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能性滅絕(英語:functional extinction)是指一個物種或分類單元已達以下狀況: 化石記錄已消失,或是已經找不到其存在的證據; 族群大小減少到無法於生態系中維持有意義的功能; 族群大小已不再可持續,其中已經沒有個體可以進行繁殖,或者族群過小,近交衰退和遗传漂变會不可避免地導致適應度降低。...
    4 KB (395 words) - 12:18, 3 July 2025
  • 是白犀的一個亞種。牠們是牧食的,生活在北非洲草原及大草原林地。野外北白犀已经滅絕,而且最後一隻已知的雄性北白犀「蘇丹」於2018年3月19日安樂死,享年45歲;現存的北白犀全球只剩2隻,而且全是雌性,北白犀已宣告功能性滅絕。對此,科學家搜集了北白犀的精子和卵子試圖復育。...
    6 KB (730 words) - 09:56, 15 May 2025
  • 代前蘇聯的非法捕鯨活動仍然減少了牠們的數量。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認為北太平洋露脊鯨的數量已經減少到無法恢復的地步,牠們的滅絕可能是無法避免的。自從2006年白鱀豚被宣布已經功能性滅絕後,北太平洋露脊鯨現在是最濒危的海洋哺乳類動物。 1977年,大连水产公司捕鲸队在黄海海洋岛(长山群岛)附近海域捕获了...
    5 KB (543 words) - 16:06, 29 May 2025
  • 動物區系喪失是指群集中動物種群或物種的全球、局部功能性滅絕。 人口的增長,加上森林砍伐技術的進步,使得對環境的開發更加有效。這導致了生態群落中大型脊椎動物的遽減,形成了所謂的“空森林”。動物區系喪失不同於滅絕,動物區系喪失包括物種的消失和數量的減少。1988年於巴西坎皮納斯大學舉行的植物-動物...
    4 KB (342 words) - 13:08, 16 August 2024
  • 中国生物多样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公募基金会,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社会团体,简称绿发会,1985年成立。胡德平曾任理事长,现为党委书记。 2021年6月8日,绿发会宣布,中华穿山甲已处于功能性灭绝状态。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专家曾岩等在微博等网络平台表示质疑这一...
    2 KB (224 words) - 17:39, 7 June 2025
  • 白鲟 (category 亞洲已滅絕動物)
    白鲟在2022年被正式宣布灭绝,估计灭绝时间为2005年至2010年,尽管白鲟在1993年就已功能性灭绝。导致其灭绝的主要原因是葛洲坝和三峡大坝的建设,造成种群分裂(英语:Population fragmentation),阻止白鲟洄游到上游产卵繁殖。过度捕捞也是其灭绝...
    28 KB (3,087 words) - 12:10, 13 May 2025
  • 棲動物和10%的被子植物(開花植物)將面臨“ 甚高”的滅絕風險,而約49%的昆蟲、44%的植物和26%的脊椎動物將面臨滅絕的“ 高(high)”風險。相較之下,根據《巴黎協定》將氣溫升高控制在較為溫和的2°C (3.6°F) 目標,面臨甚高滅絕風險的無脊椎動物、兩棲動物和開花植物的比例可減少到3%以下。而雄心勃勃的把升溫控制在1...
    122 KB (14,433 words) - 16:12, 22 June 2025
  • 白鱀豚 (category 准确有争议的作品)
    水生所联合多個西方国家的科研机构,组成近40人的考察团进行为期六周的“2006长江淡水豚类考察”,最终未观测到任何白鱀豚,国际学界因此认定白鱀豚功能性灭绝。2007年以后零星的目击报告和影像资料显示白鱀豚可能还有残余个体,但已不足延续种群。 白鱀豚最早被人们记载于秦汉时期的辞书《尔雅》中,把这种动物定名为“鱀”,又称“鱁”。...
    51 KB (7,799 words) - 02:14, 23 January 2025
  • 2006长江淡水豚类考察 (category 滅絕)
    察队从湖北省的宜昌市至上海市的1700公里长江干流,往返航行了3400公里,耗时39天,于12月13日结束。 这次考察最终没能发现白鱀豚,宣布其功能性灭绝。另外还发现长江江豚的数量也只相当于1991年种群数量的一半,进一步证实江豚数量大幅减少。 中国科学院:长江淡水豚类考察全面展开(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KB (198 words) - 13:15, 23 September 2024
  • 等位基因在种群中更常见,并且还会降低适应潜力,从而降低适应度。所谓的“50/500法则”,即一个群体需要50个个体预防近交衰退,需要500个个体防止大规模遗传漂变,是最小可存活种群常用的基准,但最近的研究表明,它在很多物种中并不适用。 有效種群大小 功能性滅絕 世界人口 近交衰退...
    6 KB (777 words) - 09:21, 7 October 2023
  • 滅絕債務的時間約為50-100年。破碎化的温带森林中的树种的滅絕債務通常為200年或更长时。 灭绝债务难以尋找和衡量。导致灭绝债务的过程本身是缓慢且多变的,并且非常小的濒危物种种群也很难定位或计算。因此,大多数灭绝债务的衡量标准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 由于人為製造灭绝...
    19 KB (2,401 words) - 07:45, 21 March 2024
  • 2005年:世界貿易組織第六次部長級會議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開幕。 2006年:經過長期的淡水豚類考察行動後,中國宣布長江流域的白鱀豚已經功能性滅絕。 2006年:比利時法語社群廣播電視播放虛假報導《再見比利時》,偽造比利時王國解體及法蘭德斯獨立。 2007年:歐盟27個成員國的領導人正式簽...
    17 KB (2,047 words) - 07:11, 30 June 2025
  • 两栖动物减少问题 (category 已灭绝的两栖动物)
    自1980年代以来,世界各地的两栖动物种群都面臨数量减少的問題,包括局部大规模灭绝,被认为是对全球生物多样最严重的威胁之一。 尽管科学家早在1950年代就开始观察到几种欧洲两栖动物物种数量的减少,但直到1980年代人们才意识到这一现象是个全球问题,并随后将其归类为现代大规模灭绝。到1993年,分布在五大洲的500多种青蛙和蝾...
    33 KB (3,793 words) - 15:44, 6 September 2024
  • 滅絕上下文的理解。它被普遍認為已經出現了登記在地球歷史上五大全球生物大滅絕。這些措施包括:奧陶系(440萬年前)、泥盆世(370萬年前)、二疊紀 - 三疊紀(245萬年前)、三疊紀 - 侏羅紀(200萬年前)和白堊紀 - 第三紀滅絕事件(66萬年前)滅絕...
    48 KB (7,091 words) - 03:46, 5 July 2025
  • 白堊紀-古近紀滅絕事件發生於白堊紀末期,接近6550萬年前,造成所有非鳥恐龍的滅絕。但仍有其他雙孔動物在滅絕事件中存活下來,例如:鳥類、鱷魚、蜥蜴、蛇、喙頭蜥、龟鳖类以及離龍類。 恐龙家族极为庞大,因为不仅仅包含了已灭绝的恐龙、还包含了现代的鸟类,所以其物种多样极其丰富。截至2019年11月,至少已有1...
    153 KB (18,480 words) - 22:57, 14 June 2025
  • 而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則因豐富的自然及文化資源而被列為世界自然遺產。然而,在長江流域生活的生物多因污染及被捕獲的原因而瀕臨滅絕,包括已長時間未有找到蹤跡的白鱀豚及白鲟被普遍認為已滅絕,另外如揚子鱷,长江江豚,达氏鲟等生物亦因數量急劇下降而在IUCN紅色名錄中列為極危物種加以保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
    68 KB (8,068 words) - 10:43, 4 June 2025
  • 灭绝的现象在生物形態學上不总容易观察。濒危的河水牛已因家养水牛的基因污染受进一步灭绝威胁。 人类活动是动物灭绝(英语:defaunation)的主要原因,导致部分生态环境缺少大型脊椎动物(即空森林(英语:empty forest)现象)。在第四紀滅絕事件中,巨型動物群的大量滅絕...
    227 KB (24,219 words) - 04:34, 13 June 2025
  • 納粹大屠殺 (category 种族灭绝)
    杀的一个特征,这是在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从来没有一个地方如此地公开地进行大肆处决。这些灭绝营包括奧斯威辛集中營、海乌姆诺灭绝营、貝爾賽克滅絕營、 馬伊達內克滅絕營、索比堡滅絕營、特雷布林卡滅絕營、玛丽·特罗斯特内兹灭绝营、亚塞诺瓦茨集中营。 纳粹屠杀的另一大特点大量使用人类作为“医学”实验品。劳尔·海尔堡(Raul...
    238 KB (32,046 words) - 23:28, 6 July 2025
  • 演化 (section 滅絕)
    argentatus)。 滅絕指物種或是某個分類上的族群消失,並減少生物多樣性。某一物種的最後個體死亡,就是物種滅絕的時刻,即使滅絕前就已經失去了任何繁殖的可能。由於物種的潛在範圍可能相當大,因此確定物種滅絕時刻相當困難。 演化並非一定幫助生物存活,有時也可能造成生物的適應度下降,最後造成滅絕...
    93 KB (11,470 words) - 17:19, 4 July 2025
  • 截至六個月齡,羅慕路斯與雷穆斯的體長已達約122公分,體重約36.3公斤。預計成體可達183公分長,體重約68公斤。 去滅絕 長毛鼠 去滅絕物種列表 Dire Wolves Return: Meet Romulus, Remus and Khaleesi, the first dire...
    9 KB (1,026 words) - 14:22, 23 June 2025
  • 為基礎所做的估算。生物演化指生物的族群从一個世代到另一個世代之間,获得並传递新性状的过程。並解釋长时段的生物演化过程中,新物种的生成與生物世界的多样。經歷數十億年的演化與物種形成,現在的各物种之間皆由共同祖先互相連結。 以下的列表除非有寫公元或西元,否則是從現在開始算,如6500萬年前是指距離現在已有6500萬年的時間了。...
    56 KB (2,135 words) - 08:47, 31 May 2024
  • 因為不明原因導致這些靈魂出現在生者世界,有如擱淺一般無法返回死者世界,故名死亡擱淺。 根據心人的研究,死亡擱淺現象曾多次出現在生物大滅絕時期,現在人類正處於第六次大滅絕狀態中。 BT 為「擱淺體」(Beached Things)的簡稱,指擱淺在生者世界的靈魂,外觀上為一團人型黑色煙霧,身上有一條帶子...
    54 KB (4,263 words) - 18:09, 5 July 2025
  • 的好奇心,使猎人更容易杀死它们。须鲸的情况类似,但它们的功能性局部灭绝是由20世纪后期的现代日本捕鲸造成的。 日本捕鲸业对当地的迁徙鲸鱼种群进行了集中捕猎,导致其几乎功能性灭绝。例如,露脊鲸受到合法、非法和研究捕鲸的威胁, 不过其中最具破坏的是苏联于20世纪60年代和1970年代的大规模捕鲸。...
    127 KB (13,643 words) - 11:30, 12 June 2025
  • 神经多样(英語:Neurodiversity)是指人脑和認知功能的多樣性,例如社交、學習、注意力、情緒與心理功能等。該理論主張社會行為、学习能力、注意力、心境和其他心理功能上的多元和少数應視爲生物學上的個體差異,而非“疾病”或“異常”。这一名词于1998年由澳大利亚社会学家朱迪·辛格提出,他与美...
    12 KB (1,033 words) - 20:05, 1 February 2025
  • 以内才可能将其成功麻倒,比传统的狩猎距离要近得多,因此也具有一定的危险,需要团队协同配合行动,必要时可能还会使用致命的枪械以便防身。有组织的生态狩猎旅行有时候还会带领一些不参与狩猎的观众或纪录片剧组随行,因此可以充当一种观赏体育运动。 在理想情况下,所有的生态狩猎都有由专业兽医带领并严格控制麻...
    16 KB (1,838 words) - 13:28, 14 January 2024
  • 法轮功 (category 自2024年5月中立有争议的作品)
    進行。中國以外的法輪功學員,對迫害主要責任人,以群體滅絕罪和反人類罪等指控,提出幾十起國際人權訴訟,包括江澤民、羅幹、薄熙來及其他中國官員。儘管其中許多案件,有些法院以主權豁免為理由拒絕裁決;然而,2009年底,西班牙國家法院、阿根廷法庭以群體滅絕罪和反人類罪起訴了江澤民、羅幹等高官,並要求逮捕他們...
    259 KB (29,121 words) - 04:37, 30 June 2025
  • 滅絕或已滅絕。如福壽螺、美國螯蝦、澳洲淡水龍蝦、吳郭魚與非洲大蝸牛這五個外來種引進後,因欠缺天敵制衡,過度繁殖,導致臺灣原生的田螺、螯蝦和鯽魚大為減少;17世紀時臺灣梅花鹿曾經滿山遍野,但因長期過度捕獵大量鹿皮外銷,目前野生梅花鹿已經瀕臨滅絕。...
    219 KB (24,437 words) - 15:52, 20 June 2025
  • 多樣性可能會趨緩。生物多樣性和維繫著生命的許多過程(演化、生態及文化)息息相關。 環境變化劇烈通常會導致大規模滅絕。地球上曾經存活過的所有物種,估計超過99.9%(總計超過50億種)已經滅絕。世上目前物種數量約有1,000萬至1,400萬種,其中約120萬種已被登錄,超過86%物種則尚未被描述。相關DNA鹼基對的總量估計為5...
    205 KB (22,815 words) - 20:41, 4 July 2025
  • 適應的另一個物種的滅絕而消失,就像寄生昆蟲在失去宿主後滅絕、開花植物失去授粉媒介後滅絕、物種因食物鏈被破壞而滅絕一樣。 有些特徵似乎不具適應性,因為它們對當前環境中的適應性具有中性或有害影響。 因為基因通常具有多效,所以並非所有性狀都具有功能性。 這些非適應性特徵可能是史蒂芬·古爾德和理查德·陸文...
    78 KB (9,807 words) - 20:20, 8 June 2025
  • 三葉蟲 (section 灭绝)
    三叶虫纲(學名:Trilobita)的动物通称三叶虫,是节肢动物门中已经灭绝的一纲。牠们最早出现于寒武紀,在奧陶紀早期达到顶峰,此后因為奧陶紀-志留紀滅絕事件逐渐减少至灭绝。最晚的三叶虫(砑头虫目)于二亿五千万年前二叠纪结束时的生物集群灭绝中消失。三叶虫是非常知名的化石动物,其知名度可能仅次于恐龙。在所有...
    15 KB (2,247 words) - 15:54, 19 April 2024
  • 地球 (section 适居)
    42億年前发生了埃迪卡拉紀末期滅絕事件,紧接着就出现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地球上的多细胞生物种类猛增(如熱氣與、奇蝦等)。寒武纪大爆发之后,地球又经历了5次生物集群灭绝事件。其中,發生在2.51億年前的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是已知地質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物種滅絕事件;而距今最近的大灭绝事件是发生于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古近纪灭绝...
    187 KB (18,110 words) - 10:54, 30 June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