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4/4b/China-India_relief_location_map.jpg/400px-China-India_relief_location_map.jpg)
中印边界实际控制线(英語:Line of Actual Control),常簡稱為實際控制線(LAC),是指中國和印度当前實際控制地區的分界線。“实际控制线”一词在1993年和1996年签署的中印协定中获得了法律承认。但对其具体确切的位置,两国并未达成共识。[1]
名称
[编辑]实际控制线一词由中国在1959年的中印边界交涉中率先提出,是对中印边界现状的描述,它并非两国武装力量实际到达的界线,有两种常见说法使用术语“实际控制线”。从狭义上讲,它仅指两国边界西部(阿克赛钦-拉达克)的控制线,有时也包括巴里加斯。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它也包括中段实际控制线和东段麦克马洪线,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印度共和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事实上的有效边界。按照中国的解释,不承认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但是还承认它是实际控制线。”[2]而在中印边界西段则是1956年版中国全图画出的那条边界线。印度方面接受了这一提法,但对实际控制线的具体位置,两国的认识从未一致过,因此直到今天,实际控制线仍在理清中。[3]
历史
[编辑]1959年10月24日,中国总理周恩来在给印度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的一封信中首次使用了这个词[4]。
1962年11月21日,中国政府声明自11月22日北京时间零时起中国军队单方面全线停火;开始全线后撤至“1959年11月7日中印双方实际控制线”北20公里之外,脱离双方军事接触。[5]
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印度共和国政府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保持和平与安宁的协定》第6条提到“本协定所提及的实际控制线不损及各自对边界问题的立场”。
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印度共和国政府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军事领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协定》规定“任何一方的任何活动都不得超越实际控制线”。
2005年双方签署的《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的协定》第九条规定“边界问题最终解决之前,双方应严格尊重和遵守实际控制线,共同努力保持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中印联合工作小组和中印外交和军事专家小组应根据一九九三年九月七日和一九九六年十一月二十九日签署的协定继续工作,包括澄清实际控制线和落实建立信任措施。”
位置
[编辑]![](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4/47/Aksai_Chin_Sino-Indian_border_map.png/330px-Aksai_Chin_Sino-Indian_border_map.png)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c/c4/Map_of_Doklam.svg/230px-Map_of_Doklam.svg.png)
该线的长度为4057公里,包括三个部分[6]:
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在西段阿克赛钦部份 |
---|
1 喀喇昆仑山口 Karakoram Pass2 斗拉特别奥里地 - 天文点 LAC Daulat Beg Oldi - Tianwendian LAC3 加勒万河 Galwan_River4 空喀山口 Kongka Pass |
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在西段班公错部份 |
---|
1 Ane La2 Chinese border point near Ane La3 Chinese border point near finger84 Chinese border point near Helmet5 Helmet6 PT51677 Bump (PT5524.5)8 Table Top9 Camel's Back10 Gurung Hill11 Spanggur Gap 斯潘古爾山口12 Magar Hill13 Mukhpari Peak14 神炮山 (PT5160.9)15 Rechin Pass 热钦山口16 Rezang La 热赞拉 |
- 中段(中国西藏阿里与印度东部的喜马偕尔邦和北阿坎德邦接壤);
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在中段部份 |
---|
1 恰爾丁山口 Charding La2 Imis La3 斯诺乌山 Seru'Ur Ri 6410m4 蓋亞山 Mount Gya 6795m5 Leo Pargial 6971m6 Reo Purgyil 6816m7 什布奇山口 Shipki La 5571m8 Keobarang Pass 5642m9 塔布龙山口10 希姆当山口 Shimdang La11 古木朗山口 Khimokul Pass12 Yamtang Pass13 塔加拉山口 Thaga La14 桑觉拉山口 Tsang Chok La15 莫林山口16 玛那山口 Mana Pass17 Saraswati Parbat I 6940m18 Saraswati Parbat II 6775m19 Mukut Parbat 7242m20 Abi Gamin 7355m21 尼提山口 Niti Pass22 东径拉山口 Tunjun La23 昆里宾里山口 Kungribinri Pass24 达玛山口 Darma Pass25 Limpiyadhura Pass26 里普列克山口 Lipulekh Pass |
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在东段锡金邦部份 |
---|
1 Chorten Nyima La 5854m2 Naku La 纳库拉山口 5280m3 Chomo Yummo 6829 m4 Kongra La 5133m5 Sese La (Khungyami La) 5420m6 Dongkha La 东卡拉山口 5534m7 Pauhunri 堡洪里峰 7128m8 Gora La9 Tangkar La 5036m10 Cho La 卓拉山口 4593m11 Nathu La 乃堆拉山口 4310m12 Jelep La 则里拉山口 4270m13 Dongchuk La 东巨拉山口 4406m14 Batang La 巴塘拉山口 4545m15 Doka La 多卡拉山口 4283m16 Gipmochi 吉姆马珍雪山 4427m |
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在東段藏南地區部份 |
---|
1 Thag la Ridge - Hathung la Ridge LAC2 Bum La Pass 邦拉山口3 Bum La (historical)4 Thang La (Pass)5 Tulung La6 Kangto 康格多山 7060m7 Chiumo8 Takpa Shiri9 Jammu Pass 5485m10 雪堆拉11 Tung La12 博色拉山5746m13 Dom La14 Tunga La15 Kepang_La 更巴拉山口16 石阳山口17 Kangri Karpo La18 Zhabu La Pass 扎布拉山口19 Andra La 安扎拉20 Yonggyap La 永加拉 3876m21 Tsang Kang La22 Mulong La / Mulung La 木龙拉23 Diphu Pass 底富山口 |
事件
[编辑]- 2013年斗拉特别奥里地事件:2013年,印度和中国军队在斗拉特别奥里地东南30公里处进行了为期三周的对峙。最终中国和印度军队撤回,以换取印度同意拆除斗拉特别奥里地以南250公里的楚马要塞附近的一些军事设施,中方认为这些设施具有威胁性。
- 2020年中印边境冲突:印度和中国雙方军队一度進入軍事對峙,並數次發生肢體衝突,造成雙方人員傷亡。這種情況持續至2021年2月11日,第九輪軍長級會談之後,中印两军始達成脫離接觸。脫離接觸之後的2月19日,中国中央军委公布了此前在6月加勒萬河谷衝突事件中犧牲的戰士名單,並追授名譽。
参考文献
[编辑]- ^ Line of Actual Control: Where it is located, and where India and China differ. [3 June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1).
- ^ 毛泽东年谱,1970年11月13日
- ^ India-China Border Dispute. GlobalSecurity.org. [2020-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15).
- ^ Hoffman, Steven A. India and the China Crisis.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0: 80 [2020-06-17]. ISBN 9780520301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7).
- ^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史. 军事科学出版社. 1994.
- ^ Jeff M. Smith. The China-India Border Brawl.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2009-06-24 [2017-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