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革命军骑兵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国民革命军骑兵国民革命军的一个兵种

历史沿革

[编辑]

黄埔军校从第三期开始设立骑兵科。1936年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内设“中央陆军骑兵军官教育班” (简称骑教班),班主任胡竞先(黄埔四期)[1]。抗战爆发后,1938年10月迁至甘肃省天水县马跑泉,改称“陆军骑兵军官学校筹备处”。1939年底成立“中央陆军骑兵军官学校”(简称“骑校”),校长蒋介石兼,教育长胡竞先 实际负责校务。1948年胡竞先任中将校长。1949年9月10日撤退至河西走廊的金塔县栗鼎代表骑校在起义协议上签字。

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全国骑兵共5个师、27个旅,其中中央军2个旅,东北军16个旅,西北军2个师又2个旅,晋军1个师又5个旅,马家军2个师又2个旅。

1935年7月30日遵委员长行营行整一字第一七四号命令,何柱国将原东北骑兵第一至第六师、第一百零五师骑兵团、暂编第十师及原中央骑兵第一、第十一、第十三各旅改编为五个新制骑兵师,计骑兵第三师、第四师、第六师、第七师、第十师。编制为:师属特务连、骑炮连(缓编)、轻高射炮队(缓编)、装甲汽车队(暂编三分之一)、工兵连、通信连;团属骑兵四个连、机关枪连、随伴炮队、通信排。[2]

1940年6月门炳岳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中将骑兵总监,专职训练骑兵。当时国民革命军12个骑兵师,多在大西北第八战区辖区内。1941年为便于骑兵集中训练,骑兵总监部由四川璧山移至兰州,门炳岳亲自编撰《骑兵操典》。

1946年国共内战爆发时,中央军胡宗南部、陶峙岳部各有骑兵2个旅,马步芳有7个旅,马鸿逵有1个师,傅作义有1个师又13个旅。

编制序列

[编辑]

抗战前国民革命军骑兵有9师、5旅、3团。1945年编制为[3]

  • 骑兵军
  • 骑兵师
    • 骑兵第1师:师长彭毓斌,属骑一军赵承绶;
    • 骑兵第2师:师长孙长胜,属骑一军赵承绶;
    • 骑兵第3师:1935年8月以原骑兵第1师全部、骑兵第3师一部和第—O五师骑兵团整编而成,以原骑兵第4师师长郭希鹏任师长,原骑兵第1师师长张诚德任副师长,张志恒为参谋长。辖骑兵第7、第8、第9团。原骑兵第三师选编一团后之余部编为骑兵第七团,陳大章为团长。第一百零五师骑兵团及第二师选编一团后之余部,编为第八团,徐长熙为团长。骑兵第一师编为第九团,张甲清为团长。1937年春,郭希鹏升任骑兵军副军长,骑兵第4师副师长徐梁接任师长。后王照堃任师长。属骑二军何柱国部。1939年-1941年隶属青马第八十二军。1941年调归暂编第三军
    • 骑兵第4师:1935年8月以原骑兵第3师一部和第4师全部编成,以原骑兵第3师师长王奇峰任师长,刘钟林为参谋长。原第三师选编之一团为第十团,以王照堃为团长。原骑兵第4师保留第十一团,徐明山为团长;保留第十二团,向瑞林为团长。编入骑兵军后,第十团调至陕甘,余驻河北大名县,受驻豫绥靖公署指挥。抗战爆发后隶属第九十七军朱怀冰部。因战马损失无法补充,1939年4月骑兵第4师改番号为新编第24师师长张东凯
    • 骑兵第5师:师长马步青(兼),属骑五军;
    • 骑兵第6师(1):1935年8月原骑兵第2、第5、第6师各一部编成。以第五师师部为基干编为第六师师部。以原骑兵第6师师长白凤翔任师长,原骑兵第5师师长李福和任副师长,李昶熙为参谋长。以第二师选编之团为第十六团,以董源彰为团长。以原第五师所属之两团编为第十七团,以李崇忠为团长。以原第六师编为第十八团,刘桂武为团长。调驻甘肃,围堵红军长征。1937年初,白凤翔、李福和调出,刘桂五任师长,王照堃任副师长。辖两个骑兵团,一个步兵团。1937年8月调隶东北挺进军马占山部。1938年4月23日王照堃升任师长。后归建骑兵第二军。1941年撤销番号,编入骑兵第3师。
    • 骑兵第6师(2):1938年春第二十二军布防在达拉特旗滩上负责一线河防的五个游击支队,陆续撤回,1942年4月与第86师骑兵团合编为骑兵第6师,师长左世允/胡景通,属第二十二军高双成。1946年10月胡景铎发动横山起义,改编为中共领导的西北民主联军骑兵第6师。
    • 骑兵第7师:1935年7月,以中央军嫡系骑兵第1旅(旅长章鸿春)、骑兵第11旅(旅长蒋侃如)、骑兵第13旅(旅长刘凤岐)编成。原第一旅为基干新编为第七师师部,调行营高级参谋门炳岳任师长,以原第13旅旅长刘凤岐任副师长,肖克威为参谋长。以原第一旅编为第七师所属之第十九团,以胡竞先为团长。以原第一旅编师部之余部编为第二十团,以张植豫为团长。以第十三旅编为第二十一团,以张春芳为团长。1936年11月该师北上援助绥远抗战,归傅作义指挥。后朱巨林(黄埔六期骑兵科,1940年12月)继任师长。
    • 骑兵第8师:1941年组建,青马部队。第1旅来自马步芳的海南警卫旅,第2旅来自马步青的骑兵第五军。师长马彪/马步康(1945年1月)。属骑二军徐梁。1945年自徐州返回西安,与驻扎洛川的暂骑二师会合后返回甘肃永登,在此被改编为国防部直属独立骑兵第五团,也就是陇东战斗出现过的独骑五团,团长为骑八师师长马步康。这个团在1948年秋天作为第三团补充进了整骑八旅。
    • 骑兵第9师:第二十九军骑兵第9师。师长郑大章(兼),辖骑兵两旅六团。属骑三军。1938年5月撤销。后重建,师长张德顺,属第六十九军石友三,后属第七十七军冯治安。1941年初在绥远重建,师长李春荣/张占魁,属骑三军郭希鹏
    • 骑兵第10师(1):以暂编骑兵第10师全部和骑兵第2师一部编成。原暂编骑兵第10师师长檀自新为师长,副师长汲绍岚,由原二十二旅旅长李世绩暂代张廼谦为参谋长。以原第二十一旅编为第二十八团,以王宇疆为团长。以二十二旅编为第二十九团,以张景魁为团长。以二十三旅编为第三十团,以张庆第为团长。西安事变发生后,1937年2月3日檀在蒲城县叛张投蒋,调至河南。抗战爆发后组建骑兵第四军,仅辖该师。
    • 骑兵第10师(2):中央军嫡系骑兵。1941年组建,师长谭辅烈,属骑三军郭希鹏。1942年8月重建,师长陈廷生,属第九十一军韩锡侯
    • 骑兵第11师:1941年组建,师长吴熙志,属第八战区傅作义;
    • 骑兵第12师:1945年组建,师长张希良,属第八战区傅作义。
    • 新编骑兵第1师:新疆骑兵。师长崔颖春/蒋德玉(1944年1月),属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盛世才部;
    • 新编骑兵第2师:新疆骑兵。师长宛凌云/向超中,属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盛世才部;
    • 新编骑兵第3师:伪蒙军第二师(师长尹宝山)井得泉第六团于1937年9月商都战斗反正。师长井得泉/杜文若。副师长朱子文。属东北挺进军马占山。1942年8月重建,师长刘万春,属骑四军董其武;
    • 新编骑兵第4师:1938年3月伪蒙军反正,师长石玉山,属骑六军门炳岳。1942年8月重建,师长王宪章,属骑四军董其武
    • 新编骑兵第5师:1938年4月凉城反正的伪蒙军第一军第三师第七团慕新亚部。反正前辖4个骑兵连和1个重机枪迫击炮连,装备与被服优质。反正后该师成为东北挺进军主力。1939年1月整编,师长慕新亚,属东北挺进军马占山;
    • 新编骑兵第6师:1941年9月由暂编骑兵第12旅、独立第12旅和骑兵第五团合编而成。师长马占山兼/吕纪化(温州平阳人,黄埔六期骑兵科,1943年7月),属东北挺进军马占山;
    • 新编骑兵第7师:师长白海风,属骑三军郭希鹏,后改骑兵第9师,属第一战区。
    • 暂编骑兵第1师:1941年5月组建,师长马彪,青马部队。辖3个旅,共8000余人。后改骑兵第8师
    • 暂编骑兵第2师:1941年5月组建,师长马禄,青马部队。
  • 整编骑兵师:
    • 整编骑兵第1师:1946年10月,骑兵第五军改为整编骑兵第1师(师长马呈祥),新编骑兵第5师改编为整编骑兵第6旅(韩荣福),暂编骑兵第1师改编为整编骑兵第7旅(韩有文)。每旅2个团,每团约一千人。另有一个直属团、两个直属连(警卫连、通讯连),官兵数量将近一万人,军马一万两千多匹[4]
  • 整编骑兵旅:1946年保留的骑兵师改为整编骑兵旅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刘凤瀚著,《国民党军事制度史》,2008年9月,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第211页
  2. ^ 何柱国关于各部骑兵改编经过致蒋介石等代电(1935年7月30日),来源:《军事:国民政府军制和革命军北伐与军事编遣和国民党军阀混战》
  3. ^ 张明金、刘立勤主编,《国民党历史上的158个军》,2007年,北京,解放军出版社,第111页
  4. ^ 朱国琳,马呈祥在新疆(上接4版),民族日报,2011年3月3日. [2018-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