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地主義,是指針對海地人的種族主義情緒(多數指多明尼加人)。 人權觀察在其報告中指出,海地和多米尼加之間的語言,文化和種族的差異是在殖民時代開始。例如,多明尼加共和國被西班牙帝國統治,從而獲得從西班牙的文化,並與當地美洲原住民和非洲文化融合。在另一方面,海地...
    2 KB (389 words) - 17:35, 9 August 2019
  • 台獨情緒,指反對“臺灣獨立”、支持“中国统一”的情绪。持台獨情緒的人士称为“台獨人士”或“统派”。支持台独的人士称为獨派人士,主要是是台灣泛綠與親臺獨派媒體(民視公司、自由時報、三立公司等)。 因台湾政府反對一個中國原則,走向台獨建國、文化台獨、一中一台、兩個中國、兩國論與去中國化路線,使得...
    30 KB (3,223 words) - 10:36, 7 September 2024
  • 在韓國經濟急速發展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後,韓國人的民族主義情绪、尤其是韩民族优越主义情结高漲。但基于此产生的大朝鮮帝國史使周邊國家無法理解及認同;韩国起源论的提出更使周邊國家的部分民众對韓反感情緒日增。情緒目前在中國大陆、日本和台灣三地最為明顯。...
    47 KB (5,279 words) - 08:03, 11 July 2024
  • 兩國裂痕。孟加拉國與印度在宗教問題上也惡化了雙方關係。 印度政府在2013年選舉過程中撤回對不丹的煤油和燃氣補貼,這導致印度情緒高漲。此外,印度對不丹內政的插手也導致了情緒。2017 年 8 月,在洞朗印中對峙的高峰期,不丹前外交大臣夏姆薩蘭就印度干預不丹對外關係的擴張做出了負面回應。...
    12 KB (1,039 words) - 11:07, 18 August 2024
  • 美國情緒自十九世紀後期中國移民首次抵達美國後不久就已經存在。其中包括黃禍論和冷戰期間的麥卡錫主義。現代美國的情緒是中國崛起的產物。情緒是一個政治術語,指對中國(現一般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治、外交政策、文化等其他領域的反對甚至敵視的態度。 一些現代情緒可能是由於中國崛起為世界主要大國被視為對美國全球主導地位的主要威脅。...
    16 KB (1,726 words) - 03:35, 8 September 2024
  • 雖然日甚至仇日情緒主要源自歷史上的糾葛(參見抗日戰爭、日本戰爭罪行),在二戰之後還發生了多宗深化仇日情緒的事件,提升了東亞、東南亞各國對日本的反感情緒。 中国的情绪非常强烈,对日本、日本人民和文化的不信任、敌意和负面情绪在中国普遍存在。情绪...
    95 KB (11,117 words) - 02:02, 8 October 2024
  • 情緒(越南語:Chủ nghĩa bài Việt Nam)指对越南及越南人的厌恶或仇视。 多个遭受越南军事侵略的国家都出现了情绪。柬埔寨衰落期间,经常与越南定居者爆发冲突和斗争。他们指责越南在柬埔寨和现今越南南部部分的湄公河三角洲进行大规模驱逐、驱逐和种族清洗,因此柬埔寨人不信任越南人。...
    31 KB (3,104 words) - 07:20, 8 September 2024
  • 馬來情緒(馬來語:Perkauman anti-Melayu,印尼語:Malayofobia),是指針對馬來人的反感情緒,主要存在於泰國和新加坡,同樣以馬來人居多的馬來西亞也存在同樣的觀點。 泰國南部,特別是北大年府是泰國馬來人的家園,在18世紀泰國攻佔了這個馬來人王國。但泰國政府一般稱他們是泰...
    2 KB (340 words) - 04:51, 21 September 2024
  • 中華人民共和國,又稱中、中國及中國因素,是指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厭惡和反感情緒,反對其政府的所作所為,和反對其社会制度與意識形態的不同。 由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屬黨國體制,因此中國共產黨又經常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及民间看作等同於中華人民共和國。 對中國大陸政府的反感,可能延伸为對於其普通人民...
    50 KB (3,258 words) - 03:24, 9 July 2024
  • 香菜大屠殺 (category 海地情緒)
    海地人的種族滅絕事件,多明尼加稱呼此次屠殺事件為大斬殺(西班牙語:El Corte),海地人則稱之為持刀伤人(海地克里奧爾語:Kout kouto-a)。多明尼加共和國總統拉斐爾·特魯希略為海地者,他認為海地人在種族、文化上較為低等,遷移至多明尼加的海地...
    11 KB (988 words) - 00:46, 5 May 2024
  • 台網上言論,一般指中国大陆民众对中华民国(台湾)政府以至台湾人的反感、敌视的網上言論。 进入2010年代,中国大陆台独情绪高涨。同时,台、仇台網上言論产生。美國之音認為隨著習近平出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上台執政之後,因极端民族主义的发展,中国大陆民间已普遍存在...
    11 KB (1,247 words) - 07:38, 17 June 2024
  • 情緒(英語:Anti-Filipino sentiment),是指對菲律賓及菲律賓人和文化的憎恨和討厭。由於菲律賓大量輸出菲傭,令她們常被歧視,而這亦是其中一個令其他國家人士憎恨他們的原因。 香港是非常主要的菲傭輸入地區,著名作家陶傑曾指菲律賓是僕人國家,因而遭到菲律賓禁止入境及要求道歉,但陶傑亦不以為然,並指不會去這種國家。...
    1 KB (171 words) - 08:25, 26 December 2022
  • 在非華人主導的社會情境下,華一詞指的是海外華人為少数民族的情境下受到主流社會的反對、排斥、歧視、仇视或恐惧的情绪及政策,為種族主義、仇視外來移民或政治緊張關係的表現。 2013年,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发起了一项关于情绪的调查,有一半的受访国家(38个国家中的19个)对中国持好感,不包括中国本身。...
    234 KB (22,210 words) - 17:10, 11 October 2024
  • al-Fikayki)的著作提及了諸多阿拉伯情緒的字眼,菲凯基稱之為舒乌比耶,例如奧斯曼帝國的土耳其化(Turkification)、阿拉伯共產主義、安东·萨阿达(Anton Saada)領導的敘利亞社會國家主義黨、埃及民族主義、黎巴嫩民族主義。對菲凯基而言,...
    59 KB (6,522 words) - 13:47, 28 July 2024
  • 閃族主義是對於所有閃族的反感情緒,虽然犹太人与阿拉伯人同属闪米特人,但是這個名詞在歐洲特指對於猶太人的仇恨情緒。這個名詞在1873年首次在德國出現,同義詞是「仇恨猶太人者」(德語:Judenhass,英語:Jew-hatred)。 在1950年代以来,猶太主義则時常與以色列的錫安主義產生混淆。...
    67 KB (6,402 words) - 21:40, 7 October 2024
  • 情绪又称恐俄症(俄语:Русофобия,英語:Russophobia),泛指對於俄羅斯政府、俄羅斯文化、俄羅斯人或公民的偏见、恐惧或仇恨情緒。與親俄相對。《柯林斯英语词典》将其定义为对俄罗斯的强烈且常常是非理性的仇恨。它通常与苏联情绪有关,有时也与斯拉夫情绪有关。...
    203 KB (20,791 words) - 03:53, 28 September 2024
  • 美是指对美国政府、人民或者其生活方式或美国的政策的抱持反感甚至作出武力報復。仅仅对美国的政策或者上述任何单一的一个原因并不能称为美主义,只是一種情緒。只有当个人或团体将这些因素看成是普遍到已经影响其本身的价值观时才称为美主義,而作出武力報復的更多演變成美戰爭。 ...
    190 KB (22,085 words) - 07:49, 25 September 2024
  • 德(德語:Deutschenfeindlichkeit;英語:Germanophobia)是一種心理普遍仇視德國人和有關德國事務的排外情緒。過去主要是基于納粹德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歐洲所犯下的戰爭罪行,例如以色列與中東、東歐等,但現時則指是德國在歐洲聯盟所主導的角色,批評德國過度強硬的外交態度,...
    8 KB (656 words) - 03:16, 11 September 2023
  • 1804年海地大屠杀,是一次種族滅絕事件,這是海地的让-雅克·德萨林下令對剩餘的法國人進行的屠殺,在海地全境發生,從1804年1月上旬進行至至1804年4月22日,並導致3,000至5,000人的各年龄和性別的法國人死亡。 戰士逐家逐戶殺死整個白人家庭,大屠殺也針對白人婦女和兒童(除了反對鎮壓的拿...
    2 KB (195 words) - 05:20, 1 July 2024
  • 情绪(英语:Anti-British sentiment)是对于英国政府、英国文化、英国人或英国海外领土公民的偏见、恐惧或仇恨。 阿根廷的情绪主要来自于福克兰群岛领土争端与1982年和英国的马岛战争。对此,英抗议和破坏行为高涨。 因为伯利兹-危地马拉领土争端,危地马拉具有强烈的情绪。危地马拉声称英国没有履行数项条约。...
    18 KB (1,940 words) - 03:42, 4 January 2023
  • 墨西哥情绪是对墨西哥人和墨西哥人后裔、墨西哥文化和墨西哥西班牙语的一种歧视态度,在美国最为常见。 它在美国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墨西哥独立战争和美国革命战争。独立战争和对有争议的美国西南部领土的争夺。这最终将导致美墨战争,其中墨西哥战败造成领土的巨大损失。在20世纪,墨西哥情绪...
    37 KB (4,188 words) - 14:50, 8 January 2024
  • Walker被發現在佈滿子彈的軍營裡。八名叛軍全都被殺了。 帕斯奎特和他的手下嚴重誤判了海地公眾和軍隊的情緒。雖然杜瓦利埃的獨裁傾向越來越明顯,但在經歷了長期政治動蕩之後,他仍然被視為海地的穩定和團結的強大力量。一些政變策劃者的屍體被拖過太子港的街道,杜瓦利埃穿著制服被拍到,海地媒體稱讚他親自領導了對政變策劃者的反擊。...
    6 KB (1,167 words) - 10:12, 31 January 2023
  • 仇外 (redirect from 日本仇外情绪)
    赤化.殖民”为口号的自由行、水货客事件。如2012年爆发的光复上水站、2015年的光复屯门、捍卫沙田、光复元朗等社会运动。以及侮辱大陆旅客的「蝗虫论」。此亦可看出香港日益增长的仇陆情绪和本土思潮。 長久的衝突事件、政治主張,讓臺灣產生了不同立場的排外情緒...
    18 KB (2,340 words) - 19:17, 19 September 2024
  • 迪馬瑟·埃斯蒂梅 (category 海地总统)
    由於他急缺資金來資助他的改革,他作出了一個要求海地人民犧牲的非凡呼籲。靠參議員們接受降低工資和捐款集資,史無前例籌得5000000美元儐還7600000美國債務。 美國政府擔心在海地增加情緒,隨即借出了$400萬的貸款,並開始開發支持旅遊業的計劃。 埃斯蒂梅政府的國有化政策對標準果品公司在海地...
    6 KB (780 words) - 06:48, 14 October 2023
  • 錫安主義是反对錫安主義这一政治运动的思想,即反对犹太人在古代以色列地上(又称迦南地、巴勒斯坦地區)建立民族国家以色列这一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和反对现代以色列国的思想。 锡安主义分为很多支派: 宗教角度:犹太教極端正統派中的部分派別認為建立以色列国是對上帝的不敬、等同於干涉歷史進程,且這種人為干涉會導致彌賽亞更快降臨;...
    45 KB (6,195 words) - 11:26, 20 September 2024
  • 让-雅克·德萨林 (category 法國情緒)
    ʒak dɛsalin];1758年9月20日—1806年10月17日),海地革命领导人,被視為海地開國元勳。獨立後建立海地第一帝国,稱帝,称雅克一世。他施行军事统治,废除奴隶制,对殖民者进行大屠杀,后遇刺身亡。 德薩林出生於海地格蘭德·里維埃的一個黑人奴隸家庭,之前曾為監工。1790年加入起義軍,成...
    5 KB (535 words) - 14:50, 21 October 2024
  • 排满 (redirect from 滿主義)
    詞的話說就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也有說法指出,晚清「滿」表面上是反抗民族壓迫,實質上是政府、反對既得利益集團的階級鬥爭。晚清年青人中的排滿思想,其代表著作為年僅十九歲的留日學生鄒容所寫的《革命軍》,使用強烈的情緒性、煽動的語言來提倡滿革命,例如「消滅五百萬野蠻滿人,洗刷二百六十年來受滿人...
    17 KB (2,454 words) - 08:28, 30 August 2024
  • 意或恐意是指對意大利人或意大利先人的負面態度,與它相反意思的是迷意。 美國意情結始於19世紀末大量意大利人移民美國。在此之前,很多在17世紀移民北美的意大利人,都是地位較高的人物。...
    588 bytes (49 words) - 01:26, 18 April 2019
  • 以下列出了歷史上的抗議事件與未解決的社會衝突: 16世紀初 北歐:新教改革 1783年賓夕法尼亞兵變:由數百名大陸軍士兵發起 1789年 法國:法國大革命 17世紀至18世紀:海地革命,全球首個成功的反對奴隸制度的黑人革命 18世紀70年代 北美:美國獨立戰爭 干草市場事件(1886年)美國:工人抗議,發起者為有組織的行業和工會聯合會(英语:Federation...
    15 KB (1,740 words) - 16:27, 20 October 2024
  • 恐法症 (category 法國情緒)
    專欄作家,以及一些英語傳媒、社群網站和部落格網頁,將當時的魁北克省長寶琳·馬華描繪成身穿納粹制服的人物。法裔人士團體並展示了一份報告,內容包括餐廳的寶琳·馬華塗鴉,還有以法語憲章之父卡米耶·洛兰(Camille Laurin)命名的公家大廈門面遭人破壞等。宣傳運動取名UNIES CONTRE LA...
    2 KB (212 words) - 04:02, 23 October 2023
  • 華」是一種以二分法眼光看待問題的方式,忽略了「非敵非友」的中間力量,容易引起中間者的不滿和反感,從而對外交政策造成誤導;擴大化和情緒化地使用「華」概念,將爭議和批評都指責爲「華」,容易四面樹敵,惡化國際環境,最終真正造就出一大批境外敵對勢力。中國大陸學者廖保平認為,「...
    30 KB (3,298 words) - 12:24, 19 April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