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室六門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國禪宗 |
---|
佛教主題 |
《少室六門》,又作《小室六門》,收於《大正藏》第四十八冊、《卍續藏》第一一三冊,編者不詳,題作菩提達摩撰[1],分為第一門〈心經頌〉,第二門〈破相論〉,第三門〈二種入〉,第四門〈安心法門〉,第五門〈悟性論〉,第六門〈血脈論〉。
近代學者認為除〈二種入〉確信是達摩所傳之外,《少室六門》其餘五篇多半為後人所作[2][3]。
內容
[编辑]其特色分列如下:
- 〈心經頌〉- 是就玄奘所譯《般若心經》的註解,逐句附上五言八句的頌,共三十七偈。
- 〈破相論〉-又稱〈观心论〉,《禪門撮要》稱之〈達磨大師觀心論〉。主張以观心一法总摄诸法,最为简要[1],或認為作者是神秀。
- 〈四行論〉-即是《二入四行論》,主張眾生同一真性,為妄想所覆不能顯了。要捨妄歸真,凝心壁觀,不分別自他凡聖,更不隨於文字,並透過「報冤行、隨緣行、無所求行、稱法行」四種法門,以克己利他、消除妄想習氣,最終證成道果。[2]
- 〈安心法門〉-又收入《宗鏡錄》卷九十七、《聯燈會要》卷二、《正法眼藏 》(大慧宗杲)卷二;另有敦煌出土的異本,然增減甚多。
- 〈悟性論〉-以寂灭为体,以离相为宗,从而强调寂灭即菩提。[1]此論見於圓珍《智證大師請來目錄》
- 〈血脈論〉-强调三界兴起同归,前佛後佛以心传心,不立文字的旨趣。附有南宋紹興二十三(1153)年的序文[1]
本書版本有日本鎌倉末期五山版、正保四年(清順治四年,1647)本、寬文七年(康熙六年,1667)本和延寶三年(康熙十四年)鼇頭本。其中,五山版是日本最早的版本,為鎌倉末期至日本南北朝初期刊行的覆刻宋版[3]。
在朝鮮梵魚寺版《禪門撮要》中,亦收錄《少室六門》的血脈論、破相論、四行論。《卍續藏》、《大正藏》、《禪門撮要》此三版本間有些許差異。[4]
參考資料
[编辑]- ^ 1.0 1.1 1.2 1.3 弘学. 《菩提达摩禅师-少室四论》. 四川省: 巴蜀书社. 2006-11 [2017-08-31]. ISBN 9787806599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6) (中文(中国大陆)).
- ^ 2.0 2.1 釋印順. 《中國禪宗史‧達摩論》. 北京市: 中華書局. 2010-06 [2019-07-18]. ISBN 9787101074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8) (中文(臺灣)).
- ^ 3.0 3.1 一行佛學辭典. 少室六門集. [2022-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6).
- ^ 黃, 偉雄. 〈菩提達摩在中國禪宗史的地位〉. 《國際佛學研究》. 1992-12, (第二期): 頁19–20 [2019-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5)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