僰人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四川宜賓石城山僰人崖墓群

拼音注音ㄅㄛˊ)為西部古族,之類。

漢代僰人

[编辑]

漢魏時期,僰多與氐羌同時提及,而且曾經北達湟中,為氐羌之類。[1] [2][3][4][5] [6][7]

明代僰人

[编辑]

明代僰人即今日白族之先民。從族姓上來看,明代僰人的段、楊、高、尹諸姓,都是現在白族中的大姓。[8]

明代僰人分佈地和當今白族大致相同。[9][10][11][12]

萬曆元年(1573年)——以「僰人拒稅」理由,派總兵劉顯帶領14萬大軍討伐。

僰文

[编辑]

僰文,也被稱爲方块白文、汉字白文、汉字型白文或古白文,是白族人民仿照漢字創造的书写白语的意音文字書寫系統。

僰人懸棺

[编辑]

懸棺是俗而非僰俗,懸棺為宋明時期事,明時所謂的僰人指的都只是白、彝這樣的人群,僰人懸棺的說法卻最早出現在明以後。[13]

云南盐津乃至于整个川滇间叙南片区的“僰人悬棺”在历史文献上只在清代地方志的记载中才出现的,例如清乾隆饿县勘“艺文志”载: “僰棺崖,县南上下罗计诸山中,僰酋悬棺之崖甚多,世代姓名皆无考”。又如清光绪供文县劫“坟墓”载: “古僰人墓,建武一带,凡悬崖峭壁上,凿岩为穴,置棺其中,重叠相望,今其棺尚有存者”。而在较早的历史文献中并没有把“悬棺”与“僰人”相连的。现知最早记载叙南崖葬的当是北宋的《太平寰宇记》,其卷八“泸州风俗”中载: “其夷僚则与汉不同,⋯巢居岩谷,因险凭高。著斑布,击铜鼓,弄鞘刀。男则露髻跣足,女则椎髻横裙。夫亡妇不归家,葬之崖穴”。北宋时昭通一带是与乌蛮交界的“叙州领羁縻州”及“泸州领羁縻州”地,此地早已没有“僰人”的踪迹,流行崖葬习俗的是“夷僚”的“僚人”而不是“僰人”或“乌蛮”。

外部链接

[编辑]
  1. 滇僰古道上的僰人(孤人) 调查研究[永久失效連結]
  2. 析“僚人入蜀”的影响[永久失效連結]

参考资料

[编辑]
  1. ^ 《史記·卷112》:今欲招南夷,朝夜郎,降羌僰,略濊州,建城邑,深入匈奴,燔其蘢城,議者美之。
  2. ^ 《鹽鐵論·卷07》:大夫曰:“往者,四夷俱強,並為寇虐:朝鮮踰僥,劫燕之東地;東越越東海,略浙江之南;南越內侵,滑服令;氐僰、冉駹、巂唐、昆明之屬,擾隴西、巴、蜀。今三垂已平,唯北邊未定。夫一舉則匈奴震懼,中外釋備,而何寡也?”
  3. ^ 《漢書·卷045》:南越賓服,羌僰貢獻,東甌入朝,廣長榆,開朔方,匈奴折傷。
  4. ^ 《漢書·卷087下》:夫天兵四臨,幽都先加,回戈邪指,南越相夷,靡節西征,羌僰東馳。
  5. ^ 《後漢書·卷80上》:捶驅氐僰,寥狼邛莋。東攠烏桓,蹂轔濊貊。南羈鉤町,水劍強越。
  6. ^ 《檄吳將校部曲文》:故大舉天師百萬之衆,與匈奴南單于呼完廚及六郡烏桓丁令屠各,湟中羌僰,霆奮席卷,自壽春而南。又使征西將軍夏侯淵等,率精甲五萬,及武都氐羌,巴漢銳卒,南臨汶江,搤據庸蜀。
  7. ^ 《藝文類聚·卷014》:弗勞羌僰之長.無待六事之人
  8. ^ 《土官底簿》:王義大理府太和縣僰人……楊奴大理府趙州雲南縣僰人……張興大理府趙州雲南縣僰人……楊良大理府太和縣僰人……尹義蒙化州僰人……楊益僰人……段良楚雄府鎮南州僰人……張宗僰人……楊昌僰人……楊均僰人……髙夀僰人……髙義僰人……髙清鶴慶府土居僰人……髙政僰人。
  9. ^ 《明史·卷313》:楚雄,昔為威楚。元憲宗置威楚萬戶府。至元後,置威楚開南路宣撫司。洪武十五年,南雄侯趙庸取其地。十七年以土官高政為楚雄府同知,阿魯為定邊縣丞。永樂元年,楚雄府言:「所屬蠻民,不知禮義。惟僰種賦性溫良,有讀書識字者。府州已嘗設學教養,其縣學未設。縣所轄六裏,僰人過半,請立學置官訓誨。」
  10. ^ 《明史·卷313》:鎮沅,古濮、洛雜蠻所居,《元史》謂是和泥、昔樸二蠻也。唐南詔蒙氏銀生府地。其後,金齒僰蠻據之。
  11. ^ 《廣誌繹·卷5》:諸省惟雲南諸夷雜處之地,布列各府,其為中華人惟各衛所戍夫耳。百夷種曰僰人、爨人,各有二種,即黑羅羅、白羅羅。麽些、禿老、紫門、蒲人、和泥蠻、土獠、羅武、羅落、撒摩、都摩、察儂人、沙人、山後人、哀牢人、哦昌蠻、懈蠻、魁羅蠻、傅尋蠻、色目、齕河、尋丁蠻、栗㱔,大率所轄惟僰、羅二種為多。僰人與漢人雜居,充役公府。羅羅性疑,深居山寨,人得紿而害之。
  12. ^ 《異域誌》:僰人,名僬僥。按:許氏《說文》曰:「僰字從其人。」在四夷為最,生居坤地,頗順其性,故名以人字傍名之也。其國則中慶、威武、大理、永昌等府是也,今滇南者皆是焉。
  13. ^ 太平寰宇记·卷8》:其夷僚则与汉不同,⋯巢居岩谷,因险凭高。著斑布,击铜鼓,弄鞘刀。男则露髻跣足,女则椎髻横裙。夫亡妇不归家,葬之崖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