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一生共創作了九首交響曲,如今被廣泛地認為是他最重要的作品,以及音樂史上的里程碑。 贝多芬交响曲大大扩展了音乐艺术的表现力。他的交响曲,除了《第六交响曲》分为五乐章,其余的八部都是四乐章,基本遵照海顿、莫札特确立的交响曲结构,即第一乐章快板、第二乐章慢板、第三乐章小步舞曲或谐谑...
    12 KB (1,527 words) - 02:31, 21 May 2024
  • 此音频文件是根據條目“第8號交響曲 (貝多芬)”2016年1月14日的修訂版本录制的,以台灣漢語朗讀,不會反映對該條目的後續編輯。(媒體幫助) 更多有聲條目 《F大调第8号交响曲》,作品93,是路德维希·范·贝多芬于1813年创作的四乐章交响曲贝多芬此前创作的第6号交响曲...
    17 KB (2,289 words) - 16:47, 6 October 2023
  • 《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作品68,是路德維希·范·貝多芬于1808年创作的五乐章交响曲,于12月22日的音乐会上首演。这部作品模仿了自然。各乐章都有小标题,其具有自然主义倾向的的声响效果,对于交响乐形式和结构的开创性变革,都大大提升了标题音乐的地位。 该作品与贝多芬著名的《第五交响曲...
    14 KB (1,729 words) - 16:14, 16 July 2024
  • 《A大调第七交响曲》,作品92,是路德维希·范·贝多芬于1812年创作的四乐章交响曲,被瓦格纳誉为“舞蹈的神化”(The Apotheosis of Dance),被李斯特誉为“節奏的神化”。其第二乐章多被用于影视作品中(包括国王的演讲、X戰警:天啟、来自地球的人等),因而广为人知。 贝多芬...
    14 KB (1,604 words) - 08:01, 21 July 2024
  • 《C小調第5號交響曲》,作品67,是路德维希·范·贝多芬於1804年至1808年間創作的四樂章交響曲。該作品是古典音樂中最受歡迎、最著名、也是最常被演奏的交響曲之一。自首演之日起,第5號交響曲就獲得了廣泛的讚譽和極好的口碑。當時,E·T·A·霍夫曼将這首交響曲称作“當代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全以特別的四音符“短-短-短-長”主題開頭:試聽...
    30 KB (3,375 words) - 12:16, 2 May 2024
  • D大調第2號交響曲是路德維希·范·貝多芬的第36號作品,于1801年至1802年期間創作的四樂章交響曲。該作品作于逆境之中,卻有著充沛的力量和愉快的氣氛,被白遼士稱爲有著“微笑”般的歡樂。第2號交響曲亦標誌著貝多芬逐漸進入其成熟的中期階段。第三樂章獨創性地使用了諧謔(而非傳統的小步舞曲),這一做法後來成爲了19世紀交響曲寫作的慣例。...
    10 KB (1,194 words) - 04:12, 21 November 2023
  • 《E♭大調第3號交響曲》,作品第55號,是路德維希·范·貝多芬于1803年至1804年間創作的四樂章交響曲。該作品是交響曲歷史上的里程碑式作品,規模宏大、充沛有力、情感豐富、結合了詩意和力量,極具獨創性,在當時不受觀衆接受和歡迎;但卻是貝多芬最爲鍾愛的作品之一。現在它被看作是貝多芬...
    21 KB (2,832 words) - 16:17, 16 July 2024
  • D小調第9號交響曲“合唱”,作品125,是貝多芬於1818至1824年間創作的四樂章交響曲,也是他完成的最後一部交響曲。該作品是古典音樂中最為人所熟知的作品之一。 該作品篇幅宏大,演奏全需約一小時。貝多芬也是首個在交響曲中使用人聲的主流作曲家。末樂章的歌詞由德国诗人弗里德里希·席勒的《欢乐颂》(An...
    28 KB (3,206 words) - 16:10, 15 July 2024
  • 贝多芬交响曲全集(卡拉扬 60年代)(俗称DG「红卡」)是奧地利指挥家卡拉扬在1961年-1962年與德意志留声机(DG)合作录制的一套贝多芬交响曲全集唱片,这也是卡拉扬第二次录制该套作品全集(上一次是在EMI指挥爱乐乐团;卡拉揚在一生中,共錄製了四次貝多芬九大交響曲全集)。演出的乐队是柏林爱乐管絃樂團。...
    8 KB (610 words) - 13:31, 31 October 2023
  • C大調第1號交響曲是路德維希·范·貝多芬的第21號作品,也是他的首部交響曲。創作于1799年至1800年間,共四乐章,雖多有不合常規之處,但仍是古典樂派風格,類似於海頓、莫札特等的作品。不過,第三樂章已有了貝多芬詼諧的氣質,為日後貝多芬特有風格的形成奠下了基礎。 到1790年代之前,貝多芬...
    11 KB (1,360 words) - 03:45, 21 November 2023
  • 《B♭大調第4號交響曲》,作品60,是路德維希·范·貝多芬于1806年創作的交響曲。該作品篇幅不長,較爲輕巧優美,是同類作品中常被忽視的一部。罗伯特·舒曼評價之為“兩座北歐大神之間的溫柔希臘少女”,以和前後的《英雄》和《命運》作對比。但該作品中亦不乏充沛有力的樂段。 1806年,貝多芬在他當時的贊助人李赫諾夫斯基親王(英语:Karl...
    9 KB (1,171 words) - 06:30, 2 March 2024
  • 51)、10部小提琴奏鳴曲、16首弦樂四重奏、1部歌劇及2部彌撒等等。這些作品無論是在式、和聲以及織體上都有重大創新,影響了音樂發展史,其中32首钢琴奏鸣曲,第三、五、六、九交响曲和《庄严弥撒》是其代表作,尤其聞名。1827年贝多芬因病逝世。在漢字文化圈,貝多芬有「樂聖」之尊稱。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
    132 KB (17,964 words) - 18:28, 3 August 2024
  • 播放这些文件有问题?请参见媒體幫助。 C小调第1號交响曲,是约翰内斯·勃拉姆斯的第68號作品。由于该作品的风格与贝多芬交响曲类似,因而被汉斯·冯·彪罗称为“贝多芬第十交響曲”。 勃拉姆斯于1854年就开始构思本,但之后多次进行了大幅的修改,而勃拉姆斯自称从草稿到最终完结长达21年,首演時他甚至已43歲。本...
    14 KB (1,660 words) - 02:54, 11 April 2024
  • 的草圖,他將其用作第三樂章和其他後來的樂章,但他認為它們不夠廣泛或發展到足以組裝成表演版本。 貝多芬的信件中有幾處提到了這部作品。(他最初计划第九號交響曲完全是器乐作品,歡樂頌是一部单独的合唱作品,而第十交响曲则以不同的声乐作品结束。) 更早的1814年至1815年,貝多芬...
    6 KB (899 words) - 15:15, 3 June 2024
  • 交响曲(英语:Symphony No. 2 (Mendelssohn))的副标题為「赞美诗」,在这里作曲家没有采用传统的4乐章式,而是以一种巴赫时期的清唱剧模式来构建整个作品,他自己称之为“为独唱,合唱与乐队而作的圣经经文交响康塔塔”。第5交响曲(英语:Symphony No...
    19 KB (2,747 words) - 04:07, 26 June 2024
  • 贝多芬、布鲁克纳的作品。他录制的贝多芬交响曲全集达7次之多。 朝比奈隆出生於東京府東京市牛込区(現今的東京都新宿區)市谷砂土原町的小島家,出生後由鐵道院技師朝比奈林之助收養,因此改姓「朝比奈」。 他在大学时代开始学习指挥,1940年首次登台演出。1943年被日本政府派往日占上海担任上海音乐协会交响...
    3 KB (237 words) - 03:17, 26 January 2024
  • 《复制贝多芬》(英語:Copying Beethoven),關於樂聖貝多芬的虛構傳記電影,描寫他晚年創作《第九交響曲》時的遭遇。本片由波蘭導演安格妮茲卡·賀蘭執導,兩位編劇兼任製片,2006年11月10日由米高梅公司發行上映,於2007年4月30日發行DVD。 1824年,樂聖貝多芬...
    10 KB (1,196 words) - 16:23, 19 October 2022
  • 1960年,桑德林回到東德,担任柏林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直到1977年。1964年至1967年,他担任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的首席指挥。1970年,他首次在英国亮相。1972年,他首次担任爱乐乐团的客座指挥,代替奥托·克伦佩勒演出。两人的合作关系进一步发展,1980年1月,他在温布利演出了贝多芬交响曲...
    11 KB (1,031 words) - 17:02, 27 January 2023
  • 第5号交响曲可能指: 第5號交響曲 (貝多芬),德意志作曲家路德维希·范·贝多芬于1804年至1808年间创作的四乐章交响曲。 第5號交響曲 (柴可夫斯基),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创作于1888年5月至8月期间。 第5號交響曲 (馬勒),奥地利作曲家古斯塔夫·马勒于1901年至1902年创作的第五首交响曲作品。...
    885 bytes (130 words) - 17:25, 7 May 2023
  • 1997年他受封为爵士,1998年担任斯图加特广播交响乐团指挥,任职期间,他一直带领乐团通过将极具历史感的精准演奏练习与现代交响乐团所具备的所有潜力结合起来,诺林顿爵士成功地勾勒出斯图加特广播交响乐团精准的音乐轮廓,他現任英國伯明翰市立交響樂團顧問。 他与斯图加特广播交响乐团录制的贝多芬交响曲为他赢得了2004年嘎纳古典音乐奖。...
    3 KB (288 words) - 20:21, 14 March 2024
  • 贝多芬音乐节(德語:Beethovenfest)是每年在德国波恩举办的一个古典音乐节,主要演奏贝多芬的作品。 1845年贝多芬75岁诞辰时首次举办,贝多芬纪念碑也是在这届贝多芬音乐节上揭幕的。腓特烈·威廉四世、维多利亚女王、亚历山大·冯·洪堡、埃克托·柏辽兹曾经出席,弗朗兹·李斯特、路易斯·施波尔指...
    5 KB (417 words) - 08:50, 6 October 2023
  • Rebel)(1666-1747)的《元素》管弦乐组。海顿的神剧《创世纪》可看作是标题音乐的诞生。但在古典主义时期,标题音乐被刻意避免,因为当时流行的是简洁的线条,所以那时出现的奏鸣曲交响曲都是无标题的。第一首標題音樂為貝多芬所作的田園交響曲。浪漫主义时期标题音乐通过交响诗(李斯特写了12首交响...
    3 KB (454 words) - 13:29, 10 August 2021
  • C小調第二號交響曲《復活》,是古斯塔夫·馬勒完成於1888年至1894年間之交響曲作品。本是除了第八號交響曲外,最受歡迎且最成功的馬勒交響曲作品。在一项由《BBC音乐杂志》组织指挥家作出的评选中,马勒的第二交响曲在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交响曲中排第五位。 此以原題為葬禮(Totenfeier)的進行...
    12 KB (1,086 words) - 18:01, 5 November 2022
  • 乐团的首场音乐会举办于1853年11月20日,由艾凯尔·费伦茨指挥了贝多芬(第七交响曲)、莫扎特、门德尔松和梅耶贝尔的作品。 部分重要历史演出: 1865年3月25日: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于布达佩斯的首演 1870年12月16日:李斯特为贝多芬诞辰一百周年而写的《贝多芬康塔塔》(第2号)首演,由李斯特亲自指挥...
    3 KB (366 words) - 08:09, 13 December 2021
  • 佐证。他一方面遵循奏鸣曲的基本结构,另一方面将这种体裁扩展到近交响曲的规模和内涵。他32首奏鸣曲中的早期作品,以作品2的F小調第1號奏鳴曲為例,已经带有贝多芬中期的创作特征:抒情、流畅而又自然,充满浪漫主义的色彩。它们已开始显露出贝多芬自己的独创性,而且非常受欢迎。其實《悲怆》也是如此,安东·鲁宾斯坦评论:...
    20 KB (2,148 words) - 18:27, 1 August 2024
  • ”,其中第五首就是《天国的生活》。他开始打算把这首曲子作为第3號交响曲的结束,并取名为“小孩告诉我”,但最终取消,而是把其中的某些旋律进行加工,放入了“天使告诉我”一部分。在开始构思第4號交響曲时,马勒注意到《天国的生活》有着非比寻常的潜力,并决定将它扩展成一整部交响曲。...
    18 KB (2,123 words) - 21:56, 13 April 2024
  • 是馬勒唯一(如果撇除還沒有完成的第十)一首在完成初稿後未有作出任何修改的交響曲。樂譜在首演同年由環球出版所出版。 演奏時間約80~90分。 依照工具書《管弦樂作品手冊》指示,上述之配器可簡記為"*5 *4 =5 *4—4 3 3 1—tmp+3—1 or 2hp—str"。 这首交响曲共有四个乐章:...
    6 KB (747 words) - 04:48, 6 December 2022
  • 克鲁采奏鸣曲是贝多芬的中期作品,在写作此的同时,他还在创作英雄交响曲。这部作品原本是要献给乔治·布里治陶尔(英语:George Bridgetower)的。1803年5月24日,这位小提琴家在奥加唐剧院(Augarten Theatre)首次演奏了这支曲子。布里治陶尔在演出前从来没有看过此...
    8 KB (996 words) - 15:48, 9 November 2023
  • 安东·德沃夏克-《圣经歌曲》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 2014年5月1日,柏林爱乐大厅,丹尼尔·巴伦博伊姆指挥 曲目: 奥托·尼古莱—《愉快的温莎妇人序曲》 爱德华·埃尔加—《c小调法斯塔夫交响练习》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e小调第五交响曲》 2015年5月1日,希腊雅典迈加隆音乐厅,西蒙·拉特尔指挥...
    16 KB (2,872 words) - 20:05, 29 August 2023
  • 作品中有力而感人的序曲是贝多芬“第二创作阶段”的最后一部作品之一,风格上与两年前完成的《第五交响乐》有相似之处。 作品由以下部分组成,其中最著名的是序曲、歌曲“鼓声隆隆”和《克拉勒之死》: 序曲:Sostenuto, ma non troppo - Allegro 歌曲: “鼓声隆隆” 幕间:行板 幕间:甚緩板...
    3 KB (284 words) - 14:19, 16 July 2022
  • 第九交響曲魔咒(英語:Curse of the ninth)是西方音樂界的一大迷信,主要是指在貝多芬之後的作曲家,都會因創作第九交響曲後不久便離世。不少作曲家因而對此十分忌愇,而不幸言中的受害者,往往都被冠以受魔咒所連累。 這個迷信被認為是自奧地利作曲家馬勒開始。他在創作自己第九部交響...
    6 KB (960 words) - 16:42, 14 July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