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諸法度(日语:寺院諸法度/じいんしょはっと Jiinshohatto)是江戶時代德川幕府對佛教教團制定的諸法度之總稱。但是,非固定的稱呼,文獻上有「諸宗寺院法度」(諸宗寺院法度)、「諸宗諸本山法度」(諸宗諸本山法度)等不同用法。 江戶幕府採取重視儒教、特別是朱子學的政策,另一方面,也安堵寺領、...
1 KB (195 words) - 10:42, 11 October 2021
2002a,謄写事業と並行して法度の原案も順次準備され. 橋本 2002a,また摂家・門跡・公家衆等より意見の聴取もなされた。. 橋本 2002a,徳川氏が豊臣氏を滅ぼした大坂夏の陣の翌々月、1615年7月に「武家諸法度」「諸宗本山本寺法度(寺院法度)」とともに本法度...
30 KB (3,410 words) - 13:47, 5 September 2023
武家諸法度(日语:武家諸法度/ぶけしょはっと Bukesyohatto)是江戶時代的江戶幕府為了統制武家而定立的法令。 豐臣政權的五大老之一的德川家康在慶長5年(1600年)的關原之戰後被任命為征夷大將軍,開始在江戶建立江戶幕府。 武家諸法度是江戶幕府在慶長16年(1611年)從武家的誓紙中取出3...
8 KB (1,473 words) - 04:50, 21 September 2024
慶長18年(1613年),幕府為了統制寺院・僧侶和規範朝廷與宗教界的關係,制定「勅許紫衣竝山城大德寺妙心寺等諸寺入院之法度」(「勅許紫衣法度」「大德寺妙心寺等諸寺入院法度」),2年後,制定「禁中並公家諸法度 」,禁止朝廷任意授予紫衣、上人稱號。...
2 KB (353 words) - 23:45, 24 July 2023
普愚為中興之祖。秉承釋迦牟尼佛遺教,以“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傳法度生”為宗旨。 高麗時代的佛教,宮廷權貴依附、流於儀式性的祝禱消災祈福,民間則重實修。1158至1210年,約南宋高宗至寧宗時代,普照知訥禪師立曹溪山修禪社(即今日「曹溪宗」名稱之由來),其思想理論影響深遠,並整形了佛教,尤以禪宗為盛。...
5 KB (793 words) - 11:28, 25 October 2024
遼東僧朗(?-?):重視華嚴、三論,隱於攝山(即棲霞山)。《高僧傳》載其師從「遊學北土,備綜眾經」,後居攝山的釋法度(437-500)。日本安澄《中論疏記》則稱僧朗「遠去燉煌郡曇慶師所,受學三論」。日本三論宗以僧朗為助曇無讖譯經的河西道朗(混淆河西朗、遼東朗),又以道朗之師為弘《成實》、《涅槃》的曇濟(411-475),上承竺道生。...
12 KB (2,180 words) - 12:16, 27 April 2024
公事方御定書 (category 德川吉宗)
72年)才廢除,儘管該法令從未徹底落實,受取締案例極為稀少。 日本武家政权制定的法律: 御成敗式目 建武式目(日语:建武式目) 武家諸法度 禁中並公家諸法度 寺院諸法度 名古屋大学附属図書館2006年春季特別展「地獄物語」の世界〜江戸時代の法と刑罰〜図録ガイド (PDF). 名古屋大学附属図書館. [2021-01-07]...
3 KB (499 words) - 02:53, 18 October 2024
以心崇傳 (category 临济宗僧人)
(日语:西笑承兌)處理外交工作,從而參與江戶幕府政策。他與閑室元佶(日语:三要元佶)、板倉勝重將寺社帶入行政中,禁制基督教,並且與寺院諸法度、武家諸法度和禁中並公家諸法度制定有關連。 慶長19年(1614年)方廣寺鐘銘事件爆發,崇傳指出文英清韓銘文中的「國家安康,君臣豐樂」乃詛咒家康身首異處,祈求豐...
7 KB (774 words) - 09:00, 19 May 2023
许多邪恶生物的名字,毕舍遮和饿鬼都在其中。 佛教一般认为毕舍遮是饿鬼道众生之一,如《三法度論》劃分畢舍遮為鬼趣。《大毗婆沙論》认为毗舍遮拥有畜生外相,故属于畜生道。 毕舍遮是四大天王持国天王的部属。在藏傳佛教密宗理論中,畢舍遮位于现图胎藏曼荼罗外院之南,形如饿鬼,手持人的殘肢、或“劫波罗”(Kapala,髑髏)。...
5 KB (795 words) - 23:49, 10 February 2024
第五世智威禪師 第六世慧忠禪師 一 牛頭宗初祖法融原出自三論宗門下,所以理論基礎建立在《般若經》及《中論》、《百論》、《十二門論》、《廣百論》之上,強調「一切皆空」、「本來無事」。在修行上,重視禪坐的修持,經由禪定而能達到「喪己忘情」的境界,最終至於「無所得」。如《高僧傳·法度傳》說:...
10 KB (1,733 words) - 17:42, 30 September 2024
慧遠 (category 中國淨土宗僧人)
两池,遍种白莲,慧远所创之社,遂称“白莲社”,因此,后来净土宗又称“莲宗”。被後世淨土宗追尊為淨土宗初祖。慧遠居東林寺直至圓寂。春秋八十有三。 於廬山期間,慧遠整肅僧團、聚徒講學,並組織譯經事業。曾請僧伽提婆譯出《阿毘曇心論》四卷、《三法度論》二卷;佛馱跋陀羅(覺賢,359年—429年)譯出《修行方...
9 KB (1,583 words) - 02:34, 14 December 2023
為根本正量部。《依說論》(《三彌底部論》)是現存僅有的正面記述十八部時期犢子系宗義的論書,《三法度論》是犢子系釋經之論書,經過了信仰大乘佛教者的詮釋。 《依說論》(《三彌底部論》)記載:佛說有三種人,依說人,即依契經所說諸法施設人,契經說,人與色等五蘊,不一不異;度說人,即三世行度施設人;滅說人,即...
46 KB (8,600 words) - 14:47, 30 November 2023
齊京師何園寺釋慧隆(智誕* 僧辯* 僧賢* 通慧* 法度) 齊京師太昌寺釋僧宗(曇准* 法身* 法真* 慧令* 僧賢* 法仙* 法最* 僧敬* 道文) 齊京師中興寺釋法安(慧光* 敬遺* 光贊* 慧福* 道宗) 齊京師中興寺釋僧印(慧龍) 齊瑯琊[山*聶]山釋法度(法紹* 僧朗* 慧開* 法開* 僧紹) 梁京師治城寺釋智秀(法整*...
12 KB (2,757 words) - 16:39, 9 March 2022
爭的阿修羅是天趣,起尸阿修羅等墮苦處阿修羅是鬼趣。說一切有部的《順正理論》、《大毘婆沙論》則說阿修羅必定是鬼趣。法藏部《舍利弗阿毘曇論》和犢子部《三法度論》列出人、天、三惡道,未特別言及阿修羅。大乘佛教的《瑜伽師地論》以阿修羅為天趣。 有部派別立第六趣,大毘婆沙論和大智度論稱犢子部主張六趣,覺音《論...
17 KB (3,261 words) - 04:23, 3 August 2024
南無阿彌陀佛 (category 淨土宗術語)
bu tsu)」、韓語「나무아미타불(na mu a mi ta pul)」等。 佛菩薩用四種因緣、方便度眾生,分別為「1以相好光明度眾生、2以說法度眾生、3以神通度眾生、4以名號度眾生」。其中以名號度眾生最方便,因佛名即是佛之本體,只要稱念佛菩薩的名號,便得其光明攝護。...
9 KB (1,222 words) - 14:20, 22 September 2024
在說一切有部和南傳上座部中,仍主張五趣,說一切有部認為阿修羅是鬼趣所攝,而南傳上座部認為與忉利天鬥爭的阿修羅是天趣,起尸阿修羅等墮苦處阿修羅是鬼趣。法藏部《舍利弗阿毘曇論》和犢子部《三法度論》列出人、天、三惡道,未特別言及阿修羅。大毘婆沙論和大智度論稱犢子部主張六趣。 正量部、大眾部、大乘佛教主張六趣,別立阿修羅為一趣。在大乘經中,時...
22 KB (3,854 words) - 19:21, 11 August 2024
做為人質,以防大名在領地叛變。雖然參覲花很多錢和時間,但是對有資格叛變的大名來講,問題不大。 頒布法令 德川家康也頒布武家諸法度、禁中並公家諸法度、寺院諸法度及諸社彌宜神主法度,分別控制旗下的諸侯大名、住在京都的天皇公家貴族、佛寺及神社。此外,幕府也規定大名有義務向將軍作定期捐獻、為將軍作戰及資助...
32 KB (4,807 words) - 17:49, 31 July 2024
法度眾生、神通度眾生、名號度眾生」四种因緣。其中以名號度眾生最為方便,因為佛號即為光明圓滿之本體,對佛本身來說,佛體的本身和祂的佛名是一如不二,若有眾生能夠至心稱念,即能得到佛願攝受。 佛號即佛,佛教徒設立佛號即視之如佛般禮敬,混合民間信仰者更有將佛號設立碑位,虔心供奉。 漢傳佛教由於淨土宗...
40 KB (4,692 words) - 10:59, 13 August 2024
阿毗达磨俱舍论 (category 俱舍宗)
八部義,不信大乘。後其兄無著恐其造論破壞大乘,勸其改宗大乘佛教。在無著逝世後,世親廣造大乘論,解釋諸大乘經,宗瑜伽行唯識學派。 《俱舍論》由真諦譯成漢文,在中國流傳。受此影響,成立了俱舍宗,是漢傳十三宗之一,被称为“小乘有宗”。此论传至西藏后,诸大德也十分重视,尤其格鲁派将之列为必学的五部大论之一...
12 KB (2,527 words) - 13:04, 3 June 2024
說一切有部及赤銅鍱部論書中修下初禪生於色界最初層梵眾天,犢子部《三法度論》以及正量部《立世阿毘曇論》中修下初禪生於梵輔天,以梵輔天為色界最初層。 說一切有部及赤銅鍱部論書中淨居天次序為無煩天到色究竟天,《立世阿毘曇論》的次序為善現、善見、無煩、無熱、色究竟天,而《三法度論》的淨居天為善現、善見、清淨天。...
45 KB (7,954 words) - 03:25, 17 June 2024
《出三藏記集·中阿含經記》:「昔釋法師於長安出《中阿含》、《增壹》、《阿毘曇》(發智論)、《廣說》(大毗婆沙論)、《僧伽羅叉》、《阿毘曇心》、《婆須蜜》、《三法度》、《二眾從解脫緣》(鼻奈耶),此諸經律,凡百餘萬言,並違本失旨,名不當實,依俙屬辭,句味亦差,良由譯人造次,未善晉言故使爾耳。會燕秦交戰,關中大亂,於是良匠背世,故...
18 KB (3,401 words) - 09:52, 17 January 2023
[分別說名、句、文](nāma-pada-vyañjana), 分別說集定, 分別說集業, 分別說諸陰 [分別說諸蘊]。 《三彌底部論》是現存僅有的正面記述十八部時期犢子系宗義的論書,《三法度論》是以犢子部宗義解釋阿含之論書。真諦所譯的《立世阿毘曇論》為闡述犢子系正量部「世間施設」的論書。 按法藏部《四分律》,阿毘曇藏分為:...
34 KB (5,783 words) - 07:52, 7 July 2024
師,書法的字裏行間洋溢著文人的書卷氣,崇尚傳統法度是可以想見的。他主張「字字有法度,方是字」,但又要能「縱容衍裕而氣象超然」。也就是說,書法必要入法而又能出法,筆墨才能表現出自然的意態。 歷代名人對其書法的評價很高,也明顯地披露了他獨特的書風: 明陶宗儀《書史會要》...
46 KB (6,725 words) - 10:32, 24 July 2024
熹宗即位後不到一個月,即罷免熊廷弼,改任袁應泰。袁應泰為淅黨信賴,為人精敏強毅,但「用兵非所長」。他一改熊廷弼守御的方策,打算進攻後金。次年三月,即天啟元年(1621年),後金攻陷瀋陽,袁應泰自縊,熹宗重新起用熊廷弼。二年(1622年),廣寧失守,孫承宗任遼東督師,法度...
119 KB (17,499 words) - 05:39, 5 November 2024
宗也奉行佛教,並率先受菩薩戒,朝廷上下遂多效法。1314年(興隆二十二年,三月改元大慶),英宗禪位給陳明宗後,擔任上皇,跟隨著名僧人法螺大師鑄造佛像和印經。陳明宗亦從事佛教活動,願做佛寺大師,但因忙於政務,須要時常出任朝廷。陳憲宗從父親陳明宗學習佛經,常遊覽國內名寺,批准刊刻佛經,他本人常到寺院...
143 KB (19,684 words) - 02:41, 30 September 2024
,俗姓薛,是思明望族,自幼常在南普陀寺听太虚大师及圆瑛法师开示讲经。十六岁时父亲离世,在道阶法师门下剃度出家。1930年,尼师二十九岁,决定到南洋弘法度众。 芳莲尼师抵达槟城之后,到处宣讲佛法,深得新马两地侨胞尊崇。林碧佑、邱爱莲、林桂玉、叶彩秀、林桂先、侯秀云等信徒发起集资购置槟城湾岛头一块果园并三间旧屋,献给尼师做弘法道场。...
31 KB (3,975 words) - 15:48, 9 November 2024
行更婬。……問:是更婬何法?答:更婬,捨婦人所生處。更以餘婬男兒山持。更婬名,謂:捨婦人所生處,作餘婬力強婬男兒行山持行,是更婬。」(犢子部) 《三法度論》:「問:云何邪婬?答:邪婬者,他、法受、非道行;邪婬三種,犯他受,犯法受,犯非道。……問:云何非道行?答:非道行者,女產、男、不成男。非道行名,...
103 KB (14,190 words) - 13:46, 26 September 2024
彌勒下生經(梵文:Maitreya-vyākaraṇa),為講述彌勒菩薩從兜率天下生人間成佛的佛典,收於大正藏經集部。內容主要描述彌勒下生時,人間五穀豐登,天下太平,彌勒佛在龍華三會中說法度眾的盛況。 彌勒(Maitreya),常見的婆羅門姓氏,字根源自梵文Maitrī,慈愛之意。 下生,謂菩薩自天上界降生下界。佛陀八相成道中,第一「降兜率」與天界有關,其他皆與人間界有關。...
9 KB (1,052 words) - 12:19, 6 May 2022
《部執異論》:「忍、名、相、世第一法,此四位名正定。」 窺基《異部宗輪論述記》:「即忍、名、相、世第一法。初觀四諦,但總忍可,名『忍』。亦觀四諦,名『名』。次觀四諦所詮體,名『相』,世第一法可知。此根本所誦,但說此四,而為善根。」 《三法度論》:「見地者,法、觀、未知智。法智,觀智,未知智,此是見地智。...
54 KB (10,536 words) - 06:05, 30 May 2024
宗致。儒墨競構。是非紛拏。故乃澄神玄觀。搜簡法相。造毘婆沙。抑止眾說。或即其殊辯。或標之銓評。」 《大毘婆沙論》:「三藏法師玄奘譯斯論訖。說二頌言。佛涅槃後四百年。迦膩色加王贍部。召集五百應真士。迦濕彌羅釋三藏。其中對法毘婆沙。具獲本文今譯訖。願此等潤諸含識。速證圓寂妙菩提。」...
19 KB (3,508 words) - 06:45, 14 October 2024
邪婬的各種成業獲罪之處統稱為「非境」。印度部派佛教,對「不適當」的界定涉及了特定時期的風俗習慣,而有所增補。分別論者之《舍利弗阿毘曇論》和犢子部《三法度論》增加了「非道」行淫。說一切有部中,釋義邪婬時以私通為主,受害者是女子的夫主或攝受防護者,《大毘婆沙論》對「非境」進行了分析補充,未嫁女若已許配他...
100 KB (19,269 words) - 10:01, 5 June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