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比學派(英語:Epicureanism)是以伊比的學說為基礎,創建於西元前307年的一個哲學思想體系。伊比是原子論唯物主義者,他认为存在着的万物必定是由永恒不变的原子所构成,而原子是一些细小的、不可毁坏的、坚硬的物质微粒,亦即擁護德謨克利特的理論。但他認為原子的運動會偶有隨機的偏斜,因...
    4 KB (658 words) - 16:32, 23 January 2024
  • 無痛 (哲學) (category 伊比學派)
    無痛(古希臘語:ἀπονία,英語:Aponia)是痛苦的缺乏。其被伊比學派看待為身體快樂的頂點。与其他希腊化哲学(英语:Hellenistic philosophy)类似,伊比学派也认为快乐是人生的终极目的,并将快乐定义为身心毫无苦楚的状态,即“无痛”。只有人们达到“无痛”的境界时,才能称得上是达到了极致的快乐。...
    789 bytes (96 words) - 10:22, 13 May 2022
  • 《德謨克利特的自然哲學和伊比的自然哲學之區別》(德語:Differenz der demokritischen und epikureischen Naturphilosophie)是德國哲學家卡爾·馬克思所寫的大學畢業論文,完成於1841年。馬克思透過這件作品取得哲學博士學位,本文主要研究的範...
    1 KB (121 words) - 04:34, 8 February 2024
  • 内心的宁静 (category 伊比學派)
    亦开始使用该词,指代一种强大、清醒的宁静(英语:equanimity)状态,远离纷扰、担忧。古希腊作家塞克斯圖斯·恩丕里柯将该词定义为“没有烦恼,灵魂安宁”。在非哲学领域,该词也可以指士兵在上战场时的理想状态。[來源請求] 達成內心的平靜是 皮浪主義 伊比學派 斯多葛主義 的共同目標,但是...
    1 KB (168 words) - 14:58, 7 November 2024
  • (古希臘語:Ἐπίκουρος,前341年—前270年)古希腊哲学家、学派的创始人。成功地发展了阿瑞斯提普斯的享乐主义,并将之与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结合起来。他的学说的主要宗旨就是要达到不受干扰的宁静状态。 生于公元前341年爱琴海的萨摩斯岛,但父母亲都是雅典人。柏拉图的弟子首先向他传授了哲学。公元前...
    7 KB (975 words) - 00:10, 5 October 2024
  • 皮埃尔·伽桑狄 (category 学派哲学家)
    巴黎領導一群自由思想派的知識分子。他同時也是一個積極觀測的科學家,在1631年出版了水星凌日一書,伽桑狄隕石坑便是以他命名。 他使伊比學派復興,以取代亞里士多德學派,他宣传原子论思想。他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东西都是按一定次序结合起来的原子总和,世界是无限的。伽桑狄在认识方面是感觉论者,他肯定感觉是...
    3 KB (181 words) - 09:40, 3 January 2023
  • 學派的基础是由老阿里斯蒂普斯提出的思想。 阿里斯提普斯渡過青年期後,学說分裂成不同的派别,代表為安尼斯里斯,赫格西亞斯和特奥多斯,惟他們都發展成為與昔蘭尼學派競爭的學說,當中许多學說是對應的享乐主义 。到公元前三世纪中叶,昔蘭尼學派正式過時。主义通过提供更先进的學說成功击败了其餘的竞争对手。...
    8 KB (1,313 words) - 14:01, 24 December 2021
  • 塞克斯圖斯·恩丕里柯(公元2世纪) 伊比學派伊比在公元前3世纪创立。它认为宇宙是非決定論,没有众神干涉。它认为没有痛苦是最大的乐趣,而痛苦則來源於對死亡的恐懼。這學派認為達到平靜的境界有三種: 去除對死亡的恐懼 只滿足最低限度的欲望 重視友情 公元三世纪在两种哲学消亡之前,它一直是斯多葛主义的主要竞争对手。 (公元前341–270年)...
    14 KB (1,781 words) - 14:09, 21 August 2024
  • 罪惡問題(英語:Problem of evil,另稱邪恶问题、四問或悖论)是宗教哲学和神学的議題。該議題探討如何使邪恶或苦难与全知全能全善的神调和的问题,由古希腊哲学家伊比提出。试图解决这一难题的理论称为神义论。 在分析罪惡問題前,一些概念必须加以明确定义,这是由于宗教信仰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5 KB (429 words) - 03:34, 16 February 2024
  • 从卢克莱修的唯一传世作品《物性论》来看,他是个学派的学者。与不少前蘇格拉底時期的哲学家一樣,他用诗歌的方式来阐述哲学思想。《物性論》一诗分为6卷,用抑扬六步格写成,其内容主要是闡明的哲學,尤其是原子論學說。由于本人著作的大量散失,卢克莱修的《物性論》对研究学派的思想具有重大意义。...
    3 KB (395 words) - 23:25, 28 November 2023
  • 除柏拉圖學院派以外,還有亞里斯多德的逍遙學派、斯多葛學派、伊比學派等。中世紀早期,隨着古羅馬帝國基督教化、狄奧多西大帝解散雅典諸學派後,古代希臘哲學的發展便止步於此。然而,由於古希臘的哲學思想對早期基督教教父的解經方法有深遠的影響,亦在斯蘭教化的阿拉伯世界中佔據主導地位,加上文藝復興時代的思想...
    14 KB (2,096 words) - 23:14, 11 March 2023
  • 不關心政治也可以指人們在政治議題上採取公正(英语:Bias)立場的情況。 《柯林斯英語詞典》將非政治定義為「政治中立;沒有政治態度、內容或偏見」。 在古典時期期間,伊比學派將脫離城市生活作為一種教義立場。他們在沒有身體痛苦和靈魂麻煩的情況下尋求快樂,他們將政治活動視為不必要的壓力來源,而不會導致這些目的。然而,他們...
    3 KB (289 words) - 22:23, 8 September 2024
  • dies(白天)的賓格;這一句的意象類似於“將今日當作成熟的果子采摘”,所以整個短語的意思就接近於“享受今日”。 賀拉斯的原詩“採擷今日、莫要輕信明天”,通常應當在他的伊比學派背景下理解: 這句話的用意並不是要琉柯諾忽視未來,而是說“不要相信事情會自己到位,我們應該在今天為未來做出行動”。 知乎網友Homeros譯文 https://zhuanlan...
    3 KB (266 words) - 00:47, 28 June 2022
  • 分心的事物,例如酒、香煙、藥品、娛樂、性、食物等。 在許多的宗教以及哲學傳統中都有苦修主義的實務,像是佛教、耆那教、印度教、斯蘭教、猶太教、基督教、斯多葛主義、伊比學派及毕达哥拉斯主义。 許多古典时代晚期的基督宗教作家,例如俄利根、耶柔米、约翰一世、奥古斯丁,都以高度苦修的宗教環境來詮釋聖經...
    14 KB (1,582 words) - 02:50, 13 December 2024
  • 学派、怀疑派(英语:Academic skepticism)、派和斯多葛派。他们追问: 在一个罪恶的世界里,人怎样才能够有德? 在一个受苦受难的世界里,人怎样才能够幸福? 这一时期还包括古罗马时代的哲学家,例如西塞罗的折中主义,他们渗透于同时期的不同学派间。 苏格拉底Socrates...
    2 KB (340 words) - 02:00, 24 February 2022
  • 在二次戰法西斯統治脈絡下各派新馬克思主義的討論,先前的學者基本上都拋棄了馬克思「下層決定上層」的機械說法,但是葛蘭西與第一代法蘭克福學派同樣走向鬆綁「決定」,擴大「制約」的路。 霍克海姆《现代艺术和大众文化》。狄奧多·阿多諾,德国社会学家,同时也是一位哲学家、音乐家以及作曲家。《否定...
    3 KB (426 words) - 00:00, 3 July 2024
  • 亞里斯多德主義(英語:Aristotelianism),又稱亞里斯多德學派,受亞里斯多德著作啟發而成立的哲學傳統。最早由逍遙學派,以及新柏拉圖主義學者對於亞里斯多德著作的註解而成立。在古典時期,柏拉圖主義與亞里斯多德主義為歐洲哲學的兩大主流。在歐洲中世紀時,亞里斯多德的著作被譯為阿拉伯文,亞里斯多...
    1 KB (128 words) - 04:40, 25 September 2020
  • 亚里士多德同时认为,幸福可以通过发展人类灵魂的固有形态的理性而实现,也可通过实践政治而来。 希臘化時代的哲学对幸福的定义分为了两大学派,即为斯多葛主義派和伊比學派。 斯多葛學派认为幸福的理想须与贯穿宇宙全体的邏各斯融为一体、遵从理性控制自己的欲望,无论发生什么都不动摇的状态,即以无欲(Apathei...
    30 KB (4,051 words) - 06:52, 20 September 2024
  • 京都學派(日语:京都学派/きょうとがくは Kyōto gakuha)一般指以西田幾多郎和田邊元為中心,以及師事西田和田邊的哲學家所形成的哲学學派。以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为中心的专门研究跨学科的一派,为了与哲学的京都学派分别,被称作新京都学派。另外,其他各个领域中也都有称作“京都学派”的小组。...
    7 KB (1,034 words) - 07:45, 26 August 2023
  • Wilson,1951年3月28日—)是一位英国、加拿大、美国三重国籍的哲学家,现为阿伯丁大学道德哲学教授,专攻道德心理學等方向,主要作品有入选牛津通识读本的《伊比学派》(Epicureanism)等。 Wilson, Prof. Catherine Warren. Who's Who 2019 (Oxford...
    1 KB (104 words) - 20:00, 25 May 2024
  • 与另一哲学术语“伊比主义”不同,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指出,“英文形容词 stoical 与它的原始哲学意义没有显著差别”。 前3世紀早期,腓尼基人芝諾創立斯多葛派,学派名称来自芝诺经常讲演的地点斯多噶柱廊(英语:Stoa Poikile)。 与同时期的其它学派(例如伊比學派...
    45 KB (5,652 words) - 05:25, 24 September 2024
  • 维也纳学派(德語:Wiener Kreis),1920年代围绕维也纳大学哲学系发展出来的一个自然科学和哲学的学派。 维也纳学派是发源于20世纪20年代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一个学术团体。其成员主要包括领袖人物石里克、道夫·卡尔纳普、纽拉特、赫伯特·费格尔(英语:Herbert...
    10 KB (1,230 words) - 08:52, 9 November 2022
  • 享樂主義 (section 學派)
    利主義的倫理理論提出了享樂主義的基本原理。享樂主義是功利主義的價值觀之先驱:所有行為皆是基於要給最多的人數獲得最大的快樂。[來源請求] 希腊哲学家伊比认为,人生追根究底不过是为了享受快乐。不过,这里的快乐并不是指性爱跟毒品,而是没有痛苦的。他认为快乐有两种,一种是短暂的,另一种是持久的。短暂的快...
    3 KB (464 words) - 17:40, 15 June 2024
  • tolerance)試圖在社區中實現宗教同質性更好。 18世紀的美國哲學可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受到啟蒙運動自然哲學影響的清教徒加爾文主義神學,另一部分是美國大學教授出的本土道德哲學。 19世紀的美國哲學受到浪漫主義、實用主義學派與唯物主義等影響。浪漫主義在美國的化身是超驗主義,它是美國哲學的一項重大創新。...
    3 KB (410 words) - 17:01, 7 December 2022
  • 希臘化時代哲學主流是伊比學派、斯多亞學派、犬儒學派和新柏拉圖學派伊比學派認為人生最高的目的在追求快樂,但要達到快樂的境界,應具備獨立的精神,祛除虛偽、恐懼等意念,養成公平正直的寧靜心態,斯多亞學派主張抑制內心的慾望與外界環境的追求,並主張四海皆兄弟、寬恕待人、重視倫理等。後來此一學派...
    28 KB (3,554 words) - 10:56, 13 August 2024
  • 一。主要受到后期维特根斯坦思想的影响。分为剑桥学派和牛津学派两大派别。剑桥学派始于20世纪30年代中叶,以剑桥大学为中心,主要代表人物是约翰·威斯顿(英语:John Wisdom)。牛津学派形成于40年代,50年代发展到高峰,它以牛津大学为中心。牛津学派更注重理论的建树, 因而影响更大。...
    2 KB (276 words) - 18:49, 21 October 2024
  • 拉爾修寫作時按照奧尼亞學派和意大利學派將本書分成兩個大塊。關於這些先賢的傳記,以阿那克西曼德為開始,以克里托瑪庫斯、泰奧弗拉斯托斯和克律西波斯為結束。信件以畢達哥拉斯開始,以結束。蘇格拉底學派以及它的各個分支,被歸入到奧尼亞的類別中。而埃利亞學派...
    13 KB (1,255 words) - 09:44, 26 August 2021
  • 学派。毕达哥拉斯曾在克罗顿兴学,培养了许多哲学家。公元前2世纪古罗马人征服希腊地区,希腊哲学进一步影响了亚平宁半岛。 巴门尼德。创办利亚学派。 埃利亚的芝诺。 恩培多克勒。 高尔吉亚。 叙拉古的阿基米德。 西塞罗,学院怀疑论者。 卢克莱修,伊比派哲学家。 塞涅卡,斯多葛派哲学家。...
    5 KB (578 words) - 21:05, 14 April 2024
  • 們被定位為兩者之間,但後人在很大程度上對穆爾太齊賴學派持批評態度,特別是在艾什爾里思想成形以後。 9s世紀以後,哈里發馬蒙及其繼承者將希臘哲學引進,使阿拉伯人及波斯人都對希臘哲學有所認識,當中的逍遙學派較具代表性。肯迪、法拉本·西那、本·世德等人的基本理論被認為受到穆塔卡拉明的批評。...
    40 KB (5,152 words) - 06:25, 8 January 2024
  • 智辩家 (redirect from 詭辯學派)
    诡辩士的艺术式只有智慧的表象,没有真实的智慧,诡辩者是通过看起来有智慧但不真有智慧的方式来赚钱的人。 诡辩士们又被称为智者學派、詭辯學派,是人們對古希腊公元前5世纪至4世纪时的一批收徒取酬的教師、哲學家的統稱。他们中的许多人善于哲学和修辞学,但也有人教授音乐、体育和数学,狭义上...
    21 KB (3,057 words) - 06:21, 20 March 2024
  • 根据传统的观点,雅典人苏格拉底是政治哲学的创始人。柏拉圖所著的《理想国》一書成了政治哲學的經典作品,也被亞里士多德所吸納。羅馬人的政治哲學受到斯多噶學派的影響,羅馬的政治家西塞罗也寫下有關政治哲學的作品。 在中國,孔子、孟子、墨子、和法家思想,以及印度的考底利耶,都試著尋求回復政治統一和穩定的方法;...
    15 KB (2,370 words) - 10:17, 9 October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