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威慑理论(英語:Deterrence,台湾作嚇阻理論、威嚇理論),是犯罪學中關於消除犯罪動機,刑事政策中關於預防犯罪的一種理論觀點,其指的是如果已經有人犯罪,透過嚴懲他們來“殺雞儆猴”,便能嚇阻其他人犯罪。亂世用重典、向毒品宣戰、三振法案 、潔西卡法案、乖計畫皆屬於嚇阻理論的產物。嚇阻理論...
    31 KB (3,494 words) - 06:13, 9 September 2024
  • 威慑(台湾作嚇阻)指的是藉由展現出自身的武力,以阻止對方做出不想要舉動的行為,也就是所謂的威之以勢。可能和以下的觀念相關: 法學上的嚇阻理論 軍事上的威懾理論...
    336 bytes (43 words) - 06:59, 16 February 2023
  • 但實際上,自1950年代以來,犯罪學上與社會學派立場不同的心理學派,就不斷有實證研究指出矯治的效果與矯治成功的條件,讓人得以不斷精進矯治的理論和技術。所以新應報理論嚇阻理論的抬頭,可說是基於社會學派對心理學進步的眼盲。詳細的辯正見:Andrews, Donald Authur; Bonta, James...
    7 KB (916 words) - 05:33, 16 March 2024
  • 恐嚇從善 (redirect from 乖計畫)
    恐嚇從善的基礎思想,根源於刑事政策與犯罪學當中的嚇阻理論和理性選擇理論。 透過電視紀錄片的宣傳,「恐嚇從善」迅速被美國其他州、加拿大、歐洲各國、澳洲傚法使用,直至今日。 如同其他基於嚇阻理論的刑事政策(例如:三振出局法),40多年來,上百份的實證研究皆不支持「恐嚇從善...
    2 KB (262 words) - 04:54, 8 February 2024
  • 同归于尽」性質的軍事戰略思想,指對立的兩方中如果有一方全面使用核子武器則兩方甚至全世界都會毀滅,故而又被称为“恐怖平衡”。這是根據戰略中的威懾理論嚇阻理論):要避免有人使用大規模毀滅武器就必須部署這樣的武器。此策略實際是一種納什平衡,双方都要尽力避免最糟且有可能會發生的結果:人類滅絕。...
    7 KB (811 words) - 03:14, 22 April 2024
  • 崔杼:你如果敢寫說我命人殺了國君,我就把你給處死! 然而,一件事情是否該被記載於史書上,不取決於當事人的喜好,因此這個論述有誤。 訴諸武力 一廂情願 嚇阻 法學上的嚇阻理論 軍事上的威懾理論 (英文)Logical Fallacy: Appeal to Consequence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英文)Fallacy:...
    2 KB (277 words) - 08:53, 27 June 2023
  • 刑罰學處理許多議題和理論,包括監獄相關問題(監獄改革(英语:Prison reform)、囚犯虐待(英语:Prisoner abuse)、囚犯權利(英语:prisoners' rights)和累犯)以及懲罰目的之理論嚇阻理論、應報理論、去能理論(英语:Incapacitation (penology))和更生理論...
    6 KB (753 words) - 03:47, 4 June 2022
  • 不對的,用武力威脅人們不准記下或討論崔杼弒君,不代表崔杼弒君就沒有發生過或者「崔杼弒君」的說法是錯的。 訴諸後果 訴諸可能 恐嚇 嚇阻 法學上的嚇阻理論 軍事上的威懾理論 處罰 以牙還牙 (英文)Logical Fallacy: Appeal to Forc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英文)Philosophy...
    3 KB (395 words) - 03:07, 2 July 2022
  • 治成效研究和矯治技術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也逐漸從個體層面、從心理學上證實,傳統犯罪學與刑事政策上所稱「嚇阻理論」泰半是難以在刑事司法體系中實現的,而強調嚴刑峻罰的政策,例如三振出局法、潔西卡法案、乖計畫等等,長期下來反而有輕微提高暴力犯罪率的負效果。另一方面,20世紀後半以來,刑事政策研究開始引進...
    8 KB (989 words) - 23:27, 3 February 2025
  • 犯罪停止(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作品《一九八四》中新话的名词,指在犯罪思想开始之前直觉且自发的停止进一步的思考) 針對公眾參與的策略性訴訟 真實惡意原則 嚇阻理論 寒蝉效应 (组织) 《後漢書‧杜密傳》云:「劉勝位為大夫,見禮上賓,而知善不薦,聞惡無言,隱情惜己,自同寒蟬,此罪人也。」 《春秋正義》<卷二十二·昭公六年>...
    2 KB (258 words) - 08:12, 29 October 2023
  • 國的狀況也與此類似;因此假若重罰確實能有效嚇阻犯罪,那麼在實務上,比起加強刑罰的確定性,加重處罰在防治犯罪方面,是比較容易也比較可行的作法;然而犯罪學者多半反對重罰,不過目前對加重處罰的嚇阻效果的研究,不能確定加重處罰是否真的無助抑制犯罪。 刑法 嚇阻理論 查看维基词典中的词条「執法」。 New Law...
    5 KB (626 words) - 05:42, 4 February 2025
  • 刑罰(英語:crimial sanction、penalty)是對觸犯法律行為之惩罚,刑罰的目的主要有應報理論、一般預防理論和特殊預防理論。簡而言之,阻隔或監控、嚇阻再犯及嚇阻欲仿傚者和其他相似行為者與撫慰、補償受損者及其相關人事物。 在藥物治療、基因改造(基因治療)、晶片控制、高精準度測謊技術與...
    4 KB (496 words) - 09:14, 8 March 2024
  • 日常活動理論是犯罪學的一種理論,與理性選擇理論相似,源自古典犯罪學派人類具有自由思想的觀點。 日常活動理論始於學者Cohen和Felson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對美國家庭的研究,他們在研究中發現,當經濟發達,雙薪家庭更見普遍時,婦女在家的時間減少,犯罪率便會上升。同時,當科技越來越發展,貨品設計越來越...
    3 KB (385 words) - 15:56, 23 December 2021
  • 標籤理論(英語:Labeling theory)假定自我認同和個人的行為可能受用於描述或分類它們的術語決定或影響。它與自我實現預言和刻板印象的概念有關。標籤理論認為,越軌行為並不是固有的,而是關注多數人對少數人或被視為偏離標準文化規範的人進行負面標籤的傾向。 在犯罪社會學中,標籤理論...
    5 KB (705 words) - 02:59, 27 October 2023
  • 差別接觸理論(英語:Differential Association Theory,又稱異質接觸理論、異質交往理論)是犯罪學理論之一,由美國犯罪學家愛德文·蘇哲蘭於1939年的《犯罪學原理》(三版)中首次提出;萨瑟兰生前最後一次關於差別接觸理論的修改是在1947年的《犯罪學原理》四版。本書於蘇哲蘭1950年過世後,首先由Donald...
    7 KB (940 words) - 22:42, 7 August 2024
  • 預防理論是刑罰學的重要理論之一,主張刑罰不是對犯罪的應報,而是在藉由刑罰的設定,保障社會上人們的共同安全。在德國刑法學傳統中,由於應報理論又被稱為「絕對刑罰理論」(德語:absolute Straftheorie),因此預防理論被相應地稱為「相對刑罰理論」(德語:relative Straftheorie)。...
    2 KB (301 words) - 01:40, 16 April 2018
  • 刑冤案等;另外儘管傳統上認為「因人怕死,因此死刑能用以嚇阻殺人犯罪」,相對無期徒刑而言,死刑對故意殺人犯罪等會被判死刑的罪名的嚇阻力是否較高也被某些人所質疑,有些研究指出,死刑具嚇阻力,有些研究則認為死刑不具嚇阻力,甚至有研究指出死刑不僅沒有嚇阻力,反還會增加謀殺犯罪率;另外死刑相對無期徒刑的成本、...
    73 KB (8,991 words) - 21:25, 21 January 2025
  • 社會控制理論是1950~70年代流行的一種犯罪學理論,主要在解釋青少年犯罪的形成。是二十世紀美國犯罪學三大理论之一(其他两者是差別接觸理論和紧张理论)。 社會控制理論是多人相繼完成的理論,依時間先後主要由亞伯·J·萊斯(德语:Albert J. Reiss)的「遏止理論」,瓦特·C·雷克利斯(德语:Walter...
    8 KB (1,042 words) - 23:55, 7 December 2023
  • 在實務上,對死刑嚇阻效果的研究顯示,死刑嚇阻力不夠明確,甚至根本不存在。 支持死刑有助治安的研究 一直都有基於犯罪數據的量化研究,支持死刑具更強嚇阻效果的觀點,如1996年至2010年關於美國死刑嚇阻效果的24篇研究中,有17篇明確指出死刑有嚇阻效果,有5篇明確指出死刑沒有嚇阻效果;而兩篇則認為嚇阻...
    181 KB (23,050 words) - 03:33, 2 January 2025
  • 在冷戰時期,在使用核武器方面的威懾理論作為一种軍事戰略獲得了越來越多的重視。在這段期间里,它具有独特的意义,因为一个相对弱的(拥核)力量可以凭借其极端的破壞力量阻止另一个更強大的對手,只要其能够在第一波突发袭击中幸存下来。威慑是一种策略,旨在其对手採取尚未開始的行動,或阻止他們做出其他國家期望的...
    10 KB (1,035 words) - 13:19, 18 September 2023
  • 在美國20世紀的犯罪學三大理論中,緊張理論被後續研究證實為犯罪預測效力最弱的理論。 Akers & Cochran (1985) 以美國中西部的中學學生為目標群體(有效樣本N = 3,065),調查了失範理論(緊張理論的社會學根源)、社會控制理論以及社會學習理論(差別接觸理論的社會心理學版本)各自對大麻吸食的預測效力(R2)。結果:...
    7 KB (1,098 words) - 21:11, 17 September 2023
  • 雖然有些研究指出死刑對謀殺缺乏嚇阻效果,但也有不少基於犯罪率數據的量化研究都指出死刑的嚇阻效果,這其中包括Naci Mocan等傾向廢除死刑的人做的研究,一個綜合1996年至2010年關於美國死刑嚇阻效果的24篇研究的列表顯示,在這24篇研究中,有17篇明確指出死刑有嚇阻效果,有5篇明確指出死刑沒有嚇阻效果,兩篇則認為嚇阻...
    12 KB (1,650 words) - 07:38, 13 November 2024
  • 理性選擇理論是犯罪學的一種理論,源自新古典犯罪學派的其中一個重要觀點,人類具有自由思想,人類能夠自己選擇對錯。1986年,Cornish和Clarke正式提出理性選擇理論,不過早在1982年,Clarke已經提出簡易選擇模式,他們認為罪犯是具備理性的,需要從犯罪的利益、風險和成本三方面來考慮是否從...
    1 KB (200 words) - 13:58, 29 October 2019
  • 破窗效应 (redirect from 破窗理論)
    條人行道有些許紙屑,如果無人清理,不久後就會有更多垃圾,最終人們會視為理所當然地將垃圾順手丟棄在地上。因此破窗理論強調著力打擊輕微罪行有助減少更嚴重罪案,應該以零容忍的態度面對罪案。 此理論描述社區失序的五個階段: 社區開始出現失序的情形,部分居民遷出社區。 未能遷離社區的居民因擔心自身安全,對區內的事務漠不關心。...
    6 KB (715 words) - 23:36, 13 October 2024
  • 理論再度成為主流,亦即功利主義。不過新古典主義犯罪學比古典學派多了一個但書:但如果迅速的、嚴厲的懲罰還不能嚇阻某些犯人,那麼依宣判的刑度監禁到完,不給予假釋,也是他們應得的(活該的)(英語:deserve it)。 新古典學派解釋犯罪成因的代表性理論是《理性選擇理論》。由新古典主義衍生的刑罰理論是在美國、英國以Andrew...
    21 KB (2,726 words) - 02:58, 23 February 2024
  • 要塞舰队(Fortress Fleet)是海軍戰略理論之一,指一支海軍艦隊對某一片海域施加影響力,但本身攻擊力並不強大而是依賴岸基要塞的火力共同作戰,形成完整作戰系統。 這一概念最早出現在馬漢的海權論著作中。他在分析日俄戰爭時,將艦隊分為兩種類型:要塞艦隊和存在艦隊。其指出存在艦隊理論...
    3 KB (337 words) - 09:45, 15 August 2022
  • 根據統計三段論,訴諸權威的表達方式為: 專家甲在乙領域說的任何事情都是正確的。 專家甲在乙領域提出了丙理論。 因此,丙理論是正確的。 這種歸納的論證方式是基於以下兩項因素: 專家甲是乙領域的專家。 丙理論是在乙領域的專家們的討論下得出的共識。 這些條件也可以加到論證本身的結構中,形式如下: X認為A是正確的。...
    18 KB (2,013 words) - 12:30, 10 January 2025
  • 嚇阻犯罪;而施用鞭刑的新加坡相對其他已開發國家的低犯罪率,也加強這樣的信念,人們常將新加坡的低犯罪率歸功於新加坡政府使用鞭刑等嚴刑峻罰管理社會的作法;然而尚未有良好的實證研究支持或反對鞭刑在嚇阻犯罪方面的效果,也就是鞭刑是否能有效減少犯罪、維護治安並沒有證據支持。 嚇阻理論 肉刑 新加坡鞭刑...
    17 KB (2,334 words) - 03:13, 8 November 2024
  • 討論死刑議題時,引用一兩篇認為死刑不能更好地嚇阻謀殺的研究。 說明:這個行為可能具誤導性,盡管在技術上論者沒有說謊,但若多數研究都指向死刑可更好地嚇阻謀殺,或者研究的量不足以證明死刑對謀殺沒有更強的嚇阻效果,這樣就會引導接收訊息者相信錯誤的訊息。詳見採櫻桃謬誤。...
    13 KB (1,845 words) - 19:19, 6 December 2023
  • Tennessee)判決過程所做的受害者影響聲明(英语:victim impact statement)為美國最高法院首次承認犯罪受害者的權利。 為了有助更生或嚇阻效果,受害者影響小組(英语:victim impact panel)是根基於社區性或修復性司法的集會形式,受害者(或親友遺族)在審判後與罪犯碰面並陳訴其犯罪行為是如何影響他們的生活。...
    22 KB (2,519 words) - 14:37, 18 September 2023
  • 理論,還有女性主義犯罪學。尤其受到緊張理論(社會學上「失範理論」在犯罪學上的版本)的啟發,此理論主張女性在男性價值觀為主的社會中受到壓抑、不平等待遇,甚至因為成為男性犯罪的被害人,最終導致犯罪。 不過實證上,基於女性主義理論...
    3 KB (295 words) - 01:10, 9 January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