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介绍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的规范汉字里简化字的简化方法。其原先由《汉字简化方案》规范,之后再由《简化字总表》及《通用规范汉字表》取代。 有許多簡化字並不依從漢字原來的六書系統。然而簡化字也不是一個獨立的新系統,多數字形依賴於對繁體字的改造,因此也不能完全脫離於六書系統自成體系。整體來說,在制訂簡化字的過程中,採用了以下的方法:...
55 KB (6,496 words) - 20:07, 14 November 2024
会意字,借用会意字的造字原理,用较简单的表意部件来代替原来的复杂笔画。 符号字,將原來字中筆畫較繁複的部分變成簡單符號。 偏旁類推字,从简化的偏旁部首类推出由它们合成的字的简化。 这些原则并非钱玄同原创,比如在颜真卿和皇象的书法作品中,这些简化字都出现过。這些原則頗為籠統,尚不能涵括實際的漢字簡化方法...
42 KB (6,474 words) - 18:45, 9 December 2024
《汉字简化方案》,是19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的汉字简化的规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汉字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因为后来又出現了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所以这次改革方案又称为第一次汉字简化方案。其之后由1986年的《简化字总表》取代。 1952年,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编拟《常用汉字简化...
21 KB (2,877 words) - 10:03, 21 March 2024
一般认为这个方案把一些不应该简化的字简化了,并且字被简化得过于简单,简化过头的生造简化字甚至失去汉字原有结构意义,社会上使用的“二简字”很多过于混乱。当时学者[谁?]普遍认为:相比第一次简化的汉字,二简草案大多采取了通行于一种行业、一个地区的新简化字,约未全定,俗未全成,造成了二简字...
30 KB (4,186 words) - 01:25, 12 November 2024
漢字簡化爭論是一個討論漢字正式字體議題。 「漢字簡化运动」主要指中國大陸推行、新加坡及马来西亚跟进采用的簡化字。中華民國政府于1936年公布《第一批简体字表》,是汉字简化运动的首次官方尝试。但次年因時任考試院院長的戴季陶反对而作罢。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重新推行简化...
87 KB (11,477 words) - 19:34, 27 October 2024
简化字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汉字简化过程中已经被简化了的汉字,与繁体字相对。在不同的语言背景之下,简化字经常被俗称为简体字、简笔字、俗体字,或蔑称为殘體字。由于仍有大多数汉字并未被简化,这类汉字在中国大陆的规范名称为傳承字。而简体中文(網頁語言代碼:zh-Hans),與繁體中文相對,是使用未被简化的...
30 KB (4,189 words) - 21:24, 28 October 2024
简体字,又称为简笔字、減筆字,小學(即古代的語言文字學)中稱之為省文,日本及韓國稱作略字,指漢字的簡寫。 「简化字」与「繁體字」(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所定義)相对,如「巖」與「岩」,前者為繁體字,後者為簡化字,事實上二者在漢字簡化前皆已經存在。 簡體字也普遍應用於繁体中文之中。早在甲骨文中,就有筆劃增...
16 KB (1,452 words) - 07:58, 1 December 2024
繁体字(英語:unsimplified Hanzi,unsimplified Chinese characters),与简体字相对,是结构相对复杂的汉字书写字体,一般笔画較多。在汉字简化的过程中,一些汉字会简化成简单好写的字体,称为“简化字”,而繁体字一词就在这个过程中用来称呼与其对应的未被简化的...
71 KB (7,455 words) - 23:42, 24 November 2024
新字体是日本在1923年制定的《常用漢字表》、1946年公布《當用漢字表》至今,日本社會通行的漢字字體,其简化程度总体而言不如中国大陆的简化字,言部、金部、糸部等常用部首没有简化。日本的「字體」與中文的「字形」是同一個概念。 在日本,日常生活主要使用新字体,但政府并未宣布废止舊字...
14 KB (2,555 words) - 13:52, 18 February 2024
字部件模仿或來自漢字,歷史上就有部分壯字隨着漢字或漢字部件自發簡化而簡化,但自中國大陸推廣使用简化字之后,原有的或新造的壯字(部件)簡化更爲常見。 方塊壯字应用范围主要是记录麽公歌唱本、山歌唱本及民间传说,也有人用其记录壮剧剧本、药方和家谱。但隨着漢字普及程度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
8 KB (708 words) - 05:11, 8 December 2024
擴張新字體 (category 漢字簡化)
0213):2004編碼收錄的文字,相關文字需在支持JIS X 0213:2004的環境下才能正確顯示。(詳細) 擴張新字體,是指使用日本政府公布的《常用漢字表》中簡化漢字的方法來類推簡化表外漢字及《改定常用漢字表》中新增的未簡化的漢字而產生的简笔字。擴張新字體不是日本的標準字體,在正式場合通常應以舊字體代替。...
15 KB (1,530 words) - 01:06, 12 December 2022
的范围。 并且,《当用汉字表》也尝试着简化部分比较复杂或存在多种写法的汉字。但是,这种简化并非如同中国的简化字,对相同的汉字部件进行类推简化,而是参照惯例对个别文字的简略化。 今天常见的“混同书写(混ぜ書き)”问题,也是随《当用汉字表》的出现才产生的。根据此表,对使用当用汉字无法书写的...
18 KB (2,738 words) - 15:24, 2 February 2023
《简化字总表》第一表为不可用作简化偏旁的简化字,共350个(1964年版《简化字总表》第一表有352个简化字,1986版删去了“迭[叠]”、“象[像]”,“复”字字头下删去繁体字[覆],保留[復、複]): 第一批簡體字表. 维基文库.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教育部. 1935年8月: 第2頁 ㄞ韵. ...
41 KB (998 words) - 05:01, 1 August 2023
简化字总表》所附錄之地名变更情况。其中未标注音者表示更名后读音不变。 此外还有两种更改地名用字的情况: 由于汉字简化,例如辽宁省“瀋陽”改为“沈阳”(“瀋”簡化歸併為“沈”、“陽”簡化為“阳”),廣東“鬱南”改為“郁南”(“鬱”簡化歸併為“郁”)、“廣州”改為“广州”(“廣”簡化...
30 KB (1,985 words) - 16:28, 27 September 2024
繁簡轉換 (category 包含自我提及的条目)
繁简转换,或稱正簡轉換,指繁体字与简体字的互相转换,实际使用时通常包括台灣、香港、澳门、中国大陆、新加坡、马来西亚地區所使用的標準中文之中不同字、词的相互轉換。中国大陆对汉字简化并非全部採用“一对一”方式,有部分用字採用“一对多”方式,准确转换汉字相当困难。目前已经有相当多的专业人士正利用各种方法解决此难题。...
12 KB (1,377 words) - 16:07, 13 July 2024
草书 (category 维基共享资源分类链接使用了维基数据上的匹配项)
简化的规律,但不太熟悉的人有时不易辨认。一般也把王羲之、王献之等人的草书称为今草。 今草简化的基本方法是对楷书的部首采用简单的草书符号代用,代入繁体楷书中(尽管草书出现得不比楷书晚),往往许多楷书部首可以用一个草书符号代用,为了方便,字的结构也有所变化。因此,不熟悉的人较难辨认。草书符号的整理可以查阅《标准草书》。...
4 KB (624 words) - 19:22, 23 August 2023
略字(日语:略字(りゃくじ)、朝鮮語:약자/략자/略字)是日本和朝鲜半岛对其各自发展出的简体字的称呼,简化方法一般是在汉字的原形上省略了点或笔画的汉字,或者是代替某个字符使用的省略了笔画的字符。...
349 bytes (52 words) - 01:38, 3 November 2024
捨去:將所取位數右方的所有數字以0代換。 進位:將所取位數右方的所有數字以0代換後,再將所取位數增加1。 無條件簡化分為下取整、上取整、截尾取整(無條件捨去)、無條件進位,分述如下: 下取整(又称floor(x)函数,向负无穷方向取整):设原数为x,取整后的y是小于等于x的整数。定义为: y =...
8 KB (1,333 words) - 17:40, 3 November 2024
的漢語意義是以詞表示,例如常見的雙字詞,所以近代書寫的發展多朝向造新詞而非造新字。 汉字字位(或者叫“字素”、“字种”)是指将同一个字的不同写法(正体字、简体字、二简字、异体字、新字形、旧字形、讹字、缺笔字等)计算为同一个字,而不是分别计算为不同的字。例如:“够”和“夠”被视为同一个汉字的不同字位变体,而不是两个汉字。...
93 KB (12,442 words) - 08:42, 23 November 2024
ISO 128 (category 有蓝链却未移除内部链接助手模板的页面)
技术制图--施工图--模块尺寸、线条和网格的表述 ISO 8826-1:1989 技术制图-滚动轴承-第1部分。一般简化表示 ISO 8826-2:1994 技术制图 - 滚动轴承 - 第2部分:详细简化表示法 ISO 9222-1:1989 技术制图-动态应用的密封-第1部分。一般简化表示法 ISO 9222-2:1989...
7 KB (1,113 words) - 05:45, 13 April 2023
语言改革 (category 自2019年9月需要校對的頁面)
reform)的目的是改造一种语言,属于语言工程的一种。语言改革常用的方法是简化和净化。简化是通过规范词汇和语法使得语言变得更简单易用。净化则是使得语言变得更“纯粹”。 简化是目前最常见的语言改革方式,包括了拼写的简化(参见拼写改革),以及词形变化、句法、词汇和词组。举例来说,英语里有许多的...
10 KB (1,464 words) - 21:25, 12 July 2023
這些略字一般通稱「簡字」、「俗字」、「簡體(筆)字」、「手頭字」,與中國大陸簡化字(一般俗稱「簡體字」)不同。由於未經標準化、規範化,部分俗字未收入電腦編碼。 以下列出可循一定規律「造字」的類推偏旁,其規律未必與《简化字总表》或日本相同。 簡體字 俗字 簡筆字 漢字簡化 香條[7P] -...
38 KB (1,404 words) - 12:17, 12 September 2024
简化分子线性输入规范(英語:Simplified molecular input line entry specification,簡稱SMILES),是一种用ASCII字符串明确描述分子结构的规范。 SMILES字符串可以被大多数分子编辑软件导入并转换成二维图形或分子的...
32 KB (3,904 words) - 16:34, 2 September 2024
部首 (category 含有明確引用中文的條目)
的214部首,《康熙字典》亦成為近代字典之標準,稱為「康熙部首」。 台灣出版的字典所採用的部首多符合《康熙字典》的214部首。香港的一些字典在康熙部首的基礎上有所刪減,如商務印書館的《商務新詞典》沒有二部等康熙部首。 由于中国大陆推行简化字...
9 KB (1,333 words) - 08:18, 16 June 2024
的蒐集、整理、統一上做出了突出貢獻,所以《荀子·解蔽》中記載「好書者眾矣,而倉頡獨傳者,壹也」。 文字发明前的口头知识在传播和积累中有明显缺点,原始人类使用了结绳、刻契、图画的方法辅助记事,后来用特征图形来简化、取代图画。当图形符号简化到一定程度,并形成与语言的特定对应时,原始文字就形成了。...
16 KB (2,597 words) - 08:47, 30 June 2024
日本汉字 (category 有 ISO 15924 四字母編碼的文字)
的汉语普通话读音,容易造成汉语使用者误读,就按形声字处理,取rèn(刃)音。 5.4 日本略字(日本简体字) 5.4.1 凡判定日本简体字形的繁体与中国内地简化字形的繁体为同一汉字字形的,按相应的中国简化字读音,如“広”(日)“广”(中)的...
36 KB (3,898 words) - 00:10, 4 November 2024
俗字 (category 字数已超过3000字节的小作品)
異寫:造字之方法或構想不同,分別如:體↔体、雞↔鷄 在台湾,虽然官方有公布到一套规范的繁体字,但民间都习惯使用当地的简化字,如“個:亇、點:奌、對:対”。 在香港,由於義務教育的普及,當今大部分香港人都能夠掌握正字,但有時候仍然會因為速度或其他因素而在詞彙或句子中混雜著其他俗字(含簡化字)。 澳門的情況與香港相似。...
3 KB (424 words) - 08:54, 22 September 2024
字或箭头字,是源於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流域(两河文明时期)的古老文字,約公元前3200年左右由蘇美爾人發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在其約3000年的歷史中,楔形文字由最初的象形文字系統,字形結構逐漸簡化和抽象化,文字數目由青銅時代早期的約1000個,減至青銅時代後期約400個。已被发现的...
51 KB (5,093 words) - 13:06, 21 September 2024
假名 (文字) (category 有 ISO 15924 四字母編碼的文字)
的「假」則為假借之意。現時「假名」的日語讀音是「かな」,但其實古時「假名」叫做「かりな」,之後簡化成為「かんな」,再簡化成今日的讀音。 此处为万叶假名,现代假名遣中已废止,由其原母音代替。 論及假名之起因,則不得不提「萬葉假名」之形成。如日本、韓國、越南等國,雖有自身的語言,卻苦於沒有紀錄的方法,僅能利用口耳相傳來傳述古事。...
7 KB (520 words) - 04:38, 28 July 2024
生僻字又稱冷僻字、僻字、罕用字、奇字,泛指現代漢語中因使用率极低被排除在常用字外、甚至音義均難以考證的漢字,故也被稱作死字。僻字在古詩中押韻的位置出現時,被稱為「險韻」。 很多生僻字属于異體字,其字意思与相应的现代常用字相通,甚至读音(至少中古汉语发音)也相同,是一个字的...
9 KB (1,018 words) - 04:14, 16 April 2024
漢字簡化的同音合併主要以中国标准普通话為基礎,不少在北方話同音但在其他語言如粵語並不同音也被迫合併,如「只」為「衹」、「隻」的合併字,「松」為「鬆」、「松」的合併字,从而變成多音字。 有些被合并的字甚至普通话也不同音。将语源和意义不相关甚至少部分读音也不同的字合并,这样一来就容易误解。唐德宗李适的“适”(kuò)就很可能被误读为shì。...
8 KB (715 words) - 11:47, 20 November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