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一军团,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之一,隶属红一方面军。 1930年6月19日,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红四军与江西南部、福建西部的地方武装在长汀整编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路军,不久改称红一军团。军团总指挥朱德、政治委员毛泽东、参谋长朱云卿、政治部主任杨岳彬。红一军团下辖三个军,全军1万余人。同年8月23日,红一军团同红三军团自发合编为红一方面军。...
5 KB (817 words) - 05:32, 5 April 2023
中国工农红军是第一次国共内战期间由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武装力量。隨着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中國工農紅軍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由重慶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統一調度八路軍和新四軍。红军部队的组建,通常来源于中国共产党在各地和国民革命军中发动的起义、兵变。红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於1955年被授予将帅军衔...
19 KB (3,021 words) - 13:01, 9 November 2024
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团,简称红九军团,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之一。 根据中共中央军委1933年10月2日命令,红九军团在中央苏区于10月28日编成,属红一方面军编制,军团长罗炳辉(红三师师长)、政治委员蔡树藩(红一师政委)、参谋长张翼(红三军团红四师参谋长)、政治部代主任李湘舲兼保卫局长(红一方面军政治...
22 KB (4,374 words) - 13:17, 25 September 2024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简称红二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并称为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部队之一,是红军长征中唯一没有损失的部队。辖红二军团,红六军团。由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治委员(后关向应)。抗日战争爆发后改编为八路军一二〇师。 1930年7月,红二军团...
3 KB (499 words) - 12:59, 11 February 2023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简称红一方面军,又称中央红军,与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并称为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部队之一。 1930年6月11日,在李立三主导下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目前政治任务的决议》(即《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的首先胜利》),要求红军...
11 KB (1,847 words) - 14:45, 22 July 2024
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团,简称红八军团,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之一。1934年9月在江西省兴国县成立,长征途中被击溃,撤消番号。 1934年9月21日,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命令,红21师(61团、62团、63团)和中央警卫师(改称红23师,辖67、68、69团)在中央苏区兴国县良村雄岭下合编组成红八军团...
3 KB (444 words) - 16:11, 3 December 2021
1933年10月17日中革军委发布命令:“现将红校组织从新变更,以原有高级班上级班,改为红军大学校;以六期团改为红军第一步兵学校;以七期团改为红军第二步兵学校;以工兵营、炮兵连、重机关枪连、防空和装甲车连改为红军特科学校;游击队训练班改为游击队学校。” 修旧如旧 还原本真——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旧址保护修缮的认识. [2018-01-16]...
4 KB (580 words) - 10:25, 11 November 2024
杨岳彬 (category 中国工农红军将领)
杨岳彬(1908年—1949年)中国共产党早期军事领导人,湖南华容人,曾担任中共华容县委常委兼县总工会主席,以中共党员身份在国民革命军第二军警卫团担任连指导员,后参加秋收暴动,先后担任红四军三十一团团部宣传干事,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总政治部主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政治部主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司令部第五局局长。...
1 KB (174 words) - 05:28, 5 April 2023
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旧址位于江西省瑞金市叶坪乡朱坊村。2018年3月9日,公布为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又称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卫生学校、中央红军总医院附属学校。 1931年9月中革军委总军医处处长兼红军中央医院院长兼政治委员贺诚鉴于中央红军各军团...
8 KB (414 words) - 01:07, 27 May 2022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通称红三军,是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主力部队之一。 红三军前身是红一军团中的红六军,1930年7月,按照中共中央军委的统一命令,整编为红三军,军长黄公略(牺牲后徐彦刚代)、政治委员陈毅(后蔡会文代)、参谋长周子昆。全军下辖三个纵队:第一纵队纵队长柯武东;第二纵队纵队长罗炳辉、政治...
2 KB (281 words) - 19:16, 17 February 2019
涂则生 (category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共产主义青年团。民国21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江西宁都县独立团连长,江西军区独立师副营长、营长,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教导营连长。 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康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涂则生_龙岩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longyan.gov.cn. [2024-05-21]...
1 KB (182 words) - 03:35, 21 May 2024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八军,简称红十八军,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主力部队之一。 1933年2月,湘鄂赣苏区的红军独立第一、二师按照中共中央军委命令合编而成红十八军,军长严图阁、政治委员徐洪,下辖第五十二师和第五十四师。同年7月,红十八军奉命南渡袁水,与红六军团第十七师会师,改编为红六军团第十八师。...
526 bytes (91 words) - 08:14, 12 February 2014
1953年-1958年间,曾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军第一师”身份入朝作战,回国后改回解放军番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步兵师沿革•步兵第1师》 欧阳青. 大授衔:1955共和国将帅授衔档案. 北京: 长城出版社. 2011: 133. ISBN 978-7-5483-0058-8.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战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
12 KB (1,688 words) - 13:56, 17 December 2024
蕭鋒 (少將) (category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中國共產黨黨員。 1927年,蕭锋加入泰和縣紅色游擊隊,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8年加入中國工農紅軍。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第一師第三團總支書記等職務,參與中央蘇區反圍剿戰爭和長征。1949年3月,擔任中國...
7 KB (321 words) - 03:22, 2 January 2024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简称红十四军,史载红十四军有两支。 1929年冬,中共江苏省委决定,并经中共中央批准,准备将活动在南通、海门、如皋、泰兴地区的红军游击队组建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1930年2月10日,中央军委派遣何昆(化名李维森),偕张爱萍、何扬、宋奇等,由地下党交通员护送,自上海乘船至泰兴...
3 KB (574 words) - 09:52, 3 January 2017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简称红十五军,是中国工农红军部队。 1931年12月,原国民革命军二十六路军在江西宁都发动宁都暴动,加入红军,改编为红五军团。红十五军同时改编而成,军长黄中岳、政治委员左权。下辖第四十三师:师长卢寿椿、政治委员高自立;第四十四师:师长苏进、政治委员唐天际。1932年3月12日...
4 KB (662 words) - 22:57, 11 March 2023
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简称红五军,是中国工农红军红三军团主力部队之一。 1928年7月22日,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于湖南平江率领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五师第一团发动平江起义,将起义部队自行编为红五军第十三师,军长彭德怀、党代表滕代远、参谋长邓萍,下辖第一团,团长雷振辉、党代表李灿;第四团,团长陈鹏飞、党代...
4 KB (672 words) - 09:50, 20 March 2022
中国工农红军少共国际师,通称少共国际师,是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下辖的一支特殊部队,1933年8月5日成立于江西宁都,全军均由少年组成,平均年龄18岁。1934年春,少共国际师改编为红十五师。遵义会议后,红十五师取消番号,并入红一军团。 “少共国际”(又译“青年共产国际”)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上...
9 KB (1,690 words) - 15:03, 23 October 2021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简称红二十五军,初隶属中国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后改隶红一方面军红十五军团。 鄂豫皖苏区红二十五军1931年10月成立于安徽金寨縣麻埠鎮,军长旷继勋、政治委员王平章,下辖第七十三师:师长刘英、政治委员吴焕先;1932年秋,主力随红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随红四方面军入川,长征后为红...
12 KB (2,488 words) - 14:06, 22 November 2023
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简称红六军,有三个不同部队使用此番号[查证请求]。 1930年2月,鄂西红军中央独立师改编为红六军,军长孙德清(后旷继勋代)、政治委员周逸群、副军长段德昌、参谋长许光达。下辖第一纵队:司令员段德昌(兼任)、政治委员王鹤;第二纵队:司令员段玉林。5月,两纵队扩编为红十六、十七师,...
4 KB (808 words) - 06:05, 13 March 2022
的遗物。大殿坐北朝南,面阔进深各五间,抬梁式木构架,重檐歇山顶,高11.61米,主梁上墨书有明确纪年。 1932年10月,罗炳辉、谭震林等率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占领邵武,县苏维埃政府即设在此处。1980年代,重新绘制了大殿内的部分彩绘,对古建筑原貌造成破坏。2009年重新修复,试图完整保存历史原貌和建筑特色。...
2 KB (238 words) - 09:25, 20 November 2024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二军,简称红十二军,是中国工农红军红一军团主力部队之一。 1930年1月,福建西部龙岩、上杭、永定、连城四县地方武装分别改编为闽西红1、2、3、4团,武平北部和长汀南部赤卫队合编为闽西红5团。1930年3月,闽西苏维埃政府军事委员会决定将闽西地方武装升级为正规红军...
4 KB (808 words) - 15:41, 16 May 2022
合成第一三九旅(英語:139th Combined Arms Brigade),又称“华山猛虎”,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七集团军下辖的一个重型合成旅,驻地四川省什邡市。 该旅最早编制为红军湘东独立第一师。1932年春湘赣苏区的红军独立第一、三师合编成的红八军,全军2200余人。代理军长李天柱、政治委员王震、参谋长李达。...
42 KB (7,727 words) - 10:19, 13 December 2024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通称红四军,是中国共产党在南昌起义后建立的部队,是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一支军一级的武装力量。因其领导人为朱德与毛泽东,史称朱毛红军。 1928年3月,中共湘南特委代表强行取消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1927年9月秋收起义前成立,毛泽东为前委书记)。...
21 KB (4,104 words) - 01:42, 30 September 2023
Arms Brigade),又称“模范红五团”,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九集团军下辖的一个中型合成旅,驻地辽宁省瓦房店市。 该旅最早编制可追溯至1944年5月11日成立的冀鲁豫军区第八军分区。在教导教导三旅番号撤销后,其下属的第七团(前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第二师第五团,“模范红五团”)也划归第八军分区...
3 KB (261 words) - 11:11, 16 December 2024
中国工农红军江西军区旧址(含红军检阅台)位于江西省兴国县潋江镇筲箕村。军区旧址占地面积2193.5平方米,建筑面积688.2平方米。红军检阅台占地面积66平方米。2006年作为兴国革命旧址的一部分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江西军区旧址原为地主黄象园的私宅,始建于1924年,为日本式砖木结构...
6 KB (692 words) - 10:28, 11 November 2024
长征,是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期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从中央苏区和南方苏区开始的战略转移,其最终抵达、汇聚于陕甘苏区。 1936年,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合。紅一方面軍在其368天的战...
131 KB (15,274 words) - 11:59, 13 December 2024
军团随营学校大队长。1930年10月,在红军整编中,龙被调往红一军团,任红十二军35师师长。后又转任中央红军学校第一队队长、独立第五师师长、红三军团红21师师长等职。其后被派往湘赣苏区,任军区参谋长兼红军随营学校第四分校校长。1934年8月,湘赣苏区主力部队合并成立红六军团,龙云担任新组建的红18师师长。...
5 KB (639 words) - 06:33, 9 January 2023
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简称红八军,中国工农红军历史上有三支红八军。 1930年2月1日,俞作豫率国民政府广西警备第五大队在龙州起义,部队也编为红八军,军长俞作豫、参谋长宛旦平、政治部主任何世昌,下辖第一纵队,纵队长何家荣、政治委员潘裕明;第二纵队,纵队长俞作豫(兼任)、政治委员涂振农...
2 KB (430 words) - 12:45, 5 July 2022
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简称红七军,是中国工农红军红三军团主力部队之一。 1929年12月11日,国民政府广西警备第四大队、教导总队和右江农军2800余人,在百色举行起义,宣布成立红七军,军长张云逸、参谋长龚鹤村、前委书记兼政治部主任陈豪人。下辖第一纵队,纵队长李谦、政治委员沈静斋;第二纵队,纵队长胡...
2 KB (294 words) - 07:24, 17 January 2022
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简称闽东独立师或闽东红军,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于第一次国共内战后期在闽东地区建立的师级军事编制单位,由中国共产党闽东临时特别委员会领导。闽东独立师基于在闽东地区各地活动的红军独立团合并成立,在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结束后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北上参加抗日战争。...
19 KB (2,575 words) - 02:24, 3 September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