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列顛群島歷史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系列条目 |
不列顛群島歷史 |
---|
不列颠群岛系列模板 · 年表 |
直到最近的幾個世紀之前,不列顛群島是由幾個不同的國家所佔據,在那之前的不列顛群島歷史就是這些國家之間彼此紛爭的歷史。英格蘭後來成為了主宰力量,在「大不列顛」這面大旗下,與其他國家在不同的時期合併起來,形成了現在的聯合王國。
聯合王國虽然只是西欧的一个岛国,面积不大,但由于最早的工业革命发生在不列顛,曾经建成号称“日不落帝国”的世界最大的殖民帝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是世界影响最大的国家,战后虽然被美国取而代之,但美国的主要语言也是英语,美国的主体民族也是盎格魯-薩克遜人,美国的学生除了要学习美国历史外,也要学习不列顛历史。
不列顛人历史上局处岛国,偏于保守,历史上虽然不列顛的社会状况不断改变,但政体变化不大,至今没有一部成文的宪法;王室虽然也在不断地改朝换代,但和中国不同,不列顛群島歷史上很少發生改變統治家族的叛亂,每次變更多是王室缺乏男性後裔,而需由女性後裔繼位,既而使王室姓氏相應更改。因此,现在的國王查爾斯三世的血统可以追溯到最早的撒克逊诸王的身上,不列顛群島历史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史前
[编辑]舊石器時代和中石器時代
[编辑]舊石器時代
[编辑]在不列顛群島舊石器時代時,該地區首次出現了已知的早期智人居住地,比如已經滅絕的海德堡人。
中石器時代(公元前10000年至4500年)
[编辑]到了中石器時代,智人是唯一生存在不列顛群島的人。不列顛群島與歐洲大陸之間通過一塊名叫多格蘭(Doggerland)的土地連結。
新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公元前4500年至600年)
[编辑]在不列顛群島,新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見證了英國和愛爾蘭社會和景觀的轉變。它見證了農業的發展,在這段時間內,各群體放棄了狩獵採集的模式,開始從事農業生產。
鐵器時代(公元前1200年至公元600年)
[编辑]顧名思義,英國鐵器時代特徵是大規模使用鐵,鐵可以用來生產各種不同工具,裝飾品和武器。
在公元前一千年或是更早時,文化傳播和歐洲大陸的移民,使群島上出現凱爾特語言,之後形成了海島凱爾特語支。以前群島上講什麼語言不得而知,但推測是前印歐語。[1]
古典時代
[编辑]公元前55年和54年,凱撒領導羅馬帝國軍隊對不列顛群島發動了兩次戰爭,但羅馬人仍未能完全佔領不列顛。公元43年,羅馬佔領了不列顛南部。尼祿時期,羅馬不列顛行省的範圍向北延伸至林德姆(英語:Lindum Colonia,現名:林肯)。保利努斯(Gaius Suetonius Paulinus)之後成爲不列顛行省的總督,在他統治不列顛行省時,大部份時間都在威爾斯征戰,公元60年時,他在安格爾西島圍剿了最後的抵抗力量,屠殺了當地的德魯伊,燒毀了他們的聖林,在戰役結束後,東安格利亞的布迪肯出現了一場叛亂。[2]
布迪肯叛亂被鎮壓後,羅馬行省開始進一步擴張,征服了威爾士南部等地。公元77年至83年間,新任總督阿古利可拉領導了一系列戰役,擴大了羅馬省的版圖,並佔領了威爾士北部、不列顛北部和喀里多尼亞(現名蘇格蘭)的大部分地區。儘管凱爾特人有着堅定的決心和頑強的意志來戰鬥,但由於面對的是一支優秀的職業化軍隊,所以有10萬到25萬的人在羅馬征服期間喪生。[3]
中世紀
[编辑]中世紀早期
[编辑]5世紀開始,撒克遜人就對不列顛進行了一系列入侵,在入侵後形成了許多盎格魯-撒克遜王國,通過與不列顛各邦戰爭,逐漸這些盎格魯-撒克遜王國的範圍就包括了今天英格蘭的領土。公元600年左右,形成了七個主要王國,史稱七國時代。在這一時期,各國都逐漸皈依基督教。9世紀,來自斯堪的納維亞的維京人征服了英格蘭的大部份地區,只剩下威塞克斯王國還留存下來,而且這個王國在10世紀時統一了英格蘭。但是丹麥在克努特大帝的統治下,重新征服了英格蘭。之後,在宣信者愛德華的統治下,結束了自從1016年克努特徵服英格蘭後實行的丹麥法統治,威塞克斯王朝復辟。
中世紀晚期
[编辑]1066年,諾曼底公爵威廉一世說他是王位的合法繼承人,入侵了英格蘭,並在黑斯廷斯戰役中擊敗國王哈羅德二世。宣稱自己是國王,他加強了自己的政權,任命忠誠的諾曼底精英成員擔任許多權力職位,在全國各地建立城堡系統,並下令對他的新王國進行人口普查,即《末日審判書》,人們普遍認爲他是英國封建制度的建立者。中世紀晚期,英國和法國之間發生了許多戰爭,在百年戰爭中達到了頂峰,法國取得了勝利。英國在中世紀後期的王朝還有金雀花王朝、蘭開斯特王朝和約克王朝[4][5]。
近代
[编辑]近代早期的主要歷史事件包括英格蘭文藝復興、英格蘭宗教改革和蘇格蘭宗教改革、英國內戰、查理二世復辟、光榮革命、聯合條約、蘇格蘭啟蒙運動和第一大英帝國的形成。
19世紀
[编辑]1801年至1837年
[编辑]大不列顛與愛爾蘭的聯合
[编辑]愛爾蘭總督代表來自英格蘭的君主來領導政府。政府同時有爱尔兰布政司協助工作。這兩者都由倫敦政府控制。甚至在1782年憲法之前,愛爾蘭議會也會受到嚴格束縛,在愛爾蘭的裁決都可以通過向位於倫敦的英國上議院上訴而被撤銷。
愛爾蘭政治家和律師亨利·格拉坦一直支持愛爾蘭應獲得最大程度的獨立,因為他的努力,愛爾蘭在18世紀80年代獲得了一定獨立地位[6],比如一些富有的天主教徒在其間甚至獲得了選舉權。但愛爾蘭下議院的議員仍不能有天主教徒。這種已經相對比較獨立的時期在之後結束,因爲在1798年時愛爾蘭在英國與革命法國戰爭時出現了叛亂,英國政府擔心獨立的愛爾蘭會與法國聯盟,從而決定將兩個國家統一起來。兩國議會在1801年1月1日立法統一[7]。
20世紀至今
[编辑]各時期
[编辑]參見
[编辑]參考文獻
[编辑]- ^ Simon Schama, A History of Britain: At the Edge of the World, 3500 BC - 1603 AD (2000)
- ^ Peter Salway, Roman Britain: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Oxford UP, 2015).
- ^ Copeland, Tim. Life in a Roman Legionary Fortress. Amberley Publishing Limited. 2014: 14.
- ^ Michael Prestwich, Plantagenet England 1225-1360 (New Oxford History of England. 2007).
- ^ Gerald Harriss, Shaping the Nation: England 1360-1461 (New Oxford History of England) (2005).
- ^ Gerard O'Brien, "The Grattan Mystique." Eighteenth-Century Ireland/Iris an dá chultúr (1986): 177-194 onlin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Patrick M. Geoghegan, The Irish Act of Union: a study in high politics, 1798-1801 (Gill & Macmillan, 1999).
延伸閱讀
[编辑]- Simon Schama. A History of Britain:At the Edge of the World, 3500 BC - 1603 AD. BBC/Miramax. 2000. ISBN 0-7868-6675-6.
- Simon Schama. A History of Britain, Volume 2: The Wars of the British 1603-1776. BBC/Miramax. 2001. ISBN 0-7868-6675-6.
- Simon Schama. A History of Britain - The Complete Collection (DVD) . BBC. 2002. ASIN B00006RCKI.
- Norman Davies. The Isles, A Histor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ISBN 0-19-513442-7.
- G. M. Trevelyan. Shortened History of England. Penguin Books. 1987. ISBN 0-14-023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