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員山 (宜蘭縣)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外員山,是台灣宜蘭縣員山鄉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也是全鄉行政中心所在地,位於該鄉東部。相較於今日行政區,其範圍大致與員山村相近。
歷史
[编辑]台灣清治末期,外員山地區為一街庄,稱為「外員山庄」,隸屬於員山堡。該庄昔日西北及北隔宜蘭河分別與內員山庄、結頭份庄為界,東北與金六結庄為鄰,東南與珍仔滿力庄為鄰,南邊為吧荖鬱庄,西邊為三鬮庄[1]。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廢縣廳改設二十廳,該庄隸屬於宜蘭廳,編入第七區。1905年(明治三十八年)7月,第七區改名「外員山區」。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10月,合併二十廳為十二廳,該庄仍隸屬於宜蘭廳。1920年(大正九年),廢十二廳改設五州二廳,該庄改制為「外員山」大字,隸屬於臺北州宜蘭郡員山庄,大字下有「員山」、「金包里古」小字名[2]。
戰後員山庄改制為員山鄉,隸屬於臺北縣,大字改制為村。1950年10月,北、基、宜分治,員山鄉改隸屬於宜蘭縣。
聚落
[编辑]本地區發展較早的聚落有員山、金包里古(外員山)、鴨母藔等,在日治期初期的官方地圖上已有記載[1]。
交通
[编辑]省道台7線(員山路一段)俗稱「北部橫貫公路」,是桃園大溪至宜蘭壯圍的幹道,大致以西南—東北走向蜿蜒經過外員山地區中部。由該道路向西南可前往大同、復興、大溪等地,向東北可前往宜蘭、壯圍公館並止於省道台2線路口。
鄉道宜14線(嵐峰路三段)是外員山至壯五的道路,其西側端點位於本地區東北部省道台7線路口。由此向東南轉東南東沿本地區東北部邊界地帶而行,出境後可前往珍子滿力東北部、四鬮東北角、壯三、壯四、壯五並止於鄉道宜9線路口。
鄉道宜16線(金山東路)是外員山至東港的道路,其西側端點位於本地區中部偏東北的省道台7線路口。由此向南南東轉東南出境後,可前往珍子滿力西南部、四鬮、壯二南部、南興、霧罕並止於省道台2線高架橋下。
鄉道宜17-1線(金泰路)是外員山至惠好的道路,其西側端點位於本地區中部偏西南的省道台7線路口。由此向東南出境後可前往吧荖鬱聚落東側並止於鄉道宜17線路口。
鄉道宜18線(賢德路二段)是員山再連至壯圍新南的道路,大致以南南西—北北東走向與省道台7線共線到達本地區西南部邊界,轉東南沿本地區西南部邊界獨行至離開本地區。由該道路向南南西與省道台7線共線一小段路,至大鬮路路口轉西南西沿大鬮路獨行,可前往三鬮、深溝西南端並止於省道台7線路口,向東南可前往吧荖鬱、四鬮、壯二、茄苳林、新南並止於新南國小旁鄉道宜7線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