喙鲸科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喙鲸科
化石时期:中新世至现代
柏氏中喙鯨 Mesoplodon densirostris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偶蹄目 Artiodactyla
下目: 鲸下目 Cetacea
演化支 大洋鯨類 Pelagiceti
演化支 新鯨類 Neoceti
小目: 齒鯨小目 Odontoceti
总科: 喙鲸总科 Ziphioidea
科: 喙鲸科 Ziphiidae
Gray, 1850

剑吻鲸科(學名:Ziphiidae),又稱喙鲸科,在鲸下目中是最不為人所知的一群動物。喙鯨(Beaked Whale)這個詞最早見於古挪威語“nebhval”,意為“有喙的鯨”,包含本科所有的成員,而其中瓶鼻鯨屬(Hyperoodon)與貝喙鯨屬(Berardius)這2屬的喙鯨有時又合稱為瓶鼻鯨(bottlenose whales)。喙鯨相當難以觀察,其中數種尚未發現活體,僅少數物種有較深入的研究資料。關於喙鯨的分類一直是暫時性與未定,常有新種發表或舊種的改正,現生種共計有6屬20餘種。

喙鯨的共同特徵最明顯的就是嘴喙,在比例上比擁有長嘴喙的海豚來得短,但較其他鯨類都來得長。所有喙鯨在喉嚨部位均有一對呈V字型的深溝,此溝槽有時又稱為“喉腹摺”,但與鬚鯨科成員擁有的喉腹摺在構造上大不相同,一般所說的喉腹摺是指後者。喙鯨的胸鰭小,趾骨短而手臂部分(撓骨與尺骨)相對較長;部分種類擁有稱之為“胸鰭窩”(flipper pocket)的構造,在胸鰭內側體壁處有輕微的凹陷,使胸鰭可以往內縮,可能是為了減少阻力,但由於外觀上極不顯著,只有擱淺或死亡個體才能察覺其存在。尾鰭占相當大的比例,中央通常沒有凹刻(少數種類有輕微的凹陷)。辨別各種喙鯨的方法最重要的是牙齒的大小、形狀,與著生在下顎的位置。大部分種類僅保有1對牙齒,只有成年雄鯨的牙齒會發育到突出牙床,某些種類其成年雄鯨的牙齒在嘴巴閉上時會外露,至於雌鯨與未成年雄鯨是看不到牙齒的。成年雄鯨身上常有細長的傷痕,在全身呈十字形交叉分布,由此判斷牙齒可能是用來打鬥的武器。

一般而言,喙鯨是深層的潛水者,很少接近海面,最主要的發現深度在至少300公尺深的地方。大多數種類似乎以海洋中層或深海的槍烏賊類為食。

喙鯨分類表

[编辑]
  • 貝喙鯨屬(槌鲸属) Berardius
    • 阿氏喙鯨(南槌鲸) Arnoux's Beaked Whale, B. arnouxii
    • 貝氏喙鯨(北槌鲸) Baird's Beaked Whale, B. bairdii
  • 瓶鼻鲸屬 Hyperoodon
  • 中喙鯨屬(长喙鲸属) Mesoplodon
  • 印太喙鲸屬 Indopacetus
    • 朗氏中喙鯨(熱帶瓶鼻鯨,印太喙鲸) Tropical Bottlenose Whale, I. pacificus
  • 塔喙鯨屬(塔海槌鲸属) Tasmacetus
  • 柯喙鯨屬(剑吻鲸属) Ziphius
    • 柯氏喙鯨(剑吻鲸) Cuvier's Beaked Whale, Z. cavirostris

貝喙鯨屬 Genus Berardius

[编辑]

本屬的兩種喙鯨,貝氏喙鯨(Baird's Beaked Whale)與阿氏貝喙鯨(Arnoux's Beaked Whale),可由其較大的體型、明顯隆起的額隆、與長嘴喙辨別。牠們擁有2對牙齒,皆位於下顎前端,前面的牙齒大而呈三角形,後者則較小而似釘子。成鯨無論雌鯨牙齒皆會突出,前面的牙齒會由顎的尖端明顯突出,嘴巴閉上時一樣可見。貝氏喙鯨僅分布於北太平洋的溫帶與亞北極深水區,而阿氏貝喙鯨在南半球冷水海域呈環南極分布。

瓶鼻鯨屬 Genus Hyperoodon

[编辑]

說明詳見瓶鼻鯨

印太喙鯨屬 Genus Indopacetus

[编辑]

關於印太喙鯨屬的唯一成員,朗氏中喙鯨,對於其存在與否一直無法確定,命名至今幾十年來僅找到2個已風化了的頭骨,1個在澳洲東部,另1個在非洲東部海岸發現。1960至1990年代間,科學家對於太平洋熱帶與印度洋的幾次目擊記錄感到疑惑,據報告指出是中等大小的喙鯨,接近瓶鼻鯨屬的南、北瓶鼻鯨。近來一位曾目擊瓶鼻鯨與他種喙鯨多次的美國科學家Bob Pitman,提出具說服力的主張,認為那幾次目擊記錄實際上是朗氏中喙鯨。

中喙鯨屬 Genus Mesoplodon

[编辑]

本屬喙鯨的牙齒在大小與形狀上各異,生長位置也不同,有些在顎的尖端,有些則在後方。中喙鯨屬的體型多樣,由未達3.7公尺(祕魯中喙鯨)到6公尺以上(長齒中喙鯨)不等。牠們的體色與斑紋圖樣複雜,但由於活體觀察的機會極少,其色彩的細節未知。在普遍呈暗色的體表會有一些白色區域,如白或部分白色的嘴喙。所有中喙鯨屬喙鯨皆有鐮刀狀或三角形的背鰭,多為中、小尺寸。額隆由圓弧或高聳至低而扁有不同形狀。

塔喙鯨屬 Genus Tasmacetus

[编辑]

塔喙鯨屬的唯一成員謝氏塔喙鯨是喙鯨中唯一上、下顎皆有完整牙齒的種類,至1933年才被發現,至今資料仍主要來自南半球各冷溫帶地區的擱淺個體。

柯喙鯨屬 Genus Ziphius

[编辑]

柯喙鯨屬僅含柯氏喙鯨1種,其分布幾乎廣遍全世界,除南、北極外在各大洋的熱帶至冷溫帶海域都有發現記錄。有時被稱為鵝喙鯨(Goose Beaked Whale),反映其頭部側面輪廓。其嘴喙短而不明顯,與其他喙鯨不同。成年雄鯨的兩顆牙齒位於下顎尖端,稍微向前突出,通常會有茗荷介附生。

參考書目

[编辑]

1. 馬克‧卡沃達著;馬丁‧卡姆繪圖;陳順發翻譯,《鯨與海豚圖鑑》,貓頭鷹出版社,1997 [民86]:100-103頁。 ISBN 957-9684-16-2

2. Pieter A. Folken, Randall R. Reeves, etc. / illustrated by Pieter A. Folkens, 《Guide to MARINE MAMMALS of the World》,Alfred A. Knopf, 2002: p248-251. ISBN 0-375-41141-0

3. Mark Carwardine / illustrated by Martin CammDorling, 《DORLING KINDERSLEY HANDBOOKS: WHALES, DOLPHINS AND PORPOISES》, Dorling Kindersley, 1995: p100-103. ISBN 0-7513-2781-6

4. James G. Mead, 《Beaked Whales, Overview》, edit by William F. Perrin, Bernd Würsig, etc. 《Encyclopedia of marine mammals》, Academic Press, 2002: p81-84. ISBN 0-12-551340-2

5. Edited by Don E. Wilson and DeeAnn M. Reeder,《MAMMAL SPECIES OF THE WORLD》,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005: p739-743, ISBN 0-8018-82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