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靈頓運河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寶靈頓運河(英語:Bowrington Canal,又稱寶靈渠、鵝頸澗)是香港1850年代末在香港總督寶寧任內建成的一條運河,流經今天鵝頸一帶,以第四任香港總督寶寧命名。
歷史
[编辑]香港早年( 英治時代早期 )建設的排水體系工程質素十分參差。1860 年,一次大暴雨就沖毀大部分引水設施,廣州市場(Canton Bazaar,亦即中環街市前身)很多房屋倒塌。後來,政府建造了一條闊 6 米、深 3.6 米,由東角流入維多利亞港的明渠「寶靈頓運河」(Bowrington Canal),引走快活谷集水區的河水[1]。寶靈頓運河本來是從一條河涌——黃泥涌改建而成的,溪流該沿自聶高信山和渣甸山之間黃泥涌峽一帶,經黃泥涌谷(今跑馬地),流經鵝頸橋而入維多利亞港。同時,黃泥在海中沖積成一個島,名為奇力島。
由於寶靈頓運河又長又窄,形狀彎曲,像鵝隻的頸部一樣,因此被當時的人稱為「鵝頸澗」,橫過這段河道的橋便稱為「鵝頸橋」(今堅拿道天橋底電車路),該區附近一帶更得名為「鵝頸區」。
1960年代,為了興建連接海底隧道的天橋,
寶靈頓運河亦變成暗渠(下水道)。現時寶靈頓運河的原址已成為了堅拿道行車天橋的所在地,而「鵝頸橋」一名亦被轉移至新建的堅拿道行車天橋。
圖片
[编辑]- 寶靈頓運河,由圖左至右流入大海
(約1871年,運河在摩理臣山前) - 香港電力牽引公司的發電廠
(1904年,望向東北方) - 香港電力牽引公司的發電廠
(1908年,望向南方)
參見
[编辑]外部連結
[编辑]这是一篇與香港歷史相關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
- ^ 香港戰前經濟史:土木工程篇(三). *CUP. 2022-03-23 [2022-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08) (美国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