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稠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僧稠(480年-560年),孙姓北魏北齐时期的著名僧人,祖籍昌黎,後迁居钜鹿瘿陶(今河北宁晋)。僧稠自小孝顺、诚信,青年时期研读传世典籍,通晓五经、史书,被朝廷征为太学博士,才能和声望力压群臣,然情随事迁、烦扰不断,通过阅读佛教经典,以求解脱[1]

僧稠後來在钜鹿景明寺依僧寔出家,因緣際會被跋陀勒那摩提(Ratnamati)的门人道房禪師引为弟子受行止觀。此後,他雲遊定州(今河北保定)嘉魚山,依《涅槃經.聖行品》修四念處;又詣趙州障供山道明禪師,受數息觀十六特勝法。安居五夏,日唯一食,鑽研禪法,又常修死想觀。後於鵲山(今河北邢台)證得深定,至少林寺請祖師跋陀禪師印證,而獲認可。他在止觀禅法上造诣颇深,立基於部派禪觀,又學大乘禪法。從其對門人僧邕之語「五停四念,將盡此生矣」來推測,五停心四念處即為僧稠所傳下的禪法[2][3][4]

僧稠多次受帝王徵召,皆不應請。當北齊文宣帝於天保二年(551)詔請僧稠到鄴城時,僧稠首次同意召請而入鄴。文宣帝從僧稠學習禪定,受菩薩戒。在天保三年( 552)於鄴城西南建雲門寺,請僧稠任寺主,另兼石窟寺寺主。天保六年(555)僧稠參與小南海石窟的重新開鑿。北齐乾明元年(560年),僧稠圆寂[3]

僧稠撰有「止觀法」兩卷,不傳。在敦煌遺書伯希和第三六六四號卷中,則收有《稠禪師意》、《稠禪師藥方療有漏》,以及作者題為「稠禪師」的《大乘心行論》[2]敦煌遺書中尚有《稠禪師解虎贊》的讚文作品。另外,在小南海石窟(禪修洞)的中窟刻有《觀無量壽經》的九品往生浮雕,為弟子依法習禪之所[3]。《續高僧傳》的著者道宣律師,將僧稠與禪宗達摩之禪法並列,稱「稠懷念處,清範可崇;摩法虛宗,玄旨幽賾。可崇則情事易顯,幽賾則理性難通」[5]

参考资料

[编辑]
  1. ^ 僧稠:稠以禅著. 新浪网. 2012年8月20日 [2014-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9). 
  2. ^ 2.0 2.1 冉雲華. 敦煌文獻與僧稠的禪法. 華崗佛學學報. 1983, 6: 73-103 [2018-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7). 
  3. ^ 3.0 3.1 3.2 曾堯民. 北朝《觀無量壽經》觀 ──以僧稠小南海石窟與淨影慧遠 《觀無量壽經義疏》為中心 (PDF). 中華佛學研究. 2017, 18: 41-81 [2018-05-0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5-07). 
  4. ^ 續高僧傳卷第十六:「歲居五夏。又詣趙州障供山道明禪師。受十六特勝法。鑽仰積序節食鞭心。九旬一食米惟四升。單敷石上不覺晨宵。布縷入肉挽而不脫。或煮食未熟。攝心入定動移晷漏。前食並為禽獸所噉。又常修死想。遭賊怖之了無畏色。方為說諸業行。皆摧其弓矢。受戒而返。嘗於鵲山靜處感神來嬈。抱肩築腰氣噓項上。稠以死要心。因證深定。九日不起。後從定覺情想澄然。究略世間全無樂者。便詣少林寺祖師三藏。呈己所證。跋陀曰。自葱嶺已東。禪學之最。汝其人矣。乃更授深要。」
  5. ^ 董群. 道宣所揭示的──中國佛教之禪觀. 佛藏. [2018-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9). 

參見

[编辑]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