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巨像(学名:Notocolossus)简称南,是蜥脚下目泰坦类恐龙的一,生存于白垩纪晚期的阿根廷门多萨省。 阿根廷古生物学家贝尔纳多·哈维·冈萨雷斯·里加(英语:Bernardo Javier González Riga)博士在门多萨省找到一具巨型蜥脚类残骸。 2016年,模式种冈氏南方巨像龙(Notocolossus...
    9 KB (1,346 words) - 12:26, 26 March 2024
  • 南方(學名:Giganotosaurus)又名南、超帝、巨型南美,是鯊齒科下的一恐龍,生活於9千9百萬至9千5百萬年前上白堊紀森諾曼期。其正模標本於1993年發現於阿根廷巴塔哥尼亞的坎德洛斯組(英语:Candeleros Formation)地層,化石完整度約有七成。其屬...
    10 KB (1,311 words) - 12:57, 18 October 2024
  • 澳洲南方(學名:Austrosaurus),又名澳洲,是蜥腳下目恐龍的一個,生活於白堊紀早期的澳洲昆士蘭省中西部,距今約1亿1000萬-1亿500萬年前。 澳洲南方的化石,是在1932年由H.B. Wade發現於昆士蘭省北部的克盧薩車站附近,之後送往昆士蘭博物館。澳洲南方由Heber...
    4 KB (531 words) - 00:09, 12 January 2022
  • 巨太龍的學名有者複雜的分類歷史,自從1908年開始,埃伯哈德·弗拉士(Eberhard Fraas)錯誤使用學名開始 ,就常與非洲的重、拖尼龍、詹尼斯重複命名。此外,其學名與南方(Giganotosaurus)極度類似,也易產生混淆。 存档副本. [2008-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3)...
    4 KB (432 words) - 22:50, 24 September 2021
  • (學名:Bruhathkayosaurus)其學名是由梵語的「बृहतः」及「काया」,加上古希臘文的「蜥蜴」,意即「巨大身體蜥蜴」。而很有可能是現今所發現最巨大的恐龍之一。而這個主張是由Yadagiri及Ayyasami於1989年所提出的,但是卻一直備受質疑及討論。 ...
    6 KB (983 words) - 19:35, 7 January 2023
  • 巨像類(學名:Colossosauria)是泰坦類的一個演化支,生存於白堊紀早期之末到白堊紀晚期的南美洲。最早由博納多·岡薩雷茲-里加(Bernardo González-Riga)等人於2019年命名,定義為:包含首獸門多薩、但不包含護甲薩爾塔、斯氏沉重...
    4 KB (275 words) - 12:24, 4 October 2021
  • 南方名:Australovenator,意為「南方的獵人」)是一大盜類的獸腳亞目恐龍,化石來自澳洲的溫頓組(英语:Winton Formation),年代為白堊紀晚期森諾曼階,約9500萬年前。對其瞭解來自2009年由史考特·霍克諾爾(英语:Scott...
    25 KB (3,001 words) - 08:35, 22 May 2024
  • 南方名:Australodocus,意为“南方横梁”,取自拉丁语australis〔南方的〕及希腊语dokos/δοκоς〔横梁〕)是蜥脚类恐龙的一个,生存于大约1.5亿年前的晚侏罗世,分布泛围相当于现在的坦桑尼亚林迪区。尽管以前曾归入梁科,但近期研究显示它可能是种形类。 南方...
    5 KB (775 words) - 03:59, 3 May 2023
  • 名:Iguanacolossus,意為「鬣蜥巨像」)又譯鬣蜥,是一類的鳥腳亞目恐龍,生存於白堊紀早期的北美洲。對其的瞭解來自正模標本UMNH VP 20205,是一個大型個體的部分骨骼。 的正模標本UMNH VP 20205於2005年由唐納·德布留發現,從猶他州雪松山組...
    11 KB (1,214 words) - 23:43, 7 February 2024
  • 種經歷過複雜的分類歷史,曾被多次編入不同的,如泰坦、薩爾塔等,但現在已被鑑定為一個獨立的有效。內烏肯亦是目前所發現化石最完整的泰坦類之一。 1893年李察·萊德克(英语:Richard Lydekker)根據一系列尾椎和肢骨命名了南方泰坦(Titanosaurus...
    14 KB (1,722 words) - 03:51, 2 May 2023
  • 富塔隆柯名:Futalognkosaurus,發音:/ˌfuːtəˌlɒŋkoʊˈsɔːrəs/ FOO-tə-long-ko-SAW-rəs,意為「巨大的首領蜥蜴」,因此又可譯為)是一大型四足(英语:Quadrupedalism)的植食性泰坦類恐龍,化石來自阿根廷的波特佐羅組(英语:Portezuelo...
    16 KB (1,526 words) - 10:08, 17 June 2023
  • 鷲盜名:Buitreraptor)是馳科恐龍的一,生存於白堊紀晚期的南美洲。 在2004年,阿根廷塞巴斯蒂安·阿派斯特圭、芝加哥菲爾德博物館的彼得·馬克維奇等人在阿根廷巴塔哥尼亞的一個砂岩層發現4個化石。在隔年,由彼得·馬克維奇等人發表命名。模式種是戈氏鷲(B....
    9 KB (1,057 words) - 08:33, 3 May 2023
  • 安第斯名:Andesaurus,意為「安地斯山脈的蜥蜴」)是原始泰坦類恐龍的一個,生存於白堊紀的南美洲。牠有著小型頭部與長頸部,及長度相近的尾巴。就如牠的其他近親,安第斯是一種非常大型的蜥腳下目恐龍。 在1991年,古生物學家Jorge Calvo及約瑟·波拿巴(Jose...
    5 KB (684 words) - 13:09, 4 June 2024
  • (学名:Ledumahadi,在梭托语(英语:Sesotho language)中意为“巨大的雷霆”)是一莱森科蜥脚类恐龙,来自早侏罗世南非自由邦省的艾略特组(英语:Elliot Formation)。模式种和唯一物种是黎明(L. mafube),已知于一件奇异的、不完整的颅后(...
    5 KB (594 words) - 04:58, 2 May 2023
  • 阿根廷名:Argentinosaurus,意為「阿根廷的蜥蜴」)是蜥腳下目泰坦類的一個,是種植食性恐龍(因為在中生代末期才有草等禾本科植物,所以不能稱為草食性恐龍),可能是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体型最巨大的陆地动物。牠們在勞亞古陸侏羅紀的近親(如迷惑)滅絕後,才於白堊紀中期的南美洲出現,即距今約1億年前。...
    8 KB (865 words) - 13:09, 4 June 2024
  • plate),是相当衍化的蜥脚类恐龙。 岩盔類的化石在南極洲以外的各大洲都有紀錄,其學名源自希臘文的 λιθόστρωτος / lithóstrotos,為鋪上鵝卵石之意,因為許多(但不是所有)岩盔類身上具有皮內成骨,其形態與鋪路的鵝卵石相似。 岩盔类 Lithostrotia 骨 Arackar 南方海神龍 Austroposeidon...
    7 KB (709 words) - 09:31, 15 April 2023
  • (学名:Kholumolumo,當地梭托人對恐龍的稱呼,意为巨大而恐怖的东西)之前被稱作“Kholumolumosaurus”或“Thotobolosaurus”,是一已滅絶的蜥脚形亞目大腳類恐龍,与莎拉關係密切,來自於萊索托馬普胡特森村(Maphutseng)的下艾略特组(英语:Elliot...
    8 KB (1,262 words) - 05:33, 2 May 2023
  • 类相比,其坐骨的髂骨脚更短、更粗壮。 阿格诺林等人(2023年)发现本为泰坦巨像类成员之一,是南方巨像和隆柯类构成的演化支的姐妹群。系统发育分析的结果如以下分支图所示: 坚毅发现于阿根廷内格罗河省晚白垩世的乌因库尔组。此外,该地层还有包括数种泰坦类(阿根廷和乔冈...
    7 KB (762 words) - 10:15, 22 May 2024
  • 魁紂名:Tyrannotitan)是種巨大的二足肉食性恐龍,身長約12.3公尺,屬於鯊齒科,生存於白堊紀,化石是在2005年於阿根廷發現。魁紂與近年新發現的南方與鯊齒有接近親緣關係,都是巨型掠食動物。魁紂名來自拉丁文的 tyrannus(暴君)與 titan(巨人),意為「魁梧的暴君」,意指其龐大的體型。...
    5 KB (646 words) - 14:34, 4 June 2024
  • 屬於早侏羅世(錫內穆期至普林斯巴期)的科塔组地層,與近緣的共享棲地。目前發現了至少12隻個體的遺骸,使骨架多數部位都已知,除了頭骨缺失只剩牙齒。如同其他蜥腳類,科塔是大型、四足、長脖子、長尾巴的植食性動物。模式種兼唯一種雅曼帕利科塔(Kotasaurus yamanpalliensis)發表於1988年。...
    7 KB (677 words) - 05:29, 2 May 2023
  • 名:Macrogryphosaurus,意為「大謎團蜥蜴」)是一薄板類的鳥腳類恐龍,身長約6公尺,較同類稍大,但體格纖細,骨骼具有特殊的胸板結構。化石來自阿根廷巴塔哥尼亞上白堊紀科尼亞克階的內烏肯群(英语:Neuquén Group)濘嶺層(英语:Sierra Barrosa...
    12 KB (1,088 words) - 07:23, 22 May 2024
  • 正式地使用了這個學名,故詹姆斯·詹森將美國的標本更名為(Ultrasauros)。後來被發現其實是一組嵌合體,其模式標本已分類在超中。 楊百翰大學的詹姆斯·詹森在美國科羅拉多州發現了一組骨頭,並認為是最巨大的恐龍。他非正式地稱這新恐龍為Ultrasaurus,而這個名字亦廣泛的在科學報導及文獻上作為無資格名稱。...
    3 KB (425 words) - 08:28, 30 April 2023
  • 雷前名:Antetonitrus)是蜥腳下目恐龍的一,生存於早侏罗世的非洲南部。牠是四足的草食性恐龍,與其他蜥腳下目的近親相比,體型較小型。但是,雷前在其生活的環境仍是最大型的生物,約有10米長及體重2公噸,仍然有一些原始的適應演化特徵,可用前肢來抓東西,而非單純支撐身體。...
    4 KB (605 words) - 10:57, 24 July 2021
  • 澳洲名:Australotitan,意為「南方(衍生義為澳洲)的泰坦」,或譯南方)是泰坦類的一蜥腳類恐龍,生存於晚白堊世森諾曼階至土侖階的岡瓦那大陸,相當於現今的澳洲中南部昆士蘭省。化石最早於2007年在溫頓組(英语:Winton Formation)地層發現,其中包含暱稱為「Co...
    8 KB (816 words) - 03:58, 3 May 2023
  • 博妮塔名:Bonitasaura)是一泰坦類恐龍的,來自阿根廷巴塔哥尼亞西北部里奧內格羅省內烏肯盆地(英语:Neuquén Basin)內烏肯群(英语:Neuquén Group)白堊紀晚期(桑托階)的下篷組(英语:Bajo de la Carpa...
    6 KB (551 words) - 09:36, 2 May 2023
  • (學名:Megapnosaurus)原名“合踝”(Syntarsus),是腔骨科的一恐龍,生存於侏儸紀早期。由於牠的學名已由一種鞘翅目的昆蟲所有,故在2001年被三位昆蟲學家更名為(意為「大死亡蜥蜴」)。但是一些古生物學家並不喜歡這個名字,而這兩個名稱亦有使用。某些早期重建圖,將...
    6 KB (908 words) - 19:06, 11 December 2024
  • 林孔名:Rinconsaurus)是一泰坦類的蜥腳下目恐龍,來自白堊紀晚期的阿根廷。模式種異尾林孔(Rinconsaurus caudamirus)由Calvo和Riga於2003年根據三具部分骨骼所描述、命名。 如同所有蜥腳類,林孔是種大型、長頸、四足(英语:quadrupeda...
    7 KB (858 words) - 17:35, 30 December 2021
  • 5短噸)重的较低估计值。 现已确定马普是根据南方骨骼未保存区域的自衍征进行鉴别。其与南的不同之处仅在于方骨中部缺少第二个孔及鼻骨褶皱构相上的一些细节。 科里亚和柯里进行的系统发育分析明确显示马普属于鲨齿科演化支。作者指出,股骨结构表明,其与南方关系比两者与鲨齿...
    17 KB (1,996 words) - 10:25, 22 May 2024
  • 名:Supersaurus,意為「超級蜥蜴」)是一科的蜥腳類恐龍,生存於侏儸紀晚期(約1億5300萬年前)的北美洲。模式種薇薇安超(Supersaurus vivianae)的標本首先於1972年由德塔的薇薇安·瓊斯(Vivian Jones)所發現,在科羅拉多州莫里遜組中間的叢盆段(Brushy...
    15 KB (1,669 words) - 08:42, 1 May 2023
  • 埃弗拉士名:Efraasia)是種蜥腳形亞目恐龍。埃弗拉士是種二足或四足恐龍,身長6公尺,生存於三疊紀晚期的德國,約2億1000萬年前。名是以其發現者埃伯哈德·弗拉士(Eberhard Fraas)為名。 在過去,埃弗拉士的化石曾經被錯誤歸類達四次。牠們的化石最初與勞氏鱷目的化石混合在...
    3 KB (327 words) - 11:44, 27 June 2020
  • 畸形名:Pelorosaurus,意為「怪異的蜥蜴」)是種巨型草食性恐龍,也是最早發現的蜥腳下目恐龍之一。畸形的身長約24公尺。牠們生存於白堊紀早期,約1億3200萬年前。牠們的化石發現於英格蘭與葡萄牙。化石包含一個肱骨、脊椎、一個薦骨、骨盆、四肢碎片、以及皮膚痕跡;牠們覆蓋者六角形鱗片。...
    6 KB (937 words) - 12:47, 11 October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