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飛鷹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時空飛鷹
Lacuna Coil
兩位主唱 Cristina Scabbia 和 Andrea Ferro
组合
音乐类型哥德搖滾[1][2]
哥德金屬[3]
出道地点義大利 義大利米蘭
活跃年代1994 -
唱片公司Century Media
网站www.lacunacoil.it
现任成员
Cristina Scabbia
Andrea Ferro
Cristiano Migliore
Marco Biazzi
Marco Coti Zelati
Cristiano Mozzati
已离开成员
Raffaele Zagaria
Claudio Leo
Leonardo Forti

時空飛鷹(Lacuna Coil)成立於1994年,是一支義大利哥德金屬樂團。[4][5] 樂團結合了哥德意像和音樂;音樂以吉他聲線覆蓋上突出鍵盤音樂的中版歌曲,和鮮明的男女雙主唱,創造出旋律分離的音樂。然而,樂團現在在音樂上則變為較重且低沉,在歌曲中,貝斯聲線更為明顯,並提高吉他比重。

2006年發行的《因果密碼》登上告示牌排行榜28名。他們已陸續登上幾個世界最大的重金屬音樂季主舞台,像是「Ozzfest」、「Bloodstock Open Air」、「Wacken Open Air」等,並參加麥加帝斯在2007年11月舉辦的「Gigantour」。

歷史

[编辑]

開始 -《同名EP》 (1994-1998)

[编辑]

1995年,Andrea Ferro 和 Marco Coti Zelati 在米蘭成立了 Sleep of Right 樂團,並招募了吉他手Raffaele Zagaria 和鼓手 Michaelangelo。在發行兩張 demo: 《Bleeding Souls》和《Noise of Bolgia》後,Claudio Leo 成為樂團第二位吉他手,而 Leonardo Forti 則取代 Michaelangelo 離開後的鼓手空缺。樂團邀請 Cristina Scabbia 擔任背景合聲,讓她之後成為正式團員之一。不久以後,他們將團名改為 Ethereal,並與 Century Media 在1997年年末簽約。不過在發現團名已被一個希臘樂團使用之後,決定將團名改為時空飛鷹。[6]

1998年,樂團發行同名EP。但不久之後,Raffael Zagaria、Claudio Leo 和 Leonardo Forti 離團。新吉他手 Cristiano Migliore 和鼓手 Cristiano Mozzati 宣布加入,並開始與寒月魔咒Moonspell英语Moonspell)一同巡迴。

《In a Reverie》 (1998-2000)

[编辑]

在第二次歐洲巡迴之後,樂團錄製了首張錄音室專輯《In a Reverie》,並新增第二位吉他手 Marco Biazzi。他們與 Skyclad 一同展開歐洲巡迴。Allmusic 網站給了這張專輯四顆星的評價,評論:「一張優秀的出道作」。

《Halflife EP》-《Unleashed Memories》 (2000-2002)

[编辑]

2000 年,樂團推出EP《Half-Life》,收錄《Half Life》、《Hyperfast》、《Stars》、《Trance Awake》和《Senzafine》的 Demo版本。《Senzafine》之後收入在2001年的專輯《Unleashed Memories》。原先專輯只收入十首歌,但之後又再加入《Halflife EP》的五首歌。Allmusic 給予這張作品三顆星的評價。

《Comalies》 (2002-2006)

[编辑]

2002年,具指標性的專輯《Comalies》發行,贏得了重金屬界的高度評價,樂團此時也面臨到改變的時刻。[7][8][9][10] 身為在近十年,於歐洲金屬界佔一席之地的樂團,卻一直未在美國打開知名度。[11] 電視節目《Uranium》給了他們一些在美國的曝光機會,一年後,《Comalies》的第一支單曲《Heaven's a Lie》出現在廣播和媒體中,將他們推向北美主流市場。Fuse及其他電視台開始播放樂團的音樂錄影帶,而第二張單曲《Swamped》在電玩遊戲《吸血鬼之避世血族》中強力播放,並收入在《惡靈古堡2:啟示錄》電影原聲帶中。兩支單曲的音樂錄影帶MTV2的《Headbanger's Ball》節目中播放,並讓樂團現場演奏《Heaven's a Lie》的 acoustic 版本。

2004年,《Comalies》成為 Century Media 成立以來最暢銷的作品。樂團並成為美國歐洲兩地舉辦的「Ozzfest」重點宣傳樂團之一。

《Comalies》在唱片行和iTunes同步發行新版本,增加《Unleashed Memories》裡《Heaven's A Lie》、《Swamped》、《Unspoken》、《Aeon》和《Senzafine》的現場和 acoustic 版本。

《因果密碼》 (2006-2008)

[编辑]

為了充分利用時空飛鷹逐漸上升的人氣,樂團和唱片公司將受到高度期待的新專輯《因果密碼》,延後到2006年年初發行。根據樂團網站,這可能是為了能夠在專輯製作上有更多時間,也可能是為了避開2005年夏天過於擁擠的金屬發片期。2005年12月23日,樂團在官方網站上宣布,《因果密碼》的錄製、混音、後製全部完成。並宣佈《因果密碼》將在4月1日於美國發行。第一支單曲《Our Truth》將收錄在《決戰異世界:進化時代》的電影原聲帶。音樂錄影帶也在 MTV 上播放。

在2005年的歐洲巡迴中,他們在一些場次演唱了兩首新歌《Our Truth》和《Fragile》,這首也是《因果密碼》的開場曲。

《因果密碼》首週登上告示牌排行28名。這張專輯受到了音樂評論家及雜誌的一致好評。[12][13][14][15] 隨著新專輯的推出,時空飛鷹與羅伯僵屍一同在北美巡迴,並登上2006年的「Ozzfest」主舞台。他們也參加在英國多靈頓公園Donington Park)舉行,有金屬製品工具樂團槍與玫瑰等知名樂團參與,長達三天的「Download Festival」。樂團也在2006年10月17日於英國 Sheffield Corporation 舉辦一夜演唱會。12月,時空飛鷹與烈焰邪神、The Sword 和 Seemless 一起在美國巡迴,以及與丹茲克樂團Danzig)、Asesino惡靈魔咒Belphegor)和猛鬼入侵The Haunted)等樂團一同參加「The Blackest of the Black 2006 Tour」。

《因果密碼》共發行四張單曲:《Our Truth》、《Closer》、《Within Me》和《Enjoy the Silence》。

2007年3月,時空飛鷹加入有石頭橘子Stone Sour)和魅影魔星Shadows Fall)等樂團的「Jägermeister Music Tour」。五月,與致命誘惑The Gathering 參加「The Hottest Chicks in Metal Tour 2007」。

4月上旬,在原來的巡迴行程之外,時空飛鷹前往北卡羅來納州羅利與當地樂團 Wounded Soul、Blatant Disarray 和魅影魔星一同表演。4月下旬,他們再度在新墨西哥州阿布奎基與 Stolen Babies、Beneath the Sky 和魅影魔星一同表演。

2007年10月,時空飛鷹參加在日本埼玉市埼玉超級競技場舉行的「Loudpark Festival」,這是他們第一次在日本表演。2007年11月,他們和麥加帝斯惡靈駛者DevilDriver)、靜止XStatic-X)與 Bring Me the Horizon 一同前往澳洲參加「Gigantour」。

《Visual Karma (Body, Mind and Soul)》

[编辑]

他們第一張現場 DVD 將在2008年11月發行,名為《Visual Karma (Body, Mind and Soul)》。這張 CD/DVD 將回顧整個《因果密碼》專輯的過程,並收入德國「Wacken Festival」和日本「Loudpark Festival」的演出。[16]

《Shallow Life》(2009)

[编辑]

在《Rock Sound》雜誌中,時空飛應宣布他們第五張專輯由 Don Gilmore 擔任製作人,將會加入一些阿拉伯元素。

主唱 Cristina Scabbia 表示:「這張很不同,但仍是我們的風格。我們沒有做過與我們風格完全不同的音樂,因為這就不自然,很怪 - 就不像我們了。新專輯將更有力量、更完整、更強烈、更直接。」

Andrea Ferro 則說:「我們更為專注在歌曲的真實涵義,因此主唱更為重要。我們與 Don Gilmore 討論了許多英文發音,聽眾將可以了解歌詞的涵義。這張作品將有大量的副歌,聽眾將可欣賞並了解我們所要表達的。」

12月13日,消息指出新專輯名稱為《Shallow Life》。[17] 這張專輯在2009年4月20日於歐洲發行,美國則在21日推出。首週登上告示牌第16名,賣出21,000張,是樂團在美國第一張打入前20名的專輯。[18]

2009年2月至3月,樂團將參加澳洲音樂祭「Soundwave」,其他的知名樂團有惡靈駛者(DevilDriver)、烈焰邪神上帝羔羊九寸釘。時空飛鷹將演唱新專輯的單曲《Spellbound》。

樂團成員

[编辑]

前任團員

[编辑]
  • Raffaele Zagaria - 吉他
  • Claudio Leo - 吉他
  • Leonardo Forti - 鼓、打擊樂器

巡迴成員

[编辑]
  • Steve Minelli - 吉他(1998年3、4月) (ex-Node, ex-Death SS)
  • Alice Chiarelli - 鍵盤(1998年3、4月) (Alice in Darkland)

音樂作品

[编辑]

錄音室專輯

[编辑]
  • 《In a Reverie》 (1999)
  • 《Unleashed Memories》 (2001)
  • 《Comalies》 (2002)
  • 《因果密碼》(Karmacode) (2006)
  • 《Shallow Life》 (2009)
  • 《Dark Adrenaline》 (2012)
  • 《Broken Crown Halo》 (2014)

EP

[编辑]
  • 《Ethereal》 (Demo) (1996)
  • 《Lacuna Coil》 (1998)
  • 《Halflife》 (2000)

精選輯

[编辑]
  • 《The EPs》 (2005)
    • 收錄同名EP與《Halflife》

DVD

[编辑]
  • 《Visual Karma (Body, Mind and Soul)》 (2008)

單曲

[编辑]
年度 標題 排行榜名次 專輯
英國 英國搖滾榜 美國 美國主流搖滾榜 義大利 西班牙 奧地利
2002 《Heaven's a Lie》 《Comalies》
2004 《Swamped》 22
2006 《Our Truth》 40 24 36 23 18 《因果密碼》
《Enjoy the Silence》 41 13 25
《Closer》 5 50
2007 《Within Me》 44

注釋

[编辑]
  1. ^ Sharpe-Young, Garry. Rockdetector Biography. [2008-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14). 
  2. ^ 存档副本. [2008-1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16). 
  3. ^ Essi Berelian's "Rough Guide to Heavy Metal", p. 191
  4. ^ www.myspace.com/lacunacoil. My Space. [2007-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6). 
  5. ^ purevolume | Lacuna Coil. purevolume. [2007-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2-03). 
  6. ^ Emptyspiral.net - The Lacuna Coil Community. [2007-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7). 
  7. ^ The Trades - Music Review: Lacuna Coil, "Comalies".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02). 
  8. ^ Lacuna Coil - Comalies CD Review at Heavy Metal and Power Metal Portal www.1heavymetal.com.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12月16日). 
  9. ^ Rasputin Music - Rasputin Recommends and Reviews!.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7). 
  10. ^ allmusic ((( Comalies > Overview ))). [2010-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29). 
  11. ^ 存档副本. [2010-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7-29). 
  12. ^ 存档副本. [2010-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9-22). 
  13. ^ 存档副本. [2010-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31). 
  14. ^ 存档副本. [2010-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13). 
  15. ^ 存档副本. [2008-1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11). 
  16. ^ 存档副本. [2016-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4-07). 
  17. ^ LACUNA COIL: 'Shallow Life' Due In The Spring - Dec. 13, 2008. [2008-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06). 
  18. ^ Rick Ross outperforms Asher Roth on the charts. [2009-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5-02).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