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精神分析的批评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对精神分析的批评尤其涉及以下方面:该学科理论方面的不可反驳性;其理论基础是一些误导性的历史事例;该学科缺乏一定的治疗效果,并且对此缺乏考虑;精神分析运动的宗派性质。此外,精神分析还因厌女、歧视同性戀、让母亲感到内疚、冷敷这类虐待性的行为而受到批评。
对经典精神分析的批评
[编辑]经典精神分析指的是弗洛伊德所创立的精神分析以及弗洛伊德主义。总体看来,对经典精神分析的指责主要包括生物主义、心理表象主义、还原论、决定论[1],以及泛性论、神话维度等。
泛性论指的是精神分析把一切欲望、兴趣等都归结为性,也就是说人的一切心理或物理活动背后都有性冲动的首要作用。尽管如此,弗洛伊德认为"指责精神分析是'泛性论',声称它把所有的心理现象都归结为性欲,并把它们都追溯到性欲,这是错误的。相反,精神分析从一开始就将性[冲动]与其他暂时称为 "自我[冲动]"的[冲动]区分开来......甚至神经症也不是仅仅追溯到性,而是追溯到性冲动与自我之间的冲突......[2]实际上,弗洛伊德所说的性也不仅仅包括生殖,它还包括了幼儿性欲等方面的内容。梅洛-庞蒂评价称,弗洛伊德的性和实存是同义词,因为他把性的范围扩大了。[3]不过,如与弗洛伊德后来决裂的荣格等人仍然认为,弗洛伊德赋予了性过高的地位。荣格说:"早發性癡呆現實功能的压抑不能簡化為性慾(定義為性飢餓)的压抑,至少我做不到。"[4]
生物主义则指的是经典精神分析以生物学为其基础,甚至直接挪用生物学概念对心理现象进行说明的倾向。例如,弗洛伊德常用生理学刺激倾向于卸载来描述精神分析的快乐原则。
来自哲学的批评
[编辑]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新兴时,正处于哲学与心理学分化的历史阶段。因此,经典精神分析受到了许多来自哲学界的批判。
20世纪上半叶,由于在欧洲意识哲学占主导地位,对经典精神分析的批判主要是对无意识概念的批判。例如,萨特“拒绝了精神分析物化的语言和神话”,认为无意识审查是不存在的,因为审查意味着主体必须对被压抑的内容有所选择,而选择是意识而非无意识维度内的。[5]
20世纪下半叶,由于结构主义运动的兴起,欧陆哲学对经典精神分析的批判不再囿于从意识反驳无意识,而是包括如德勒兹所反对的俄狄浦斯神话、德里达所反对的菲勒斯中心主义等等。
参考文献
[编辑]- ^ 卢, 毅. 弗洛伊德、萨特与拉康——三种精神分析学说初探. 世界哲学. 2022: 103-113.
- ^ Drive/Instinct. Encyclopedia. [2024-04-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7-03).
- ^ 梅洛-庞蒂, 莫里斯. 知觉现象学.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21: 225.
- ^ 荣格给弗洛伊德的信1911年12月11日,The Freud-Jung letters: th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Sigmund Freud and C.G. Jung. : 124–125..
- ^ 让-保罗·萨特. 存在与虚无. 上海: 三联. 2014: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