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裡薛圳(臺灣閩南語:Bū-lí-sih-tsùn),日治時期部份文獻誤記為霧裡薜圳。位於臺灣臺北市,又名內湖陂或周七股圳。為清朝雍正年間由墾戶集資興建、用於灌溉大加蠟西側的水道。 今日,圳道幾乎已經全部予以填平荒廢,僅殘留幾小段。因其名氣遠不如瑠公圳,因此常被誤認為後者。 霧裡薛圳...
10 KB (1,485 words) - 09:01, 12 December 2022
霧裡薛圳」常被誤列入瑠公圳範圍,實際上此三圳原先使用不同的水源、擁有不同的管理者、流經不同的灌溉區域,只是後期管理組織合併而導致誤解。更多人將今臺北市新生南路、新生北路高架橋下、於1930年代興建的「堀川」(特一號排水溝)誤以為是瑠公圳,但前者只是在部份路段與「霧裡薛圳」的渠道相鄰,兩者用途更大相逕庭。...
15 KB (2,355 words) - 09:50, 18 November 2024
(永安圳(張厝圳)、萬安圳(劉厝圳)、草埤、十二股圳) 大安圳 永豐圳 光復圳 石門大圳 隆恩圳 竹東圳 汀甫圳 東興圳 苑裡圳 五福圳 葫蘆墩圳 白冷圳 八寶圳 東勢本圳 后里圳 新社圳 山頂圳 大茅埔圳 內埔圳 石圍牆圳 能高大圳 北投新圳 茄荖媽助圳 龍泉圳 八堡圳:最早建於1709年 莿仔埤圳 斗六大圳...
3 KB (329 words) - 06:33, 3 August 2023
年頒布〈臺灣公共埤圳規則〉。大坪林圳也就因此與霧裡薛圳、瑠公圳一起被公告為與公共利益有關的「公共埤圳」,受官方監督。成立「公共埤圳大坪林圳」(後改稱「大坪林水利組合」、「文山水利組合」) 組織來管理。並於1907年向原圳主買回所有權,由管理組織自己持有。 到戰後 1956 年 (民國45年),管理大坪林圳...
9 KB (1,462 words) - 03:17, 6 April 2024
圳→綠川 葫蘆墩圳本圳→東汴→北屯支線→三分埔支線→梅川 葫蘆墩圳本圳→東汴→四張犁支線→石碑分線→石碑溪 葫蘆墩圳本圳→東汴→四張犁支線→七張犁分線→石碑溪 葫蘆墩圳本圳→東汴→四張犁支線→大埔厝圳→港尾仔溪→筏仔溪 葫蘆墩圳本圳→東汴→四張犁支線→四張犁分線→麻園頭溪 葫蘆墩圳本圳→軟埤溪→大甲溪...
12 KB (1,143 words) - 12:39, 20 July 2024
子莊,引入灌溉中壢一帶,但因原住民出沒和漳粵間的紛爭,未能如願。 除1960年代完工的石門大圳和水庫工程外,整個水利系統也將過去的古圳道併入,包括1741年(乾隆6年)由薛啟隆和邱、黃、廖三姓合建的「合大興圳」。總灌溉區有17區,16條支線。 石門水庫,水源來自於大漢溪中游。集水面積:763...
5 KB (552 words) - 12:23, 26 November 2023
657528 八堡圳,或稱八保圳,位於臺灣的彰化縣,最早建於1709年,1719年完工,是臺灣最早開鑿的水圳,也是至今臺灣最古老的埤圳之一。由於該圳是由施世榜籌款所建,故原名「施厝圳」,又因取濁水溪之水灌溉八堡農田,所以也叫做「濁水圳」,但常被稱為「八堡圳」。 一般將八堡圳與臺南通垺圳和新竹隆恩圳,一起並稱為「臺灣三大古老埤圳」。...
6 KB (705 words) - 03:02, 16 January 2024
太麻里圳進水口設置於太麻里溪北岸堤防上,並有攔汙閘的配置,屬於閘門控制式。' 太麻里圳沉沙池設置在進水口後方,沈砂池全長70公尺、寬7公尺。 八八風災後重建的太麻里圳沉砂池 八八風災後重建的太麻里圳沉砂池 八八風災後重建的太麻里圳沉砂池 八八風災後重建的太麻里圳沉砂池 太麻里圳幹線全長2.40公里,最大輸水容量為1...
5 KB (426 words) - 03:26, 6 October 2020
竹東圳(英語:Zhudong Canal),是台灣新竹縣的重要水利工程之一,在日治時期由竹東鎮二重埔地方士紳林春秀集資,與地方人士共同協力下,並聘請日本專業技士於1926年(大正十五年)正式動工興建,於1928年(昭和三年)竣工;為新竹開拓史上規模最大,灌溉面積最廣大的水利工程。 竹東圳...
6 KB (757 words) - 02:12, 30 June 2023
121.5346972°E / 23.9527889; 121.5346972 吉安圳,舊稱吉野圳,是臺灣東部的一條水圳,位於花蓮縣吉安鄉,是吉安鄉最重要的農業灌溉水源,也是花蓮地區規模最大且歷史最悠久的水圳。 吉安鄉原名「荳蘭」,台灣日治時期日本人在此移民建村後改名為「吉野」。為了灌溉移民村吉...
7 KB (628 words) - 02:47, 21 September 2024
八寶圳位於台灣臺中市,為創設於1824年的灌溉用水圳。該水利工程水源取自大甲溪,兩條支線分別途經台灣石岡區、豐原區、潭子區及太平區等地區,總長約54公里。 八寶圳首由蔡政元於道光4年(1824年)開鑿,後經台中仕紳林秋江、林朝棟等人開發後漸具規模。1895年,台灣日治時期開始,初期八寶圳...
2 KB (233 words) - 01:16, 30 August 2023
後村圳為臺灣北部的水利系統,引大漢溪之水,灌溉新莊、三重等地的農田。日治時代當局將清代開鑿的永安圳、萬安圳及草埤等三溝埤合併為後村圳,統一了水權。 1954年,後村圳大修,新建沉砂池,改建大有抽水廠,擴大幹線斷面以及改寬放水閘等。經濟部長尹仲容、農復會主委蔣夢麟、臺灣省主席嚴家淦等人前往慶祝創立兩百一十週年活動。...
3 KB (362 words) - 13:27, 11 August 2024
關山大圳為臺灣臺東縣關山鎮境內的一座灌溉水圳系統,該圳最早於西元1907年(明治40年)由當地住民所開鑿,並引水自卑南溪上游進水口位於初來橋下方。 西元1907年由臺灣西部往臺灣東部開墾的漢人引卑南溪水開設里壟圳,是為最初的關山圳,灌溉農地約30公頃,但因所處地帶時常和原住民發生衝突,兩年後放棄里壟圳的管理使用。...
8 KB (897 words) - 05:57, 17 April 2024
卑南大圳最早建於明治31年(1898年),因當時於臺東市與卑南鄉的農民為增加生產、改善生活,請設卑南圳,由政府補助工程費1,300圓,民眾出勞力,拓建卑南圳,因經費不足,圳路只能灌溉約668甲土地。1933年,日本政府為謀臺東農業發展,由台灣總督府撥款88萬餘圓補助地方政府負責修建卑南圳...
4 KB (392 words) - 21:14, 22 October 2021
石山圳為臺灣臺東縣臺東市境內的一座小型灌溉水圳系統,該水圳另有"石川圳"之別名,目前由臺東農田水利會台東工作站進行管理與維護。 石山圳幹線全長1.67公里,總實際灌溉面積約184公頃 石山圳目前分有舊進水口與新進水口。舊進水口位於台東大橋下方,進水量為每秒1.000C.M.S.,而因石山圳...
4 KB (391 words) - 19:21, 20 May 2022
桃源圳為一座位於臺灣臺東縣鹿野鄉境內的一座小型灌溉水圳系統,該圳取水至鹿野溪支流鹿鳴溪之溪水,進水口設置於鹿鳴溪上游蝴蝶谷風景區旁,並且在紅葉山腰處設有一座蓄水池以供下方圳路之水源穩定。 桃源圳幹線全長1.98公里,總灌溉面積48公頃,實際灌溉面積約45公頃。最初由當地山地原住民所闢建,目前已交由...
2 KB (201 words) - 03:55, 11 September 2020
古亭(臺灣話:Kóo-tîng),位於臺北市西南方,為市中心通往文山、新店的交通要衝,也是古時自新店溪取水的霧裡薛圳和瑠公圳流入臺北盆地時必經之地。清代、日治時期即有古亭庄、古亭村庄、古亭村大字及古亭町。現在的古亭在中正區南部與大安區西部一帶,為臺北南區重要的核心地帶,西有家具街(南昌路)、舊貨街(...
8 KB (909 words) - 19:07, 14 December 2023
利吉圳為一座位於臺灣臺東縣卑南鄉利吉村地區的灌溉水圳系統,該水圳目前已經處於廢棄狀態。 該水圳於1980年(民國69年)由當時的台東農田水利會撥款興建。 而當時由於利吉圳原灌溉區位在卑南溪下游北岸的河階地上,海拔高度高於卑南溪的河床,無法使用通常的閘門進水口或自然引流的方式將卑南溪河水引入灌溉區,...
2 KB (220 words) - 02:19, 15 February 2018
大安圳,昔稱大安陂圳,位於擺接堡,大部分區域位於今台灣新北市土城區,下游則流經板橋區部分區域;為開鑿於1736年的水利渠道系統。該圳開發者為漢人遷台移民林成祖,興圳本來主要用途是讓大漢溪的水流經土城、板橋等農地,已供給獲得墾照的漢移民墾戶農地所需。 大安圳引水口設置在今天土城的媽祖田,其流灌的區域與...
3 KB (287 words) - 14:21, 22 August 2022
道將圳,是位於嘉義縣、市的一個水利工程設施,係由「道爺圳」與「將軍圳」兩條主要圳道合併而成,故各取一字而稱為「道將圳」。道將圳主幹線及支線總長共約230公里,是台灣清治時期最早開鑿,而長度僅次於八堡圳的大型水利工程。 將軍圳係於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福建水師提督加太子少保銜施琅引八掌溪水而興...
3 KB (418 words) - 16:15, 9 August 2021
池上浮圳(池上圳第六支圳、盛土圳) 西元1921年(日治大正10年),池上平原墾民以原有新開園圳為主,向臺灣總督府申請成立新開園圳公共埤圳組合。地方人士林福、王明經等人加入,向勸業銀行貨款進行舊圳補強、新設圳道等工程。其中新設盛土圳,俗成浮圳。浮圳起點為新興村,終點靠近錦園村,與池上大圳相連。由於圳溝位於土提上,高過農田,稱為浮圳。...
8 KB (805 words) - 14:20, 1 July 2023
120.426355151921 曹公圳(臺灣話:Tsô-kong-tsùn),位于臺湾南部高雄平原,由曹公舊圳(五里舊圳)、曹公新圳(五里新圳)、鳳山圳、大寮圳、林園圳等五個水圳灌溉系統構成,灌溉範圍涵蓋大高雄所有農業精華區所在,是高雄地區最重要的水圳。 曹公圳...
6 KB (648 words) - 01:21, 28 February 2024
圳兩圳合稱為公共埤圳永豐圳,灌溉新店市安坑和永和市一帶,灌溉面積690公頃。 永豐圳東支流經過永和區秀朗里,當地有斜坡可以利用水利,以水車轉動石碓舂打米穀,故有一地名水碓仔位於成功路48巷口。永豐圳灌溉用水引入永和秀朗地區的水閘門,位置約在秀朗路二、三段交界處。秀朗十八汴頭,為灌溉全永和的永豐圳...
8 KB (878 words) - 15:52, 18 September 2023
大茅埔圳是臺灣臺中市一條水圳,圳路長度3176公尺,灌溉面積65公頃,主要流經東勢區的慶東、慶福里,為當地農田灌溉重要的水利設施。 現今大茅埔圳水源有二,其一來自台灣台中農田水利會(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田水利署臺中管理處)大茅埔圳農業用水抽水站,為主要水源;另一則是來自軟埤坑溪溪水,由軟埤坑溪制排水...
6 KB (802 words) - 05:03, 8 July 2022
圳回水灌溉工程竣工紀念碑」。 1999年9月21日集集地震,使白冷圳管線受損變形,隧道渡槽倒塌,加上年久失修的白冷圳承受不起強大震害,造成全線共有52%部份遭到損害,卻也喚起社區居民護圳共識,因此徐炳乾組成「白冷圳社區總體營造促進會」,擔負起護圳使命與凝聚社區共識,這條新社人生命線便由白冷圳...
9 KB (1,123 words) - 12:25, 20 April 2024
圳(該圳目前為現今的美和圳),而原知本圳則改名為第二美和圳。 爾後由於第二美和圳引自知本溪溪水,因次又改回知本圳之名。 戰後國民政府接收臺灣,當時的臺灣省政府撥款台幣186,000元重建美和圳,並於西元1954年(民國54年)01月25日重建完工。 爾後又於1996年(民國85年),因美和圳...
6 KB (561 words) - 04:29, 3 March 2022
東勢本圳是臺灣臺中市一條水圳,流經東勢區10個里,為當地農田灌溉重要的水利設施。其水源取大甲溪自大茅埔引入,依據洪麗完1985年6月完成這本《清代臺中開發之研究(1683-1874)》中記載,東勢本圳早於清嘉慶4年(1799年)便已經開鑿,由謝斯庚、林時猷與朱孝等人合力開鑿。其圳...
4 KB (419 words) - 12:28, 20 April 2024
長濱工作站 寧埔圳(共細分1~6號圳) 三間圳(共細分1~5號圳) 樟原圳(共細分1、2號圳) 中濱圳 八桑安圳(共細分1、2號圳) 大俱來圳(共細分1~3號圳) 大峰峰圳 水母北溪圳 水母南溪圳 竹湖圳 呾曼圳(共細分1~3號圳) 長濱圳(共細分1~8號圳) 僅那鹿角圳(共細分1~3號圳) 掃別圳(共細分1~3號圳)...
17 KB (501 words) - 15:03, 17 February 2023
和平圳為一座位於臺灣臺東縣鹿野鄉的小型灌溉水圳系統,水圳最初於日治時期由當地平地原住民自行開鑿建成,其舊名為擺仔擺圳,目前由臺東農田水利會鹿野工作站進行管理與維護。 和平圳於西元1911年(民國前1年,明治44年)台灣日治時期由當地原住民建成,當時水圳名稱為擺仔擺圳。 擺仔擺圳...
6 KB (568 words) - 06:37, 20 October 2021
長濱大圳位於臺灣臺東縣長濱鄉境內,是東部海岸長濱地區規模最大的灌溉水圳,該水圳最早建於西元1867年(民國前45年),其水圳引水自長濱鄉的水母丁溪上游。 長濱大圳最早約於西元1868年(民國前45年)首先由當地原住民族阿美族開鑿,當時的長濱大圳引水自石坑溪之溪水來灌溉農田,到了西元1878年(民國...
7 KB (654 words) - 14:07, 12 February 2022
知本圳進水口親水公園 知本圳進水口親水公園佔地約1.4公頃,公園內花木扶疏,綠意盎然,有健康步道、休閒涼亭、觀景亭等設施,也有小橋流水、大小奇石、水車等造景。 知本圳進水口 知本圳進水口遠觀 知本圳沉沙池 知本圳沉沙池控制閘門 知本圳圳道主幹線 知本圳親水公園水車 知本圳幹線歷年改善工程 知本圳...
7 KB (603 words) - 06:42, 3 August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