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島萵苣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島萵苣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维管植物 Tracheophyta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真双子叶植物 Eudicots
演化支 菊类植物 Asterids
目: 菊目 Asterales
科: 菊科 Asteraceae
属: 莴苣属 Lactuca
种:
萵苣 L. 萵苣L. sativa''
三名法
Lactuca 萵苣L. sativa'' subsp. ''
異名
  • Lactuca scariola L. var. sativa

本島萵苣學名Lactuca sativa var. sativa),又稱臺灣萵苣臺灣萵菜臺語俗稱鴨菜萵菜萵仔菜,或寫作A菜,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為臺灣常見蔬菜,葉味略苦;株心清甜爽脆,在台灣稱「菜心」,有別於廣東地區稱油菜為菜心。屬於不結球萵苣的品種之一[1]

英文翻譯為 A-choy, 偶爾譯作Taiwanese A-Choy[2]

簡介

[编辑]

萵苣原產於地中海沿海、亞洲北部及非洲等地,台灣則是在日治時期引進種植,主要產地在花蓮、雲林、嘉義、彰化、桃園等地。幾乎一年四季皆可生產,是市場上很常見的蔬菜。因為帶有苦味,以前多被用來餵養[3]

特徵

[编辑]

鬚根細,莖短縮,有乳汁,葉互生,長橢圓形至披針形,全緣至羽狀深裂,基部具披針形葉耳,抱莖,味微苦或無,頭狀花序, 花黃色。

名稱

[编辑]

臺語萵仔菜的發音有兩種:一為ue-á-tshài,另一則為e-á-tshài。後者首音與英文字母A的發音相近,因而被轉寫為A菜,並廣為流傳。

在港澳及廣州地區,臺灣萵菜被稱為油麥菜(大陸地區亦稱油蕒香水生菜),然而在台灣,油麥菜指的是「福山萵苣」(嫩葉萵苣、「大陸萵」(tāi-lio̍k-e))。

種植

[编辑]

一個半月就能收成,亦適合在家種植。採收時只需摘取較大的葉片,它就會繼續成長,可重複採收多次。

相關條目

[编辑]

參考文獻

[编辑]