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正式实行的学制。颁布于1904年1月13日,是《钦定学堂章程》之后由张百熙等人重新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称为癸卯学制,是中国第一个由中央政府颁布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的法定近代学制系统,标志着近代新式教育制度的确立。 光绪二十八年,清廷颁布壬寅学制,但由于主持编写壬寅学制...
    4 KB (602 words) - 01:28, 10 December 2021
  • 新式教育的体系。因该年为壬寅年而称为“壬寅学制”。 此章程虽经正式颁布,但并未实行。1903年6月,清廷谕令湖广总督张之洞与荣庆及张百熙会商学务。1904年1月,经修订后的新学堂章程得到清廷批准,这就是《奏定学堂章程》,即中国首个正式施行的学制——“癸卯学制”。...
    4 KB (339 words) - 08:26, 19 May 2019
  • 1901年,刘坤一与张之洞联衔上奏提出“兴学育才”、改学制、变科举、立学堂,仿日本学制。 1902年8月15日,清廷颁布管学大臣张百熙主持拟定的《钦定学堂章程》,称为壬寅学制。由于该学制制定仓促,公布后遭到诸多批评,因而未能实施。 1904年1月13日,清廷颁布颁布张百熙等人重新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称为癸卯学制...
    10 KB (1,000 words) - 16:01, 9 April 2024
  • 壬子癸丑学制此后虽仍有部分修正,但其总体框架一直沿用十年,直至1922年为壬戌学制所取代。 与清末的癸卯学制相比,壬子癸丑学制缩短了学生的学习年限,共约18年。具体分为三段四级,即初等教育段(分初等小学校、高等小学校二级,共七年)、中等教育段(一级,共四年)、高...
    12 KB (1,770 words) - 01:27, 10 December 2021
  • 南京中等教育史介绍了清末以来南京中等教育的发展。南京最早的中学可以追溯到1890年汇文书院设立的成美馆。清政府颁布癸卯学制后,新式学堂得到推广。中华民国成立后,教育部及市教育局的有力措施发展中学,虽在日本占领期间有所停滞,但战后数量大幅增加。新中国成立后,南京中等教育虽在大跃进及文化大革命时期盲目发...
    19 KB (2,584 words) - 13:35, 8 June 2022
  • 王兆枏(?—?)福建侯官人,清朝数学教育家。 清朝末年,癸卯学制(1904年)颁行后,小学笔算教科书开始以中国人自行编译为主,多数底本取自日本原著或者日译西著。商务印书馆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编写出版了《最新高等小学笔算教科书》,由福建侯官王兆枏编纂,浙江山阴杜亚泉校订。...
    2 KB (221 words) - 14:33, 26 January 2024
  • City)位于湖南省郴州市,为郴州市公立学校,湖南省示范性中学之一。 清朝光绪32年(1906年),“郴州官立中学堂”建立,它是郴州一中的前身,建造原因是《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的颁布实施。 民国元年(1912年),“郴州官立中学堂”更名为“郴郡六城联立中学”。 民国3年(1914年),“郴郡六城联立中学”更名为“湖南省第七联合中学”。...
    8 KB (347 words) - 11:23, 22 December 2022
  • 私立浙江法政專門學校,又称浙江私立法政专门学校、浙江法政专门学校,1910年由陈叔通等人创立于浙江杭州。1909年,阮性存与陈敬第、沈钧儒等人发联名信,请求浙江巡抚增韫奏请废除癸卯学制中私立学校不得学习政治法律的规定,并准备在浙江省设立私立法政学堂,获准。1910年,学校获得立案,并于当年开学,由阮性存担任校长。1918年停办。...
    1 KB (139 words) - 13:42, 18 July 2024
  • 堂,为山东首所省立小学。1905年5月,师范学堂根据“癸卯学制”中《优级师范学堂章程》和《初级师范学堂章程》的规定,将长期班改为完全科,学制5年,名为优级师范生,在学习1年优级预科课程的基础上,分文、理科再学习4年专业课程;改速成班为简易科,学制有1年和2年两种,学生为初级师范生。完全科课程有修身、...
    20 KB (2,156 words) - 21:32, 29 July 2023
  • 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师范学院,为师范之始。 1904年1月13日,清政府公布了《奏定学堂章程》,也就是“癸卯学制”,通过了《优级师范学堂章程》(属于高等教育性质)、《初级师范章程》和《实业教员讲习所章程》。其中初级师范学堂和优级师范学堂为官办,师范生不用缴纳...
    27 KB (3,343 words) - 01:11, 23 March 2025
  • 康熙年间,四川按察使刘德芳在成都府学建锦江书院,后合并演变为四川大学。至1902年,四川总督岑春煊改成都府学为成都师范学堂,癸卯学制施行后又改成都府中学堂。辛亥革命后改称成都联合中学。1940年2月,学校更名四川省立成都石室中学,1948年年被评为全国优良示范中学。1950年改...
    11 KB (949 words) - 03:52, 23 December 2024
  • 使用|accessdate=需要含有|url= (帮助) 李慧洁. 浅析中国近代第一部学制——壬寅、癸卯学制.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8-05-08, (2008(5)).  杨文海. 壬戌学制研究. 南京大学. 2011-05-01.  孙大权. 马寅初生平几个重要史实的考证.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3 KB (9,565 words) - 03:02, 13 February 2025
  • 癸卯学制。 民国元年(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后,新教育部于1月9日成立,福宁中学校执行壬子癸丑学制。 民国4年(1915年),福宁中学校改称为福建省立第三中学,许冠元为首任校长。1919年,福建省立第三中学成立了学生会。民国十一年(1922年),学校改用壬戌学制。...
    12 KB (970 words) - 10:43, 23 March 2025
  • 1888年任南菁书院山长。1891年掌泺源书院。1894年任南京钟山书院山长,兼掌常州龙城书院。1901年任江楚编译局总纂。1902年,钟山书院改为江南高等学堂,任学堂监督。癸卯学制实施后,废古江宁府学,两江总督府拟在江宁“先办一大师范学堂,以为学务全局之纲领”,1902年5月出任学堂总稽查,负责筹建三江师范学堂,并与徐乃昌、...
    5 KB (669 words) - 23:22, 26 October 2023
  • 倓在1903年创办,是湖南省最早的近代新式教育学校。 1903年,胡元倓在长沙创建了私立中学明德学堂,并在其他地方创建了小学、大学等私立学校,实践癸卯学制。此后由于种种原因,只保留下了中学。 1904年,黄兴、陈天华等人在明德学堂创立反清组织“华兴会”,召集师生30余人参加,因此被称为“辛亥革命策源地”。...
    4 KB (295 words) - 08:47, 7 April 2025
  • ”。陈汝康病逝时,陈巳生年仅6岁。因父亲陈汝康常年旅居北京,所以幼年陈巳生的教育由叔父陈汝桢照应,陈汝桢为陈巳生聘请他们家的姻亲王国维为私塾教师。癸卯学制颁行,陈巳生进入本乡的公立学校念小学。父亲病逝后,陈家家道逐渐衰落,陈巳生小学没有毕业便不得不弃学,1908年到上海其表叔开设的同兴洋货行当学徒。...
    12 KB (1,943 words) - 05:53, 15 April 2025
  • 视为汉中中学的前身。汉南书院位于今汉中市汉台区中学巷8号。门口对联曾书“文能换骨非妄谈,学到寻源自不疑”。 光绪三十年(1904年),全国开始实行癸卯学制,建立现代教育制度。在此背景下,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汉南书院更名为“陕西省官立汉南中学堂”,是全国419所中学堂之一。...
    6 KB (628 words) - 19:13, 9 April 2025
  • 1902年8月,清政府頒布中國近代以來首個由中央政府頒布但未有正式施行的統一學制系統《欽定學堂章程》(又稱「壬寅學制」),較全面地建立了近代化的教育體系。1904年1月,清政府頒布《奏定學堂章程》(又稱「癸卯學制」),這是中國近代以來首個由中央政府頒布並督導施行的全國性法定學制系統。此後,西式學堂大規模創辦起來。...
    42 KB (5,682 words) - 13:36, 8 March 2025
  • 长沙府中学堂初按癸卯学制办学,学制五年。1909年清廷又颁布文实分科章程,文实各有侧重,学制仍为五年,当时府中学堂修缮校舍,在此章程颁布次年方予执行。清季之学制,儒家经典教育仍相当重要,文实分科后实科同样有「读经讲经」课程,而民国肇建,这一课程在新学制中得到废除。...
    68 KB (9,581 words) - 07:42, 17 April 2025
  • 学堂的课程设置以四书五经为主,兼修历史、舆地、数理及外语等;教材亦采用中西结合模式。 1907年,时任两淮盐运使赵滨彦拟依照清廷于1904年颁布的癸卯学制对仪董学堂进行改革,将其改为师范传习所,然而遭到了学生的抵制。迫于压力,校方妥协,仅将仪董学堂略加整饬改为中学堂,定名两淮中学堂 。...
    34 KB (3,143 words) - 11:48, 1 February 2025
  • 今北京师范大学前身。1909年,师范科的206名学生毕业,师范馆脱离大学堂,改名京师优级师范学堂。 相当于今天的大学本科。按1903年新订的癸卯学制,大学堂分为三级,即高等学堂、分科大学、通儒院,分别相当于今天的预科、本科、研究生 据陶希圣回憶:「民國初年,貴族子弟仍然不少,文科那邊有一個學生...
    145 KB (16,932 words) - 23:31, 5 April 2025
  • 《高等农工商实业学堂章程》、《事业教员讲习所章程》、《各学堂管理通则》及《学务纲要》各一册。同年底,领衔进呈,获准颁行,即《奏定学堂章程》,亦称“癸卯学制”。同时呈《奏请递减科举注重学堂摺》,促成了中国延续一千多年之科举制度的彻底废除。 光绪三十年(1904年)八月,张百熙奏请派遣新科进士出洋留学。...
    26 KB (3,417 words) - 09:38, 4 February 2025
  • 不理會慈禧太后對聯軍開戰的命令。镇压唐才常自立军起义。 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与刘坤一联衔上奏慈禧太后,提出“兴学育才”办法四条,仿日本学制拟定“癸卯学制”(即1903年经修改重颁的《奏定学堂章程》),为全国最早采用的近代教育体制。邀请日本教官训练湖北新军。...
    34 KB (4,038 words) - 07:01, 20 January 2025
  • ,即購得南關珠光七約𢃇纜鋪一間,以作自建新校之準備。 1893年,貸款改建珠光里校舍,易名「培正書塾」。 1903年,清廷頒《奏定學堂章程》(即癸卯学制),為應時勢所需,籌備改制爲「學堂」,越二年正式稱「培正學堂」。 1905年,因經費短缺無法維持,於歲末宣告暂停辦學。...
    25 KB (3,707 words) - 15:26, 16 April 2025
  • 学制、变科举、立学堂,仿日本学制。1902年8月15日,清廷颁布管学大臣张百熙主持拟定的《钦定学堂章程》,称为壬寅学制。由于该学制制定仓促,公布后遭到诸多批评,因而未能实施。1904年1月13日,清廷颁布颁布张百熙等人重新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称为癸卯学制...
    55 KB (8,976 words) - 04:55, 7 April 2025
  • 基督教書院,定名「培正書院」,成為廣州培正中學的雛型。 1893年,貸款改建珠光里校舍,易名「培正書塾」。 1903年,清廷頒《奏定學堂章程》(即癸卯学制),改稱「培正學堂」。 1906年,賃榨粉街房屋兩間為校舍,定名為「羊城培正師範傳習所」,學生有50人。同年,創辦梧州市最早的學校梧州市培正學校。...
    45 KB (4,837 words) - 08:34, 22 April 2025
  • 学制,即高等科与中等科各四年。张伯苓任清華教務長之後,依据学部颁布的癸卯学制,改“五三”学制,即高等科5年、中等科各三年。 1916年,周诒春校长正式提出清华改办大学,逐步將廢除高等科与中等科。1921年起,分为初级大学(英語:Junior College)(学制2年)、高等科(学制...
    56 KB (2,822 words) - 13:52, 18 January 2025
  • 今北京师范大学前身。1909年,师范科的206名学生毕业,师范馆脱离大学堂,改名京师优级师范学堂。 相当于今天的大学本科。按1903年新订的癸卯学制,大学堂分为三级,即高等学堂、分科大学、通儒院,分别相当于今天的预科、本科、研究生。 据说当时民间流传着“‘两院一堂’是八大胡同最好的主顾”的说法...
    63 KB (8,061 words) - 16:21, 22 October 2024
  • 一和張之洞一道倡議建立了中國近代教育學制。 張之洞,主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張之洞和劉坤一共同倡議建立新學制,主持完成了中國近代第一部學制(壬寅學制、癸卯學制)。提出“先辦一大師範學堂,以為學務全局之綱領”,創辦了三江師範學堂。 魏光燾,繼張之洞後擔任兩江總督。開辦三江師範學堂的組織實施者。...
    51 KB (7,634 words) - 04:01, 3 October 2024
  • 1981年。 1901年清廷实行新政,刘坤一与张之洞联衔上奏提出“兴学育才”办法四条,之后仿照日本学制拟定“癸卯学制”,1903年经修改重颁《奏定学堂章程》,为中国政府最早正式颁布并在全国实施的近代新式学制。两江总督刘坤一力主兴学“应从师范学堂入手”,1902年5月上奏〈筹办学堂折〉,师范学堂未及创办...
    36 KB (6,061 words) - 11:30, 21 February 2024
  • 而在中國近代頒佈並施行的第一個課程綱要是1904年的《癸卯學制》,亦標明了歷史教育的重點: 現定各學堂課程,於中國向有之經學、史學、理學及詞章之學,並不偏廢,且講讀研求之法,皆有定程,較向業科舉者,尤加詳備。 在民國建立後,首個學制《壬子癸丑學制》亦訂明歷史爲高等小學以上需要研讀的科目。而歷史科亦很...
    20 KB (2,920 words) - 10:42, 4 January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