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佛滅百餘年後,於阿育王時,優婆毱多門下有五弟子,因各有異執,摩訶僧祇(大眾)、曇摩崛多(法藏)、彌沙塞(化地)、迦葉維(飲光)、薩婆多(說一切有)紛然並立,於是律藏生五部之別,稱為律分五部。佛滅二百年後分為十二部,佛滅四百年後分作十八部。 說一切有部廣律十誦律...
10 KB (2,051 words) - 06:44, 14 October 2024
《彌沙塞部和酼五分律》(Mahīsasakavinaya),簡稱《五分律》,佛教戒律經典,屬於化地部。本書梵文原本現已失傳,現存漢譯本由法顯自錫蘭攜回,由罽賓律師佛陀什(Buddhajīva)與沙門智嚴漢譯。此部經典傳入後,在關中一帶有少數僧人在弘傳,但是相較於其他律部經典,在中國歷史上較不受重視。...
1 KB (262 words) - 14:48, 2 April 2022
《四分律》(梵語:Dharmagupta-vinaya,义爲法藏部的毗奈耶律),又稱《曇無德律》、《四分律藏》,共有60卷。原為印度優波崛多後的曇無德部(法藏部)所傳的戒律。为五部广律之一。 昙无德是“法藏部”的梵文音译,《四分律》由四部分构成,初分为比丘戒,共21卷;第二分为比丘尼戒和二十犍度中...
4 KB (876 words) - 18:38, 18 April 2024
現今佛教的三大传承中,南傳上座部源於分別說部,所用的律藏,稱為上座部律或銅鍱律。現今錫蘭、緬甸、泰國及東西方傳承南傳佛教的僧團都通用。 漢傳佛教有律分五部的傳說,譯出了印度不同部派的毗奈耶,形成了各種不同的律藏。傳統上,漢傳佛教曾盛行過法藏部的《四分律》、說一切有部的《十誦律》與大眾部的《摩訶僧祇律》,《四分律...
15 KB (2,518 words) - 20:31, 25 April 2024
律》。《僧祇律》盛行於南北朝時期,與鳩摩羅什譯出的《十誦律》皆為顯學,江南一帶多尊崇《十誦律》,關中則多尚《僧祇律》。至隋唐時期,《四分律》盛行,取代十誦律和僧祇律,成為律學之主流。 經錄中有時會因為「律分五部」的異說,訛誤大眾部的《摩訶僧祇律》為犢子部的《婆麤富羅律》。 《摩訶僧祇律...
4 KB (874 words) - 04:00, 7 April 2024
此后佛陀入灭后,佛教第一次结集时,由持律第一优婆离诵出律藏。 之后,印度东部的跋耆族比丘首先提出十条新戒律,受到东部僧团的普遍遵行,造成西方长老比丘的非议,乃举行佛教第二次结集,斥为「十事非法」,导致上座部和大众部的根本分裂;其后教团陆续分出部派,所传戒律不尽相同。 在部派佛教时期,各派的律藏主要有五部: 法藏部,因将一部律藏分为四部分,又称《四分律》。...
9 KB (1,412 words) - 03:17, 26 February 2024
播放 十二律分為陰陽兩類,奇數六律為陽律,叫做六律;偶數六律為陰呂,稱為六呂,合稱律呂。一般所說的六律包括陰陽各六的十二律。 相傳三分損益法為管仲所發明。 司馬遷的《史記》「律書第三」中寫到:「……九九八十一以為宮。三分去一,五十四以為徵。三分益一,七十二以為商。三分去一,四十八以為羽。三分益一,六十四以為角。」...
12 KB (1,949 words) - 14:46, 5 August 2024
根據律藏記載,學者認為根本分裂發生在七百集結之後,主要是因為對於戒律看法不同。 根據南傳佛教《島史》的傳說,根本分裂發生在七百集結時,是反對七百結集的大眾部自行對經律的大結集導致的。 源自說一切有部的傳說,根本分裂發生在阿育王時,因為大天五事而引起。 源於大眾部的律分五部傳說。...
17 KB (3,537 words) - 10:06, 4 January 2023
部從大乘出」,而在學術界普遍認為大乘佛教是從大眾部和上座部演變而來。 「律分五部」是關於部派早期分化的古老說法,義淨去印度時已然無聞,大眾部的此項記載見於法顯《摩訶僧祇律私記》,上座部中最早與大眾部分裂的是法藏部: 傳統上對於大眾部的起源還有多種說法: 根據說一切有部《大毘婆沙論》記載,說一切有部...
72 KB (13,582 words) - 10:20, 15 May 2024
其中因地域、教義看法等等不同因素,在其下又分裂出不同的僧團(又稱為「枝葉分裂」)。在根本分裂之後的時期,也被稱為部派佛教時期。部派分化的另一個標準,是以傳承的律藏來分別,傳統上有律分五部的說法。 佛教文獻中,有一些對各部派分化的歷史記載,由於各部派都想強調自己是嫡傳正脈,許多內容都可能是後世主觀臆...
38 KB (5,993 words) - 10:23, 15 May 2024
部尚書唐臨、大理卿段寶玄、刑部侍郎劉燕客、御史中丞賈敏行等人,根據舊制唐律重新编修。於永徽二年完成頒布,是為《永徽律》,分名例、衛禁、職制、戶婚、廄庫、擅興、賊盜、鬥訟、詐偽、雜律、捕亡和斷獄等十二篇,五百○二條。 唐高宗永徽三年詔曰:「律學未有定疏,每年所舉明法遂無憑準。宜廣召解律...
6 KB (1,067 words) - 08:19, 15 July 2022
在錫蘭島上,赤銅鍱部先形成大寺派,之後分出無畏山寺派。現代的南傳上座部佛教,是由大寺派所發展而來。現代學者從玄奘《大唐西域記》中解讀出,在當時印度有被稱為大乘上座部的宗派,可能是受到大乘佛教影響的上座部僧團,許多佛教研究者認為他們源起於赤銅鍱部的無畏山派。但是他們的傳承並沒有流傳下來。 上座部與大眾部最大的不同,在於上座部重律...
19 KB (3,484 words) - 05:49, 27 January 2024
根本說一切有部律(梵語:Mūlasarvāstivāda Vinayapiṭaka),指根本說一切有部的律藏,與其他律藏相比,《根有部律》包含更為豐富的本生、譬喻、因緣故事。其梵本僅存一些斷片和部份完好經卷。漢譯本由義淨主持,於唐代譯出,但「毘奈耶事」有多處佚失,「毘奈耶上分...
12 KB (1,821 words) - 06:00, 2 October 2024
《巴利律藏》,又稱《上座部律》(巴利語:Theravāda Vinayapiṭaka)、《銅鍱律》,是上座部系赤銅鍱部的律藏,為南傳上座部佛教僧人所受戒律的依據。 《上座部律》分為五分,初分是比丘戒本的經分別;第二分為剩餘的比丘經分別,以及全部的比丘尼經分別;第三分...
9 KB (1,361 words) - 21:49, 3 January 2024
部派。 《異部宗輪論》記載為佛滅後第三百年中由化地部分出。在法顯所傳的大眾部「律分五部」說法中,法藏部是上座部中最早與大眾部發生分裂而形成的部派。現代學者如渥德爾等稱法藏部可能起源於阿育王派往阿波蘭多國(英语:Aparanta)傳教的僧團,法藏部熱衷於向外傳教,在中亞發現的犍陀羅佛教原稿屬法藏部。...
15 KB (2,715 words) - 08:12, 23 September 2024
律宗為漢傳佛教的八大宗派之一。律宗的創始人唐代道宣著《四分律比丘含注戒本疏》、《四分律刪補隨機羯磨》、《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四分律拾毗尼義鈔》、《四分比丘尼鈔》,後被稱為南山五大部。這些典籍是弘一法師著述《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記》的基礎佛典,即比丘僧修持所依之律宗四分律...
16 KB (2,588 words) - 08:11, 15 August 2021
《善見律毘婆沙》,即《善見律註》,全名《一切善見律毘婆沙》(巴利語:Samantapāsādikā),佛教巴利律藏的註釋,體現了在斯里蘭卡流傳的分別說部(史稱赤銅鍱部)的悠久傳統,絕非一人一時之著作。此書在南齊永明7年(公元489年)時由僧伽跋陀羅(Saṃghabhadra)與僧猗(一作僧禕)漢譯,...
2 KB (354 words) - 06:23, 10 April 2022
律。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整個中國採用了秦律,而中國的歷朝的法律,乃以秦律為濫觞。 後來中國歷朝,法制改革比較影響深遠的,在於漢、唐、宋、明、清。因此大清律例,是自秦律以來中國法制第六次重要的改版。 《大清律》源自《大明律》。《大清律》较之《大明律...
19 KB (2,764 words) - 20:49, 24 December 2024
部民農業畜牧,迭剌部開始富裕。 父:追尊遼德祖宣簡皇帝耶律撒剌的,唐代契丹迭剌部領袖,耶律勻德實的四兒子。率迭剌部部民冶鐵。 淳欽皇后述律平(述律月里朵,萧氏) 宮人蕭氏 長子:東丹國人皇王耶律倍,母不詳(《辽史》记为述律平)。 次子:遼太宗孝武惠文皇帝耶律德光,母述律平。 三子:章肅皇帝耶律洪古,母述律平。...
12 KB (1,673 words) - 01:03, 21 December 2024
律家所傳而為南北共信的史實。發起結集的,是耶舍,是阿難弟子;唯『雜事』說是阿難的再傳。罽賓所傳的第三師商那和修,也是七百結集中的重要人物。十誦律作三菩伽Sambhuka;五分律與四分律作三浮陀Sambhūta;『善見律』也有這位大德,名娑那參復多Sāṇasambhūta,都說是阿難的弟子。 《四分...
39 KB (8,090 words) - 17:48, 27 November 2023
五品)、銓郎三名(正六品)、律學教授一名(從六品)、別提二名(從六品)、明律一名(從七品)、審律二名(從八品)、律學訓導一名(正九品)、檢律二名(從九品)。刑曹之下設有掌隷院、典獄署兩個衙門。 阮朝時,刑部設尚書一、參知二、侍郎二,輔官若干。保大八年(1933年),保大帝改組內閣,將刑部改設為司法部,但民間依然稱作“刑部”。...
4 KB (498 words) - 16:34, 10 September 2024
律大石军的掩杀,大败而归。耶律淳得知消息后,又增兵3万。耶律大石率军渡过白沟河,4日与宋军东路统制种师道隔河对峙。战前,杨可世派赵明持黄榜旗前往耶律大石的营帐劝降,耶律大石毁旗怒骂:“无多言,有死而已。”话语未完,辽军矢石如雨。耶律大石指挥骑兵从西部浅滩处渡河,分...
56 KB (10,612 words) - 11:27, 30 May 2024
河內僧業遊長安,追隨鸠摩羅什學《十誦律》,後來在姑蘇(今江蘇蘇州)宣講。趙郡慧詢亦從鸠摩羅什受學,後去廣陵(今江蘇揚州)傳道。卑摩羅叉在羅什卒後攜帶此律至江陵(今湖北江陵)各地弘揚,江左慧猷從他受業。時僧尼競相傳抄。 《十誦律》傳入中國後,與《四分律》、《五分律》、《摩訶僧祇律》並為四大律典。盛行於南北朝時期,與《僧祇律...
4 KB (830 words) - 19:59, 5 July 2024
耶律喜孙(?—?)字盈隐,辽国政治家。永兴宫分人。 辽兴宗在青宫为太子时,耶律喜孙曾在其左右辅导。辽圣宗驾崩,耶律喜孙与冯家奴告仁德皇后蕭菩薩哥同宰相萧浞卜等谋逆。事后钦哀皇太后蕭耨斤称制,耶律喜孙非常受宠。 重熙年间,其子耶律涅哥为近侍,因事被连坐处决。辽兴宗因耶律...
908 bytes (167 words) - 01:49, 26 June 2024
耶律胡吕(?—? )字苏撒,辽国军人。弘义宫分人。祖先耶律欲稳因辅佐辽太祖有功,为迭烈部夷离堇。父親耶律杨五是左监门卫大将军。 性格谦虚谨慎,与别人的关系没有亲疏厚薄。遼興宗重熙末年,补任寝殿小底。因善职,非常显要,改任千牛卫大将军。道宗大安年间,北阻卜(鞑靼人)酋长磨鲁斯(又写作磨古斯)叛乱,耶律...
962 bytes (164 words) - 12:52, 13 November 2022
五百弟子在王舍城七葉窟舉行結集,由持戒的優波離背誦戒律,經大會認可確立。 漢傳佛教在唐代以前奉行《四分律》(法藏部律)、《十誦律》(說一切有部律)或者《摩訶僧祇律》(大眾部律)這三種為主。後來,由於道宣律師等人的宣揚,判四分律為「分通大乘」,唐代以後研習《四分律》成為主流,世稱南山律學或四分律宗。...
8 KB (1,169 words) - 10:20, 20 April 2024
、議賢、議能、議貴、議勤、議賓),以及〈吏律〉二卷、〈戶律〉七卷、〈禮律〉二卷、〈兵律〉五卷、〈刑律〉十一卷、〈工律〉二卷,共460條。這種以六部分作六律總目的編排方式,是承《元典章》而來的,與《唐律》面目已不盡相同,在內容上也較《唐律》有許多變更。《大明律》又增加了「奸黨」一條,這是前代所沒有的。...
5 KB (643 words) - 06:25, 8 December 2024
《大清民律草案》是中国第一部近代民法典的草案。《大清民律草案》于1910年完成,分为总则、债权、物权、亲属、继承五编,三十七章,共 1596条。因清政府覆亡,《民律草案》未及采纳,但成为中华民国《民法》的蓝本之一。 清朝末年,中国开始学习、参考外国法律,以修订本国法律。光绪二十九年 (1903年) 至三十二年...
6 KB (851 words) - 01:41, 24 October 2024
律丰洛就出城会见使者。贺拔伏恩上前紧扣斛律丰洛的手,将他抓捕,在长史大厅上将他处死,斛律丰洛时年虚岁五十五。斛律丰洛对妻子说:“你启奏太后,我们兄弟都知道自己会死。”临终,斛律丰洛叹息说:“富贵如此,女儿为皇后,公主满家,常使三百士兵,怎么会不破家呢!”五个儿子斛律世达、斛律世迁、斛律世辩、斛律...
18 KB (3,602 words) - 01:34, 9 December 2024
上座部佛教《巴利經藏》分為五部,五部為《长部》、《中部》、《相应部》、《增支部》、《小部》。 漢傳佛教《十誦律》沒有提及經藏分部情況,《摩訶僧祇律》、《四分律》、《五分律》和《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更詳細記載了经藏分為四部《阿含經》和《雜藏》及其內容概述: 四部...
60 KB (11,450 words) - 17:25, 27 November 2023
次結集與第四次結集,則各部派有不同傳說,可見當時部派已經分立。現存的經律,都是於部派佛教時代成立的,內容有新有舊。宇井伯壽主張,有關經律的「傳說」和「經律本身」,應該截然分別,如阿育王詔令所說的五部,不能直接等同於巴利藏五部,進行研究時應該以實際的經律內容進行比對,來找出原型。...
83 KB (15,493 words) - 09:02, 7 December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