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力並不一定會即時顯現,也有可能會經過積累,在今生或來生遇上特殊的條件時才顯現。 印度教認為,力是非個人及形而上的法則,人神也沒有改變這個法則的能力,而力也不是懲罰或獎賞,只是自然的法則。 印度教,分為潛伏與隨伴,共同組成印度教業報体系。 潛伏(Anarabdha...
    3 KB (406 words) - 07:50, 8 February 2022
  • 印度教是世界信徒第三多的宗教,僅次於基督宗教及伊斯蘭教。 印度主题 宗教主题 神话主题 印度教 印度教改革运动(英语:Hindu reform movements) 印度教神话 業報 (印度教) 相關宗教系統及哲學 印度哲学 吠陀宗教 佛教 東方哲學 耆那教 锡克教 祆教 印度教...
    57 KB (7,335 words) - 00:00, 2 November 2024
  • (梵語:कर्मन्,羅馬化:karman,巴利語:kamma,漢語音译作羯磨或羯摩等),或稱果力、業報、報應,意為行動、作用或功業。對相信存在靈性的人來説,該術語也指因果關係的靈性原則,通常被描述為力原則(英語:principle of karma),其中個人(原因)的意圖和行為會影響...
    17 KB (2,836 words) - 19:59, 20 August 2024
  • (梵語:कर्म,羅馬化:karma,或karman;巴利語:kamma),佛教術語,是由思所驅動的行為,這些行為會在未來產生相應的後果,也就是業報或果之間有因果法則。與果是佛教的基礎理論之一,三毒通常被認為是造成輪迴的主要因素。這個概念最早來自古印度宗教教義,在佛教創立之前就已經出...
    64 KB (12,604 words) - 03:51, 17 September 2024
  • 印度教是孟加拉国中人口第二多的宗教信仰,仅次于伊斯兰教逊尼派哈乃斐派。孟加拉国印度教人口是18,150,000,占孟加拉国人口的11%,孟加拉国是印度教人口第三多的国家, 仅次于印度和尼泊尔。孟加拉国信奉印度教的主要地区是库尔纳专区,主要教派是性力派。 Bangladesh’s Hindus number...
    2 KB (93 words) - 00:18, 17 August 2022
  • 1710年,莱布尼茨提出神义学系统研究罪惡問題,解释为什么神允许恶存在同神的全善不矛盾。 印度哲學和印度宗教是由業報 (印度教)來解釋。 尤西弗罗困境 自由意志 决定论 全能上帝悖论 The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The...
    5 KB (429 words) - 03:34, 16 February 2024
  • 巴厘島印度教 (英語:Balinese Hinduism;印尼語:Agama Hindu Dharma; Agama Tirtha; Agama Air Suci; Agama Hindu Bali) 是印尼巴厘島上大多數人所信奉的印度教。巴厘島人的印度教信仰具有獨特的模式,信徒把當地的泛靈論、祖...
    35 KB (4,403 words) - 08:50, 20 October 2024
  • 自在 (category 印度教哲學概念)
    自在(梵語:ईश्वर,羅馬化:īśvara;巴利語:issara),音譯伊濕伐羅,印度教和佛教用語,又作無礙、縱任,即自由自在,做任何事均無障礙;梵语还表示主人、祜主,故又可译为自在主、自在祜主,印度教译为上主。 佛教的“自在”指解脱後的“生死自在”,不受轮回、不受烦恼。此為諸佛及上位菩薩所具之功...
    2 KB (345 words) - 12:22, 26 March 2019
  • 巴克蒂 (category 印度教哲學概念)
    12世纪穆斯林统治者入主印度後,印度教受到伊斯兰教的影响,产生了奉愛運動(英语:Bhakti Movement),最早兴起于印度南部,代表人物爲罗摩奴阇(英语:Ramanuja)。他强调奎师那(黑天,毗湿奴的化身)的至高地位以及对祂的崇信,提出奉愛不被業報...
    3 KB (421 words) - 11:17, 11 June 2021
  • 梵行 (category 印度教)
    hmacaryā,巴利語:brahmacariya),又譯為淨行,本義是清淨的行為、值得稱讚的行為,最早源自古印度婆羅門教的梵天信仰,在婆罗门教或印度教中将修行者必修梵行的时期称爲梵行期。古印度人認為這些清淨的行為受梵天(Brahmā)讚賞,而施行這些行為者將能夠投生梵天。這個信仰被佛教接受後,佛教也稱呼出家的沙門為梵行者。...
    3 KB (521 words) - 02:22, 19 April 2023
  • 提婆 (印度神話) (category 印度教神祇)
    印度教神话体系中转指居住在天界的男性神明,故亦可译为天、天人,女性天人称提毗。有趣的是,在瑣羅亞斯德教中,德弗(Daēva)反而是惡魔的統稱,與善神阿胡拉(Ahura)對立。 印度教世间分为天界(提婆界)、空界、地界,天界即提婆界,位于须弥山在早期的婆罗门教(印度教...
    3 KB (480 words) - 02:49, 16 May 2024
  • 地獄 (section 印度教)
    力,而投生六道輪迴。作惡者,投生於地獄或其它惡趣;作善者,投生於天界;修諸梵行、止觀者,能導向涅槃脫離輪迴。在佛教的宇宙論中,地獄界爲輪迴流轉中最痛苦、最低劣的生存界,可分為極為炎熱、燒燙的火獄,以及極度冰冷的寒獄這兩種類型。投生於地獄不是永恆的,地獄有情(眾生)雖長時受苦,但亦會因為惡業報盡,而再次投生於他界。...
    17 KB (2,695 words) - 21:13, 25 November 2024
  • 、同、异、和合),加以使用。 在公元前最後的數個世紀內,源自彌曼差派的前彌曼差派因佛教和耆那教對婆羅門教的衝擊而興起,旨在捍衛《吠陀經》的權威,隨着印度教興起,前彌曼差派演變為印度教教內的彌息伽派。 前彌曼差派的影響力在公元七至八世紀左右達到頂峰,但隨後便因印度教...
    7 KB (1,213 words) - 03:21, 25 August 2024
  • 婆罗门(梵語:ब्राह्मण,羅馬化:brāhmaṇa;英語:Brahmin)是印度教种姓制度的祭司,属于瓦爾那之一,它主要掌握神权和占卜祸福、垄断文化教育、报道农时季节、主持王室儀典,在社会中地位是最高的。 古印度社会洋溢着浓郁的宗教气氛,后到英属印度,祭司被人们仰视如神,称为婆罗门。祈祷的咒...
    3 KB (381 words) - 12:12, 23 August 2023
  • 習氣 (category 印度教哲學概念)
    業報和習氣牽引而各有分別。故佛家云,“萬般帶不走,唯有隨身”。唯識論提出果和習氣有等流、異熟之別,在異熟習氣中,有名言、我執、有支三種習氣。 某些時候,修習、積累善根的氣分也稱為習氣,亦譯為“本氣”、“成行氣”等。 佛教的習氣觀來自婆羅門教,印度教也將習氣稱為“...
    10 KB (1,679 words) - 13:33, 22 October 2024
  • 閻羅王 (category 印度教神祇)
    阎罗王(梵語:यमराज,IAST:Yamarāja),起源自印度教神祇閻魔羅闍(或譯閻摩、閻魔、閻魔大王),是地獄的君主,隨著佛教傳入中國,華人尊稱其為閻魔羅闍大王,簡稱閻羅王、閻王、閻君。羅闍即「王者」或「大王」之意。閻羅王信仰傳入漢字文化圈,成為中國、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的民俗信仰對象之一。...
    10 KB (1,409 words) - 02:03, 20 December 2024
  • (category 印度教哲學概念)
    提升成大「我」,與梵合而為一。依憑內心的歷練,人人最終都可體會「梵我合一」的妙境;人到此處, 可以揭破世間的迷幕,超脫於輪迴業報以外,生命獲致最終極的自我實現。梵我為一的境界 只有廣義上的瑜伽才能達到,人可以布施、敬神、口誦陀羅尼(「唵」)和瑜伽實踐加以追求。...
    11 KB (1,493 words) - 00:49, 22 July 2024
  • ,當得未來有,是謂受緣有。……受緣有,於是現行,今生作行,彼行,當得未來有,彼行緣,說一切結。」 浮陀跋摩譯《阿毘曇毘婆沙論》:「云何取緣有?若於此作業,亦令增長,彼業報,使未來有相續,諸未來如是等,當知盡攝在有分中。……取緣有者,若於此作業,乃至廣說,彼...
    14 KB (2,756 words) - 02:35, 29 April 2022
  • 大壺節 (category 印度教節日)
    大壺節(天城體:कुम्भ मेला,羅馬化:Kumbh Mela)印度教宗教活動,大約每隔12年舉行一次。每次擇一在印度四個城市(安拉阿巴德、赫爾德瓦爾、烏賈恩、納西克)舉行,另外每六年在安拉阿巴德和赫爾德瓦爾舉行半禮,每三年一次小禮。舉行的日期可以長達五十五天,2013年的一次預計將有一億人次參加。...
    2 KB (332 words) - 03:15, 1 September 2021
  • [2019-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06).  佛经故事:恶口骂僧执迷不悟 转世投生百头怪鱼, 凤凰佛教, [2019-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06)  迦毗梨(Kapila)義爲赤(紅)頭、黃頭,印度教有同名的迦毗梨(英语:Kapila)仙人。...
    4 KB (565 words) - 11:55, 21 March 2023
  • 毗湿奴 (category 印度教神祇)
    a)、那羅希摩(Narasimha)、婆藪天(英语:Vāsudeva)(Vāsudeva)等列作其化身,是印度教三相神之一,梵天主管「創造」、濕婆主掌「毀滅」,而毗湿奴即是「守護」之神,印度教中被視為眾生的保護之神,其性格温和,对信仰虔诚的信徒施予恩惠,且常化身成各种形象拯救危难的世界,印度人大多...
    11 KB (1,489 words) - 14:07, 1 November 2024
  • 十八層地狱是華人民間信仰的信眾從古印度婆羅門教、印度教那落迦與佛教地獄吸收過來的概念,繼而演變為道教與民間信仰所謂的地府。 佛經《十八泥犁經》便載有十八地獄的描述,但非一層層的十八層,而是地底八火獄和天際十寒獄。其後的《梁书》有一载,胡人刘萨何暴病而死,经十日复苏,自称游历了十八地狱。由此觀之,十...
    7 KB (830 words) - 14:31, 15 November 2024
  • movement)開啟了羅摩橋天然遺跡保護行動;此外,大規模的疏浚預計將開挖4,800萬立方公尺的沈積土亦會損壞當地的珊瑚礁,引發不斷的爭議。西元2007年3月27日,印度教團體為此發起全球請命行動,提出該橋為宗教神聖地標及在西元2004年南亞海嘯浩劫中保護了印度免受重創的論點,希望阻止這個工程進行。 "Ramasamy...
    7 KB (908 words) - 14:08, 8 March 2024
  • 印度教,內涵偏向伊斯蘭教。 信仰印度教的旁遮普人實行種姓內婚,死後火葬。 印度教是以婆羅門教的基礎上,融合其他民間信仰的思想,例如:佛教、耆那教。信仰印度教的旁遮普人在各社會等級、集團與不同的文化階層有相異的信仰和實踐。印度教並沒有統一的經典與公認的教祖。印度教...
    54 KB (7,485 words) - 16:16, 6 July 2024
  • 紧那罗 (category 印度教傳說生物)
    神。其後佛寺也往往祭祀供養,尊稱為監齋使者、監齋菩薩、大聖紧那罗王菩薩等,以祭灶節農曆臘月廿三為神誕,又被視同中國民間信仰和道教的灶神。 紧那罗在印度教和佛教中的形象,通常为半人半马,人面而长角。在东南亚的印度化国家,紧那罗则通常表现为半人半鸟。 在佛教造像中,紧那罗身上还会带着乐器鼓。 《佛光大辞典》【紧那罗】...
    7 KB (1,189 words) - 05:37, 7 April 2024
  • 主張無神論,認為肉體存在,才存在靈魂,靈魂就是意識,人的意識是由四大和合而生;人死後四大分散,靈魂湮滅,否認轉生、輪迴、業報。 主張經驗主義,人唯一可信任的是自己的認識,感覺經驗,主張積極樂觀的入世,反對苦行、禁欲和虛偽的道德。 反對祭祀,世界萬物自然產生、自然消亡,不存...
    3 KB (306 words) - 06:34, 15 July 2024
  • 佛教早期不做祭祀,至大乘佛教中後期吸收部分印度教儀軌,以攝召事火外道。護摩又有内外两種說法: 内護摩屬於佛教的「出世法」,自身為壇,以如來之智火,燒煩惱之薪。 以自身為壇場,於觀想中,以如來之智火燒除諸煩惱,此種於心內作觀修法之護摩則稱內護摩。內護摩通常又有五法之別,即...
    8 KB (1,126 words) - 08:51, 16 March 2022
  • 天國 (section 印度教)
    淨土、阿閦佛妙喜淨土、藥師佛淨琉璃淨土等。淨土的樣貌依佛菩薩各自的本願而各不相同。 在印度教里面,因为有轮回的緣故,天界的概念不是很凸出並只是暂时的,而佛教是借用了其說法,要到下一个重生之后才可入,对於信奉印度教的信徒,热望的是永久的国度称为Moksha,即灵魂對生死轮回的解脱,即是佛教所說的涅槃...
    15 KB (2,256 words) - 10:19, 9 September 2024
  • 印度教神話的阿修罗(梵語:असुर),義為大力神,是一群追求力量的神靈,與提婆互相對抗,阿修羅有時被視為暴力的神靈。 阿修罗及提婆(包括那伽)都是生主的後代。最早期的吠陀教文獻記載提婆族司掌自然現象,如黎明女神乌莎斯及氣候神/雷神因陀羅。而阿修罗族是一群司掌道德及社會的神祇,如伐楼拿(佛教名:水天...
    4 KB (637 words) - 00:57, 22 July 2024
  • 那伽 (category 印度教傳說生物)
    那伽(梵語:नाग,羅馬化:nāga),也譯為龍,是印度神話中的蛇神,掌管水源、河流與大海。這種生物的外表類似巨大的蛇,有一個頭或七個頭;其形像在婆羅門教、印度教和佛教經典中常有出現。但是這個詞的用法並不十分嚴格,它有時也被用來指代大象 或真正的蛇,尤其是眼鏡王蛇和印度眼鏡蛇(眼鏡蛇在印地語中的讀音就是“納...
    9 KB (1,530 words) - 15:39, 11 May 2024
  • 轮回 (category 印度教)
    印度教、佛教、耆那教等眾多宗教認可這個理論,在歐洲有關於希臘的輪迴論的哲學理論流傳,這些理論的認可者包括畢達哥拉斯及柏拉圖,德魯伊教及海地伏都教也相信輪迴存在;作为一种宗教体验,輪迴被认为是世界的另一种真实面貌(感官所認識世界的延伸)。 輪迴論與許多達摩宗教(如婆羅門教、佛教、耆那教、印度教...
    44 KB (5,063 words) - 11:38, 6 January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