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蕨類的莖一般而言都不顯著,樹蕨類是少數的例外。真蕨類中最常見的莖為橫走莖和斜生莖,而蕨類的莖可分成直立莖、短直立莖、斜生莖、橫走莖、攀緣莖、纏繞莖及懸空莖等七種類型。 葉:植物上綠色且可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份。链束植物的葉常被特稱為蕨...
29 KB (3,877 words) - 00:59, 28 November 2023
蕨類和蕨類植物,是植物界的一個門,稱為蕨類植物門,屬於維管束植物,沒有花與種子,靠孢子來繁殖。它也可能指: 羊齿植物(Pteridophyta):即過去的蕨類植物門,包含了石松类和真蕨类,為維管植物排除了種子植物所形成的並系群,現時分類學上已不建議使用。 真蕨類(Polypodiopsida):又稱链束植物,為種子植物的姊妹群。...
1 KB (91 words) - 14:32, 17 September 2024
蕨狀,只有少部份是高可達10米的喬木。它們絕大部分有真蕨植物一樣的大型羽狀複葉和具有二歧分叉的主葉柄,但葉的表面角質層較真蕨類厚。 根據種子蕨類的解剖結構,它們既有蕨類植物性狀,又有裸子植物性狀;莖和根有像真蕨一樣的維管束,又有像蘇鐵一樣的形成層、次生木質部和次生韌皮部等。在種子蕨...
7 KB (359 words) - 06:24, 27 May 2024
真蕨亞綱(Polypodiidae)是鏈束植物綱裡的一亞綱,包括所有的薄囊蕨類。 本分類架構參考自2016年PPG I的論文: 真蕨亞綱 Polypodiidae Cronquist, Takht. & W.Zimm. 紫萁目 Osmundales Link (royal ferns) 紫萁科 Osmundaceae...
7 KB (726 words) - 13:25, 15 April 2023
桫欏目 (category 真蕨纲)
桫欏目(学名:Cyatheales)又名樹蕨,是蕨类植物真蕨纲的一個目。 有人稱為蕨類植物之王。 本目是在真蕨類中最大型的,在約一至四億年前本目曾經是地球主要的森林樹種。雖然在三億年前便有種子植物的出現,但起初是像松柏門那樣主要分佈在較寒冷和乾燥的地區,而同樣適應熱帶雨林區氣候的蘇鐵綱又生長較慢,都未取代本類的統治地位。...
3 KB (334 words) - 11:39, 29 November 2023
水龍骨目(學名:Polypodiales)是真蕨綱中的一個主要分支,包含有超過80%的现存蕨類物種。它們分布于熱帶、亞熱帶和溫帶等地區。 水龍骨目被認為是蕨類最晚分歧出來的目,基於最近的基因分析。它們大約在一億年前形成且分歧出來,大概是接在被子植物門分歧之後。...
12 KB (1,107 words) - 11:36, 29 November 2023
古蕨屬(學名:Archaeopteris),又名古羊齒屬,是一屬已滅絕的樹狀植物,具有蕨類型的葉片。生存於晚泥盆紀至早石炭纪。其化石分布於全世界,是有用的指相化石。古蕨屬的發現,加強了真蕨綱和裸子植物之間在系統發育上的聯繫,它們可能在之後演化成最早的裸子植物。 古蕨...
5 KB (503 words) - 05:17, 24 March 2023
擬蕨這個名稱乃相對於「真蕨」而言。它們傳統上被歸類於廣義的蕨類植物,但現在由於親緣關係的確定,這群不形成單系群的植物,各分別被納入石松門(石松類、卷柏類、水韭及部份已滅絕的化石植物)與蕨類植物門(松葉蕨、木賊類等)。 擬蕨是一群形態多樣、不產生種子的維管束植物,它們散播的方式與真蕨...
3 KB (409 words) - 04:58, 11 October 2020
类和其他維管植物不同的地方在於其小型葉,與真蕨類和種子植物中葉脈較複雜的大型葉不同,只有單一個維管葉脈。 所有现存的石松类可归为石松綱,该类群于2016年由广义蕨类系统发育工作组(英语:PPG I)发表的第一版分类系统(簡稱PPG I)定义、发布。 石松类約有1200個現存物種,並通常分成三個類...
9 KB (961 words) - 20:07, 7 October 2024
海拔1000到2000公尺)之闊葉樹林陰濕地可見。 稀子蕨的分布狀況和臺灣多種裸子植物類似,產於喜馬拉雅山東部一帶和臺灣,這個範圍是200萬至1萬年前冰河期之際全球最大的避難所,因此稀子蕨可能是冰河期當時生物避難所遺留下來的物種。 多年生蕨類植物;根莖短且斜生(ascending);葉叢生,葉柄長...
5 KB (610 words) - 14:57, 26 February 2021
圓葉鱗始蕨,學名 Lindsaea orbiculatum,又名鐵線草、雙刀蕨、黑骨芒、魚鱗蕨、高腳假鐵線草、金錢草、臺灣陵齒蕨、黑腳蕨、團葉陵齒蕨、七星蕨、團葉鱗始蕨、圓葉陵始蕨、圓葉陵齒蕨,是鳞始蕨科鳞始蕨属一種蕨類植物。其种加词“hainanensis”意为“海南的”。 Lindsaea simulans...
3 KB (287 words) - 06:37, 29 May 2022
松葉蕨科(Psilotaceae)是一種蕨類植物,包括有「松葉蕨屬」和「梅溪蕨屬」兩個屬。這兩個屬的外表很不一樣,而且也有人將梅溪蕨屬獨自分到梅溪蕨科中,但大多數的分類學還是持續將其放在松葉蕨科內。松葉蕨科在分類學中的位置曾經不是很明確,部份是因為此類植物缺失根或真正的葉子,但最近的分子系統學的研究推測出其和瓶爾小草科之間較為相近。...
3 KB (384 words) - 08:28, 1 September 2024
真叶植物(英語:Euphyllophytina)是一个未分级的植物类群,是维管植物的子类群,石松门的姊妹类群。真叶植物包括种子植物和蕨类植物两大类,以及一些灭绝的化石类群。根据多项分子生物学证据,现存的维管植物都可以归为石松、蕨类、种子植物这三个单系群。其它的研究表明,将化石种类列入会得到更为复杂的谱系图。...
5 KB (256 words) - 12:25, 20 August 2023
擬金粉蕨(學名:Onychiopsis),又名爪形蕨,是一屬已滅絕的蕨類植物,生存於晚侏羅紀至白堊紀。喜生長在湖邊,可能位於森林的邊緣,並與其他種蕨類、蘇鐵類植物生長在一起。它們曾一度被認為是石松類植物,但現已被確認為蕨類植物。 擬金粉蕨具有精緻的羽狀複葉。齒狀的小葉極窄,約以30度角與莖相連接。另...
2 KB (152 words) - 02:20, 6 May 2023
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是真蕨类植物的一个科,含20餘屬,2100余種,為蕨類最大科,其下類群約占現存蕨類的五分之一。其分佈遍及全球,以溫帶和熱帶山區多樣性最高,生境及生活型十分多樣,包括陸生、石生、附生或半附生。 部分分類系統將此科歸入取廣義概念的水龍骨科。 1990年, Karl...
16 KB (2,144 words) - 14:27, 18 September 2024
双扇蕨(学名:Dipteris conjugata)为双扇蕨科双扇蕨属下的一个种,為中大型蕨類。又稱鐵雨傘、破傘蕨、半把繖、松葉蘭、雄過山、灰背雙扇蕨,是台灣唯一的雙扇蕨科植物。屬於水龍骨目或裏白目(Gleicheniales)。 根莖部 成體的莖直徑約1cm寬,根經常橫走狀,基部具窄批針型鱗片 葉部...
3 KB (393 words) - 07:46, 11 December 2022
蕨科的根部粗壯,莖部短小肥大,葉柄基部具革質宿存之托葉。 合囊蕨科與瓶爾小草科屬於厚囊蕨類(英语:eusporangiate fern),是厚囊蕨類植物現生唯二的兩科,為蕨類植物中較早期的分支出來的一支。 目前本科已知現生六屬 觀音座蓮屬 Angiopteris 天星蕨屬(英语:Christensenia...
5 KB (453 words) - 12:52, 18 April 2024
萊蕨在印度之族群,已列入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屬於無為等級。 印度的某些原住民,會利用萊蕨作為要藥用途,用來治療皮膚問題。他們也相信萊蕨具有抗菌之作用。 自然環境中,兩倍體n=36最為常見。極少數機會會產生四倍體n=72以及八倍體n=144 郭, 城孟. 《蕨類圖鑑》. 遠流臺灣館...
4 KB (391 words) - 18:22, 29 May 2022
凤尾蕨科(Pteridaceae),又称蕨科,蕨类植物门的一个科。其下有5亞科、53属1211种蕨類植物。其中種屬的分類按不同分類法可能會產生一定差異。主要分布于热带和干旱地区。 本科包括以下属: 卤蕨属 Acrostichum 铁线蕨属 Adiantum 粉背蕨属 Aleuritopteris 翠蕨属...
4 KB (320 words) - 12:24, 27 February 2023
鹿角蕨屬多介於稍畏寒蕨類及畏寒蕨類之間,適合生長於日溫高於 27°C,夜溫高於 16°C 的環境。而鹿角蕨種間對於低溫的耐受性也不盡相同,舉例來說,二歧鹿角蕨耐寒,其低溫限度為 0°C 至 -1.1°C;而馬來鹿角蕨則不耐寒,低溫限度為 18°C。綜觀而言,鹿角蕨喜溫暖的環境,冬季溫度不宜低於...
35 KB (4,178 words) - 04:21, 15 October 2024
剑叶凤尾蕨(学名:Pteris ensiformis)为凤尾蕨科凤尾蕨属下的一个种,又有斑紋鳳尾蕨、銀脈鳳尾蕨、箭葉鳳尾蕨等別名。本身是一種蕨類植物,頂羽片單一,側羽片多少分叉,形成不規則多裂,羽軸兩側之羽片不對稱,葉軸無翅。 植株高30-50公分。根狀莖細長,斜升或橫臥,粗0.4-0.5公分,被黑褐色鱗片。...
3 KB (370 words) - 02:52, 29 May 2022
岩生或地生,生長在高山略為遮蔽的岩石環境。 针叶耳蕨 Polystichum acanthophyllum (Franch.) Christ, 1905. 台湾物种名录. 台湾: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 [2013-01-24] (中文(台湾)). 蕨類圖鑑2:進階珍稀篇 - 第378頁 維基物種上的相關信息:针叶耳蕨...
1 KB (171 words) - 15:40, 5 December 2023
Coniopteris †Erboracia 蚌殼蕨屬 Dicksonia L'Hér. Lophosoria C. Presl †Lophosoriorhachis †Nishidicaulis †擬金粉蕨屬 Onychiopsis 蚌殼蕨科的蕨類植物通常被視為比桫欏科植物更原始,發源於侏羅紀早期。...
1 KB (120 words) - 02:54, 10 October 2022
放射状植物(学名:Radiatopses)是维管植物及真叶植物的演化支之一,包含了种子植物及一些已灭绝的化石姐妹群。这一类群的初生木質部在维管束(或稱維管組織)橫切面的位置呈放射狀分佈而得名,相較於链束植物(Moniliformopses)則是環狀分佈。 本類群被定義為包含了化石物種多變桿蕨(Pertica varia)及現代被子植物香睡蓮(Nymphaea...
3 KB (218 words) - 10:39, 23 March 2022
蕨類植物門(Pteridophyta),又稱為羊齿植物,是维管植物排除了种子植物所形成的并系群,曾长期被视为植物界中的一个单系类群,现因为蕨类植物不构成单系群,而被拆分为石松門和链束植物,現時分類學上已不再使用。 蕨类植物特征为不开花,通过孢子繁殖。大约有1万多种,主要分布于中低海拔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3 KB (224 words) - 01:58, 14 November 2023
1896) Sphenopteris nigricans (Lesquereux, 1873) 郭城孟. 蕨類圖鑑 1 基礎常見篇. 遠流. 2001. ISBN 957-32-4520-5. 郭城孟. 蕨類圖鑑 2 進階珍稀篇. 遠流. 2003. ISBN 978-957-32-4573-5. Zheng-Yu...
27 KB (3,322 words) - 19:29, 22 July 2024
紫萁目(学名:Osmundales)是蕨類植物門裡的一目,只包括紫萁科一科。紫萁目的葉子通常呈現叢生狀狀,羽毛狀的排列,繁衍用的孢子密生於葉脊。紫萁目比其他大多數的蕨類要來得大。一般來說,該種植物都生長在湖沼溼地。 紫萁目裡的蕨類會形成厚重的根莖,並帶有茂密的堅靭根部。許多物種會形成短樹幹,但只有高約8公分至10公分而已;如在「塊莖蕨...
3 KB (365 words) - 04:09, 20 October 2023
蚌殼蕨屬(學名:Dicksonia)是一屬蕨類。它們與桫欏屬有親緣關係,但卻較為原始,最少可以追溯至侏羅紀及白堊紀。它們的化石紀錄有莖、葉子及孢子。 蚌殼蕨屬包含了20-25個物種,分佈在墨西哥至烏拉圭及智利、聖赫勒拿島、新西蘭、澳洲、印尼、新畿內亞及菲律賓。在新畿內亞的物種最為多樣化,共有5個物種。所有物種中最為容易種植的是軟樹蕨。...
3 KB (391 words) - 08:31, 3 July 2023
櫛羊齒屬(學名:Pecopteris),又名梳齒蕨屬、櫛蕨屬,是合囊蕨科下已滅絕的一個屬,為一類生長在沼澤地區的蕨類。最早出現於晚泥盆紀,在石炭紀賓夕法尼亞世時期最為繁盛,最終於二疊紀初滅絕。其化石分布於全世界,以其葉片的化石最為廣泛常見。 櫛羊齒的學名"Pecopteris"是來自於希臘文peki...
3 KB (257 words) - 13:22, 20 May 2024
栗蕨(學名:Histiopteris incisa)為碗蕨科栗蕨屬下的一個種。是一種常見的蕨類植物,分佈於全球熱帶及亞熱帶地區。通常出現在潮濕的環境,並能生長佔據一大片面積。栗蕨每個羽片的最基部裂片外觀類似蝙蝠翅膀,這也是其英文俗名 bat's wing fern 的由來,在台灣常以外觀類似蝴蝶來形容。...
5 KB (576 words) - 06:09, 27 October 2023
木質植物(学名:Lignophyta)是维管植物及真叶植物的演化支之一,包含了种子植物及一些已灭绝的化石姐妹群。这一类群的共同祖先拥有相对发达的木质部,因而有多支后代依此祖征而演化出乔木形态,但也有一些演化成草本。 本类群植物拥有类似于欧洲赤松(Pinus sylvestris)的两面性维管形成层...
3 KB (239 words) - 21:12, 19 August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