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县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7°00′03″N 113°20′40″E / 27.00083°N 113.34444°E
攸县 | |
---|---|
县 | |
坐标:27°00′51.8″N 113°23′49.6″E / 27.014389°N 113.397111°E | |
国家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隶属行政区 | 湖南省株洲市 |
設立 | 公元前202年[1] |
政府駐地 | 春联街道 |
政府 | |
• 县委书记 | 康月林 |
面积 | |
• 县 | 2,648.66 平方公里(1,022.65 平方英里) |
人口(2020年)[2] | |
• 常住 | 630,427人 |
• 密度 | 238人/平方公里(616人/平方英里) |
• 縣城(2013) | 22.87万 |
• 城镇 | 358,748人 |
时区 | 北京时间(UTC+8) |
郵政編碼 | 412300 |
電話區號 | 0731 |
行政区划代码 | 430223 |
国内生产总值(2015) | ¥3,410,141万[3] |
網站 | www |
历史
[编辑]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置长沙国,攸县、容陵均属长沙国,攸县之名始见于史籍。阴山县属桂阳郡。元光六年(前129年),封长沙定王子刘福为容陵侯;元朔四年(前125年)封长沙定王子刘则为攸舆候。
东汉,攸县、容陵均属荆州长沙郡。建安二十年(215年),吴孙权攻取长沙郡,攸县、容陵皆属吴,吴将容陵县改为阴山县。太平三年(258年),分长沙东部都尉立湘东郡(郡治在今衡阳),阴山改属湘东郡。
隋初,攸水、阴山、茶陵、建宁(今株洲)四县并入湘潭县,属衡山郡。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废湘潭县,置南云州。攸水县分置为安乐、新兴两县,与阴山县、建宁、茶陵均属南云州,州治设攸水县治,贞观元年(627年)废南云州,将攸五县合并为攸县,属衡州衡阳郡。武后圣历元年(698年),分出攸县所辖茶陵旧地,复置茶陵县。
五代后梁、后唐、后晋三代,攸县均属潭州。此时县治由罗家坪迁至洣水北岸。后汉乾祐元年(948年),攸县改属衡州。
宋朝,攸县属潭州长沙郡。
清朝攸县属长沙府。
民国三年(1914年)废府设道,攸县属湘江道。民国11年(1922年)废道,县直接属省。民国27年(1938年)省,县之间设“行政督察区”,攸县属湖南省第二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衡阳,后迁耒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攸县属衡阳专区;1952年改属湘潭专区(专区后来改成地区)。1983年7月,实行市管县体制,攸县改属株洲市。
人口
[编辑]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攸縣常住人口630427人。[5]
总人口819,845人(2015年),其中:女性405616人,男性414229人。人口出生率12.98‰,死亡率5.21‰,自然增长率为7.77 ‰。[3]
地理
[编辑]东部与江西莲花县和萍乡市辖区直接相连,南部与茶陵县、安仁县交界,西部和衡东县、株洲县接壤,北部和醴陵市相连。
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最高峰太和仙。洣水及其支流攸水、清江为主要河流,最大湖泊(水库)为酒埠江水库。
行政区划
[编辑]联星街道、江桥街道、春联街道、谭桥街道、酒埠江镇、桃水镇、网岭镇、渌田镇、石羊塘镇、黄丰桥镇、鸾山镇、丫江桥镇、皇图岭镇、新市镇、菜花坪镇、莲塘坳镇、宁家坪镇和攸县工业园。
政治
[编辑]现任领导
[编辑]机构 | 中国共产党 攸县委员会 书记 | 攸县人民政府 县长 | 攸县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 主任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攸县委员会 主席 |
---|---|---|---|---|
姓名 | 李鹏程 | 武挪强 | 吴爱清 | 文毅 |
民族 | 汉族 | 汉族 | 汉族 | 汉族 |
出生地 | 河南省汝阳县 | 攸县 | 攸县 | |
出生日期 | 1983年10月(41歲) | 1963年7月(61歲) | ||
就任日期 | 2021年6月 | 2021年11月10日 | 2020年5月 | 2021年11月11日 |
交通
[编辑]县域经济
[编辑]综合
[编辑]攸县历来是湘东之粮仓。也是一座年轻的工业城市。全县已形成采掘、冶金、电力、机械、建材建筑、化学、食品、造纸、陶瓷、烟花、纺织、服装、制药、制鞋等20多个工业门类。其中煤炭、建材建筑、化工已成为三大支柱产业。
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亿元,达到313.5亿元,增长10.4%;完成财政总收入25.25亿元,增长3%;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200亿元,达到233.8亿元,增长22.4%;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8.1亿元,增长12.7%。县域综合实力连续9年稳居全省十强,全国排名第140位。[7]
农业和农业经济
[编辑]2010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27亿元。其中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比例为45.5:7:40:2.9:4.6。粮食播种面积7.1万公顷;油料作物种植面积0.1万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5万公顷。粮食50.6万吨,油料0.1万吨,茶叶3吨,水果0.1万吨,蔬菜61.63万吨肉类9.1万吨,水产品1.7万吨,出栏生猪118882万头,出栏牛19989万头,出栏羊46555万头,出笼家禽527万羽,禽蛋产量1.24万吨。有农业龙头企业22家,其中省级4家,市级7家。全县有农民专业合作社72家,其中被列为省级规范化作业推进项目2个,专业合作由农业生产加工向农业服务拓展。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69.1万千瓦;农村用电总量2.6亿千瓦时。道路通汽车率100%;自来水通水率32%,解决安全饮水27609人。
文化教育
[编辑]2010年,攸县有艺术表演团体180个,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群众艺术馆各一所,综合档案馆一所,馆藏档案10万余册。有广播电台、电视台各1座,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9%,有线电视模拟6套、数字电视72套节目,有线电视用户9.5万户;有电影院2所,全年放映电影6300场。全县有体育场馆185座,运动场184个,游泳池1个,各种训练房13所;全年共开展全民健身项目16个,参加人数21万人。有农村文化服务点20个,举办大型文艺活动30余场次,剧团演出251场。在村、组完善了100个“乡村大舞台”功能设施配套建设,建立了42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示范村和148家农家书屋。
教育
[编辑]南朝齊時期,攸縣即有光石山書院,系中國最早的民間書院。明清時期在攸縣則盛行族祠办学,其中人口比較多的姓氏多設有族塾。規模較大的有高梘丁氏義塾、湖廠陳氏義塾、漕泊洪氏義塾、新市易氏義塾等。
光绪三十三年(1907),龙绂瑞兄弟在明德中学设立攸县速成师范班,先后招收攸县学生3个班,培训小学师资165人。
1917年,陈步逸在攸县首办湖南省清华职业学校,是湖南省最早的一所女子职业学校,27年中培养职业人才2000余人。湖南省教育厅为此颁发一等嘉禾银质勋章。[8]
2015年末,攸縣共有各級各類學校155所。教職工人數5825人,其中專任教師4495人。在校學生77922人。其中:普通高中在校學生9760人、職高在校學生數1801人、初中在校學生20271人、小學在校學生46090人。幼兒園達到140所。全年普通中學共輸送本、專科生3772人[3]。
社会保障
[编辑]2015年年末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4.35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8.33万人,新农合参保人数为67.05万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为100%,基本养老服务补贴覆盖率为100%[3]。
风景名胜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攸县志(1986—2010)概述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5-06-08.
- ^ 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2020. 北京市: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22-07. ISBN 978-7-5037-9772-9. Wikidata Q130368174 (中文).
- ^ 3.0 3.1 3.2 3.3 攸县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6-08-06.
- ^ 攸县概况(2013)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5-01-20.
- ^ 中國: 湖南省 (地级行政、县级行政区) - 人口统计,图表和地图. www.citypopulation.de. [2023-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03).
- ^ 2023年攸县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23-06-30 (中文(中国大陆)).
- ^ 县十六届人大第四次会议:龚红果作《政府工作报告》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攸县新闻网,2015-02-03。
- ^ 书院卷——步逸职校. 攸縣人民政府. 2014-06-13.[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