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波多爾斯基-羅森弔詭(英語:Einstein-Podolsky-Rosen paradox),簡稱「愛波羅弔詭」、「EPR弔詭」(EPR paradox)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鮑里斯·波多爾斯基和納森·羅森在1935年發表的一篇論文中,以弔詭的形式針對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詮釋而提出的早期重要批評。...
50 KB (7,635 words) - 08:06, 11 June 2024
鲍里斯·波多尔斯基 (俄语:Борис Подольский,1896年—1966年)是一名生於俄國的犹太人,美国物理学家,与爱因斯坦、羅森一起提出EPR佯谬。 1896年,波多尔斯基出生於俄羅斯帝國頓河州塔甘羅格的一個貧窮的猶太家庭,於1913年移居美國。在於1918年獲得南加州大学電機工程學士學...
3 KB (199 words) - 11:04, 7 January 2025
《黑洞》(英語:The Black Hole)是一部由马克·格罗夫执导的美国科幻电影,2016年12月2日上映。这部电影探讨了量子纠缠在现实世界中所造成的影响以及“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罗森佯谬”的出現。 Miller, Vanessa. Malcolm McDowell, Dean Cain to...
1 KB (102 words) - 11:58, 15 October 2024
EPR可以指: 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罗森佯谬(英語:Einstein-Podolsky-Rosen paradox),以佯谬的形式针对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诠释而提出的早期重要批评 欧洲压水反应堆(英語:European Pressurized Reactor),一种第三代压水反应堆设计 高渗透长滞留效应(英語:Enhanced...
985 bytes (122 words) - 11:25, 29 November 2017
納森·羅森(Nathan Rosen,1909年3月22日—1995年12月18日),美籍猶太裔物理學家。 他在1935年與愛因斯坦及鮑里斯·波多爾斯基共同提出當時量子物理學理論下會出現的EPR佯谬現象。有關文章刊於《物理评论》1935年第47卷,題目為《能认为量子力学对物理实在的描述是完全的吗?》(Can...
4 KB (341 words) - 01:44, 2 December 2023
涉及我們怎樣描述大自然。」他們之間的辯論在科學哲學裏意義非凡,因此被載入史冊。 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罗森佯谬是由愛因斯坦、鲍里斯·波多尔斯基和納森·羅森在1935年發表於美國《物理評論》的思想實驗,又稱為「EPR佯谬」。這思想實驗檢驗兩個量子糾纏粒子所展現出的關聯性物理行為。給定兩個相互糾纏並且...
123 KB (13,270 words) - 16:43, 11 December 2024
阿萊悖論 艾爾斯伯格悖論 伯特蘭悖論 錢包悖論 彩票悖論(英语:Lottery paradox) 紐康伯悖論 睡美人問題 蒙提霍爾問題 辛普森悖論 統計學悖論 辛普森悖論 阿拉巴馬悖論 幾何學悖論 潘洛斯階梯 失蹤的正方形 斯梅爾悖論 命定悖論 祖父悖論 薛定谔猫 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罗森悖論 法拉第弔詭...
4 KB (537 words) - 07:13, 19 December 2024
爱因斯坦凝聚的理论,这成为了研究超流动性、超导电性等现象的基础。 1935年,爱因斯坦和鲍里斯·波多尔斯基以及纳森·罗森一起解释了EPR佯谬(即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罗森佯谬),阐明了量子力学中测量的非定域性。 在爱因斯坦最后的三十年中,他一直试图探索采用多种经典统一场论将电磁理论与引力理论,甚至量...
177 KB (4,148 words) - 07:22, 9 December 2023
一开始,哲学家们认为很快就可以找到一个简单的解决办法。然而,更多的“盖梯尔式”的反例被制造出来,使得附加了各种额外要求的JTB理论仍然无法准确地描述“知道”这个概念。这是因为盖梯尔问题的解决涉及到认识论的根本问题,如何为可靠的辩护,何谓真理等等。 第一次数学危机 反证法 证明 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罗森佯谬 王俊青. 数学分析中的反例...
5 KB (850 words) - 07:44, 2 December 2022
波普尔实验是由哲学家卡尔·波普尔提出的实验。 在1934年,波普尔对哥本哈根解释,一种流行的量子力学主观解释,产生了怀疑,并提出了一个实验来检验它。 波普尔的实验是对一种争议说法的具体化,类似于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鮑里斯·波多爾斯基和納森·羅森提出的EPR佯謬思想实验。 波普尔提出的实验包括一个源...
6 KB (872 words) - 08:11, 28 October 2024
佯谬般的現象:當對其中一個粒子做測量,另外一個粒子似乎知道測量動作的發生與結果,儘管尚未發現任何傳遞信息的機制,儘管兩個粒子相隔甚遠。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鮑里斯·波多爾斯基和納森·羅森於1935年發表的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罗森佯谬(EPR佯谬)論述到上述現象。埃爾...
64 KB (9,335 words) - 19:17, 18 December 2024
哥本哈根诠释 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罗森佯谬 量子力學詮釋 平行宇宙 量子自杀- 一個思想實驗 波函數塌縮 一致性歷史詮釋 多重宇宙論 Many-worlds interpretation在维基百科的姊妹项目 维基词典上的字词解释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多媒体资源 维基新闻上的新闻 维基语录上的名言 维基文库上的原始文献...
16 KB (1,940 words) - 20:46, 8 January 2024
物理哲学 (category 维基共享资源分类链接由维基数据提供)
物体 定律 物理系统 物理学 物理学 (亚里士多德) 物理羡慕(英语:Physics envy) 量子力学: 玻尔-爱因斯坦之争 爱因斯坦的思想实验(英语:Einstein's thought experiments) 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罗森佯谬 量子力学诠释 量子神秘主义 还原论 相对论: 广义相对论入门...
27 KB (3,468 words) - 23:35, 9 September 2023
reality)是可能的。在玻姆的努力下发展起来的德布罗意-玻姆理论,其预测完美地与非决定性量子力学相符。他最初把他的方法称为隐变量理论,后来称之为存在性理论(ontological theory)。 玻姆的工作以及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罗森佯谬,成为促成贝尔定理的主要因素。贝尔定理完全排除了局域隐变量理论。...
21 KB (2,721 words) - 12:41, 22 April 2024
悖论 悖論,亦稱為誖論、弔詭、佯謬或詭局,是指一种导致矛盾的命题。通常从逻辑上无法判断正确或错误称为悖论,似非而是称为佯谬;有时候违背直觉的正确论断也称为悖论。悖论的英文paradox一詞,来自希腊语παράδοξος ,paradoxos,意思是“未预料到的”、“奇怪的”。...
26 KB (4,012 words) - 07:59, 16 December 2024
effect)。 貝爾定理可以應用於任何由兩個相互糾纏的量子位元所組成的量子系統。最常見的範例是糾纏於自旋或偏振的粒子系統。 繼續發展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罗森佯谬(簡稱EPR佯謬)的論述(但是選擇採用自旋的例子,如同戴維·玻姆版本關於EPR弔詭的論述),貝爾精心設計出一個思想實驗:從衰變生成的兩顆處於单...
15 KB (1,998 words) - 07:27, 22 May 2024
1826年-海因里希·奧伯斯提出奧伯斯佯謬。 1848年-愛倫坡首先於《尤里卡:散文詩》中提出奧伯斯佯謬的解答,提出宇宙膨脹及崩潰假說。 1905年-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發表狹義相對論,並主張空間和時間是無法分開的連續體。 1915年-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發表廣義相對論,顯示能量密度扭曲時空。...
25 KB (3,009 words) - 10:12, 6 June 2024
整解釋物理系統所有可觀測量的演化行為,而避免掉任何不確定性或隨機性。 歷史上愛因斯坦是隱變量理論的主要倡導者,出於對標準量子力學詮釋的機率性解釋的不滿。他曾說:「我相信上帝不擲骰子。」 1935年,愛因斯坦與波多爾斯基、羅森共同提出的EPR悖論(以姓氏字首為縮寫)試圖對哥本哈根詮釋做出挑戰,論文中指...
8 KB (917 words) - 01:05, 24 November 2023
\Delta T} 則是量度盒子質量的時間不確定性,兩者不是同一個變量,因此,玻爾並沒有精準地反駁愛因斯坦的問題。 1935年,愛因斯坦、鮑里斯·波多爾斯基、納森·羅森共同發表了EPR佯謬,分析兩個相隔很遠粒子的量子糾纏現象。愛因斯坦發覺,測量其中一個粒子A,會同時改變另外一個粒子B的機率分佈,但是,狹義...
69 KB (11,054 words) - 06:10, 6 July 2024
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罗森佯谬(也称作EPR佯谬)并从这个实验得到结论:或者,在量子力学中波函数对物理实在的描述是不完备的;或者,两个对应于不可对易算符的物理量不能同时是实在的。而后他们通过分析指出,如果否定第一点则也必须否定第二点,从而波函数对物理实在的描述是不完备的。不过在玻尔...
234 KB (33,045 words) - 09:33, 18 November 2024
黑洞信息佯谬(英語:Black hole information paradox)是一个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论相结合时产生的难题。广义相对论预言了黑洞的存在,那是一个任何物质都无法逃逸出去的时空区域——甚至连光都无法逃逸。在1970年代,史蒂芬·霍金将量子力学应用于这一系统时发现,一个孤立的黑洞会发出...
26 KB (2,964 words) - 16:20, 29 September 2024
狭义相对论发现史 (category 引文格式1错误:网址-维基内链冲突)
多的自由度。尽管玻恩的定义并不适用于刚体,但对于物体的“刚性运动”是非常有用的。弗拉基米尔·瓦里恰克等人还讨论了与埃伦费斯特佯谬相关的其它问题,例如长度收缩是“真实”的还是“表观”的,洛仑兹动力学收缩和爱因斯坦运动学收缩是否有差别。不过,这实际上是一个字面上的争论,因为爱因斯坦...
126 KB (15,341 words) - 08:55, 20 December 2023
薛定谔猫 (section 多世界理论和一致性历史)
力學詮釋問題時,薛丁格貓也時常會被提出,以作爲試金石。 1935年,薛定諤原本目的是在用這思想實驗來討論EPR弔詭(因發表者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鲍里斯·波多尔斯基、納森·羅森而命名)。EPR論文凸顯了量子糾纏的怪異性質。假設兩個量子系統相互作用,然後彼此分離,但其中任意系統都不處於明確態,則它們的量...
25 KB (3,506 words) - 01:14, 27 November 2024
量子力学 (category 需要查證來源的維基百科條目)
身為量子理論的創始者之一的愛因斯坦很不滿意這種非命定性的論述。他認為量子力學不具有完備性,他提出一系列反駁論述,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愛因斯坦-波多爾斯基-羅森佯謬。這佯謬建立於定域實在論。假設局區域實在論成立,則量子力學不具有完備性。接近三十年以後,約翰·貝爾發佈論文表示,對於這個佯謬...
68 KB (9,452 words) - 19:12, 18 December 2024
20世紀,量子力學對於物理程序是否應該遵守局域論(排除超距作用)這問題給出了嶄新的挑戰。1935年,愛因斯坦、鮑里斯·波多爾斯基和納森·羅森共同提出了愛因斯坦-波多爾斯基-羅森思想實驗,後來知名為EPR佯謬,可以凸顯出局域實在論與量子力學完備性之間的矛盾。大致而言,假設兩個粒子相互作用後向相反方向移離...
13 KB (1,830 words) - 16:18, 18 December 2024
),並且將這篇論文發表於5月份的《物理評論》。這是最早探討量子糾纏的一篇論文。在這篇論文裏,他們詳細表述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罗森佯谬,試圖藉著一個思想實驗來論述量子力學的不完備性質。他們並沒有更進一步研究量子糾纏的特性。 薛丁格仔細閱讀了愛因斯坦研究團隊的論文。稍後不久,他發表了一篇論文,對於「量子糾纏」這術語給予定義,並...
30 KB (4,906 words) - 15:09, 11 October 2024
命運 (category 自2015年6月语调不适于维基百科的条目)
愛因斯坦相信定域實在論,他拒絕接受量子的非決定論,他一直在尋找一個解釋從而能夠不遵守不確定性原理,並因此爆發了玻爾-愛因斯坦之爭;之後在1935年,作為對不確定性質疑的一部分,愛因斯坦、鮑里斯·波多爾斯基、納森·羅森共同發表了EPR佯謬,分析兩個相隔很遠粒子的量子糾纏現象。愛因斯坦...
25 KB (3,597 words) - 00:30, 16 July 2024
暗示了第二定律的必然成立,所以最終他在与洛施密特以及其他基于洛施密特佯谬的观点的长期争论中落败。 到了20世纪70年代,E.G.D.柯漢(英语:E.G.D. Cohen)和J.R.多夫曼(英语:J.R. Dorfman)证明了玻尔兹曼方程对于高密度物质的系统扩展,在数学上是不可能的,因此最终对于稠...
28 KB (3,831 words) - 07:04, 17 February 2024
(藉由隱變數理論),那麼它必須是非定域性的,因此違反定域性原理(詳見貝爾定理、EPR佯謬)。然而,物理學家對於量子力學是非決定性、非定域性或著兩者皆是,仍然沒有定論。 環境誘導超選擇 測量相關問題與佯謬 莫特問題 波函數坍縮 伊利澤-威德曼炸彈測試問題 量子力學形式 狄拉克標記 [A. Nielsen];...
10 KB (1,805 words) - 22:32, 25 December 2022
时间旅行 (category 维基共享资源分类链接使用了维基数据上的匹配项)
一些如量子隱形傳態、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罗森佯谬、量子纏結等量子力學現象可能創造了一種允許超光速通訊或時間旅行的機制,而且事實上德布罗意-玻姆理论等量子力學詮釋推測粒子間會瞬間交換一些訊息以維持粒子間的相關性。愛因斯坦稱這種現象為「鬼魅似的超距作用」。...
69 KB (7,821 words) - 10:43, 4 September 2024
亨德里克·洛伦兹 (category 维基共享资源分类链接使用了维基数据上的匹配项)
爱因斯坦此时也在争论广义共变性:爱因斯坦囿于“空穴论证”(利用这种佯谬得到的解并不遵守共变性)一直在试图证明对任意坐标变换非协变的方程,洛伦兹则觉得从尤参考系的存在没有什么不合宜之处。 1915年11月,在广义相对论即将大功告成之际,洛伦兹说服了爱因斯坦与埃伦费斯...
85 KB (13,717 words) - 00:33, 18 June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