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嚴相(xiàng)好或相好(梵語:लक्षन-व्यञ्जन,羅馬化:lakṣana-vyañjana),佛教術語,是轉輪聖王與佛陀的身體所具足的外貌和身形特徵,指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三十二相(梵語:mahā-puruṣa lakṣaṇa,意译爲“大丈夫相”),又译为大人相、四八相、大士相...
6 KB (725 words) - 02:43, 7 April 2024
brgyad bcu),又叫八十种随形好、八十随好等,佛教术语,是指佛的应身所具有的八十种微妙的身形特征。和三十二相合稱“莊嚴相好”。 三十二相源自古印度,傳說統一四海的轉輪聖王擁有這些面貌和身體特征,而且頭上旋轉著金輪(法輪)。釋迦牟尼佛初生時,便已具有轉輪聖王的德相...
7 KB (311 words) - 11:44, 24 June 2024
三十二相(梵語:mahā-puruṣa lakṣaṇa),又叫1.丈夫相、2.大人相、3.四八相、4.大士相、5.大丈夫相,佛教術語,是佛與轉輪聖王的身體,所具足的三十二種外貌與特徵。和八十種好合稱“莊嚴相好”。 三十二相.源自古代印度,傳說統一四海的轉輪聖王擁有這些面貌和身體特征,而且頭上旋轉著...
5 KB (342 words) - 15:40, 9 October 2022
釋迦牟尼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具有以下特征:足下安平立相(足底平坦柔軟)、足下二輪相(足底有二個千輻金輪)、手足長指相(手指、腳趾長於常人)、手足指缦网相(手指、腳趾間又如鴨蹼一樣的网缦)。傳說佛陀在世時留下的足跡仍存於世,不過聲稱是佛足真跡的佛足石大多最後被證明是仿製品。根据日本学者丹羽基二...
5 KB (472 words) - 11:11, 12 January 2023
報身 (category 使用了三种注音方式的页面)
sku,THL:long chö dzok pé ku),又稱報身,佛三身之一,是指以法身为因,经过修行而获得佛果位之身,表示证得绝对真理、显示佛智,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受用身同時也是地上菩萨所见身,住色究竟天為菩薩說法。報身具有兩種受用功能,分為自受用報身與他受用報身。...
3 KB (363 words) - 00:44, 15 May 2024
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觀音菩薩之千手千眼形象等。又如《胜天王般若经》中提到,菩萨为度放逸诸天,示现如救头燃的精进相;为度离俗行者,示现出家相;为度后宫女人,示现婴儿童子相;为度端坐天人,示现苦行相。 也可以表达为化现,即“示现爲化身”之义,化身也称爲应身、应化身。例如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有鱼篮观音、馬郎婦觀音、面燃大士等。...
2 KB (315 words) - 03:27, 11 January 2024
大乘佛教龍樹《大智度論》解釋為:說十二因緣有三種, 凡夫肉眼所見,顛倒著我,心起諸煩惱業,往來生死中。 二乘及未得無生忍法菩薩所觀,以法眼分別諸法。 從得無生忍法乃至坐道場菩薩所觀;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深觀第三種十二因緣,觀諸法實相,畢竟空,無所有無所得,亦不著是事故,於眾生中而生大悲。...
19 KB (3,161 words) - 08:04, 24 February 2024
種三支道,九種四支道,六種五支道,六種六支道,三種七支道,三種八支道,三種九支道,三種十支道,一種十一支道,涵蓋了“三十七菩提分法”中的三種四支道,兩種五支道,一種七支道和一種八支道。直到北傳的《大毘婆沙論》及南傳《彌蘭王問經》、《清淨道論》之後,才開始使用三十七菩提分這個名詞。...
17 KB (3,251 words) - 13:27, 6 June 2024
第六戒,不著華鬘(花鬘)、好香塗身。即不可打扮華麗,不可在身上塗抹高級的香油、香水、精油等物,不戴花鬘等装饰品。 第七戒,不歌舞觀聽。即不可觀看、聆聽唱歌、跳舞、戲劇等相類似的聲光視聽娛樂。 第八戒,不坐高廣大床上。此床非睡眠之床,本爲“胡床”,即坐禅的座位,...
3 KB (570 words) - 15:04, 29 January 2021
修羅法界、修羅道:以修罗下善好斗之法则,而在修罗战斗之境界。 畜生法界、畜生道:以畜牲下恶之法则,而在畜牲舌啖之境界。 餓鬼法界、餓鬼道:以饿鬼中恶之法则,而在饿鬼饥饿之境界。 地獄法界、地獄道:以地狱上恶之法则,而在地狱极苦之境界。 “十界互具”是天台宗“一念三千”理論的基础。 智顗大師認為佛界至地獄界等十...
6 KB (987 words) - 03:43, 20 August 2024
三佛,与现在贤劫最先出世的四佛,合称为“(过去)七佛”,爲离我们现在时间最近、依次出世的七尊佛陀;南傳上座部佛教还有“二十八佛”之稱,见于《佛种姓经》。 三寶佛(橫三世佛): 東方藥師琉璃光佛 / 東方阿閦佛 中央釋迦牟尼佛 西方阿彌陀佛 三寶佛(縱三世佛): 過去燃燈佛 現在釋迦牟尼佛...
14 KB (1,116 words) - 10:21, 31 October 2024
金庸的武俠小說“鹿鼎記”以尋找“四十二章經”中的藏寶圖作為故事主要軸線之一。 白馬寺 初期佛教 阿含經 法句經 宋.真宗,“四十二章經御注”,一卷,大藏第三十九冊 宋.守遂;明.了童(補注),“四十二章經注”,一卷,“卍續藏”第五十九冊 明.蕅益大師,“四十二章經解”,一卷,《卍續藏》第三十七冊 清.續法大師,“四十二章經解疏鈔”,一卷,“卍續藏”第三十七冊...
9 KB (993 words) - 08:11, 19 September 2024
《大智度論》卷13:「尸羅(秦言性善),好行善道,不自放逸,是名尸羅。或受戒行善,或不受戒行善,皆名尸羅。」 《大智度論》卷13:「尸羅者,略說身口律儀,有八種:不惱害、不劫盜、不邪婬、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飲酒,及淨命,是名戒相。」「問曰:若八種律儀,及淨命,是名為戒;何以故,優婆塞,於口律儀中,無三...
46 KB (9,220 words) - 03:39, 9 July 2023
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無量光明、無量清淨,梵音柔和,無礙解脫等諸佛法,度無量阿僧祇眾生。涅槃後,碎身舍利,與人供養,久後皆令得道。故言:福德是菩薩摩訶薩根本,能滿所願,一切聖人所讚歎。諸佛世尊大慈大悲、十力、四無所畏、一切種智、自在無礙,皆從福德中生。 三學:三无漏学,简称为戒、定、慧。...
4 KB (637 words) - 05:17, 17 October 2024
十八界(梵語:Aṣṭādaśan dhātavaḥ),佛教術語,是一種界(dhātu)的分類法,最為佛教論師所重視。將有情眾生的世間法界分成三大類別:六內界、六外界、六識界,代表世間法中最重要的十八種境界或者不同的功能。 十八界分為六根界、六塵界和六識界: 六根界:能見之根,名為眼界。能聞之根,名...
17 KB (3,261 words) - 13:45, 16 January 2024
二洋。五絲八絲廣緞好,銀錢堆滿十三行”。 十三洋行建築,多為三層樓結構,底層作貨倉,二三層作漂亮公寓。十三洋行建築華麗,宛如西洋畫。十三洋行建築中,最有名的是“碧堂”,(清)李斗著 《揚州畫舫錄》記述:“蓋西洋人好碧,廣州十三...
13 KB (1,539 words) - 13:41, 20 May 2024
肉髻(梵語:उष्णीष,IAST:uṣṇīṣa),又稱肉頂、螺髮、螺髻,是佛陀头顶上隆起的肉丛;其形如髮髻,故名肉髻;又如一個個海螺,故名螺髮、螺髻。肉髻是三十二丈夫相、八十隨形好之一,是人天最尊貴的外相標誌。 傳說释迦牟尼佛在成佛前,放弃太子身份,离开王宫,到山野中出家修行,当即用小刀剃髮,只留下两个关节长的短髮。...
1 KB (187 words) - 11:56, 20 August 2023
二萬一千。合成八萬四千。此釋與正理意不同也。檢真諦俱舍疏無文。又依賢劫經。三百五十度。各有六波羅蜜乘成二千一百。對四大.六衰。各有二千一百。成二萬一千。貪.瞋.癡.等分。各直有二萬一千乘成八萬四千。此釋與此論.正理不同。」 大乘義章:「或復分為八萬四千諸度法門。如賢劫經說。彼說。如來三十二相八十種...
14 KB (2,458 words) - 06:38, 27 April 2022
華嚴經 (redirect from 大方廣佛華嚴經八十卷)
為因而修諸行,頓入佛地的因果,顯示心性含攝無量、緣起無盡、時空行願等相涉相入、無礙無盡的理境,及佛果地遼闊無礙、莊嚴無比的勝境。此經之舊譯(六十卷本)有寶王如來性起品,亦即新譯(八十卷本)之如來出現品,揭橥了華嚴宗的性起思想;性起二字的詮釋,是華嚴學界的重要議題。...
42 KB (4,639 words) - 10:30, 3 January 2025
《菩萨璎珞本业经》中菩萨阶位中的“十信”,与《仁王般若波羅蜜經》卷上《教化品》所说的“习种性十心”相同。菩萨阶位中的“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与东晋佛陀跋陀罗译《华严经》卷八、卷十一、卷十四、卷二十三所说的“十住”、“十行”、“十迴向”、“十...
4 KB (369 words) - 08:21, 6 June 2024
三墩,否則為「倒水」(擺烏龍)。凡「倒水」者全賠。 頭因為只有三張牌,因此不算順、花。只可能是不成花式(稱無頭)、一對或三條。 各人排好牌後,打開牌跟莊家比較大小。頭跟頭比,二道跟二道比,尾跟尾比。 比較時,先比牌型。牌型相同時,再比點數。 部分玩法的規則,比點數時由最大點數的牌比起,相...
15 KB (1,812 words) - 05:15, 2 January 2025
應身 (section 指为十地菩萨说法的佛身)
《佛光大辞典》载,“指八相成道之佛,此佛身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项背圆光,随机化现,忽有忽无。” 也有人将应化身拆分爲应身、化身。应身是佛陀报身成佛後,到世间示现入胎、悟道、转法轮、入灭等,和当时、当地的人类一样,但如同报身有庄严相好。而化身是以神力化现的假体。一般情况下佛教...
8 KB (1,421 words) - 11:49, 24 June 2024
身,從足至頂不淨充滿不可貪樂。是為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以無所得而為方便,於內身住循身觀,熾然精進,正知具念,調伏貪憂。」 《大智度論》卷48:「又此身從足至髮,從髮至足,周匝薄皮;反覆思惟,無一淨處。髮毛等乃至腦膜,略說則三十六,廣說則眾多。」 业处 四念處 不淨觀 觀 (佛教) 三十二相...
6 KB (914 words) - 02:42, 7 April 2024
圓滿義,因佛所說的教法圓滿無缺,因此以輪的圓滿為比喻。 法輪也代表佛的手足,佛陀手足有千輻輪相,表示佛常轉法輪,廣度眾生。輪輻數量意含佛陀所教示的修行法門:四輻表四諦、六輻表六波羅密、八輻表八正道、十二輻表十二因緣……輪中若無任何輻條,則象徵清淨圓滿的大圓鏡智。《大智度論》云:「佛轉法輪,一切世間天...
9 KB (1,372 words) - 06:59, 27 July 2024
又作極喜地、喜地、悅豫地。主欢喜正法,并先知十地样貌,如知到彼方道路。 「菩薩圓滿十迴向後,成就一分道種智,復勇發十無盡願。何等為十?一眾生不可盡。二世界不可盡。三虛空不可盡。四法界不可盡。五涅槃不可盡。六佛出世不可盡。七諸佛智慧不可盡。八心所緣不可盡。九起智不可盡。十...
26 KB (3,703 words) - 13:27, 6 June 2024
Harunobu) 日本配音:平川大輔 護廷十三隊階級:四番隊第八席官。 生日:4月14日,身高:175公分,體重:60公斤。第一上級救護班副班長。男性死神協會理事。 僅於屍魂界拯救篇短暫露面,在陪同其他救護班成員治療傷患的時候,無意間道出伊江村八十千和想要藉著自身權職之便搭上井上織姬的話語,被...
196 KB (34,031 words) - 11:14, 10 December 2024
念佛 (category 使用了三种注音方式的页面)
二字合並為“念”。念佛指的是用心去思念佛陀、憶念佛陀,也可稱為“觀佛”,義爲觀想佛陀;有時也可等同於“憶佛”,但憶佛更具有概括性。憶念的範圍可以是佛陀的教導、佛陀的功德、佛陀的法相(十號、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佛陀的名號、净土的庄严相貌等。 在佛教初期,念佛可以指“随佛念”。如《阿含经》提到的“三...
13 KB (2,089 words) - 11:51, 26 December 2024
僧人出家後先当沙弥,到了二十岁以上,可受具足戒,受戒後称为比丘(女性爲比丘尼)。比丘每年三月必须参加僧团结夏安居,足不出户,不伤虫蚁,行布萨(诵戒)、忏悔。 佛教传说佛陀有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形好,头顶有“肉髻”爲其中之一。...
9 KB (1,308 words) - 21:39, 27 September 2023
四十種止業處,是修止時取禪相作為心的著落處,在四十種止業處中選擇適應自己性質的業處作為經常修習的應用業處。 十遍 地、水、火、風、青、黄、赤、白、光明、限定虚空 十不凈(墓園九相、不淨觀、白骨觀) 膨張、青瘀、膿爛、断壞、食残、散乱、斬斫離散、血塗、蟲聚、骸骨 十随念 佛、法、僧、戒、施、天、死、身至、安般、寂止...
7 KB (1,044 words) - 20:43, 7 June 2024
佛像,是佛、菩萨的塑像和画像的统稱,通常形相皆以世尊為主體,所以佛像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的理想特徵,仍然各尊佛像的形體、容貌和姿儀皆祥和、寧靜、端祥、莊嚴。 佛像必须为完整的全身像,半身像或只有头部会被认为是不恭敬且不完整。 早期的印度佛教就有清楚的佛像紀載,在佛世時,<增一阿含經>與律藏中皆記載...
12 KB (1,982 words) - 14:28, 3 January 2025
拿下滿洲。」田中保證完成任務,並說他「正在訓練一個極好的間諜,能在上海收買中國的鬧事者,來發動這場假戰爭」。板垣從關東軍特務經費中提取20,000日元交給田中使用。由天皇裕仁文官木戶幸一、近衛文麿、牧野伸顯等人組成「十一人俱樂部」也參與策劃「一二八」事變。該組織主張日本在完成對中國東北征服前,需要有...
46 KB (7,269 words) - 11:52, 24 December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