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家湾桑基鱼塘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俞家湾桑基鱼塘 | |
---|---|
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 |
地址 | 嘉兴市桐乡市 |
分类 | 其他 |
时代 | 约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 |
编号 | 6-367 |
认定时间 | 2011年1月 |
俞家湾桑基鱼塘,古称九埂十三池 ,位于中国浙江省嘉兴桐乡市河山镇五泾村南俞家湾村民小组,2010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被发现[1]。现为嘉兴市内仅存的桑基鱼塘实物,现状仍在使用中[2]。2011年被公布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
[编辑]桑基鱼塘是中国古代水乡地区(太湖流域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将种桑、养蚕和养鱼相结合的一种传统农业模式,即池塘养鱼时,在挖塘的泥堆成的塘基上或池塘附近植桑,桑叶养蚕、蚕沙喂鱼、塘泥培桑,形成了独特的生态农业循环系统[3]。目前所见的最早记载出自清顺治十五年(1658)桐乡人张履祥所著的《补农书》[4],因能够适应水乡地区地势低洼、雨水充沛、河道密布、水域资源丰富的特点,明代以后得到了迅速发展。
俞家湾古名渔家湾,因旧时村民主要以捕鱼为业,后讹为今名[5]。俞家湾桑基鱼塘始挖于何时已无法考证,目前推断为明末清初[3]。因鱼塘多土地少,历次开展土地平整时推土机操作不方便而得以保留[2]。
布局
[编辑]俞家湾桑基鱼塘整体略呈方形,四面环水,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基与塘的面积比例大致为六比四,与相关历史文献的记载相符[6]。其中鱼塘最早有13处,现存9处,其余已被填为农田[7]。现存的鱼塘大小不等(最大的有8000多平方米,最小的有1000多平方米),形状各异[3]。
旧时池塘分属不同的家族,一些池塘为多家共有,每年冬天过年前用水车起塘捕鱼,所养鱼类以草鱼、鲢鱼为主,也有鲫鱼、鲤鱼、鲈鱼等野生鱼,捕到的鱼由水塘所有者平分,塘泥则自由挑到自家的埂地里[8]。
以下为1969年卫星地图中的俞家湾桑基鱼塘(正中处、略呈方形)。
参见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桐乡河山镇俞家湾桑基鱼塘遗迹“很玄妙”》. 范升一、徐进. 浙江在线. [2019-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9).
- ^ 2.0 2.1 《俞家湾“桑基鱼塘”迎来保护性开发》. 马国海. 浙江在线. [2019-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9).
- ^ 3.0 3.1 3.2 《文保空间(四)——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桐乡市博物馆. 桐乡通讯. [2019-06-29].[失效連結]
- ^ 清·张履祥撰,《补农书·卷下·附录·策邬氏生业》:“池畜鱼,其肥土可上竹地,余可壅桑,鱼岁终可以易米。”也有观点认为其最早出自明末沈氏(名已佚)《沈氏农书》或清初屈大均《广东新语》,但实际上《沈氏农书》并无相关文段,《广东新语·卷二十二·鳞语·鱼花》确有提及(“地狭小而鱼占其半,池塘以养鱼,堤以树桑”),但其成书年代为清康熙时。
- ^ 《俞家湾桑基鱼塘》. 浙江省文物局. [2019-07-02].[永久失效連結]
- ^ 清·卢燮宸撰,《粤中蚕桑刍言·种桑事宜条例·治地》:“其法约每亩地将四成为塘,六成为基。”又如清邹兆麟等修,区为梁等纂,《光绪高明县志·卷二·地理·物产》:“近年业蚕之家将洼田挖深,取泥覆四周为基,中凹下为塘,基六塘四,基种桑,塘蓄鱼,桑叶饲蚕,蚕矢饲鱼,两利俱全,十倍禾稼。”
- ^ 《河山镇五泾村:桑基鱼塘滋养一方水土》. 浙江在线. [2019-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6).
- ^ 《俞家湾桑基鱼塘——九埂十三池》. 颜剑明、吕君. 桐乡新闻网. [2019-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