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詞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彈詞是一種說唱藝術,彈詞本身是韻文散文的綜合體,包括说白和唱词两部分。

始於何時已不可考,楊維楨的《四遊記彈詞:俠遊、仙遊、冥遊、夢遊》,是彈詞最早載籍之處。臧懋循《弹词小序》中提到“或云杨维桢避乱吴中时为之”,可知在元末就已出现彈詞。

彈唱之前,必須先有一段開場的「開篇」,接下來進入「本書」,「本書」再分說白跟唱詞兩部分,唱詞多是7字句形式,也有10字句,演唱形式可以是個人的自彈自唱,稱為「單檔」,或是兩人的一說一唱、一問一答,稱為「雙檔」。有能耐的藝人必須做到「快而不亂,慢而不斷,放而不寬,收而不短,冷而不顫,熱而不汗,高而不喧,低而不閃,明而不暗,啞而不亁,急而不喘,新而不竄,聞而不倦,貧而不諂。」

弹词在明代嘉靖万历时流行全國各地,田汝成的《西湖游览志余》中记杭州嘉靖26年(1547年)八月的观潮,“其时,优人百戏,击球、关扑、鱼鼓、弹词,声音鼎沸。”但到了乾隆時僅流行江苏、浙江等江南一带,用琵琶三弦伴奏,而北方的词话轉為鼓词形式。《再生缘》是乾隆年間最流行的彈詞,全书20卷,前17卷为陳端生作,另有3卷为梁德绳续作,最後侯芝修再改为80回本印行。

著名的藝人有王周士,曾為乾隆帝演唱過,備受乾隆禮遇,賜七品冠帶[1],嘉道年間出現陳遇乾毛菖佩俞秀山陳瑞廷四大家,同治年間也有馬如飛姚土璋趙湘舟王石泉等人。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清《吳縣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