爲佛教、道教等東方宗教所用,故該條目主要敘述東方修行制度。 佛教:修道在廣義上意爲佛教修行制度;在說一切有部的術語中,指進入聖道的第二階段,上一階段是見道,下一階段是無學道阿羅漢果(證道)。 修道...
658 bytes (95 words) - 02:37, 4 March 2020
业 (佛教):karman,义爲行为,故也翻译为“行” 修行:carita、caryā或bhāvanā(存在、住所、修习、修行)、anu-yoga(随顺瑜伽、修行、考察、努力)、pratipatti(正行、修行),义爲修行、践行。另见“佛教修行制度”、“行者 (佛教)”...
2 KB (245 words) - 07:52, 14 May 2023
居士佛教,又稱為在家佛教,是一种提倡在家修行的佛教修行方式与思想,中文信徒稱之為居士、女居士,統稱在家眾,而梵文則稱之為優婆塞與優婆夷。 因为佛教的目的在于完全展现心的潜能,所以佛陀的教育是不依附于某种特定的文化的。在有佛教传统的亚洲国家,常常有三种佛教修行...
3 KB (576 words) - 23:42, 11 July 2024
修行,本為君子修養的實踐活動,又稱作修身。後來成為專用於佛教、道教的宗教術語,指稱其用精神或行为的鍛鍊,藉以悟道的方法,如打坐修禪、修懺、念經、念佛、行善等等。 “修行”一词在古时已有,义爲君子修养德行,或美好的德行、操行(修是装饰、完美、高长之义),常简称作“修”、“爲”、“行”等。如: 君子修德行:...
8 KB (1,028 words) - 17:00, 3 November 2023
大宗派(大派、大宗、摩诃尼柯耶、摩诃尼迦耶) 岛史 道種智 第八識 地獄 独觉 餓鬼 二十八佛 法 (佛教) 髮舍利 法塵 法华经 法句經 法輪 法宗派(法宗、达摩育帝迦尼柯耶) 佛 佛教 佛教圣地 佛教修行制度 佛经 佛菩提道 佛寺(寺院) 佛塔 佛土 佛陀 佛像 佛性 佛音 佛足石 根機 灌顶 观无量寿经...
9 KB (1,308 words) - 21:39, 27 September 2023
目前的佛教,有3個主要的分支,分別自称为上座部佛教、大乘佛教,以及密乘佛教。這三大分支之下,又分成眾多的各種宗派。這三個主要分支,存在对教理的不同理解和修行方式的不同,又形成有上座部佛教與大乘佛教,顯教與密教,難行道與易行道的劃分。 上座部佛教與大乘佛教:上座部佛教與大乘佛教並列現存佛教...
30 KB (4,796 words) - 15:08, 30 December 2024
佛教(大乘佛教,或稱顯宗)以及藏傳佛教(或稱密宗);故也有南傳佛教(上座部佛教)、漢傳佛教(大乘佛教)、藏傳佛教(從大乘佛教之中再特別析分出祕密大乘佛教)三分法。佛教這幾(不論依照二分法或三分法的)大教派內又各有諸多宗派;南傳佛法體系主要以追求成為阿羅漢爲修行目標,北傳佛法體系則以追求成佛為修行...
150 KB (22,218 words) - 08:40, 8 January 2025
佛教的影响力,并积极打击佛教在民间信仰裡的流行文化,如取缔神灵崇拜和佛牌护身符等。有趣的是,原始佛教正是强调不崇拜神祇,而更注重个人的修行和解脱,但随着佛教的本土化發展,各种迷信思维和神祇会大量进入佛教文化并被当做佛教的特征,有观点认为巴特寮的一系列动作反而使得该国的佛教回归到释迦牟尼佛的正统教义。...
15 KB (2,335 words) - 08:07, 13 July 2022
1%;禪宗系的宗派約16%;密教系(含台密與東密)約12%,其餘4%。 以下是日本佛教異於其他佛教之處。「寺請制度」、「本末制度」、「觸頭制度」雖已廢除,但是仍然影響現今的日本佛教。 寺請制度是江戶幕府的宗教統制之制度。源自江戶時代初期,用於消滅天主教,在島原之亂後全面實施。原本是天主教徒透過寺請,...
15 KB (2,206 words) - 13:41, 14 July 2024
佛教与南传佛教的影响,但以北传佛教的影响力较大,南传佛教只在云南等地流传。汉传佛教的影响力伴随中国势力传播到朝鲜半岛,日本与越南等地,并且影响了后世的藏传佛教。实质上汉传佛教可以说是形塑大乘佛教面貌的主要力量之一,但有别于藏传佛教之显密并重,汉传佛教的宗派以显宗为多,另外尽管汉传佛教以大乘佛教...
9 KB (1,255 words) - 04:34, 18 November 2024
。佛寶,指圓證佛道的本師釋迦牟尼佛,也泛指盡虛空、遍法界、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法寶,指佛的一切教法,包括三藏十二部經及八萬四千法門;僧寶,指依諸佛教法如實修行、弘傳佛法、度化眾生的出家沙門。 成就圓滿佛道,是為佛寶之機緣,换言之,佛宝为佛陀從覺悟中發展的心靈力量和圓滿智慧的德行。 1. 佛身...
15 KB (2,440 words) - 02:11, 25 November 2023
僧階,亦稱爲法階,是普遍存在於佛教僧團中的位階制度;在東南亞地區,僧團依據修為、聲望、德行層層推舉出僧侶,以享受僧階稱號;而在東亞地區,僧階制度往往和僧官制度聯係在一起,有的地區也可以通過考試來檢定僧階的高低。 所謂“僧階”,就是僧人的階級、位階,通常依照的是德行、修為、聲望、戒臘(受戒的年數)的高低,由僧團評定推舉。...
11 KB (1,476 words) - 17:12, 10 January 2024
大乘(chéng)佛教的大乘(梵語:महायान,mahāyāna,梵文音译“摩诃衍那”、“摩诃衍”等),是指以成佛為目標而修行的菩薩乘,由於菩薩成佛救度無量眾生,因此名為大乘;雖然菩薩修行,出現在各個部派佛教的派別之中,但是大乘佛教特別專注和尊崇菩薩修行,從而發展出其教理體系和對空性的特有觀點,並將非以成佛為修行...
60 KB (10,223 words) - 15:30, 16 September 2024
果位(梵語:phala),或称聖果、道果(梵語:ariya-phala),即修行位階,为佛教中因修行的缘故而达到的程度,是修行的結果和驗證,是證量的一種,也是出世間悉地成就的一種,屬於四法寶的教、理、行、果之一的“果”。 聲聞乘的果位爲四向四果,“四沙門果”在《阿含經》等佛經中的定義是:...
5 KB (746 words) - 14:08, 2 May 2024
佛教是斯里兰卡的最重要宗教 ,主要是南傳上座部佛教,斯里蘭卡也是南傳上座部佛教的中心地之一,佛教徒约佔斯里兰卡人口的70%。 据斯里兰卡的传统编年史(如《岛史》、《大史》)记载,在公元前2世纪,阿育王之子摩哂陀比丘將佛教传入斯里兰卡,并在斯里兰卡天爱帝须王(Devanampiya...
5 KB (734 words) - 19:55, 5 August 2023
行者,佛教術語,泛指一般佛教的修行者,又稱行人、修行人。 行者,义爲修行者,即修行人。如:修淨土宗念佛法門的人,稱「念佛行者」;密教誦持真言、修供養法等真言宗的修行者,稱為「真言行者」;專修法華宗或專持《法華經》的行者,稱「法華行者」。 禪宗中,行者也指寺內幫忙雜務的人;其中,有剃髮的沙門,也有尚未剃髮而娶妻的俗家居士。...
1 KB (166 words) - 03:32, 19 February 2023
修行,最終達到涅槃,由此脫離輪迴,解脫痛苦。學術界有觀點認為,釋迦牟尼佛開創的佛教和其他宗教不同,是屬於無神論的。 佛教起源於喜马拉雅山南麓一帶,後來向外傳播發展,分成兩大系統:向北方流傳的,經過中亞傳到中國西域、漢地、西藏及蒙古,再傳到朝鮮半島、日本、越南等地,屬於北傳佛教...
36 KB (5,626 words) - 08:58, 20 November 2024
四世纪时出现在印度。以《大日經》為根本依據。在修行方式上而非在教理上有很多不许公开的秘密传授,及充满神秘内容的特征,因而又被称为密教;而相对于密教,之前的佛教流派包括其他的大乘佛教、上座部佛教,则被称为显教。 它的别名甚多,又称为怛特罗佛教、秘密教、秘密乘、密乘、金刚乘、真言乘、瑜伽密教、真言宗。 大乘佛教也说教、律、禅、密、净五宗。...
6 KB (940 words) - 02:49, 7 December 2024
gnas,羅馬拼音:shyiné),又譯為寂止、止息、寂靜、寂等,音譯作奢摩他、奢摩它、舍摩他、奢摩陀、舍摩陀,佛教術語,是以專注的力量,安定身心,以求進入三昧的修行方法。 奢摩他與毗婆舍那是達到解脫的兩種修行法門,是修行禪那的兩種方法之一。漢傳佛教中,將此二者合稱為止觀。 奢摩他的意思是止、寂靜、能滅、能調等。它的功能則是令心...
3 KB (620 words) - 04:03, 25 November 2023
僧伽原是古印度時代,各城邦中的貴族集會所。在佛陀時代,各個不同派別的沙門修行者,也各自設立僧伽來聚集弟子。釋迦牟尼在證悟之後,建立了自己的僧伽,並制定學處(戒律)來規範弟子。 佛教僧伽,分成出家眾與在家眾兩大部份。佛教出家眾,依性別,可分為比丘、比丘尼,稱為出家二眾,為僧伽的主體。加上沙彌、沙...
8 KB (1,247 words) - 20:48, 5 December 2023
修行,這個階段稱為林棲期。第四個階段,則稱遊行期,或遁世期,雲游四方,以乞討為生。在《摩奴法典》中有相關記載。 在印度東方,釋迦牟尼佛的僧團也同樣遵循沙門傳統,放棄了世俗職業,以乞食為生,專注於修行解脫。 佛教制度中,將信眾分為出家眾,與在家眾二者。出家眾指經過出家儀式,全心投入修行...
2 KB (374 words) - 02:25, 10 July 2023
在佛教術語中,人类(梵語:manuṣya,巴利語:manussa)稱爲人道、人趣(趨),是輪迴六道或五道之一。因居住在十界之第五,又稱爲人界,為六道中最適合修行之一道。 人界是對於其他界而言:佛教將世間分為三界,人道處於其中的欲界;天台宗將法界分為十界,人道屬於六凡界之一。...
7 KB (1,010 words) - 13:54, 20 June 2023
悲(梵文、巴利語:Karuṇā)是佛教的主要教義及修行目標,英文通常翻譯為同情(Compassion)。為四梵住之一。 慈悲是所有佛教教派的共同理念,意思是同情心或同理心,當別人受苦時能夠同情的心。在上座部佛教而言,慈悲被認為是達致今世解脫及喜樂的法門。而在大乘佛教來說,慈悲更是普渡眾生以及修成菩提心的法門。 在上座部佛教...
7 KB (830 words) - 21:46, 2 October 2021
漢傳佛教,指以漢字記載經典或漢字文化圈的佛教,與南傳佛教、藏傳佛教形成世界上現存的三大佛教體系。漢傳佛教主要流傳於中國大陸、台灣、朝鮮半島、日本與越南等地。 印度的上座佛教與大乘佛教經西域傳入中原地区,再經由中國傳播至朝鮮半島、日本與越南等地,形成以漢譯經典為本的汉传佛教。漢傳佛教以大乘佛教...
135 KB (19,039 words) - 07:09, 15 December 2024
轉世傳承 (category 藏傳佛教)
轉世傳承,又稱祖古傳承,藏傳佛教寺院中一種傳統的繼承制度,最早起源於噶舉派,後來擴及藏傳佛教的所有宗派中。在原有的修行者過世後,經過某些宗教儀式,以找出可能的新任的繼承者們。這其中一位繼承者經過訓練與眾人的承認後,他會被認為是原任修行的轉世,得以享受有他的頭銜,與繼承一切宗教及政治上的權利義務。...
11 KB (1,664 words) - 01:37, 25 July 2022
比丘 (category 佛教術語)
因未滿二十歲而未受具足戒的男性佛教僧侶稱為沙彌,只需受十戒;但在滿二十歲受具足戒之後,南傳上座部律要遵守二百二十七條比丘戒,法藏部律要遵守二百五十條比丘戒,藏傳根本說一切有部律是兩百六十二條。 佛教僧團中,最初的比丘眾,為五比丘。 佛教修行制度 僧伽 比丘尼 和尚 法师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台語文白漢羅對照...
4 KB (500 words) - 15:40, 10 May 2024
修行也不會退失,至多在天界與人間往返一次,就可以得到解脫。 佛教修行具有科學態度,修行之後必須經由測試、驗證才能得知是否正確而無偏誤,此稱為「證果」,無論是漸修(逐漸提升修行成效)或頓悟(修行上有大幅斬獲)都必須進行驗證,正確後才算取得果位,否則必須持續修行,並再次進行驗證。...
3 KB (448 words) - 11:04, 2 July 2021
在三十七菩提分法中的五根,是五種精神力量。五根增強,即是五力。佛教认为修行此法,能够增长产生一切善法;此五法是生于一切善法之本,故称“五根”。 五根包括五类:信根、勤根、念根、定根、慧根: 信根:信根指修行者必须坚定对三宝的信念,并由此发修行之心,坚信并遵守教义规则而修行,即能彻底得到无上觉悟。 念根,是指一心专注佛法,而不忘失。即正念、四念处。...
6 KB (1,161 words) - 04:23, 3 August 2024
),又譯為悟或道,音譯為菩提,合文作𦬢或𦬵,佛教术语,字面意思是「覺悟」,了解事物的本質,是指不再生死輪迴,从而导致涅槃的覺悟與智慧。释迦牟尼正是因为成就这种觉悟而成正果,世稱佛陀。遵从佛陀的經教可修成菩提,按部派佛教的说法即成为阿罗汉,按大乘佛教的说法無法證悟,所以修證菩提是佛教徒的崇高理念。...
3 KB (406 words) - 13:24, 8 October 2024
忏悔在佛教中具有重要意义。懺悔是對自己從前所造之惡業,表示慚愧,請求諒解,並發誓今後永不再犯;是修行中不可缺少之功課;是重罪轉輕之助緣。佛法中有多種懺悔法門,但從總相來說,有事懺和理懺,事懺之中又分作法懺和取相懺。 佛教常以种子长成树木譬喻业因和果报的关系,业如...
5 KB (814 words) - 08:00, 2 October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