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瑞岡20公釐機炮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厄利孔20毫米机炮
Oerlikon 20 mm cannon
一门安装在英国皇家海军军舰上的厄利孔20毫米机炮
类型機炮
原产地 瑞士
服役记录
服役期间1940–现在
参与战争/衝突第二次世界大战
生产历史
研发者莱因霍尔德·贝克
研发日期1939
生产商厄利孔公司
生产日期1940
衍生型九九式機炮MG FF機炮
基本规格
重量L70: 全重: 68.04公斤(150.0英磅
槍管长度L70: 整体: 2,210 mm(87英寸)
炮管: 1,400 mm(55英寸)
膛线: 1,246 mm(49.1英寸)

炮彈L70:20×72 mm
L85:20×128 mm
20×101 mm
槍管单管、双联装、四联装
枪机後座作用
射击仰角-15°到 +90°
回旋角度360°[1][2]
射速L70: 连续射速: 每分钟450发
实际: 每分钟320发
L85:连续射速: 每分钟900至1000发之间
槍口初速L70: 820 m/s(2,700 ft/s)
有效射程高爆弹
L70: 914米(1,000 yd)
最大射程45°时使用高爆弹
L70: 4,389米(4,800 yd)

厄利孔20毫米机炮(英語:Oerlikon 20 mm cannon)是瑞士厄利孔公司开发的一种采用後座作用的小口径机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这种火炮被德国、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广泛采购或是仿制。不同国家的版本之间略微有所不同,通常使用60发的弹鼓供弹。[3]它既被用作航空机炮,也被用作水面舰艇的防空炮。

历史

[编辑]
二战时期英国皇家海军军舰上使用的厄利孔20毫米机炮
雙聯裝機砲座側視圖
雙聯裝機砲座後視圖
A twin Oerlikon gun mount from the Tribal-class destroyer (1936)

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个德国人莱因霍尔德·贝克(Reinhold Becker)开发了一种20毫米口径的机炮。1919年,一家總部位於蘇黎世近郊的瑞士公司SEMAG (Seebach Maschinenbau Aktien Gesellschaft) 买下这门機炮的设计方案。后来这家公司被厄利孔公司收购,厄利孔以贝克的设计为基础,在二战前开发出了FF、FFL、FFS等多个版本的20毫米机炮。它们分别使用20×72MM、20×101MM、20×110MM规格的炮弹。这种机炮使用後座作用,子弹入口在上方,射击完的空弹壳从底部排出。扳机在右方,最常见的瞄准机构是环形瞄准器。

1930年,中国进口了100多门20毫米MCS机关炮。从1932年“一二八抗战”开始,厄利孔20毫米机炮在所有早期抗战的对空防御作战。内装20发炮弹的机匣倒插在枪机上方,被中国官兵称为“牛角炮”。

1936年,日本海军的富冈兵器制造所获得授权,开始组装、生产厄利孔20毫米机炮。后来又获得瑞士技师的帮助,分别以FF和FFL为基础开发出了九九式一型、二型航空炮[4]日本陆军则以FFL为基础开发了九四式20毫米机炮。[5]德国在FF型的基础上研究了MG FF機炮,这种型号的航炮改用20×80MM的弹药。1939年,英国皇家海军开始采购厄利孔机炮,由于德国入侵法国,只有少部分機炮送到了英国。不过后来厄利孔直接在英国生产机炮,1940年末第一挺英国产厄利孔20毫米机炮下线。[6]英国陆军也将部分厄利孔機砲用作防空武器。

1935年,美国海军购买了厄利孔机炮的早期版本,但不满意它的炮口初速和射速,因而打算继续使用12.7毫米的白朗寧M2重機槍作为防空武器。法国沦陷后,英国将部分厄利孔机炮的生产放在美国。1941年末,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时候美国只生产了300多挺厄利孔机炮。1942年,美国海军也开始使用20毫米厄利孔机炮,以替代口径较小的M2勃朗宁机关枪作为防空武器。一开始主要装备后备船只和商船,后来又逐渐装备登陆船只。到二战结束美国生产了124,734挺厄利孔机关炮,造价从最初的7000美元逐步降低至1658美元。在对抗神风特攻队的进攻中,这种機炮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据估计,1944年9月,太平洋舰队击落的日本飞机中,有32%是厄利孔機砲的功劳。

二战后20毫米厄利孔機砲逐渐退役,至1955年后,美军只保留了少量的厄利孔機砲以对付小型的水面舰艇。被除役的机炮有些送给了美国的盟国,有些流落民间,大部分被当做废铁。英国皇家海军的部分厄利孔机炮保留到了20世纪80年代。时至今日,孟加拉国菲律宾洪都拉斯西班牙语Fuerza Naval de Honduras还保留了少量的20毫米厄利孔机炮。[7]

设计

[编辑]

厄利孔机炮采用的是提前擊發式(advanced primer ignition,API)後座作用,在传统的後座作用中,当炮弹击发时炮管和炮闩锁定在一起,然后共同後座一段时间再分开。而提前击发後座中,还未完全闭锁炮弹就已经被击发。此时炮闩仍然在向前运动,向前的惯性可以减少部分炮弹後座力,这种设计可以减少炮闩的质量。[8]

这种机关炮很容易上手,炮管可以在30秒内更换完毕。虽然大部分厄利孔机炮都使用简单的环形瞄准具,也有少量的机炮装备了由麻省理工学院设计,带有陀螺仪的Mk.14型瞄准装置(又稱為博士的鞋盒)。1944年9月,美国开始测试双联装的版本。二战末期双联装甚至四联装的版本开始替代单装厄利孔機砲。其中有些甚至拥有动力联动系统,还可使用Mk51指挥仪和操纵杆操纵。[7]

使用國

[编辑]

参考

[编辑]
  1. ^ "Switzerland Oerlikon 20 mm/70 (0.79") Mark 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NavWeaps.Com. 14 January 2011. Retrieved 24 September 2011.
  2. ^ "Britain 20 mm/85 (0.79") GAM-BO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NavWeaps.Com. 21 June 2008. Retrieved 23 October 2011.
  3. ^ Oerlikon 20mm manual. [2013-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4). 
  4. ^ 旧日本陆海军航空枪炮发展史. [2013-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1). 
  5. ^ 旧日本陆海军航空枪炮发展史. [2013-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15). 
  6. ^ 20 mm Oerlikon Anti-Aircraft Gun. [2013-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6). 
  7. ^ 7.0 7.1 The Oerlikon Cannon: The legendary 20mm Kamikaze killer. [2013-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01). 
  8. ^ OF OERLIKONS AND OTHER THINGS. [2013-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4-24). 
  9. ^ 民國22年(1933)8月31日,於杭州中央航空學校,航空廠內高射砲工場所拍攝之 《二生的一加農砲》. [2023-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08). 
  10. ^ 抗戰時期陸軍武器裝備-步兵砲/防空砲兵篇(3~6頁),滕昕雲,老戰友工作室出版,ISBN957-3049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